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67399182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深基坑监测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是XX路改造工程的一部分,XX路改造工程由XX路地下通道、 两侧排水管道、西广场人行地下通道及雨水泵站组成。XX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 引道组成,全长约1000m。隧道为闭合框架结构,采用整板基础,跨度22m,长约 540m;引道为钢筋混凝土 U型槽或毛石混凝土挡土墙结构,拟采用整板基础,跨 度22m,长约460m.排水管道沿道路两侧布置,雨水泵站基底尺寸约9m*8m。本监 测项目为对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进行监测。1。2道路沿线基本情况XX路现状道路宽约60m,道路中设有双向2车道高架桥(已于隧道施工前拆 除),桥宽10m,全长900m,XX路两侧分布有几个较大的公共场站和车站,路西 侧主要有航海长途客运站、XX路西侧公交枢纽;东侧分布有武昌火车站、宏基 长途客运站。主要单位有武昌区千家街小学、WW市公共客运交通监察办公室第 三管理站、九州饭店、中铁快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等.图11XX路隧道XX路现为进出武昌火车站的唯一道路,其车流量极大,且车行、人行交错,交通极为繁忙。1.3 管线现状本工程范围内道路沿线现状地下管线较多,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 信、燃气、有线电视、路灯及交通信号等管线。除电信、电力、部分给水管布置 于现状人行道上外,大部分管线布置在车行道下。隧道开挖主要影响的管线有排 水箱涵、煤气、给水人防埋深约9m1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净空尺寸为 3mX2o 55m,零散分布,隧道北敞口段东侧分布较多。1.4场地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形地貌特征WW 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寒夏热,春湿秋旱,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少雪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6。3度,极端高温41.3度,极端低温一 18。0 度。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地区内地势较平坦,局部地段稍有起 伏,地面标高在22.94m29.05m之间变化。1。5 场地岩土构成及其岩性特征根据地质报告,本场地主要分布地层有:人工填积(Qmi)和第四系湖(塘)相 沉积(Ql)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a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al+pl)、志43 留系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各岩土层具体的分布埋藏条件、野外鉴别特征列于 下表:表 11 岩土层性质特征描述表地层编 号岩土 名称年代 成因层顶 埋深 (m)层厚(m)颜色状态湿 度压 缩 性包含物及分布特征土石 等级(1-1) 杂填土Qml01。20.43。5杂密实干主要有沥青及混凝土 组成的地坪、其下夹 碎石、片石等,全场 区分布。I(1-2) 素填土Qml0 2。40.35。9褐 黄褐松散稍 湿高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夹少量碎石、砂等, 场地大部分地段分 布。I(1-3) 淤泥Qi1.63。20.53灰 灰黑流 软塑湿高含有机质、腐殖质、 有臭味,场区局部分 布.I(2 1) 粉质粘 土Q al4251.36。4灰 褐灰可塑稍 湿中高含铁锰氧化物、云母 片及白色高岭土条 纹,场区局部分布。II(22)Q4al0.70.5灰褐可塑稍中含铁锰氧化物、云母II粉质粘土75。9黄 褐湿片及白色高岭土条 纹,场区部分地段分 布.(3-1)Q al+pl空30.51 。黄褐硬塑稍中含铁锰氧化物及条纹III粉质粘111 湿偏状高岭土,场区绝大土13。2低部分地段分布。(3 Q al+pl空3111 黄褐可塑稍中含铁锰氧化物及白色IIla)粉质142.5湿高岭土条纹,场区局粘土部分布。