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

上传人:微*** 文档编号:16697947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X 页数:164 大小:68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2021年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2021年春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生活动手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1-2-16清风染绿叶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第一单元冷和热111冷热与温度112热胀冷缩193水受热以后294水遇冷以后36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435地球436月球557太阳658太阳钟73第三单元昆虫839庞大的“家族” 8310养昆虫9011探究昆虫的奥秘98第四单元繁殖10312用种子繁殖10313用根、茎、叶繁殖11414动物的繁殖120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12915生物与非生物12916动物的庇护所13617环境变化以后145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学生活动手册答案155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班级 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四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初步的探索方法, 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 的大多数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勤于 观察,喜欢思考,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这些对同学们进一 步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索是有复利的。另外,部分学生们懂 得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过,由于多 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 究活动没有开展,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 培养和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整体科学素养 的形成,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材分析本教材为2021年新编写的新苏教版教材,全册共五个 单元,17课内容。每个单元分别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内容。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冷和热,分别由冷热与温度热 胀冷缩水受热以后水遇冷以后四课组成。引导学生 知道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探究 热水变凉的规律,探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水受 热、遇冷以后产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进而理解水的三 态变化。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月球与太阳,分别由地球 月球太阳太阳钟四课组成,这四课在逻辑结构上 分为两层,形成平行逻辑结构和延伸逻辑结构。地球、月球、 太阳这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引导学生认识存在于他们身 边的天体及其运动和变化,并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变 化。第一课侧重于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课侧重于对月 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三课侧重于对太阳的了解和认识,第四 课侧重于技术,了解古人根据日影变化的规律制作了日唇等 计时工具。这四课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先 了解某个天体的客观特征,然后探索该天体有规律的运动和 变化,并将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应用于实际。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昆虫,分别由庞大的“家族” 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三课组成,按照“认识昆虫一 一饲养昆虫一一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昆 虫的“家族”很庞大,并通过“饲养”昆虫的方式,让学生 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和发现昆虫的 奥秘。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繁殖,分别由用种子繁殖用 根、茎、叶繁殖动物的繁殖三课组成,采用并列式的逻 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 括本单元前两课,介绍植物的繁殖。第二部分即本单元第三 课,介绍动物的繁殖。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 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为动物的 整个生命周期添上繁殖的一环。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分别由生物与非生 物动物的庇护所环境变化以后三课组成。三课内容 设计的逻辑关系是:由表及里,先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 关系,再认识动物的家,最后认识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 存的影响。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出发, 归纳概括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再以对具体场景的分析, 得出自然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认识 事物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 “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 调查记录表,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收集相关资料 进行分析,发现规律;比较现有设计,进行评估交流”等方 法,探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 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即“对世界充 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 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一一设计方案一一搜集证据一一处理信息一 一得出结论一一分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 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方法,能合作完成热对 物质影响的各类实验操作。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通过阅读、探究、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人类对地球、 月球、太阳的认识过程,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深 入的。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 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 征,了解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能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在实作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 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认识生物的共同特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 系。运用调查、比较、推理的方法,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 适应性行为。思考人类生活生产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 决方案。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 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 家的科学精神。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 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 论一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 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 行分享和交流。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意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被人类认 识和利用。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月球、 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 生活有影响。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 征。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 展变化。知道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会一些用根、茎、 叶繁殖植物的方法。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发现生物对环境变 化的适应性行为。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 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 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处理信息一得出结 论一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学措施1 .钻研教材,努力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 .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3 .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充实教 学过程。4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导学生的 科学活动。5 .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 帮助、研讨中学习。6 .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 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 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7 .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间安排周次单元主题课题课时备注1第一单元 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112.热胀冷缩123.水受热以后124.水遇冷以后13-4第一单元复习2机动14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156.月球267.太阳168.太阳钟17-8第二单元复习2机动18第三单元 昆虫9.庞大的“家族”1910.养昆虫21011.探究昆虫的奥秘110-11第三单元复习2机动112第四单元 繁殖12.用种子繁殖11213.用根、茎、叶繁殖11314.动物的繁殖113-14第四单元复习2机动115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1516.动物的庇护所11617.环境变化以后116-17第五单元复习2机动118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19-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4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 .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2 .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 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 .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 规律。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 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 三脚架。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 的科学课堂中来。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2 .出示小诗:夏天,妈妈冬天,爸爸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糟了,水结成了冰。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坏了!呀!缸怎么破啦?咦,花裙子怎么干啦?3 .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4 .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又为什 么会破呢?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来探究第1单元一一冷和热。5 .冷和热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个话题一一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 1冷热和温度二、探究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1 .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 老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 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 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2 .