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管 理 心 理 学,思考题,你认为心理学是怎样一门学科?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吗? 心理学家是不正当的实验者吗? 如果你曾经或打算去看心理医生,你会告诉你的同学或朋友吗? 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异同? 学习管理心理学对你而言有何现实意义?你以前了解过哪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What?Why? How?,第一篇 管理心理学导论,引 言 一、什么是管理心理学?(What) 一般认为,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和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为管理活动服务的一门应用心理学科。实际上,它不仅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还应该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心理学的“家谱”:关于人的学科,追根溯源,管理学是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 关于人性的假设不同。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另类科学(蔡笑岳,2005)。 人应是“三位一体”的结合体,即人是由自然的物质实体、社会的活动本体、精神的依存主体的完美结合和发展构成的复杂体。 管理心理学则从上述两大学科中再次分离出来的新兴应用、交叉、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企业及其它组织中的人 研究内容: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与行为 研究目的:通过激励人心和行为的各种途径与技巧,达到最大限度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产生组织的高绩效与利益相关者的高信任度和高满意度。 与组织行为学有密切联系。,组织的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顾客、雇员、工会、股东、社区、供应商、媒体、政府、贸易和行业协会、竞争者、社会和政治活动团体 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共生的观念已被研究管理理论的学者和从事管理实践的管理者普遍接受。,组织,顾客,雇员,工会,股东,社区,供应商,媒体,政府,贸易和行业协会,竞争者,社会和政治活动团体,(一)管理与管理学,1.哈罗德孔茨与海因茨韦里克的观点(管理学(第十版) 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内的各层次管理人员,但不同组织层次所需的管理技能(专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理性与设计技能)不同。 作为管理人员,均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创造盈余。 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 。,生产率、效益和效率,生产率:一定时期内,在适当顾及质量的前提下,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生产率=产出量/投入量 效益(效果) effectiveness,the ability or power to have a noticeable or desired effect 达到目标 Do right things 效率 efficiency, working well and without waste 以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 Do things in right ways,什么是管理?,2.斯蒂芬P罗宾斯与玛丽库尔特的观点(管理学(第7版) 管理(management)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效率(efficiency):“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effectiveness):“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效率(方式) 效果(结果),资源利用,目标达成,低浪费,高达成,管理努力实现: 低资源浪费(高效率) 高目标达成(高效果),什么是管理?,3、德鲁克的观点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彼 得 德 鲁 克,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只要一提到彼得 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管理的三大任务,完成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科学是经过整理的知识。科学应该具备明确的概念、明确的理论和其他积累起来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从假设(假定某些事物是真实的)、实验和分析发展而成的。 任何科学的根本特点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发展知识。 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在其实践的有效性方面更是一门艺术。,科学方法,理论,理论是将相互依存的概念和原则系统地组合起来,从而构成知识的基本框架或组合。在管理领域里,理论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手段,把重要的和有关管理知识进行分类。 理论的最低形式是一种分类,是一套格子架,是一个文件柜,用以储存事实。没有确凿根据的事实是最糟糕的。” 霍曼斯(Homans),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是从管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由一系列的管理理论、职能、原则、形式、方法和制度等组成的科学体系。这门学科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相互渗透综合而成,具有多功能、多层次、多属性的特点,涉及社会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消费诸过程与环节,是一门综合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科学体系。,(二) 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原从属于哲学范畴,自冯特1879年成立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后才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中期以来得到极大的发展,形成诸多的分支学科。 psycho- “精神,灵魂”;concerning the mind as opposed to the body,心理学与你,心理学是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相关法)来回答关于人的行为、思想和感觉问题的一门科学。 你为什么这样做? 你原来怎样想的? 你的感觉如何?,心理过程,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和气质、能力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活动是客观事物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人的心理过程一般分为认识(知)过程、情感(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人的心理现象归类,1.心理过程 认识(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学习、思维、想象等。 情感(绪)过程:人对现实的态度或体验、情绪、情感、情操等。 