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第五章.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990857 上传时间:2020-11-06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6.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第五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第五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概念第五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 自由竞争 阶段 发展到 垄断 阶段的进程以及垄断资本主 义的发展趋势; 2)科学认识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和 经济全 球化 的本质,正确理解当前资本主义新 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3)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 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 垄断资本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及其发展趋势 本章框架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 资本主义 1、 自由竞争 -是在资 本主义发展初期 ,各商品生产 者为了争夺有利生产和销售条 件 ,所进行资本自由转移 ,不受 限制的竞争。 一、资本主义从 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 ( 1)竞争的主体是以分散的、生产经营规模不 大的、单个资本构成的个人业主为主。 ( 2)各个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 础,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可以在生产部 门之间自由转移,除了土地私有权外,没有人为的 或自然的垄断障碍。 ( 3)竞争的主要手段是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以 降低成本,增大利润。 ( 4)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机制这只 “ 看不见的手 ” 来调节,资产阶级国家政府奉行 “ 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 的原则,一般不 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使 “ 资产阶级在它的 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 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大。 ” 资产阶级最终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面取代了封建统治,确 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可见,资本主义之所 以能够取代封建制度,是因为它比封建制度先进, 能够解放被封建生产关系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它 的产生和发展是合乎客观规律的必然现象 。 3、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 1 ) 单个私人资本的有限性最终成为社会化大生产 发展的直接障碍;(众多的单个私人资本和中、小企 业规模有限,难以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 ( 2)无限制的竞争必然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从而影 响社会经济效益; ( 3)在自由竞争的体制下,企业完全以利润最大化 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企业行为的短期性和企业精神的 狭隘性,必然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 4)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任凭市场的自发调节,不 可避免地出现供求失衡,成为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 直接因素。 (二) 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私人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 和资本集中。生产高度集中,必 然会产生垄断。 自由 竞争 科技革命 生产 和 资本 集 中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 生产集中 是指生产资料、 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 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 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 是指大资本吞并小 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 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 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 所支配。 日本二战前的财阀 科技革命 自由竞争 经济危机 生产 集中 兼并、联合 股份公司 垄断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生产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性 当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集中于少数大企 业手中时,生产和市场就很容易控制,这 些大企业之间也就容易达成协议形成垄断。 生产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 为了避免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两败俱伤的 后果,少数大企业不得不谋求暂时的妥协 而联合起来形成垄断。 所谓 垄断 ,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 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 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 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 垄断组织 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 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 企业联合。 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叫做 垄断资本 。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国内 国际 短期价格协定 卡特尔( cartal) 国际卡特尔 辛迪加( syndicat) 国际辛迪加 托拉斯( trust) 国际托拉斯 康采恩( konzarn) 国际康采恩 混合联合公司 (战后 ) 跨国公司 ( 2)卡特尔 (Cartal),是生产同类商品的企 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划分市场、规定 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 组织形式。参加卡特尔组织的企业在生产和 销售上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划 分 销售市场 ,确定产量及规定标准价格。 ( 3)辛迪加 (Syndicat),是同一生产部门 的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订立共同 销售产品和购买原材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同盟 组织。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已失去经营流通业 务的独立性,只保留了生产经营上的独立性; ( 4)托拉斯 (Trust),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 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为了控制商品生产、原 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以获取高额利 润的企业联合组织。参加托拉斯的企业,完全 丧失了生产和流通中的经营独立性,各家企业 组成一家庞大的企业,由理事会统一经营管理, 各个企业的资本家成为托拉斯的股东,按股份 获取经济利益; ( 5)康采恩 (Konzarn),又称财团,是在金 融上以某个最大资本家集团为基础的生产、流 通、运输、保险、银行企业的联合组织。参加 康采恩的企业只保持着形式的独立。 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 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 并不能消除竞争, 而是与之并存 ,并 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 2、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商品经济;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 持; 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 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 垄断阶段竞争的形式: 垄断组织内部 垄断组织之间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 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 中小企业之间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 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 特点。