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专题理解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7200995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力学专题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量子力学专题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量子力学专题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量子力学专题理解测不准原理、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是怎么回事要解释测不准的问题,我们先得问一问:什么叫做测准了?当你深信你精确 地了解到某种物体的某种性质时,那么,不管你得到的数据怎么样,你都确信它 没有问题。但是,你怎样才能了解到那个物体的某种性质呢?无论用什么方法,你都必 定要同那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你必须把它称一称,看看它有多重;或者把它敲 一敲,看看它的硬度有多大;再不然,你就得直盯着它,看看它在什么地方。而 这时就必定有相互作用,不过这些相互作用是比较缓和的。现在我就可以争辩说,这种相互作用总是会给你所力求测定的那种性质本身 带来一些变化。换句话说,在了解某种事物时会由于了解它那个动作本身而使那 种事物发生改变,因此,归根结蒂,你根本没有精确地了解到这种事物。举个例子吧,假定你想测量出澡盆里热水的温度。于是,你把一根温度计放 入水中,对水的温度进行测量。可是温度计是凉的,它放入水中就会使水的温度 稍稍降低。这时,你仍然可以得到热水温度的很好的近似值,但是它不会精确到 一万亿分之一度。温度计已经改变了它所要测量的那个温度,而这种变化几乎是 无法测出的。再举个例子,假定你想测量轮胎中的空气压力,你就要让轮胎逸出极小量的 空气来推动测压计的活塞。但是,有空气逸出这个事实就说明,空气的压力已经 由于测量它这一动作而稍稍降低了。有没有可能发明一些非常微小、非常灵敏,而又不直接同所要测量的性质发 生关系的测量器件和方法,因而也就根本不会给所要测量的性质带来丝毫变化 呢?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伯在1 9 2 7年断言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一 个测量器件只能小到这种程度:它可以小到同一个亚原子粒子一样小,但却不能 小于亚原子粒子。它所使用的能量可以小到等于一个能量子,但再小就不行了。 然而,只要有一个粒子和一个能量子就已经足以带来一定的变化了。即使你只不 过为了看到某种东西而瞧它,你也得靠从这个物体上弹回来的光子才能看到它, 而这就已经使它发生变化了。这样的变化是极其微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它们忽略掉,而且我们 也正是这样做的一一但是,这种变化仍然存在。不过,要是你所碰到的是极其微 小的物体,这时就连极其微小的变化也显得挺大,那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例如,如果你想要说出某个电子的位置,那么,为了“看到”这个电子,你 就得让一个光量子(更可能是一个Y射线光子)从它上面弹回来。这样一来,那 个光子就会使电子的位置发生变化。具体地说吧,海森伯成功地证明了,我们不 可能设想出任何一种办法,把任何一种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两者同时精确地测量下 来。你把位置测定得越准确,你所能测得的动量就越不准确,你测得的动量越准 确,你所能测定的位置就越不准确。他还计算出这两种性质的不准确度(即“测 不准度”)应该是多大,这就是他的“测不准原理”。这个原理指出,宇宙具有某种“微粒性”。你要是尽力把报纸上的图象放大, 最后,你就会把它放大到这样一个程度:你会看到许多细小的颗粒或是斑点,而 根本看不到图象的详细结构。如果你想细致地观察宇宙,你也会碰到同样的情况。这一点使某些人感到失望,他们把这个原理看作是人类永远无知的自供状。 但事情根本不是如此。我们感兴趣的是想知道宇宙是怎样工作,而测不准原理正 好是宇宙的工作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宇宙存在着“微粒性”,问题就在这里。海 森伯为我们指出了这一点,对此,物理学家是非常感激的。二、测不准原理的提出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性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 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 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 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 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 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 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 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 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 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 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 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 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 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 ”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 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 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 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 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 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 (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 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 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 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Y射线显微镜来观 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Y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入的限制,所用光的 波长入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Aq就越小, 所以 qx入。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 波长入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厶pxl/入。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 森伯得出: qp = h/4n。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 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 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 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 偏转所费的时间A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A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 关系入=h/p,海森伯得到 EATV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 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 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 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 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 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 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 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 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 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 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 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 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 解释。三、不确定性原理的应用不确定性原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生物化学,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直接或 间接的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我们列举一个经济学方面的例子来看看不确定性原 理的应用:不确定性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不确定性原理在经济学领域上被抽象为: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 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凯恩斯是经 济学大家,他所理解的知识作为行动的基础拥有不确定性,都被认为是已知的,且 具有各种程度上无法量化的不确定性。他没有局限于在可量化的概率频率分布意 义上,而是在更一般意义上发展了其不确定性理论。凯恩斯对自李嘉图以来的主 流经济学方法论进行了根本性的批判,他确信经济行为是受不确定性和不可决定 性支配的,正是在其第一部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货币改革论中,他首次表达了在 经济意义确定的情况下对预期机制的关注。凯恩斯认为,当决定确切的名义值 时,预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批评新古典主义使不确定性被赋予了一个确定的简单形式,把不确定性转化成了风险,从而使不确定 性降低到其本身可以计算的地位。他的整个经济周期理论都建立在长期预期的不 稳定性基础上。四、不确定性原理的未来随着科技进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声音开始指出该定律并不是万能的。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小泽正直在2003年提出“小泽不等式”,认为“测不准原 理”可能有其缺陷所在。为此,其科研团队对与构成原子的中子“自转”倾向相 关的两个值进行了精密测量,并成功测出超过所谓“极限”的两个值的精度,使 得小泽不等式获得成立,同时也证明了与“测不准原理”之间存在矛盾。我们 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不确定性原理这一方面的研究会更加透 彻,它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为文明的进步发挥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