(3-2)Q al+pl3960.65褐黄可塑很中含铁锰氧化物及其结II粉质粘湿核,混有少量粉土、土夹粉12。5粉砂,场区大部分地土、粉砂段分布.(4)粉砂Q al+pl空31620 。褐黄中密饱中含氧化铁、云母片,III4.56 和粘粒含量咼,混有少16量粉土、粉质粘土, 整个场区均有分布。(51)Q al+pl空321213黄中饱中含云母片及粘性土 ,III中砂37.5密和偏局部地段夹砾石,部密实低分钻孔揭露.(52)Q al+pl空33317黄密实饱低局部夹少量卵石,部III角砾夹 中粗砂40和分孔揭露。(6)卵。291 。黄密实饱低卵石成份以砂岩及石III石夹粗4Q al+p434和英砂岩为主,磨圆度砂砾l8。6一般,部分孔揭露。(71)Q3pl178灰可塑稍中仅个别利用孔出现III粉质粘褐灰湿偏土低(72)Q pl+el空3241.4褐黄硬塑稍低仅个别利用孔出现III粘土257湿(73)Q pl+el空325。4.4灰硬稍低仅个别利用孔出现III粘土411青灰塑湿35坚硬(8)强风S2f17。未穿灰坚硬稍低仅利用孔揭露III化泥岩、547透绿湿石英砂岩.6黄绿场地各土(岩)层的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相关设计参数见下表:表 1-2 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地层编号及名称土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综合建议值f (kPa)akE (MPa)Nf (kPa)f (kPa)E (MPa)(2-1 )粉质粘土1044.2385954.2(2-2 )粉质粘土1986.581801857.5(3-1 )粉质粘土38012。51539038014。0(3la)粉质粘土2009。0(3-2)粉粉质粘土1706.2质粘土夹粉土1726。01708。5粉土粉砂粉砂15180(4)粉砂2221021019.0(5-1)中砂3034034020.5(5-2)角砾夹中粗砂4142042025。5(6)卵石夹粗砂砾480E =31.00(7-1 )粉质粘土25010。0(72)粘土40014.0(73)粘土55020。0(8)强风化泥岩、石 英砂岩500E =46.0016场地地下水特征本场地分布有上层滞水及弱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地下水。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无统一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 散水的渗透补给,水量同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 水静止水位在地表下0。60m3。10m之间。弱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4)、(5)、 (6)单元饱和砂类土层中。17 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情况XX 路地下通道由隧道和引道( U 型槽及挡土墙)组成,隧道设计范围为K0+000K1+003.349,暗埋段宽22m,敞口段宽度从18。4m22m渐变。隧道 K0+004.15K0+230 段(长 225.85m)为隧道南敞口段;K0+230K0+770 段(长 540m)为隧道暗埋段;K0+770K0+998.85段(长228。85m)为隧道北敞口段.隧 道实际全长994.7m,其中暗埋段长540m,敞口段454。7m.基坑隧道部分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内支撑支护形式,桩间采用喷射混凝 土封闭找平,桩顶设冠梁,设1道和2道支撑。基坑开挖深度引道及敞口段07。78m深;暗埋段7。7811。5m深。基坑南北两端引道部分放坡开挖,挡土墙支 护.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XX路隧道施工从2007年6月开始拆除高架桥,8月份开始施工支护桩.期间 我们根据支护桩的施工进度开始埋设测斜管、钢筋计和土压力盒。2008 年 2 月 份支护桩施工基本完成,开始开挖。期间监测工作根据施工进度布设冠梁位移沉 降监测点.并开始布设支撑、立柱、联系梁的应力监测元件。2008 年 8 月份基坑 开挖完毕、结构施工完毕,施工方对基坑进行了全面回填。期间监测工作进行各 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编制监测报告工作.基坑回填完毕后,监测工作结束。XX路隧道基坑在K0+150K0+300和K0+460K0+870设置一道钢支撑,在 K0+300K0+460设置两道钢支撑。下图是基坑施工断面图(图1-1),断面位于 基坑 K0+460 位置。