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 规模大 、 时间长 、 手段 残酷 、 程度更加激烈 , 而且具有 更大的破坏性 。 垄断的形成 垄断阶段竞争的新特点 主体 垄断资本家 目的 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 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手段 是凭借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 力量, 暴力高压 形式 为式样包装、技术专利和广告等 非价格 范围 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 程度 更为激烈和持久 后果 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金融资本 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资 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 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 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 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3、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的形成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 资本的融合 形成手段 资本渗透 人事结合 金融寡头的形成 金融寡头在 经济上 的统治通过 “ 参与制 ” 来实现的 . 参与制 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掌握股票 控制额的办法来层层控制企业的制 度。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控制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即 通过掌握 “ 股票控制额 ” 而对 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建立 层层控制,并进而控制整个国 民经济。 金融寡头在掌握了经济上的控制权后, 又在政治上进一步控制上层建筑,利用政 权的力量来加强其统治地位。 金融寡头在 政治上 的统治,主 要是通过同政府的 个人联合 实现 的 . 向政府和议会指派代理人 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 聘请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位 金融寡头的形成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 政策咨询机构 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 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 各个领域,以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 及社会生活。 4、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 -是通过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价格 -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而 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 1) 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 垄断高价 -是垄断组织在销售 商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 格的垄断价格。(卖出) 垄断低价 -是垄断组织向非垄 断企业或生产者购买原材料和其它初 级产品时,所规定低于商品生产价格 或价值的垄断价格。(买入) 关于 制定垄断价格的方法 ( 2) 垄断价格的两种形式 ( 3) 垄断价格的出现,歪曲地表现价值规 律 大部分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了垄断 价格的形式,但 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 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 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 ; 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 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垄断价格实质是对社会财富作出有利于垄 断资本家再分配的工具和手段。 垄断利润 -是垄断资本家 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 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 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利润的来源 ( 1)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 ( 2)对非垄断和中小资本家的部分利润的 剥夺 ( 3)用国家政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民收入再分 配 ( 4)对别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海外财富的掠夺 归根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 值和剩余价值转化。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是国家政 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 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资本主义生产 资料在更大范围内 被支配,从而促进 了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产生。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 义私有制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 166-16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0世纪 30年代) 1929年美国大危机时的场景:图中的牌 子上写道: “ 1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轿车, 在股市上丧失了一切,急需现钞。 ” 30年代 危机期 间排队 领取食 品的美 国饥民 1929-1933年期间美国 农场主销毁 “ 过剩 ” 牛奶 ( 1) 1914年一战前开始形成时期; ( 2)一战 -二战结束初期的不稳 定发展; ( 3)二战后 50年代 -至今的广泛 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66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 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 宏观调节 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 收入政策、 经济计划等 经济手段 ,对社 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 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充分 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 平衡的基本目标。 调节宏观经济 -主要是当总供求出 现严重失衡,以至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时 ,由国家出面进行干预。一般情况下,国 家政策的重点是对总需求进行调节,以解 决总供需的矛盾。有时,国家也对生产进 行调节,即通过改善总供给来解决总供求 的矛盾。 调节收人分配 -主要是对资本 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严重社会不公 ,国家通过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 高额 累进 遗产税,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进行 调节。目的是使这种社会不公不要超过 影响私人垄断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 “ 界 限 ” ,以保持社会稳定。 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 微观规制 的三种类型: 反托拉斯法; 公共事业规制; 社会经济规制。 主要是 法律手段 规范市场经济活动 -主要是 国家进行有关市场活动的法制建 设,确定市场活动的 “ 游戏规则 ” ,并以市场秩序维护者的身份 ,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为 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提供外部环境 。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 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产阶级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 资本的狭隘境界。 