意志过程:人在改造现实时不怕困难、去完成任务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等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能力、性格等,Personality:个性,人格,口语中所讲人格,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能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属伦理学的范畴。心理学中所说的“人格”,又称个性,它表现为个别差异,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它表现为人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态度和信仰、道德价值的特征等,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三)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管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行为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学科,它侧重于把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管理领域,重点在基本理论、实验技术、方法研究上。 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作为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规律性的学科,属于现代管理理论流派中系统管理学派的衍生物,着重考察在系统中的人类行为规律。,二、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心理学?(Why),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 主体(管理者):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组织的绩效。 客体(被管理者):便于处理好人际关系,提高自身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自我教育与管理的需要。 通过知、情、意(信)、行的自我教育过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实现个人全面与和谐的发展。 预知并理解他人在日常管理情境中的行为、思想与感觉。,三、如何学习管理心理学?(How),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东方管理文化的精髓“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的观点) 知、情、意(信)、行相结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案例分析、管理游戏、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相结合 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教育的目的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learn to do(学会做事) learn to be (学会生存) learn to be with others (学会与人相处) learn how to learn (学会学习),主要参考书目,安应民.管理心理学新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英朱莉娅贝里曼,戴维 哈格里夫,凯文 霍维尔,伊莉莎白奥克利福特.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美哈罗德孔茨与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十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美斯蒂芬P罗宾斯与玛丽库尔特著,孙健敏等译. 管理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安应民.管理学新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三思科学电子杂志 (http:/ www.oursci.org) 心理科学 兰大心理咨询中心网页,人的行为改变过程,人的行为改变层次,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高 困难度 低,短 需要时间 长,人的行为的改变周期,参与性的改变周期(适用于成熟的团队),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个人权力,人的行为改变周期,强迫性的改变周期(适合于不成熟的人),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团体行为,位置权力,学习对行为改变的影响,学习是产生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之一。 下图显示的是学习的基本模式,靠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舌)接受外面各种资料。,大脑联合作用(判断、评价、决策) 动机 记忆,以反应器官(肌肉、腺体) 产生各种反应如说话、行动、使用器具。,反馈,输入,输出,联合、记忆,学习曲线,学习曲线反映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随练习次数的增多与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真正的学习曲线,视操作者的能力及作业的内容、困难程度及作业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凸状上升型(速度递减曲线)、中段休止上升型(减速后上升曲线) 、直线上升型(等速曲线)、S状上升型(加速后减退曲线)、凹状上升型(速度递增曲线) 。(见下页图),学习曲线的类型,Life is a do-it-yourself project!,May you be happy and healthy everyday!,第1章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西方的管理思想由来已久,但真正形成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则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从此以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阶段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当代管理理论,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大体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这些理论主要是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一般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管理原理和古典组织理论两个方面。两者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科学管理原理”侧重于对具体工作的管理,“古典组织理论”则侧重于对工作的“组织”的管理。,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 弗雷德里克泰勒(罗)(Frederick Taylor,18561915)与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经济人”、“机械人”)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 与一般管理理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 与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一、科学管理原理,美国的泰罗是“科学管理”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创始人,所以人们将“科学管理”原理称之为“泰罗制”, “科学管理”原理对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因此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的重要试验与主要贡献:,“搬运生铁块试验”( “时间动作分析”)与 “工时定额原理” (伯利恒钢铁公司) 使工作效率提高了将近四倍 “铁锹试验”与“标准化原理” (伯利恒钢铁公司) 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 “金属切削试验”与高速工具钢专利(米德维尔钢铁工厂) 26年,3万多次试验,80万磅钢铁,耗费15万美元;一生中获得100多项专利。