图 1-1 基坑施工断面图第二章 监测依据和监测方案设计2。1监测依据的规范及设计资料1、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42/59-199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94)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BJ/T 8-9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7、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8、WW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武昌火车站XX路隧道支 护施工图2.2监测精度设计 本基坑工程设计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合设计规定基坑边坡容许变形值(40mm)、预警值(32mm),确定按照二等变形观测等级进行测量。沉降观测点测站 高差中误差(mm)W0。50,位移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W3.0.2.3监测选用仪器表2-1仪器投入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厂家及型号精度数量监测项目1全站仪NIKON0。2”1位移2水准仪Leica0.05mm1沉降3测斜仪航天部33所CX-06A0.1/8(mv/角秒)1桩体深部位移4应力读数仪金坛土木仪器厂lhz1土压力、钢筋计、轴力计2.4监测过程概况XX路隧道工程深基坑呈长条形,分为中铁一局和中铁十一局两个标段进行 施工,两个标度的施工进度不同步,根据现场的施工进度依次布设各类观测点. 监测工作从2007年9月13日开始安装监测桩的钢筋计、土压力盒和测斜管,共 计布设监测桩7个(其中1根被破坏),位移、沉降监测点77个,测斜管13根(其 中5根被破坏),轴力计10组。至2008年8月30日基坑全面回填,基坑监测工 作结束时,共进行了50余次观测,提供了44次观测报告。图2-1为基坑平面图.-b 48 B 49 BX507 B 51 B 52 B 53 B54 口 55齐.B 46B T=J- b3 B 4 B5 B 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 = :B 62 B ”,B3 B 4 B5 B 6 B7 B8 B9 B10 B11 B12 B13IB13 B14B15 B16 B 17f B B 1819中铁十一局标段B B20 B21B 22- B37 B38 B 39 B L B31B32 B33AB35 B 36-B 29 B 30 BB23 B24 B25 B ”中铁一局标段B 41B 42 B 43图 21XX 路隧道基坑平面图第三章 监测数据分析3。1 桩顶位移监测)mm(量移位o o O11开始开挖此处回填日 21日 4 3可、 ,日 7 3 .亍桩顶的位移和沉降观测,从桩顶冠梁做好时开始进行。水平位移采用坐标法 进行观测。施工方先施工基坑两端引道及敞口段,完成并回填后向中部推进。引 道及敞口段开挖深度浅,施工进度较快。根据观测结果,该段位移变形较小,加上 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后期停止了该段的观测项目。下面我们根据观测数据来对 桩顶的位移情况进行说明.桩顶位移量-时间曲线图+ B35 -B36 *B37B38B39B40+ B41图 31a 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曲线图(基坑东侧)B 44B 45B 48 B 49 BX507 B 51 B 52 B 53 B54 B 55B 46 B 47 B 48B 55 B 56 b 5B 3 B 4 B5 B 6 B 7 B8 B9 B 10 B 11 B 12 B 13B13 B 1458B 59 B60611562B 16 B 17B 63 B 64 B 65 B 66 B 67 B 68 B 6970717273B 74 B 75 B 76 B IB78 B81B83出453 B4B1B 401819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2627282930B 31 B 32 B 3334)36B 86B 43图 3-1b 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点布置图(基坑东侧)从图3-1a中可以看出,监测点位移量较小,在开挖初期位移量增长较快,安 装支撑后变形速度减小,后期变形平稳,B35正处于两个施工开挖段的分界点, 故在开挖后位移量变化较大,同样在此点处支撑安装后变形速率减小达到稳定。