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 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社会 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 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 资本输出 , 谋求高额利润; 技术输出 ,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基本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 商品资本的输出 从资本输出的来源看: 私人资本输出 国家资本输出 3、资本输出的重要意义 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利用大量 “ 过剩 资本 ” ,到国外寻求投资场所,以获取 巨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 是金融资本向外进行经济扩张、争夺世 界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有力手段 4、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的双重后果 对于资本输出国: 带来高额利润和利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出现产 业空心化、加深国家间的矛盾。 p169 从资本输入国看: 积极方面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经济 的发展, 不利影响 -国民经济受冲击,增加外资依赖性、 环 境 、资源遭破坏。 p170 5、现阶段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输出流向: 由发达资本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 出发展为多方向输出; 输出类型: 由私人资本输出发展为国家资本输 出; 输出方式: 发达资本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 输出多采取所谓 “ 援助 ” 的方式进行。 6、国际垄断同盟 是指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一些大的 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国际垄断地位, 通过订立协定,划分世界市场,而结 成的国际性垄断经济联盟。 早期,国 际卡特尔是主要形式。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以 跨国公司 和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国际联盟 为主。 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 国际性协调组织 。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 各种国际经 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 组织和集团 等。 国际垄断组织与国际垄断同盟、 国际经济协调机构的积极作用 和消极本质。 p171 7、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列宁根据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 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便具有以下 五个特征: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自身利益, 不顾发展中国家,啃噬地球资源。 三、经济全球化 及其后果 1, 所谓经济全球化 是指国际经济 发展中的这样一种 趋势 ,即在生产不断发展、 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 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 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 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经 营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1. 生产全球化 世界性的 生产网络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增强 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分工 英国 法国 荷兰、比利时 西班牙 德 国 为 什 么 一 架 飞 机 要 由 许 多 国 家 共 同 产 ? 2. 贸易全球化 流通领域中国际交换的范围、规模、 程度增强 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全球贸易快速增长 网络贸易(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 国际贸易迅速扩大的标志是国 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 济增长率。 国际直接投资超过国际贸易 3. 金融全球化 金融自由化 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 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 欧 元 之 父 国际金融市场 国 际 信 贷 市 场 国 际 债 券 市 场 国 际 股 票 市 场 国 际 外 汇 市 场 国 际 衍 生 金 融 工 具 市 场 各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 %) 国别 货物贸易与 GDP的比值 货物贸易与货 物 GDP的比值 私人总投资流 量与 GDP的比 值 外国直接投资与 GDP的比值 低收入国家 43.1 4.8 1.6 印度尼西亚 62.4 97.2 8.5 4.2 中等收入国家 53.5 114.0 12.0 3.8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52.5 90.0 12.8 3.5 中国 43.9 65.8 12.7 4.3 俄罗斯 60.0 117.3 13.3 2.4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54.3 142.4 11.4 4.0 墨西哥 60.8 155.3 6.3 2.3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51.6 113.1 10.9 3.5 高收入国家 37.1 124.4 33.6 10.1 美国 20.7 16.9 5.1 日本 17.7 55.2 10.3 0.9 德国 56.3 156.6 40.8 13.3 英国 43.9 126.7 125.1 38.7 法国 46.6 136.3 36.1 16.4 跨国公司从事各领域生产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 4.企业经 营全球化 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投资、贸易和金融活动的主体 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跨国公司的出现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地 理 大 发 现 殖 民 掠 夺 第 一 次 科 技 革 命 东 方 从 属 于 西 方 第 二 次 科 技 革 命 殖 民 地 附 属 国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穷 国 与 富 国 的 分 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 3、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后果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 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 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生产网络化的体系形成 投资外向化日益凸现 贸易自由化的范围扩大 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速 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 广泛传播和应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消极作用 把市场经济的矛盾扩展到世界范围 把资本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 把一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 世界范围 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 展到世界范围 经济全球化福利的分配很不平等 经济全球化更青睐于发达国家 : 在国际经济 交往中所获 得的利益必 然多于发展 中国家 处于国际 分工的制 高点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的达到相互依存的高度,在 带来活力和机遇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国的经济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的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各国经 济带来机遇,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融入 经济全球化体系的程度不同,全球 化对各国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从全球化的影响程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可 以分成两类: 一类是 “ 全球化程度高的国家 ” , 包括中国、印 度、匈牙利、墨西哥等 24个国家,取得了收入方 面的较高增长、较长的预期寿命和较好的教育, 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大约在 30亿左右, 90年代的人 均收入增长率平均达到 5%,而发达国家则为 2%。 