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听课与有效评课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8171633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听课与有效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效听课与有效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效听课与有效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效听课与有效评课2013暑期实验教育集团生物教师研修活动顾菊如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关键。看似平常,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又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来组合,又以何种形式来优化就可能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怎样来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呢?听课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观念更新、业务相互促进的重要手段。 现状分析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听课、评课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1、被动参与:听课作为任务而不是主动参与;2、不会记录:日期、执教、评析均无,听课记录仅仅是课堂教与学过程的摘录。3、重听轻评: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4、敷衍了事:评时碍于情面,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5、平淡肤浅: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得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6、面面俱到:对一节课的评议应该从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7、参评面窄: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8、以偏概全: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不足我们也不妨扪心自问:为什么要参加听课与评课活动?是领导的要求、学校的规定、自身专业成长的必需?认识到位吗、态度端正吗?这就涉及到工作态度问题和认识问题。没有认识到“听课评课能快速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要会备课、上课,那么要不要学会听课评课呢?严格说来听课评课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听课不仅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更主要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将一些听课得到的感性认识归纳为理性的认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改进自己的教学,就可以共同提高。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宜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带着问题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它就是一种思想和行动的对话。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一条捷径,能加速你的进步、成长和成才。没有认识到“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听课可以发现其他教师优秀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经过思考分析及论证总结,通过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其他教师那些优秀和先进的理念、方法和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听课教师如能科学地分析所听的课,并主动参与评价交流、反思总结,既能对被听者、也对听课者本人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思想的完善,教学特色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方法不当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听课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3、缺少素养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听课怎样去听课1、 课前充分准备,明确目的做事的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听课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一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听课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进入课堂听课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要确定听谁的课,知道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自己也设想一下,粗线条勾勒大体的教学框架,听课时带着“蓝图”进课堂,才能在“他教”与“我教”之间构建对比的态势,有利于在观摩中找异同。如果不准备,匆匆忙忙走进教室,不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2、课中翔实记录,积极推敲(1)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在我们的听课记录簿上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实录(包括:听课时间、学校、班级、科目、内容、执教、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二是教学过程即时的评议(对教学各环节的评议)和最后的总评。(2)听课记录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三种形式: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是详录,即以第三人称记录课堂情景,这种做法较易把握教学的重要环节,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是实录,尽可能地将课堂情况全面记录下来,较“忠实”地反映原貌。这种做法可以让听课者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课堂的设计和流程,对提高自身的课堂设计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有帮助。但这种记录没有经过筛选,也缺乏比较深入细致的思考,更多的是师生的言语记录。(3)听课时应关注的事项:一堂课的内容很丰富,但并非要面面俱到地去关注课堂的每个方面,事实上,我们要非常详细地记录每一细节,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该有选择地做好记录,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帐”。具体要求如下: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课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只有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用标题式记好,听后才能对一堂课有一个整体感受。记执教者情况。执教者对课文重难点、详略以及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是如何处理的;执教者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以及课堂应变能力;执教者的教学艺术、体态、语言;执教者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方面是如何做的?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例如,教师的导入和过渡语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设计和构思,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的导入以及不同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力求流畅、自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再如,记录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出教师是否贯彻了有效教学的一些原则。记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在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写)方面表现如何。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记录上课开始的时间和各项活动实际占用的时间则有助于了解教学结构和时间分配。记对这课的简要评析。简评,是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是记录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在听课的过程中,听课者要善于及时地将课堂教学分析和听课心得简要地记于听课内容之侧,以备后查。听课的目的不是听课之后,照搬照抄,而是在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接受别人失败的教训,用别人的方法指导自己教学。听课记录不需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只要记录的内容有利于课后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教师偏于记课堂实录或简录,而不做评点。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往往比实录更重要。以此记录为档案,长期积累,必有益处。有效评课一、评课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2、坦率诚恳原则3、兼顾整体原则4、讲究方法原则二、评课方法: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分析教学目标。(1)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学习策略的预设等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体现课标,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如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是否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2、教学程序上分析(体现主体意识)(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评析教师一节课,即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还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家学时间的现象。(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由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计算优差生时间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计算教学环节时间的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活动得时间过少现象。