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了解实验的方法及要求。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 温水的感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 同学都要进行体验。3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 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暖。4 .明明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我们用手测量温度,准确不准确呢?(不准确)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水的温度呢?(要想知道水,准 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5 .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温度计的外 部特征及结构。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温度计又该如何使用呢?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 些什么?6 .出示课本第2页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 读一读旁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这段文字,初步了解温度计的 使用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拿温度计时,用 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2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 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3 .要等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 要让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师生共同阅读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边读边弄清楚这样使 用温度计的原因。预设:用手捏住温度计的上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温度计 内液面的位置;如果温度计的液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量的便不是水 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计内液柱稳定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 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教师再次出示课本第2页正确使用温度计的图片,引导 学生再次观察,进一步强化温度计正确的使用方法。7 .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练习情况,相机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并且强调温度计是易碎品,在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8 .出示几种错误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引导学生看一看, 并且说一说这些使用温度计的方法错在哪里?9 .教师小结: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在测量温度时, 我们必须要正确的使用温度计,这样才能保证测出来的结果 更加准确。活动二:做热水变凉实验,探究水温下降的规律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 现象:一杯热水倒到杯子中,过一会儿,杯子中的热水就变 凉了。大家知道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这 其中有没有规律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2 .出示问题: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匀速下降?还是 先快后慢的下降?或者其他?3 .教师引导: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究竟是怎样下降 的?请同学们进行预测,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填写在活动 手册上。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4 .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做实验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 片,并且阅读旁边的实验设计与记录,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 材料、方法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支架、温度计、烧杯、热水、三脚架、实验 记录表等等。实验方法:安装好测温装置。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连续记录6次。把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在方格纸上描点并连成曲线。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们使用的是热水,所以请同学们注 意安全。在实验中,我们每隔两分钟就要测量一次水温,并且记 录下数据,要连续测量6次到7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液泡始终不能离开水面或 者触碰到杯壁和杯底,还要及时准确的记录数据。各小组同学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次实验。5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进展 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测量温度的方 法要准确,数据要记录清楚,并且填写好活动手册。6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 验结论。展示各小组绘制的曲线图。温度时间教师小结:刚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一杯热水在变凉的 过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很快,后来越来越慢。7 .研讨问题问题1:实验我们做过了,实验结论我们也得出来了, 请大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比较一下,看一看你的 实验结果与你的假设一致吗?(有的同学一致,有的同学不一致。)教师引导: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 这也是很正常的。问题2:我们刚刚通过实验,懂得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 程中水温下降的速度一开始非常快,后来越来越慢。那么问 题来了,假如我们持续观察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会不会 一直往下降低呢?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继续观察下去,会发 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 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 变。学生完善好自己的实验记录。活动三:观察各种温度计,了解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 温度计,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 一下。2 .出示课本第3页的4种温度计,引导:你们认识这4 种温度计吗?3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说一说自己知 道的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 便。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 物,更方便、快捷。4 .其实还有许多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的温度计,教师相机 出示一些学生不常见的温度计的图片,并作一些介绍,引导 学生了解更多温度计的特点和用途,增进学生对各类温度计 的了解。5 .教师小结:温度计主要的功能是测量温度,不同的温 度计其特点和用途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温度计。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温度计,学会了使用温度 计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明白了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 度下降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温度的知识。第一单元冷和热2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 性质。3 .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 象。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镒酸钾水 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 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 下降。2 .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 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 液柱下降。3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 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这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 .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 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 验来探讨这个问题。2 .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 自己的预测。3 .学生预测。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 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 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4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 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实验方法: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 化。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 有什么变化。实验注意点: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 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 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5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6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 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 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活动二: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1 .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 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 化情况。2 .出示问题: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3 .引导: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学生预设: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 缩小。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4 .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 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 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实验方法: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注意点: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 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5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 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6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 论。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 气球变瘪了。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活动三: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1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 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 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 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 .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 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3 .出示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4 .同样的。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 测。学生预测: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 小。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我 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 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水等等。