另一类为 “ 全球化程度低的国家 ” , 包括非洲的 许多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以及阿尔及利亚、埃及、 伊朗、缅甸、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等,人口约在 20亿左右,由于没有成功地融入全球经济,出现 了经济收缩和贫苦加剧的现象。 德国 新德意志报 2000年 7月 22日发表 全 球化、美国谋求霸权和基辛格的担心 一文, 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的话: “ 全球化 对美国是好事,对其他国家是坏事 因为它 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 ” 德国总理施罗德发起的有美国、德国、加拿大、 法国、意大利等 14国政府首脑参加的 2000年 6 月 3日柏林国际会议通过的 21世纪现代国家 管理柏林公报 承认:不能听任全球化任意发 展,因为 “ 全球化没有给所有人,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带来利益。 ” 联合国 2000年 人类发展报告 也承认: “ 迄 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 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 ” 两 极 分 化 反全球化运动 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两种不同的经济后 果,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高歌猛进中, 悄然掀起了一股反全球化浪潮也日益走 向全球化。 反全球化的策源地和发生地在西方发达 国家,而反全球化的主要目标是倡导和 主导全球化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 WTO。 反全球化运动 1999年 11月底 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 “ 西 雅图风暴 ” ,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 化运动的序幕。有 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 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全面 冲突,警察逮捕了 310人,另有多人受伤。 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峰会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举行,前者与后 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反全球化 斗争的 第一种形式 。 第二种形式 是,反全球化运动与推进全球化的国际 会议在同一时间,但在不同地点举行。前者对后者 进行远程对话和抗辩,但不会发生正面冲突,更不 会出现暴力冲突。例如, 2002年 1月 31日 2月 5日, 在世界经济论坛于美国纽约召开的同时,反全球化 的世界社会论坛在巴西召开。在美国那边的世界经 济论坛有 10O多个国家参加,在巴西这边的世界社会 论坛有 150多个国家参加。世界社会论坛反对 “ 由自 由市场控制 ” 的全球化,反对 “ 新自由主义的过分 做法导致的灾难、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 。宣言主 题是 “ 为了抵制新自由主义、军国主义和战争 ” 。 埃菲社说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人数高达 6万人。 反全球化运动 世界上不少地方举办的全球化论坛,有的 实际上是反全球化运动的 第三种形式 。 这种形式的反全球化国际运动,与推行全 球化的国际会议不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举行,而是一种独立行动。 比如,哈瓦那全球化论坛已经举行了三届。 又如, 2002年 11月 6日至 10日,欧洲社会论 坛会议在佛罗伦萨举行。来自 32个欧洲国 家的约 420个社会和民间团体的代表以及来 自世界各地近 4000个组织的代表共两万多 人参加了会议。 历时 5天的会议举行了 30次大会和 160场研讨会, 议题有 “ 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 ” 、 “ 南方贫穷 问题 ” 、 “ 公平贸易 ” 、 “ 战争与和平 ” 等。 11月 9日,在佛罗伦萨,来自欧洲各国的上百 万人参加欧洲社会论坛发起的大规模反全球化、 反战大游行,示威者的口号有: “ 反对资本主 义全球化 ” 、 “ 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战争 ” 、 “ 反对美国称霸世界 ” 、 “ 反对新种族主义 ” 、 “ 反对公共服务私有化 ” 、 “ 打倒跨国金融资 本 ” 、 “ 不要转基因食品 ” 、 “ 保护森林,保 护水源 ” 、 “ 反对野蛮掠夺地球 ” 等。 反全球化运动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 原因 三、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 实质 生产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表现 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 一 ) 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 一是 生产力诸要素 发生了质的飞跃 :生产工具的自动化, 劳动力的智力化,以及劳动对象的不断扩展。 二是 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地增长 :从 20世纪 50年代到 80 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高达 4 5。 到 90年代末,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达 30万亿美元,其中西方 发达国家占 3 4以上。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发达国家 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 三是 产业结构 发生重大变革 : 一方面是第三产业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迅速上升至 2 3以上;另一方面是高 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以信息产业为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迅猛,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发达 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个体资本所有 制 :(资本主义 初期) 资本家个人占有 生产资料 ,所有权 和控制权统一 于 资本家一身 。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 19世纪 20年代)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是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特点: 是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资本的使用 具有整体性。股东凭借股票,以股息的形式获 得剩余价值,整个股份资本由职业经理人直接 管理和控制,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3、 国家资本所有制 指生产资料由 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 制形式 。 特点 :国家作为出资人 , 拥有国有 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 国有企业 的重要职能是推行政府的社会政策 和经济政策 , 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 展提供服务和保障 。 性质 :仍然是资本主义形式 , 体现 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 4、 法人资本所有制 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 展的新形式 。 特点 : 各类法人 取代个人或家族股东成为企业的主 要出资人 , 企业的股票高度集中于少数法人股东之 手 , 法人股东凭借手中集中化的控股权干预甚至直 接参与公司治理 , 监督和制约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 , 使公司资本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重新趋于合一 。 形式 :企业法人;机构法人 性质 :垄断资本的集体所有制 , 它体现了资本剥削 雇佣劳动的关系 。 获得新的 发展空间 暂时缓和 基本矛盾 部分质变的 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 的调整 社会化 大生产 是在资本主义所允 许的范围内 ,生产关 系适应生产力要求 的自我调整 (三)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 早期 ,作为血汗工资制的 “ 泰罗制 ” 和 “ 福特制 ” 是非常典型 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 抗力量的不断壮大,劳资关系发生了 变化 ,资本家及其代理人采取一些缓和 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主要有 (1)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 (2) 终身雇佣制; (3)职工持股参与利润分配; (4) 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使工人阶 级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 血汗工资制: 泰勒制 福特制 现代制度: 职工参与决策 终身雇佣制 职工持股 职工参与决策 (四)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 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 传统的资本家 的地位和作用 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本家最 终成为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 二是 高级职业经理 成为大公司经 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 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 的数 量在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 新变化。 (五)经济调节机制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产阶 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增强; 市场机制 不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 制; 国家与市场机制 相辅相成,共同推 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在经济调节机制变化的同时, 经济 危机形态 也发生了变化。 p178 金融危机 (六)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 断加强。 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 趋势,公民权力有所扩大。 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最后,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 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战 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 中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 (七)资产阶级统治方式的新变化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它是 科学技术革命和 社会生 产力发展的结果 2、它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的 结果 3、它是当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 关系运动的结果 p179 180 工人运动 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 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 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其次,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并不意味 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 化。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 治的根基与性质,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 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助于 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p181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也不能改变其必然灭亡的根本趋势 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有 时还有所激化。 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当今工人的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生活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 善和提高,阶级构成发生重大变化,但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 性并没有泯灭。 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 矛盾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它依然是动摇资本主义社会基础的主要 因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规律仍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 发,并由此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 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发生比冷战前 的任何时期更复杂、更隐秘,也更难治理。与传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并发的,还有结构性经济危机,体制性或体系性经济危机及其他潜伏 的新危机。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 趋势。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较 先进的经济、政治与社会体制的管理方式上,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基本一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不断积累着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 基础。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 , 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 历史进步性 首先 ,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 生产力 。 在资本主义之前 , 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手工 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 , 而资本主义是以社 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 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生产实践 , 生产实践 又反过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 而每一次 科学技术的巨大变革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 。 其次 ,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 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都是 以使用价值的获 取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为主要目标 的 , 受到 剥削者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和被剥削者自身的 生理条件的限制 , 社会生产规模小 , 生产手段 简单 , 技术水平低下 。 资本主义是以价值作为追求目标 的 , 对价值和 剩余价值的追求不受财富的使用价值形态的限 制 , 价值形式的财富积累可以无限制地扩大 。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 , 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 本家生存的意义 , 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 。 除去资本主义 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外 , 还 由于竞争的外部压力 , 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生 产规模 、 改进生产技术 、 改善经营管理 、 提高 劳动生产率 。 最后 ,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 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 的生产方式 , 保护 、 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从而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促进了社会进步 。 资本主义民主制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而 发展起来的 。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 资 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符合 自身利益和要求的 “ 主权在民 ” 、 “ 天赋人权 ” 、 “ 分权制衡 ” 、 “ 社会契约论 ” 、 “ 自由 、 平等 、 博爱 ” 等政治思想 , 并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建立 起了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 。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虽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服务 的 , 但在经济上 保护自由竞争 、 等价交换 , 政治 上推崇自由 、 民主 、 平等 ,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 家相比 , 无疑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 。 