对应基坑东侧,基坑西侧的监测点位移变化趋势与东侧相同,但基坑西侧平 均位移量(9mm)小于东侧位移量(15mm)。见图3-2。桩顶位移量-时间曲线图TB78B79 Tl B80 B81 tB82 -*B83 B841X-)妝量移位3 2 1图 3-2 中铁一局标段桩顶位移量(基坑西侧)基坑东西两侧地质情况相同,开挖支护情况相同。不同的是基坑的东侧紧邻 宏基客运站,车流量是基坑西侧的23倍,车流形成的动荷载是东侧位移量大 于西侧位移量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后期,施工至中铁一局标段和横穿隧道的地铁站交接处,监测点B24B25;B66B67 之间的基坑开挖到底,但冠梁和支撑都没有安装.期间我们 对此处进行了严密监测,增加了 B67-1、B672 两个观测点。40桩顶位移量-时间曲线图 开挖到底mm(量移位o o11TB66 -B67 tB67T -Q-B672日 8 日 OrK 8 日 8 日 00-4 8 0 700 日 61 8 0 500间 日 09u w 8 日 021 8 日 8 日 8 日 8 日力8图33a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曲线46 Bl B 48 B 49 跑 B 51 B 52 B 53 B54B 45B 44-B2B1-55B 56 B 57B;59B60B3 B4 B57 B8 B9 B10 B1 B Bi B14BlB16 B 1761621819BS7-2BS7-1B66Q7IB 86B 85B 43B 42严护=亠B 82 B 83-B 79 B 80-;5 B 76 B 77B 73 B 74B 75八士 B 70 B 71 B 72 BB68 B 69 BB 39 B 40 B 38 B 39-B 36B 33 B 34-B 31 B 32 B 33B 28 B 29 B 30202126 B 27 B 28B 63B 64 B 65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26图3-3b悬臂梁段(未安装支撑段)位移点布置图图33a表明,此处监测点位移量最大12。6mm,没有超出报警值(32mm), 处于安全状态。该段基坑开挖时南北两端已经回填,开挖深度9m,开挖段长度 20m。该段支护桩呈悬臂状态,桩顶大部分位移在基坑开挖到底这段时间完成。 由于基坑从开挖到底到回填时间较短,所以此处位移量不大,变形稳定。基坑位移变形最大的位置处于中铁十一局标段的基坑东侧,5月10日观测 到位移量最大达到34。1mm(B10)。6月10日位移量最大达到38。0mm(B13).监测点位移量-时间曲线图40.0开始开挖开挖到底结构完成30.0)m量 移 位20.010.00.0-10.0-20.0B10-o-B11*B12B13午士 4 -OQUQ2图3-4a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曲线图B 44B 45B1B2b 49 雅小 B 51 B 52 B 53B-Bi; B 6:B: bB0b茵3BB 83B 40368 B 69B 空 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26 BB1洛7B 86B 85、B 43B 42图 3-4b 位移变形最大处基坑位移点布置图B10处基坑开挖深度9。8m,设1道支撑。B13处基坑开挖深度11m,设2 道支撑。5 月4 日该段基坑开挖到底后我们对此处进行了连续观测,该段基坑桩 顶位移量呈增大趋势。结合沉降观测数据来看,该处沉降量不大(9.3mm),对应 测测斜数据(CX01)表明,此处深层位移最大发生在3。5m深处(23。24mm),测 斜曲线没有明显拐点,第一道支撑轴力(ZC3)受压不大(186.19KN),轴力变化 没有加剧。综合考虑,我们预计该段基坑在B12处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趋于稳定.对 此处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监测频率,同时对施工方提出了防范要求,清除坑周堆载。 事实证明,此处监测点在第二道支撑安装完毕后达到稳定。见图 3-4a。总体来看,桩顶位移变形量除个别点超出预警值外,大部分点变形量不大,变 形速度稳定,基坑边坡没有发生坍塌事故。基坑边坡的安全保证了基坑施工的正 常施工,也保证了基坑周边XX路能够顺利通行。3.2 桩顶和基坑外道路沉降监测桩顶最大沉降值为17.7mm(B13),平均沉降7。7mm,所有观测点的累计沉降 值都小于预警值(32mm),都在控制范围内,在施工过程中基坑周围地面没有发 生过大的地表沉降.随着基坑的开挖,观测点呈下沉趋势,总体态势平稳。