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美术教案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6981218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上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上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上美术教案 - 教育文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期美术课教案 执教教师:时新杰 一、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个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说出三个间色是由哪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课堂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 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板书)。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 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二)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业 六:板书设计: 魔幻的颜色 原色: 红 黄 蓝 间色: 橙 绿 紫 教学后记: 在魔幻的颜色一课教学中,我发现如果让学生单纯地通过听、看范画来想象,是不能让学生的色彩变化来的,怎样改变他们头脑中已固有的模式呢?利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发现颜色的变化。使他们加深理解并且容易记住,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调色非常感兴趣,都愿意亲手尝试用颜料调配出各种颜色,但他们对调色时每种颜色应用的分量还把握不住,颜色调的也不是很均匀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尝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觉 第2课 万花筒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万花筒图案,中心对称的图案。 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 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 导入新课: 谁知道万花筒是什么? (1) 教师介绍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 (2)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 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板书设计 万花筒 图案-(对称) 四、优秀作业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教学后记: 大多数学生都见过和玩过万花筒,但对于它的原理认识不多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对万花筒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在设计万花筒图案时,学生表现的非常好大部分学生设计的花纹很新颖,但有些同学颜色使用的还不太协调,有待提高 三、大人国和小人国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 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 2.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小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3.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板书设计 大人国与小人国 说一说-画一画(比较) 教学后记: 本课教学内容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起来也不费劲本课主要是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大小之分,从而正确把握画面的要素在绘画过程中还有很多同学不会构图,颜色也图的不是很均匀,还需要老师的反复强调 第4课 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