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70111961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复习题及答案 - 动物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细胞的根本功能 二、填空题 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 单纯扩期;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才能或特性,称为 兴奋性 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 生物电现象 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又恢复到正常程度。 5 动作电位包括 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 三个过程。 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_水_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构造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_蛋白质_的帮助, 是_被动_转动的一种形式。 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_一定的刺激时间、一定的刺激强度_和_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_。 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_动作电位_。 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挪动。该过程_不需要_消耗能量,_需要_载体。 11 在神经纤维上,以部分电流为根底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部分电流的_强度_常可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_阈强度_数倍以上。 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_部分电流_实现的。 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_ 最小刺激_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_兴奋性越高_。 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_易化扩散_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_顺 浓度差转运的。 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_腺体 ,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_动作电位_。 三、单项选择题 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E ) A.收缩反响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 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以下何种才能?( A ) A.对刺激产生反响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率增高 E.运动 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 C ) 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 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 C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 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 )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C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 ) 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 8 判断组织兴奋性上下最常用的指标是:( B ) 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9 可兴奋细胞包括: ( C ) 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 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 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E)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 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 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 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D ) 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 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 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 A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K+泵的作用 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 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 C ) A K+内流 B Cl-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 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挪动是通过: ( B)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 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 D)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部分电位 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B ) A 脂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 E ) A 仅在内外表 B 仅在外外表 C 仅在两层之间 D 仅在外外表和内外表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 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C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 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 D )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23 当到达K+平衡电位时: (E ) 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的净外流为零 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绘,哪项是错误的: ( B ) 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 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响得以进展 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藏 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E ) 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响的才能 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响的过程 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 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才能 26 神经细胞在承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 D ) A 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 ( C ) 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间隔 而改变 D 动作电位的传导间隔 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一样 28 刺激阈值是指: (C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 A )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 C )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 31 以下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 B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 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 D )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D 。 . 动作电位 .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 阈电位 . 刺激阈 . 以上均不是 34 以下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C。 .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C 。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挪动是由于 B。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以上都不是 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C 。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吞噬作用 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C 。 .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 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B 。 . 12倍 . 30倍 . 50倍 . 70倍 . 90倍 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C 。 . 1倍 . 5倍 . 12倍 . 18倍 . 21倍 41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如今C 。 . 去极相之后 . 超射之后 . 峰电位之后 . 正后电位之后 . 以上都不是 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C 。 . 前者约大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 以上都不对 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C 。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先增大后减小 . 先减小后增大 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 钾平衡电位 . 钠平衡电位 .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 超射值 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E 。 .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 刺激强度到达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间隔 增加而变小 .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一样 46 以下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E 。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 方式是产生部分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间隔 增加而减小 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C 。 .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 胆固醇 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细胞的E。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入胞作用 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 D。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部分电位 . 正后电位 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部分电位 . 正后电位 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