,其他贡献:,科学地挑选和培训一流的工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 提高效率对主雇双方都有利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工长制 例外原则,泰罗的特殊经历,泰罗从1874年开始在一家小公司里当学徒,1878年以后先后在米德维尔工厂和伯利恒钢铁公司当工人,提升很快。六年之内,先后从普通工人提升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直至总工程师。由于泰罗的特殊经历,从而使他有可能在工厂的生产第一线来系统地研究劳动的组织和生产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他所创立的“科学管理”主要是探讨了在工厂中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自幼对科学实验与研究十分着迷,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找出“一种最好的办法”。曾被哈佛大学录取但因眼疾辍学,后业余学习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自1903年至1914年在哈佛大学讲课。,泰罗的追随者,甘特 吉尔布雷思夫妇 伯法,二、古典组织理论,法约尔提出了与企业经营的五种职能相应的特殊能力,即管理能力。他认为,这种能力需要人数众多的经营者和职工来分担。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总能力中所占的比重是随着管理层次的不同而不同的,这就是有名的“法约尔法则”。 管理的层次越向上,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就越要增加,以至有着绝对的重要性。,图11 法约尔的经营职能分析, 经营 技术 商业 财务 安全 会计 管理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二、古典组织理论,(二)管理原则 法约尔的管理原则是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共包括十四条。 后来的厄威克和古利克对这些管理原则作了新的探讨和补充。厄威克提出了管理的八项原则;古利克也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权限和责任;纪律;命令的统一性;指挥的统一性;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合理报酬;集权;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创造精神;集体精神。 其中最重要的是“命令的统一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和“等级系列”原则(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法约尔的等级系列原则与跳板原则,为了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避免某些大企业由于等级系列太长而造成权限线拉长,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法约尔又提出了“跳板原则” (“法约尔桥”:横向沟通)。通过这一原则把重视权限线和迅速作出决策两方面有机协调起来。,A,H,I,J,K,B,C,D,E,F,G,上级,下级,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包括:优势等级序列、通讯行为、求偶行为、利他行为和亲杀行为。,cctv-10“百家讲坛” 2004年7月13日 动物的社会行为 黄 成,亨利法约尔:管理的协调职能,人群关系协调与冲突的处理 人际行为的八种模式 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分析(PAC) 人际关系的改善:ABX模型 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互利互助、信用、相容,PAC:人际交往中人的心理 “自我状态”,P (Parents):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出“权威”和“教诲”; A (Adults):成人自我状态,表现为“理智”和“逻辑”; C (Children):儿童自我状态,表现为“情感”和“感觉”。,P,A,P,A,C,C,互相交流沟通1: 成人对成人, 最好的交往与沟通。,P,A,P,A,C,C,互相交流沟通2: 父母与儿童,P,A,P,A,C,C,交叉交流沟通: 父母对父母,难于持续。,P,A,P,A,C,C,尽管对方以父母自我状态对待你,你也应尽力引导对方进入成人自我状态。,ABX模型“+ ”表示喜欢或认为重要;“_”表示不喜欢或认为不重要;三边符号连乘积表示人际关系是否协调。,A,A,A,A,B,B,B,B,X,X,X,X,+,+,+,+,+,+,_,_,_,_,_,(1),(2),(3),(4),+,(三)组织理论,把组织作为管理的一个要素来研究。 组织的外部形态 外部形态(?规模)是由人员多少来表现的。受到日本学者山本安次郎的批评。 组织的内在因素 组织的工作效率取决于内在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即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能力。 参谋机构 由具有领导人所欠缺的知识、能力和时间的人们所形成的集团所构成的,是对领导者在素质上的补充和加强。,三、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理想的”不是指最合乎需要,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的、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由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组成的的三层金字塔形组织结构的“行政组织”(或译为“官僚”)体系,第二节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阶段,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大约形成于20世纪 20至40年代,主要是针对古典管理学派只重视工作 和组织的研究,不重视人的因素以及由人构成的社 会因素而创立的,与管理心理学有着直接的渊源关 系。那么,为什么理论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一、人际关系学说 人际关系学说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 顿梅奥(Elton Mayor)等人提出的,它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 其代表人物包括梅奥(Elton EMayo)、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梅奥的霍桑实验(1927-1932)、激励理论(内容、过程、强化理论)、X-Y理论、Z理论(“文化人”)等。,二、古典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主要内容包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管理原则,三个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一)管理理论 1860年法约尔进入法国第一流的矿业公司,先为下设的一位厂长,后成为该公司的总经理。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六种职能:技术、商业、安全、会计、财务、管理,其中,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职能因素所构成的一组普遍性的职能,存在于所有人类的努力中,包括商业、政府甚至家庭中 。