实验方法: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6 .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 及各部分的作用。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 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 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 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 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 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教师引导:此项实验,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实 验环节,才能完满的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7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点。8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 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适当的指导。9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看 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实验现象: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 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10 .实验总结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连做了三次实验,分别 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11 .学生回顾实验,并且说一说三个实验中得出的实验 结论。12 .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段文字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 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遇冷和 受热时,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13 .教师强调这段话中的“绝大多数”4个字能否去掉?预设:“绝大多数”这4个字是不能去掉的,绝大多数表 明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也有一些特别的物 体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科学中语言表达要注意 严谨。活动四: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1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2 .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 图中三幅图片的内容。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3 .同学们,这些生活现象我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热胀冷 缩的性质来解释吗?预设: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 就会绷断。4 .无论是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 里能够复原,还是夏天夏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都是因 为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三种生 活中常见的现象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有关?预设: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银的膨 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 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 就会伸缩0.0118毫米。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 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 和固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明白了绝大多数物体在 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遇冷时体积都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 热胀冷缩,同时我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 了热胀冷缩的现象。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 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 100 C时,水会沸腾。3 .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 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 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 烧杯、冰块、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 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 的各种形态的水。2 .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二、探究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 .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 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你能看到水了吗?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2 .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之处?3 .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 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 .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预设: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 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 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5 .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6 .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7 .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 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 的条件就是加热。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 .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 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 题。2 .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 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点 o3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支架、三脚架、酒精灯、冰、温度计、等等。实验方法: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4 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钟测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 的水温达到10 C时为止。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注意点:(1)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使用了酒精灯,大家还记得酒精 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吗?全班同学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2)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引导:除了酒精灯,温度计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 方法,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之前的学习的知识,想一想温度计 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小结:在本次实验中安装加热装置时,要注意温度 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的内壁,另外烧杯中的冰块要 盖过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4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相机加以指导。5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 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6 .分析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1)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初 步了解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情况。(2)出示旁边的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三个问题,并思 考和交流。问题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问题2: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问题3: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及我们的分 析,我们知道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摄氏 度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活动三:做水沸腾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和水蒸气状 态转化的特点1 .教师引导:大家平时都有烧水的经历,大家有观察过 水沸腾时的样子吗?知道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有哪些变 化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 .首先请大家来预测一下水沸腾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它的体积和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预测:给水加热,水就会沸腾,在水沸腾之前,温度会持续上 升,水沸腾之后,温度不再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水的体 积会变小。同学们预测的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3 .出示课本第8页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 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 点。4 .全班交流实验材料:酒精灯、支架、三脚架、烧杯、水、温度计 等等。实验方法:5 加热前,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6 用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1分钟测一次水 温,直到水沸腾。记录所测得的数据。7 水沸腾后4分钟,停止加热,待水面平静后,观察、记 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给水加热到沸腾状态,一 定要注意安全。8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实验报告, 并且思考下面的4个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和提醒。9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展示本小组画出的 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10 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的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曲线图, 按照要求先把点连成线,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问题。预设: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 水开始沸腾,但是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再持续上升。停 止加热后,能够发现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11 交流研讨:烧杯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下降呢?水去了哪 里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停止加热后,烧杯 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为产生了水蒸气。12 出示课本第9页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 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13 .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点,知道水的沸 点的含义,并且知道100摄氏度是水的沸点,当水达到水的 沸点时,水就会沸腾。活动四:讨论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1 .同学们,你们见过烧开的水吗?烧开的水有什么现象 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2 .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沸腾 的水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个问题并回答。预设: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 把手上有水珠形成。