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060399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琐碎知识点1. 夸美纽斯: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和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成立。教育学之父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的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原则和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传统三中心论。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布鲁纳;教育过程,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科学兴趣和创造力。巴班斯基:论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1. 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2. 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壬寅学制,没有实施。第一次正式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3. 新课程改革中,我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节课。4.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5. 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好孩子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取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原则或良心取向普遍伦理)6. 建构主义:学习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认知主义: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7. 算法式是指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8.马勒斯职业倦怠;(1)情感枯竭: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慢性疲劳,力不从心,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2)去人性化: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3)个人成就感低:消极的评价自己,贬低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二、背诵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 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3)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4)贯彻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4.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气氛热烈、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5. 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岩石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3)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要求:按课程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注意好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巩固性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的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以便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5)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贯彻此原则的要求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7)发展性原则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8)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学科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贯彻此原则的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示例或录像6.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4)年龄特征(5)智力水平7. 维纳成败归因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习得性无助感是一个人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8. 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 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3)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技能9.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 中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发展(2)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发展10.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培养(1)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发展(3)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的发展。培养:(1)明确记忆目的,加强记忆自觉性(2)正确组织复习和练习(3)在理解基础上记忆(4)让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5)对记忆结果进行自我检查11.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培养:(1)遵循思维规律,提高思维能力(2) 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抽象性12. 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1) 转换认知角度(2)自我暗示(3)调节期望值(4)适当宣泄(5)转移注意力(6)升华13.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 前习俗水平(10岁以下):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2) 习俗水平(1020岁):寻求认可阶段(好孩子定向),遵守法规和秩序阶段(3) 后习俗水平(20岁以上):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人类道义高于一切)14. 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1) 前道德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阶段(4)公正阶段15. 道德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过程(3)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16. 德育原则及贯彻要求(1) 导向性原则。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 疏导原则。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4)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5)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6)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要求:1)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2)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17. 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18. 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感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6)个人修养法19.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及意义:含义: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现有的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0.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21.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22. 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方式:(1)互相访问(2)通讯联系(3)召开家长会(4)举办家长学校23.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2)系统脱敏法: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二是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3)理性一情绪疗法:ABC理论,诱发性时间,信念,结果(4)认知疗法(5)来访者中心疗法24. 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25. 简述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1)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对课程开发的影响(3)学科特征影响课程的编制。26.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27. 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28. 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9.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30. 如何建立教师的微信(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3)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4)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31.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善于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4)根据注意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32.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迁移(3)思维定势(4)功能固着(5)原型启发(6)动机的强度三额外掌握1.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它的内容比艺术教育要宽泛的多。2. 普及教育是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基础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3. 垂直迁移是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水平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4. 德育的内容:道德教育(核心)、政治教育(方向)、思想教育(基础)、法制教育(保障)。33.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34. 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35. 意志的品质及培养:品质: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的自制性培养:1.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2.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意志品质3.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 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困难情境,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各种意志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