为自由人权而战 2、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 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首先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包含着现代的一 切冲突的萌芽 ”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 阶级关系 上是无产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 在 生产上 , 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 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正是这个基本矛盾发 展的结果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 经济危机至少证明了这两 点 : “ 一方面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 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 另一方面 , 这种生 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 , 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 , 要求在事实 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 ” 也就 是说 , 只有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取代之 , 才能 根本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 其次 , 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 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 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看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不断发展 。 如果说资本主义 的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形成 , 那 么 , 资本的不断积累则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自 身准备了物质条件 。 例如 , 资本的不断积累使社会生产的规模不断 扩大 , 而大规模的生产本身必然会冲破私人对 生产过程的控制;资本的不断积累必然提高生 产的社会化程度 , 这在客观上势必导致生产的 集中和资本的集中 , 使资本的社会化占有成为 可能;资本的不断积累使对生产过程的管理社 会化了 , 相应地派生出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管 理人员和专业的管理机构 , 而这些都弱化甚至 排斥私人资本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再次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 高形式 , 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 , 资本国有化将为社会 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 , 是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入口处 。 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生产社会化 、 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社会化都到了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更高程度 , 从而为全社会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和共同组织社会化生产准备了充分 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 物质准备 , 是社会主义的前阶 , 是历史阶梯 上的一级 , 在这一级和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 级之间 , 没有任何中间级 。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变化显 示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是向着扬弃私有 制、建立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社会 方向前进。 国 际 垄 断 资 本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私 人 垄 断 资 本 股 份 资 本 个 人 资 本 最后 ,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 级两大阶级 。 无产阶级在经济上所处的被剥削的地位使无产 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和斗争精神;社会化大生 产使无产阶级成为最有组织性的革命力量 。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 , 无产阶 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 ,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 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 无产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 , 是真正革命的 阶级 , 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无产 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 无产阶级必将彻底推翻 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 逐步建立消灭一 切阶级 , 确保人人得以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 资 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 免的 。 三、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是一个长 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 ,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 , 从 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 从历史上看 , 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 , 封建制度 取代奴隶制度 ,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制度 , 都经历了很长的时期 ,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 对剥削制度的废除 , 不能期望在短时期内完成 , 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 其次 , 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 长期性 。 资本主义各国间经济政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特别是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 这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发 展的不平衡更为明显 , 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资本主 义链条中的某些薄弱环节 , 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 , 而另外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则可能继续存在和发展 。 不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特殊的矛盾和革命形势 , 则要经过资本主义发展的较长历程 , 才能逐步为社会 主义准备物质基础 。 因此 , 从世界范围来看 ,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 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 历史过程 。 最后 ,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 还显示出生产关 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 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 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 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处于科技发达 、 经济相对繁 荣的时期 , 它们在科技 、 经济 、 军事等方面具有显著 的优势 , 各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有所加强 , 以跨国公司和垄断资本的国际联盟为代表 的国际垄断资本势力不断扩大 。 与之相比 , 社会主义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 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 还需要走比较长的路 , 这意味着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 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