,霍桑试验(Hawthorne Studies),有名的霍桑工厂试验,从1927年到1932年共进行了六年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称为照明试验,目的是通过照明的强弱和产量的关系来测定与劳动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是继电器装配试验,目的是了解工人的疲劳问题,分析劳逸与效率的关系;第三阶段转入职工访问也称面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工人的感情和态度,据统计共访问了1600多人;第四阶段称电话交换台布线试验,主要是了解非正式组织小团体的控制力及其影响。通过这次长时间的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梅奥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的三个基本原理。,“人际关系学说”的三个基本原理,第一、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们不只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重等等。这一条是有关“人”的理论。 第二、企业中除正式组织之外,还有“非正式组织”存在。这个“非正式组织”就是企业成员以某种共同的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所以在研究正式组织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研究这类“非正式组织”。这一条是有关“组织”的理论。 第三、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提高而激励职工的士气,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这一条是有关领导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在这方面所创立的代表性理论有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一一保健因素理论”;还有“期望理论”、“强化理论” 等。 (二)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在这方面的代表性理论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格雷戈教授的“X理论”和“Y理论”;阿吉里斯提出的“不成熟一一成熟理论”等。,二、行为科学,二、行为科学,(三)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勒温提出了有名的“群体动力理论” ;还有“敏感性训练理论”等。 (四)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这方面主要是研究领导行为和领导艺术的,其中提出了“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还提出了“支持关系理论”、“两元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 “管理方格理论” 等。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的贡献就在于它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纯地研究工作及其组织,推进到研究人的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系统。它的缺陷又在于忽略了对工作和组织的研究 。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正是当今的研究趋势。,第1章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继形成的,观点很多,学派林立。其中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这些理论和学派(“复杂人”),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峥嵘的局面,被哈罗德孔茨(Hard Koontz,1908-1984)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1种)(1980年) 管理学(12种)(1988,第9版)韦里克合著,“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丛林”,孔茨与管理过程学派 明茨伯格与经理角色学派 科特与领导理论 巴纳德与社会系统学派 德鲁克与经验主义学派 菲德勒与权变理论 豪斯和米切尔与目标途径理论 西蒙与决策理论学派 卡斯特与系统管理学派,基础的管理科学和理论,社会 技术系统,协作社会 系统,应用系统理论,集体行为,人际行为,合理的选择,管理科学,经过提炼的管理工作经验和管理作用分析,系,统,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实际经验,数学方法,决策理论,研究管理科学和管理理论的方法,经验法或案例法 人际行为法 集体行为法 协作社会系统法 社会技术系统法 决策理论法 系统方法 管理科学法或数学法 权变方法或随机适宜的方法 任务管理法 经营法(孔茨) 麦肯齐(锡)的7S结构体系,管理理论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总是受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管理理论需要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管理的要求,因而管理理论深刻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特点;另一方面,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各种管理理论都存在着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 管理理论是对管理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提炼,这些提炼出来的管理理论可以用来指导实践,但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一、社会系统学派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西方管理学界称其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巴纳德认为,整个社会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的系统 ,这个协作的系统是由组织系统、物质系统、 人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组织系统是在这个协作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系统。,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巴纳德对这个协作系统中的组织的要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任何组织都包含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这就是组织的目的、有协作愿望的成员和信息沟通。 在此基础上,巴纳德提出了 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具体理论,如 权限接受理论、组织的特殊化理 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统一 的理论、组织决策理论和组织平 衡理论等。,人,社 会,物 质,组织,协作系统示意图,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二、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他们认为,大至整个天体宇宙,小至一个有机体,都可视为一个系统。他们指出系统有大小之分,小系统服从于大系统。并提出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 拿一个企业来讲,就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这个系统一般应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心理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等。,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假若企业的目标价值 系统要改变,必然要引起组 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的相 应改变。