20-日日-O5O 5沉降量-时间曲线图tB04 -B05 tB06 B07 tB08 t-B09 -B10 B11 B12图3-5 桩顶部分监测点沉降曲线图基坑外道路受到基坑开挖影响较小,由于基坑外道路在基坑开挖后不久进行了道路改造施工,所以监测点被破坏.且基坑外车流人流较大,对观测和路面下沉影响较大,所以道路沉降观测只能作为参考。3.3桩身测斜监测测斜数据表明,桩身在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总变形量较小,在基坑开挖初期桩身测斜曲线呈“斜直线形”,到支撑安装后CXI、CX2、CX13逐渐变成“弓形”,表明支撑约束了桩上部(设1道支撑,安装在桩顶部冠梁上),使得桩身中部向坑内位移形成“弓形。CX5、CX6、CX12在整个基坑监测过程中测斜曲线一直为“斜直线形”,表明在此处的基坑边坡依靠悬臂桩可以达到稳定。其中CX2处开 挖深度11m,设2道支撑,第1道支撑安装在0.5m深处,第2道支撑安装在7m位移量(mm)深处。其它测斜孔处均设1道支撑。下图列出各孔测斜曲线:位移量(mm)-20-15-10-510 15 20 25 300 50:深度 测斜曲线1.2.53.54.5(m)5.5CX02测斜曲线6.58.59.510.11.7.520 10 01020306- 5-25-審 1E0- 1- 56- 1- U6- 14- 115 105JS :【深度5测斜曲位移量(mm)20 1020100102030T0.5(m)线23.556.589.5i1112.CX0 6测斜曲线6- 5-25-25- 1- 1- W 16- 1-魁 1- 13- US 15位移量mm)位移量(mm)20 1010 01020300.5-20 10深度23.556.589.51112.514C11深度CX12测斜曲线测斜01020303-25-189 156- 5-25-25- 1- 1- 1- 5- 14-24- 1- 13- 1414图3-6a支护桩测斜曲线图说明:测斜曲线图内:+值方向为基坑内,值为基坑外.cx13B 45B 44B 2B1B 8 B 9CX8cx12B 55B 3148 b 49 B 50 B 51 B 52 b 53B 39 B 40 B4B 66 B 67 B68 B 69BNB 2心 B;6 B 缎 丁B;0 B 爲 82 B 83 B 84B 86B 85B 43B 42图3-6b支护桩测斜孔位布置图总体来看,基坑支护桩变形正常,没有超出预警值。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 规律: CX2 分布在中铁十一局标段,开挖深度较深,设两道支撑,测斜曲线呈 “弓形”最大变形量(22.60mm)位于6.5m深处;CX5、CX6、CX12分布在中铁 一局标段,设置一道支撑,测斜曲线呈“斜直线”,最大变形量(18.56mm)位于 顶部。结合轴力监测数据,CX2处安装的ZC3轴力计显示出第1道轴力从安装后 压力一直在增加,最大增加到213.89KN。支撑起到支点的作用,约束桩体的变 形,而使桩体测斜曲线呈“弓形” 而CX5处的ZC11轴力变化平稳,支撑受压力较小(53。92KN),对桩顶的约束不够,使得桩体变形呈“斜直线形” 3。4轴力监测:从轴力观测数据来看,支撑轴力在支撑安装后呈增加趋势,基坑开挖到底后 轴力增加到峰值,然后支撑轴力呈下降趋势。轴力观测数据表明:支撑轴力变化 正常,没有超出预警值。下面为各轴力变化曲线图:600.00400.00)200.00(0.00力轴-200.00-400.00-600.00ZC3轴力-时间变化曲线时间图3-7 ZC3轴力曲线图(受拉“+”;受压“一”)ZC4支撑轴力-时间变化曲线600.00400.000.00-200.00-400.00-600.00支撑 立柱66555444m) 200.00图3-8 ZC4轴力曲线图(受拉“+”;受压“-”)ZC11轴力-时间变化曲线力轴400.0020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支撑 立柱 联系梁图39 ZC11轴力曲线图(受拉“+”;受压“一”)ZC13轴力-时间变化曲线600.00400.00200.000.00-200.00支撑立柱-400.00-600.00时间图310 ZC13轴力曲线图(受拉“+”;受压“-)从图中可以看出,支撑呈受压状态,立柱一般呈受压状态,联系梁受拉或受 压没有明显规律。图 3-11 各支撑轴力比较图(受拉“+”;受压“-”)从图中可以看出 ,不同位置的轴力受力状态差别很大 ,其中 ZC5 受力最大(1236.75KN),ZC6、ZC7受压力较大(400800KN),其他支撑受压力较小(0 300KN),原因为ZC5处基坑挖深最深(11m),变形较大(B16, 37.2mm).支撑受力随工况变化较明显,例如支撑ZC3安装时,桩顶位移量18。4mm(B1O),随着桩顶位移量增大到36.5mm,轴力从69.61KN增大到213。89KN。之后桩顶位移量逐渐减小到31.8mm,轴力平稳减小到199。