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72242293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 (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按原文填空。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时代人。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_,收在了_中。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3写出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用一个成语概括)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_2. 阅读与理解。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1请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_3选出与本则寓言的寓意相反的一个成 ()A.画饼充饥B.画虎类犬C.画龙点睛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_3.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 (2)孔指_以示儿曰。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不在于( )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_)的孩子 (_)的孩子5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_4.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5.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补充文章省略的内容,并完成练习。(_)为(_)设果。孔指(_)以示儿曰。我发现,理解文言文时_2填写故事的经过,并联系上文,补充故事的结果。这个故事是围绕“_”展开的。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在于()(多选)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他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孔”想到了孔雀B.他没有直接生硬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让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只有对方承认孔雀是自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站得住脚D.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不伤和气6.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乃:_(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 闻:_2仔细阅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面这两句话的意思。_(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7.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A.归还B.逃跑C.回家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A.没睡好觉B.拔苗累的C.生病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下面的字:弗:_ 立:_。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_。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8. 课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4孔君平由“_”而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9. 阅读与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n)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 度(du):测量 度(d):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反:_宁: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3“郑人买履”是一个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4“之”的意思有:助词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代词,这、那 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_)(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11. 阅读与理解。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盗贼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12.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节选自少年中国说)1选文的第一段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找出这些事物后填空。河流2选文中“_”这个词语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写一个和“前途似海”一样带有“似”字的四字词语:_3朗读选文第二段时的语调应该_(轻柔 低沉 高昂)些,理由是_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用线连一连。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13. 文言文阅读。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解)鄙,边境。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宋昭公出亡(_)(2)吾知所以亡矣(_)(3)被服以立(_)(4)卒得反国(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钟氏之子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注释)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A_ B_2解释下列加点词。(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2)卿何以不汗_3翻译下列句子。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_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_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_15.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这段文字选自_。2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其人弗能应也。_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5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A.言过其实的人。B.说或做三思而后行的人。C.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的人。D.说或做不考虑后果的人。6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16.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陶侃励志司马光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ku)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众咸服其义。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p)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译文)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有名声,升为主簿。 一次夔妻有病,将到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陶侃于是请命前去,众人都被他的道义所折服。陶侃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是像这类的事情。1写出下列词语中“故”的意思。人问其故( )过故人庄()温故而知新()2“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一句让你想起哪些描写冬天的成语或诗句?_3人们都说陶侃是个重道义的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再用两个成语夸夸他。_4陶侃运砖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怎么说?_5判断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好逸恶劳,臭名远扬。()陶侃励志勤勉努力,升调广州刺史也不意外。()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