同时,也必然要在 人的心理上和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上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因此,任何企业都是一个开 放的社会技术系统,管理就 应适应这种实际,从整体上 考虑问题。,目标价值,组织结构,技 术,心理社会,管 理,环境系统,组织内部系统构成图,管理者们当前面临的趋势和问题,全球化 劳动力多元化(性别、种族、民族、年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人口老龄化) 创业精神(追求机会、创新与成长) 在电子企业(e-business)领域中进行管理 对创新和柔性的需要 质量管理 学习型组织 知识管理,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与发展历程 理论准备、摸索前进、实际运用的发展过程 综合发展、调整“清点”和理论升华的过程 人性假设是人的心理与行为分析的逻辑起点。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 “ 文化人” “学习人”,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管理心理学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真正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在20世纪60至70年代。从目前发展的状况来看,这门学科的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尤其在研究范围和深度方面有了长足发展。,第一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摸索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 发展历程: 工业心理学(心理技术学)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工效学,人体工程学)人际(群)关系学说(霍桑试验)工业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一、霍桑试验之前摸索阶段,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是在20世纪初开始的。最初是把有关的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工厂的管理活动,称为心理技术学,也称工业心理学,这是德国心理学家斯腾于1903年提出的。 但是,最早运用这门学科进行研究实际工作的是原籍德国,后来侨居美国的哈佛大学心理家闵斯特伯格。1912年,闵斯特伯格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业生产效率一书,论述了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职工、培训等问题。,心理学与工业生产效率,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人 尽可能有最好的工作 尽可能有最好的效果,二、霍桑试验到20世纪50年代末理论准备阶段,理论上贡献非常大 1927年,移居美国的奥地利学者莫里诺提出了“社会测量理论”。 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1933年,勒温在自己创立的“场理论”的基础上,再次提出了“群体动力理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又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海拉尔提出了“工业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认为包括人事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和工业社会心理学三个方面。,三、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形成和发展阶段,管理心理学的形成是以60年代初期的两篇综述报告为标志的。 1961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发表了第一篇综述报告,标题就是“工业社会心理学”,这是由著名的组织心理学家弗鲁姆和社会心理学家梅尔撰写的。这篇综述中指出,工业社会心理学应该根据两个基本模型进行研究:(1)以个体为分析单元,研究劳动的社会环境对个人动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2)以社会系统为分析单元,研究工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企业中的上下级关系、生产班组和较大组织系统的社会心理问题。,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964年,美国心理学年鉴又发表了第二篇综述报告,标题为“组织心理学”,作者为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莱维特等人。报告介绍了自1954年至1964年十年间组织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指出了下列特点:1组织心理学正在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主要限于工业组织;2研究的问题也正在逐步扩大,从开始研究职工的士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等传统问题,逐步扩大到研究组织中的沟通、决策、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的设计等问题。,80年代后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的两大趋势,(一)研究微观的技术性的问题较多,目的是解决行为控制问题 如参与问题、目标模式问题、动机激励问题、对工作不满的社会病防治问题、冲突问题、职业评价问题以及信息量与工作负担问题,等等。甚至连一些很细小的问题都有人研究,如短期工时谈判的心理学问题,规定劳动任务的心理学问题,工作时间的心理学问题等。 (二)进行高层次的理论探讨 许多学者力图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对企业管理及其心理学问题进行高层次的理论探讨,以便为解决资本主义的弊端寻找解决途径。,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以便使他们的观点更加接近于实际。例如,美国的海拉尔在其参与管理神话与现实一书中指出,美国社会中用“Y理论”的名词,但却按“X理论”行事。 法国学者惹斯也指出,资本主义企业的领导不仅有“独裁专制型”,而且有“父道主义型”,还有“技术官僚型”。 特别是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来研究管理心理问题的一些论著和有预见性的新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第二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 “人性”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才为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制定什么样的管理制度,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建立什么样的组织结构,都与他们如何看待人性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西方管理心理学中关于人性的四种假设,是有名的管理心理学家雪恩提出的。 “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人” “复杂人”,思考题,研究管理心理学为什么要以人性的假设为前提? 中西方关于人性的假设有何不同? 你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通常基于何种人性假设?为什么?,“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人性问题是人类关于自身认识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人性上的不同认识往往会导致不同学说的产生与形成。换句话说,不同的学术主张可能源自于不同的人性认识。 