08KN。轴力与位移 量之间关系呈正比。5 月 10 日后支撑开始逐步拆除,在支撑拆除期间,轴力变化很不稳定。但 此时基坑大部分已经回填,支撑拆除对桩顶位移量影响不大。3.5 桩身钢筋应力监测桩身钢筋应力变化监测表明:支护桩的钢筋受到的应力不大,且变化平稳, 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桩身被拉断、拉弯的现象。以68#桩为例:68#桩身在迎土侧3m深、6m深、9m深处主筋安装了 3支钢 筋计和3支土压力盒。在基坑侧3m深、6m深、9m深处主筋对应安装了 3支钢筋 计。桩身应力变化量较小(最大值7.39KN),在基坑施工开挖过程中比较平稳, 在基坑施工后期,受到支撑拆除影响,3m深处的钢筋应力变化幅度较大。B 45B 44J -B 2B 1B 46 B 473B3 B 4 B568#143# 3# 216#%妊41# 123#:B 55 B 56 从二 B ; B:6 BB11 B1 2 B- B14 B/. B 61 B 62 B 63 B 64 B 65 B 66 B 6 B68 BB16 B 17 b 18bB B 21 B 22 B 23 B 24 B 25 B 26B 48 B 49 B 50 B 51 B 52B5310223#B:1B;_75B 7営上啓=B 72 B 73 B 74 叮毛 T36 b 37 B 3869 B 70 B 71 B .b 33 B 34B 35 B8 b 29 B 30 B 31 B 32 B 27 B 28 B 29B 86“ B 8.3 B84 B 85B:3-B 42B 39 B 40 B 41图3-12a测试桩布置平面图图3-12c 68#桩身迎土侧应力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3m、6m钢筋均受压,而9m处钢筋受拉,说明桩身存在 反弯点,位于6m9m之间。68#桩处开挖深度为7。lm,桩长设计为11m。其意 义在于支护桩的临界深度为9m,9m以下支护桩部分作用较小。通过对基坑侧和临土侧的应力变化比较,发现支护桩的受力在同一深度基坑侧和临土侧的受力正好相反,分别为压应力和拉应力,随深度变化不大。见图 3-13、图 314。I . I -1; v I- I- .M51 丨 丨68#飪鼬誠叢髒 咖KN)励(KN)7 I N?1 NII$?3r-图3-13迎土侧钢筋应力-深度曲线图3-14迎土侧钢筋应力-深度曲线总体来看,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桩钢筋每根受拉、压力在+8KN8KN之间, 小于设计允许值(150KN),且变化稳定,说明桩身安全稳定。3.6桩后土压力监测68M斤7 1:丿k力一1寸川川【线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压力变化比较稳定。下图是土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0.08-0.02-0.04-0.06)图3-15 68桩后土压力变化曲线143桩后土压力-时间曲线0.004 44耳-t时间图316 143桩后土压力变化曲线41桩后土压力-时间曲线时间图317 41桩后土压力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土压力较小且变化不明显,总体 呈减小趋势。图3-18 68#桩后土压力-深度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压力最大的部位在8m深处,桩侧顶部和底部土压力较 小,随着基坑的开挖呈土压力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均匀,变化量不大。综合看来, 桩后土压力正常,符合土压力变化规律。3.7监测汇总表3-1基坑监测最大值统计表:观测项目累计最大量预警值容许值备注位移监测37。 2mm, (B16)32mm40mm预警沉降监测17.7mm, (B13)32mm40mm正常测斜监测22。 60mm, (CX2)32mm40mm正常应力监测最大压力 89.21KN,(143#)正常轴力监测最大 1121.84, (ZC5)正常土压力土压力最大 0.07Mpa,(143#)正常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个别位移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其他监测数据均小于预 警值,基坑监测数据表明: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均满足了基坑自身安全和环境安全. 