(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3、从教学方法评析: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即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呼吁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4、从情感体验评析(体现情感意识)(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2)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评析(体现技能意识):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1)看板书:板书设计科学合理、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富有艺术性等。(2)看教态:教态应该是明朗、愉快、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关注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4)看操作: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5)看机智: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6、教学效果上分析(体现效率意识):分析一节课,即要分析教学过程,又要分析教学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析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三维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教学效果好。(2)学生会学习,学习主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3)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信息量适度,学生有一定的思维强度和深度,积极性高,当堂学习当堂反馈,学生负担合理。课堂有效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7、从教学特色评析(体现特色意识):(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对课堂评价也可从以下两方面去看: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项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主动学习,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能积极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情感投入,看学生是否具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调控学习情绪。总之,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三、评价交流 听完课后,听课教师和主讲教师要及时集中,听课教师就听课的感受和对本次课的评价相互交流,找出优点,指出不足,与主讲教师积极交流,就相关问题询问主讲教师,如教案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备课中的困惑和灵感、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体会等。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给相似的发言做必要的补充,该争论的争论,通过交流,达成统一认识,注意就此作好记录,最后最好形成一个听课书面文件,以便日后查阅。这是集多人智慧,达到共同提高的关键一步。四、整理反思 做完以上的事情后,自己就要静下心来,拿出自己的备课、听课记录、评价交流记录等材料,就材料进行详实的整理、分析,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就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到自己现在就能够改进的点,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改进应该改进的点,然后再次进行备课,再比较、反思争取就本节课形成自己的精品课,并作为改进自己日常教学的依据,这是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关键中的关键。课例名称观察对象观察项是否有无注教师预备是否通过预习、摸底等为学新知识打基础?目标是否明确、恰当? 内容重点、难点是否聚焦?资源是否丰富?方法是否有直观性?体验性?启发性?互动性?独立探索性?学法有无引导学生记笔记、划重点、说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手段PPT或板书是否清晰体现内容结构或思路?过程是否有序、生成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行为是否亲和、规范?学生注意是否关注、集中?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有兴趣?合作同学之间是否相互配合?思维是否活跃?是否有灵活性或求异性?差异学生间差异是否有所兼顾?综合理念教师的理念是否先进?(以学为本、能力为重)氛围课堂氛围是否融洽轻松?有无独立思和做的时空?评价有无检查目标是否达成?疑难是否得到解决?结课有无复习、梳理所学或布置作业?事件有无关键事件发生?有无突发事件发生?学科是否体现学科特点?其他改进建议案例1:以“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为例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食物中含有哪六大类营养成分。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它们对人体分别有哪些作用。通过食物包装袋上的说明,让学生掌握食物的营养组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思维判断能力。能够诊断缺乏哪种营养成分造成何种病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点评:上述案例代表了当前大多数教学设计中有关目标的描述形式。主要问题表现在: (1)目标笼统,与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合,未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显然是受原教学大纲影响所致。 (3)描述行为水平的行为动词选择不当。如在掌握食物的营养组成中,掌握一词要求过高,与课程标准中大体了解的学习水平不符。(4)目标不够具体,尤其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太笼统,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这是教师描述教学目标易犯的通病。案例2: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食物中含有哪六大类营养成分。(重点)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分别存在于哪些食物中,它们对人体分别有哪些作用。(难点)2.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食物包装袋上的说明,让学生大体了解食物的营养组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思维判断能力。能够诊断缺乏哪种营养成分造成何种病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点评:上例学习目标设计,克服了案例1中的诸多不足,可供教师们设计学习目标时参考和借鉴。显然该目标设计不是惟一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但无论怎样调整,一定要符合新课程学习目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描述技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案例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内容,主内容包括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与动植物共生三方面,还安排了一个技能训练评价试验方案。本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稽查上展开的,并且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已经在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中作了初步的介绍,本节内容的学习为下一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的世界观,更好的构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观察图片形成观察分析、发散思维和交流表达的能力。2、设计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2、意识到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3、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 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点评:教学的开始由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出,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为学生学习创设了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问题熟悉,同时又新奇而富有挑战性,使学生处于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求知的欲望。 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教师设问:大家想象一下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是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发言:食品不会腐烂、垃圾也不会腐烂、菜市场的垃圾将堆积成山、我们的生活空间将越来越小 教师:可见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微小,但是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却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观察与思考”的有关内容,讨论真菌和细菌是怎样促进物质循环的?学生阅读和观察文中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讨论交流后总结: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点评:注重学生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提问层层推进:谁能说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其中引导弄清以下两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小组讨论“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讨论后回答:细菌和真菌以水果和面包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和面包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腐烂、面包生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点评:课堂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教师讲授,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究中创新,教师适当点拨,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高一步,深化一层,拓展一圈,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通过问题引出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在是生活当中人们是怎样使水果和食物保存得更长时间的?