具体地说,在西方,人性问题上最大的争议是人性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即究竟人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在中国,人性问题上最大的争议是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即究竟人性是善良的或是邪恶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揭示了人性的内涵。,人性论,中国古代的人性善恶论则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善恶论。概观整个中国历史中的人性善恶学说,不外乎四种基本的观点:一是性善论,二是性恶论,三是无善无恶论,四是有善有恶论。 西方则以人的理性与非理性来划分。与西方人性理性观相同之处都在于以同一种宇宙观来阐释人性本原。理性是人所独有的,与其他任何生命体的根本区别之所在。柏拉图将人性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性、意志、欲望。 马克思:人性是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的结合,现代管理思想及其文化环境,“经济人” “社会人” “自我实 现的人” “复杂人” “文化人”,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关于“经济人”的理论假设 “经济人”又称“实利人”,直译为“理性一一经济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均在于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私利。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即“X理论”和“Y理论”。然而,“X理论”正是他对“经济人”假设的高度概括,其基本观点为: (1)一般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不愿多做工作; (2)一般人都缺乏雄心壮志,依赖性很强,不愿意承担责任; (3)一般人的个人目标都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4)一般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而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就是上边所讲的一般人,另一类则是管理者,管理者就在于运用奖惩等控制方法,合理地使用人、财、物以实现组织目标。 在管理上的转变: (1)管理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生产任务。这种管理方式叫做任务管理。 (2)管理职能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广大职工无关。,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3)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剌激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通俗些说,就是采取“胡罗卜加大棒”的政策。 “经济人”假设正好是对“泰罗制”的总结。它的基本点在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对工人的思想感情则是漠不关心的。泰罗对人不象牛那样愚蠢而感到遗憾,他认为如果人真能象牛那样愚蠢,那么就可以让他们府首贴耳地按照他所设计的那套标准动作来进行工作,工作效率才会提高。同时,主张把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这种“经济人”假设代表了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过渡阶段的管理方式。 二、关于“社会人”的理论假设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一假设主要来源于“霍桑试验”。其基本观点有: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社会性需求,人们还要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乐趣。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起决定性的因素。 正如梅奥所指出的,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在满足职工的最大社会需求时,职工才会对管理有所反应。,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在管理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而不是如何完成生产任务。 (2)管理职能不应只是注意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等管理程序方面的工作,而应重视协调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并形成职工之间的归属感和整体感。管理人员应在职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反映职工的实际要求。 (3)在奖励制度上,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根据“社会人”的观点,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了“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马罗试验-)。,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假设的发展,无疑是一大进步。实行的“参与管理”,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不同程度地缓和劳资矛盾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三、关于“自我实现人”的理论假设 “自我实现人”是马斯洛最早提出来的。所谓“自我实现”,指的就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充分地表露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麦格雷戈将马斯洛的这种观点结合管理的实际,归纳为“Y理论”,其基本内容如下:,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本性,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同游戏一样自然。 (2)控制和奖惩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实现的目标。 (3)实现目标是与实现目标的报酬联系在一起的,而报酬又是各种各样的,但其中最大的报酬就是通过实现组织目标,而获得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4)在通常情况下,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地寻求责任。而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这种潜力仅仅是利用了很少一部分。,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在管理方面有了以下转变: (1)管理重点的改变。既非任务管理,也非需要管理,而是环境与条件管理; (2)管理职能的改变。即既非生产的指挥者,也非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只是一个采访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为发挥人的才智创造适宜的环境与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 (3)奖励方式的改变。奖励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在奖励,如工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另一类是内在奖励,主要是指在工作中能够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等。