从监测过程中,监测数据对施工起到了指导和建议作用,充分发挥了监测的作用第四章 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和预警处理系统4.1 监测数据处理系统针对于本基坑,我们开发了一套基坑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系统平台采用。net 平台,编成语言为VBA,数据库为SQLserver2000。系统常用工作报表数据输出输入模块管理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维护 数据备份管理数据安全设置参数管理数据处理公式工程基本信息工程管理预警参数管理位移观测作业管理图 4-1 变形数据处理系统树形图该系统在数据处理和检索方面别具优势,集合了多项监测项目的数据处理功能,包括对位移基准点联测、沉降观测数据的平差处理,在处理应力观测项目可以根据设定值来剔除粗差.数据检索可以使用日期和点名来组合调用,系统处理 数据效率高,对电脑配置要求不高,在本监测工程中承担了整个数据处理任务。4。2 预警系统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仅仅代表结构出现不安全的苗头或趋势,并不代表结构部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图4-2监测反馈程序框图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 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 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为此本项目将进一步采用以下技术手 段进行数据分析、结构安全性预测:(1)监测数据的时程分析,即在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整理,绘制位移 或应力的时态变化曲线图,即时态散点图,在时态散点图上分析结构变形、沉降、 应力是收敛还是发散.(2) 基于监测数据的结构安全性预测.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 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 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在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安全状 况。(3) 基于监测数据、理论分析模型、结构相应的联合分析预测。由于在本监 测系统中埋设了桩后土压力、桩身应力、支撑轴力测点,可以动态了解周围土体 对桩的作用,因而可以利用实测的外力作用计算桩的变形与应力变化情况,同时 可以将计算结果与预测结果、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了解支护桩的实际性能, 为分析支护桩的安全形态提供依据。第五章 监测工作评述5。1 监测结果评价从监测各项统计数据可知,基坑变形均在允许值范围内。至基坑回填完毕, 基坑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均没有发生任何过大的位移和沉降。总体来讲,基 坑变形在施工期间是正常稳定的,本基坑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是安全合理的。5.2 监测作用评价本着为服务工程、验证设计的监测理念,我们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对基坑进行 量测,量测的范围包括基坑冠梁的倾斜和变形、围护桩的受力变化、支撑的受力 变化、基坑周边建筑物、管线变形等等,手段主要包括位移、沉降、轴力、土压 力、测斜、钢筋应力等等,依据是监测数据、各项极限值、发展趋势。量测结果 及时反馈施工方,当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过大时,及时分析原因,提出预警,有利 于施工单位及时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变形,达到安全的目的。在监测过程中,还根 据监测成果优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为施工单位节约了工程成本和工期。5.3 存在的问题监测元件的保护和施工单位作业层面对监测重要性的认识是需要提高的,部 分监测点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监测元件存活率在 80左右。5。4 致谢感谢甲方(WW市两站办)的信任和支持,也感谢XXX和XXX给予的便利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