学生联系实际回答: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真空保存、粮食晒干保存.教师:可见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的条件都有哪些?学生总结:细菌和真菌生活的条件有:营养物质、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实验:69页技能训练部分是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设计的实验方案,大家阅读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 甲乙两组为什么样用相同的树叶?2. 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3. 逐一分析三个实验方案找出每个方案的实验组和对照组。4. 哪个实验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的目的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2.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3.方案1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2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方案3中甲组是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4.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可见,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方案1和方案2比较,方案3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点评: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实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学习目标二 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教师设问引起出细菌和真菌可使人类患病:为什么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饭前便后要洗手?学生:因为手上有细菌,会引起疾病。教师:同学们能举出哪些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疾病?学生举例:扁桃体发炎、灰指甲、足癣、肺结核等。教师进一步说明学生列举出的疾病的引发因素,并介绍猩红热、丹毒等疾病,特别说明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不同的。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B1缺乏症,表现出手足麻木、软弱无力、疼痛、腱反射消失、全身性水肿甚至瘫痪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引导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问:细菌和真菌对植物又有说明影响呢?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答:使玉米患黑粉病、小麦患叶锈病水稻稻瘟病和棉枯萎病等。教师进一步介绍各种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提出细菌和真菌不仅会使人类患病,也同样会使动植物患病。学习目标三 与动植物共生实物创设情境: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地衣提问:这是我从树干表面取下来的东西,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疑惑,急切想知道答案,提高了兴趣。引入共生的概念:这叫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的结合体,大家是怎么理解共生的?学生发言:共生就是生活在一起。教师完善: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藻类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 举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共生:在我国南海和世界热带海洋的珊瑚礁丛里,有一种体色艳丽的小鱼,它们的身体表面有鲜艳的朱红色和雪白色相间的色带,清晰美丽,十分引人注目。这种小鱼叫双锯鱼,俗名小丑鱼。双锯鱼,会引起许多凶猛肉食性鱼类的追逐。这时双锯鱼便逃到大海葵触手间躲藏,避免被敌害捕食。而接近大海葵触手的凶猛鱼类却被大海葵触手刺细胞射出的刺丝麻醉致死,成了大海葵的美餐。另一方面由于双锯鱼在大海葵周围及触手间活动,加强了大海葵周围水的流动,使大海葵得以获得充足的氧气。如果人们把大海葵拿走,双锯鱼就会被其他鱼类吃掉。大海葵保护了双锯鱼,双锯鱼为大海葵招来了食物并带来充足氧气,这对互利互惠的伙伴,真是大自然独具匠心的安排。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及将理论联系实际:请同学阐述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这种共生关系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呢?学生讨论得出:因为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而氮元素又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可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动物和人体内也有共生的例子,那么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9页的内容,然后回答。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后回答:细菌和真菌共生在动物体内有助于分解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人体内的也有大量的细菌,能制造出维生素B12,维生素K,对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益处。(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提出思考题: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点评: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为宗旨,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四)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练习部分第一第二题。(五)板书设计第五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三、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案例4: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学生: 1 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 2 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教学设计: 1 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 3 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4 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 5 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 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资料: 1. 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 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3. 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4. 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厘米,1012岁矮34 .5 厘米。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4.5厘米,1618岁矮23厘米;女生1315岁矮11.5厘米;1518岁差距为0.50.6厘米。 5. 目前,我国大部分人群钙的摄入量仅能达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国儿童因缺钙引起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B1和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厘米,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 6. 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既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思考讨论题: 1. 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 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 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 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 5. 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 教师: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请你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营养和饮食的知识,作为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制定一个适合你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食谱,全班交流。 点评: 本节课以资料分析为引子,提出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食品安全、青少年营养配餐等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认真而细致的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通过做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适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解决了问题。既实现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该课案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先由教师完成的工作由学生小组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而不再作为与学生并存的主体而使二者对立起来。教师也由此而使自身的工作负荷得到减轻,确保了“导”的质量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与服从关系变成了指导与参与的关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生物新课程的显著特点。建议: 教师应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和相关链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并且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在课前就要熟悉,还要会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