,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4)管理制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如何保证职工能够充分表露自己的才能上,并达到自己所希望的成就。如阿吉里斯的改革实验。 四、关于“复杂人”的理论假设 复杂人认为:无论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能适用于一切人,因为人是很复杂的,不仅因人而异,而且一个人本身也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人的需要和潜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由于这一理论既不同于X理论,又不同于Y理论,所以称为“超Y理论”或“Z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有: (1)人都是怀着各种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但主要的需要是实现其胜任感。(2)胜任感人人都有,它可以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满足。(3)当工作性质和组织形态能够适当配合的时候,胜任感最容易被满足,特别是工作、组织、人员之间的最佳配合能引发个人强烈的胜任动机。(4)当一个目标达到时,胜任感可以继续被激励起来,新的更高的目标又会产生。,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根据这些观点来分析职工需要的复杂性,又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情况: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对每个人来讲,其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如两个人都想获得高额奖金,但他们的动机可能很不相同。一个是要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另一个则可能要把高额奖金看作自己技术熟练程度的一种标志。,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的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时间、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复杂人”,根据以上这些理论,“复杂人”强调在管理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如职工的稳定性不同) 但是,这种理论假设比较强调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在某种程度上又忽略了人们之间的共同性,所以具有片面性。,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 其他国家及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原苏联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原苏联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就根据列宁对“泰罗制”的评价和指示,迅速开展了学习研究和运用泰罗制的热潮,当时将这一活动称为“劳动的科学组织”。,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924年,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二次“劳动的科学组织”全联盟代表会议,这次会议成立了“科学劳动组织委员会”。不久,管理理论家凯尔金采夫出版了组织原理一书。列宁将此书推荐为管理方面的教科书的基础。 从此以后,苏联的各种劳动研究所纷纷成立,苏联国内建立了许多心理技术学实验室,统一归苏联的保健和劳动人民委员部领导,主要从事职业选择和职工咨询等工作。 但1936年7月联共布中央发布了取缔“心理技术学”的研究和应用,原因是滥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工人造成了不良后果。,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1971年,苏联在国民经济管理学院直属国家科委设立管理社会学和管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这是苏联第一个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机构。1974年,苏联内务部科学院成立了管理心理学教研室和管理心理学实验室。 同年,召开了有200余人参加的全国管理心理学会议,其中也有东欧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认为苏联管理心理学面临三个重大问题:(1)管理心理学的理论问题;(2)管理劳动集体的心理学原则;(3)管理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原理。 1979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管理心理学教科书,是由科学院院士季托夫撰写的。,原苏联管理心理学的显著特点,(1)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联系。如对人的主动性、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知识和才能、创造性工作、劳动者的生产职能、职业责任感等的研究。 (2)研究的重点是对集体心理的研究,不再孤立地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冲突,而是强调社会一一心理学气候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不应把基层集体视作一种简单的社会客体,集体是管理的主体,集体中包含着极为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主张以“社会个人”的观点来研究它。,苏联管理心理学的显著特点,(3)重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应用,力图把具体课题的研究成果综合成一般模式或模型。例如,苏联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进行的全球发展模拟研究,提出了生产、环境、人口、资源等各个方面发展的仿真模式,其中也包括了社会心理发展方面的仿真模式。 (4)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也有新发展。如茹拉夫廖夫对管理心理学的基础和产生、发展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基本来源:其一、社会实践;其二、心理学本身的发展进程(内部来源);其三、组织和管理社会学的发展(外部来源)。,“老三论”与“新三论”,“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二、东欧国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东欧国家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都与原苏联大体相同。主要重视三个方面的研究:即新的产业革命及科技发展形势下所面临的心理学问题,人的积极性的方向以及集体心理等。 保加利亚侧重研究生产体系智能化所带来的心理学问题。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格诺夫出版的代表作管理心理学一书,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也有较大影响。,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波兰侧重领导心理的研究。如调动领导干部积极性的方式、决定领导作风的因素、企业中工长的作用、干部评价、干部选拔标准等。 南斯拉夫侧重于对工人自治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如研究企业的“小组”在管理中的自主性,奖励制度、自我检查和创新等方面的心理学问题。,三、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其特色。若西方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微观的、技术性的心理学问题的研究,那么日本则更为关注宏观的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例如,以“资本民主化”的管理思想缓和了劳资间的矛盾;用“终身雇佣制”使职工形成某种“以厂为家”的心理;以“年功序列”制,使职工树立长远目标;以工资、奖励保密来避免人际冲突;以情感发泄来减少心理挫折。