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附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72235968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课件附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桃花源记课件附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桃花源记课件附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 名潜,字元亮 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因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同时写了篇桃花源诗表达了自己的社会理想。本文桃花源记是作者桃花源诗的序言,属于诗序。知识积累:1.桃花源记的“源”不是花园的“园”。2.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可以记事、写景、状物。如核舟记岳阳楼记等。可以分为杂记和游记 3.成语:鸡犬相闻 世外桃源 就出自本文。4.毛泽东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诗中的陶令指的就是陶渊明。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掌握生字字形。2.一边听,一边划出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3.听完后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u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u积累文言词语。积累文言词语。u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u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划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合作学习: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交流。初读课文,正确朗读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牵强暗记。”朱熹朱熹 语语 要求:要求:1.1.读准字音读准字音 2.2.语句要读连贯语句要读连贯 3.3.注意理解文章的意义注意理解文章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源的?(用原文回答用原文回答)答:渔人是在答:渔人是在 缘溪行,忘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远近 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 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答:答:桃花源的环境:桃花源的环境:土地平旷,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阡陌交通;生活:;生活:鸡犬相闻。其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是个风景优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美、民风淳朴、民风淳朴、宁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静安乐的理想社会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一、答:一、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二、二、“此中人语云: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神秘色彩。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桃花源诗 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肄农耕,日如从所憩。桑竹垂馀荫,稷菽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蘼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土,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了人活不满的精神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民的愿望,是积极的是积极的;但是他的理想带有明但是他的理想带有明显的复古倾向显的复古倾向,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很难很难实现实现.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来自认为遥不可及的愿望,经过百般付出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同学们,让我们为建设自己心目中和谐的、理想的桃花源而努力吧!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