,三、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因此,使日本这个在“狭缝中生存起来的民族”能够有准备地接受未来的挑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研究。我们认为,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日本从现代人类科学的高度来要求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管理心理学应注重研究人类的弱点、发展极限和异常。 日本学者人为,虽然随着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解析人类的认识机理,产生了认知科学,但这仍然是不够的。从个人水平来解析人类,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功。主张通过某些范围的社会认识和社会诱导来建立人类模型,用,三、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计算机进行社会宏观现象的模拟,这样才能象向物理学的宏观理论那样有效。 如池田密茂认为,社会制度的控制就是人类遗传因子的控制即本能控制和知识经验的控制(即理性控制之间的调节因素。管理心理学应当着眼于社会制度的控制作用的研究。 (2)把管理学中的决策问题扩大为政策科学。齐藤高氏通过对社会异常问题、准稳定问题、不确定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运用概率论和运筹学作政治分析。还有片山降仁专门研究了政策科学中的价值观问题,分析了个人、组织对信息价值观的影响,主张设计决策中价值的通用基础等。,三、日本管理心理学的研究,(3)日本非常重视组织理论的革新和改造,对动机、人际关系、组织行为的理论都作了新的探索。如日本的心理学家把动机的成份归纳为工作、满意、思考三个因素。把组织概括为四种类型,即组织网络型、组织关系型、组织开发型、组织集合型,并指出组织的发展趋势是集合模型。还致力于管理者的能力系列化的研究,把管理者分为三种类型,即未来设想型、决策型、经营管理型,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能力系列。 (4)日本还特别注意对未来问题的研究。如经济增长的社会标准、劳动道德、居民老化、家庭变化、利己主义、社会保障等问题。,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很快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第一,重视工作动机与激励理论的研究。 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最需要激励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如管理和技术人员一般把学习新知作为最需要的激励内容,而操作人员则把满意的工作作为最需要激励的内容。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需要激励的内容也有差异。,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如2029岁的员工最需要把满意的工作和学习技术作为激励的内容;3049岁的员工最需要把满意的工作和奖励作为激励的内容;50岁以上的员工最需要把工作先进和学习新知作为激励的内容。 尤其是对不同经济责任制及其激励效果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在个人和集体两种责任制条件下员工的归因倾向截然不同,个人责任制下归因倾向主要在技术、能力上,集体责任制下主要在群体气氛、合作状况上。,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第二、重视工作态度与价值取向的研究。 如在工作态度研究上,发现人的工作态度趋向于对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双重考虑,并非单一的出于对某一方面。 在价值取向的研究上,发现我国职工的价值取向有四种类型:一为高平衡型,即义务观念与权利观念都高;二为低平衡型,即两者都低;三为低义务取向型;四为高义务取向型。 在价值取向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中,发现我国职工在“权力距离”各项得分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第三、重视对领导心理与行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包括领导心理与行为特点、培训与选拔、工作作风、测量与评价、领导艺术、与被领导者的关系等许多方面。 还有各种量表:包括职能管理技能迫选式量表、职能管理技能评价量表、团队管理技能评价量表、时间管理技能评价量表和关系管理技能评价量表等。 还有对企业中层干部工作业绩的系统评价研究:包括职能管理成效、团队管理成效、时间管理成效、关系管理成效、部门工作成效和部门成员态度等方面。, 管理心理学导论第2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第四、重视管理决策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决策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效果;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决策权利分享和参与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决策技能利用发挥的程度,与工作满意感密切相关。 在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方面,提出要强调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观;提出了群体参与式的组织变革是既受职工认同,又能产生实效的战略举措。,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一、格诺夫的观点 应该把管理看成是社会中的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包括管理和被管理两个分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活动的人,则被分为参加管理的领导者和被管理的执行者。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应括三个方面:其一研究领导者的心理;其二执行者的心理;其三集体和共同体的心理。 二、茹拉夫廖夫的观点 苏联的茹拉夫廖夫在他的管理社会心理学问题一文中,也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作了分析。认为应从管理领域来看待这个问题。,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其观点如图所示:,管理系统,技术系统 (机机),社会技术系统 (人机),社会系统 (人人),管理心理学,系统作用,系统关系,个人、群体 和组织心理,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三、我国学者的观点 现代企业管理应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原因就在于:(1)人是企业的主体,要靠人个体或群体来实现企业的目标;(2)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企业管理的对象可分为两个方面:(1)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这是技术和经济方面,即管“物”的方面;(2)对人的管理,这是心理社会方面,即管“人”的方面。第一方面为“人机”系统的管理。第二方面为“人一人”系统的管理,管理心理学正是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的。,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我国学者提出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1)应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一人系统”; (2)应着重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