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对于凝结,只要能说出有 水珠出现即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 状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三者之间是会 互相转化的,并且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 的变化以及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课后,请同学们 仔细观察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 象?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第一单元冷和热4水遇冷以后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 0 C时,水会结冰。3 .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 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 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那么水遇 冷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2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3 书课题:4水遇冷以后二、学习新课活动一:交流露水的形成时间及气温,做水蒸气遇冷实 验1 .教师引导:你们见过露水吗?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 那个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2 .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两幅有关露水的图片,唤起学 生对露水的回忆。生回答: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 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3 .教师提问:为什么露水会出现在早上呢?下面我们来 继续探究4 .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 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 及注意点。(2)全班交流实验材料:烧杯、酒精灯、铝箔纸、玻璃棒等等。实验方法: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 洞。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避免意 外的发生,时刻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蒸气烫伤。(3)学生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 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水蒸气遇冷以后,会发 生什么变化?说一说在玻璃棒上,出现了什么?预设: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5)全班研讨: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呢?(6)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 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 水滴。(7)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一句话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话,了解什么是凝结?凝结的条 件是什么?活动二:做水结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结冰状态 转化的特点1 .出示冰的图片,引导:大家见过水结冰吗?水结冰前 后温度和体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 .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水在什么温度时就会结冰?学生猜测水结冰的温度。3.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变 化的实验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实验设 计,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试管、试管夹、水、温度计、加了盐的水、 冰等等。实验方法:在试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温度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每隔1分钟 读取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 C时为止。观察试管中冰面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试 管的底部和内壁,水要浸没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完成实 验后,要绘制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且思考下 面的两个问题。问题1: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问题2: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4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 记录。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在碎冰中加食盐并 搅拌的方法,降低碎冰的温度,使冰的温度尽可能的低一些。5 .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 及得出的实验结论。6 .出示课本上学生绘制的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 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并回答曲线图下面的两个问题。预设: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 再下降。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 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 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7 .出示课本第11页下面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 C时,水会结冰。水结 冰时,体积会膨胀。8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结冰的温度以及 水结冰前后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活动三:解释生活中的凝结和凝固现象,归纳总结水的 三态变化1 .教师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2 .出示课本12页上面的6幅插图,学生观察这6幅插 图,了解六幅插图的内容。预设:图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图片2:屋檐下挂满冰凌。图片3: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图片4: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图片5:瓶子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图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3 .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大家能够运用今 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吗?预设:图片1: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 凝结现象。图片2: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 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图片3: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 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 会被撑破。图片5瓶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图片6冬天水管 容易爆裂,也是一样的道理。图片4: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这 与图片1是一样的道理。4 .出示课本12页下面的一段文字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 物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 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三态一一液态、气 态、固态是怎样转化的。5 .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的第2题,学生认真思考并且在括 号里填写变化的条件。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这一道题目,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 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三态变化的条件。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蒸气、水和冰转化的过程, 了解了凝结和凝固的概念,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凝结与凝固 现象,懂得了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 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从一 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身边的 水的各种状态及水的三态转变的现象,并试着用我们所学的 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教学目标1 .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 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2 .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 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 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教学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教学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 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分组材料: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 仪、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13页的小诗:太阳月亮仰望苍穹的用灿烂的用柔和的人啊,阳光,月光,从未停止过描绘白天讲述夜晚对它们的的画卷。的故事。探寻与思索。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里面提到了哪些事物?3 .教师引导:大家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吗?学生答:地球。教师问:大家知道,白天照亮地球,给地球送来光明和 温暖的是什么吗?学生答:是太阳。教师问:那同学们知道每天晚上给地球送来月光的是什 么吗?学生答:是月亮。4 .教师引导:大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以及与地球密切相 关的月球和太阳了解吗?又了解多少呢?从今天开始,我们 就来探讨地球、月球和太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地球。板 书课题:5地球二、探索活动一:阅读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 .同学们现在都知道,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不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 家知道古人是怎么认识你做的吗?2 .出示课本第14页的几幅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 读相关的文字,了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认识地球的。3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观察图片,研读相关的文字,进 一步体会古人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预设:这四种观点具有典型性,涵盖中外不同认识:盖天说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直观感受;海面弯曲是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 猜测;浑天说是张衡根据日月星辰的运动提出的一种抽象模 型;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变化提出的观点则 是一个推论。课本这样编写实际上暗含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逐步由感性走向理性。4 .交流讨论:同学们,刚刚我们了解了古人是怎么认识 地球和宇宙的?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古人的这些宇宙观,哪些地方和现在人们的日常观察相一致,哪些地方与日常观察 不一致?预设:盖天说是中国早期的宇宙模型,其合理部分为符合观察, 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是大地的方和天空的圆之间如何结合;古希腊人根据船只进出港时的现象作出的猜测,超越了 人眼所见;张衡的浑天说和现代宇宙观最接近,但是难以解释日月 星辰的周期运动现象;亚里士多德的推测是有依据的,解释也是合理的。5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海边看到帆船回港,人们总是 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而船离开岸边时,都是船身先消 失,桅杆后消失。学生思考,尝试解释原因。预设:因为地球是圆的,因此当帆船回港时,总是比较高的船 帆先进入人们的视线,而比较低的船身后进入人们的视线, 船离开岸边,正好相反。6 .出示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根据月食的形状变化推测地 球是球形物体这一推断以及旁边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这幅图片,阅读旁边的文字,想一想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 形状变化,为什么能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预设:发生月食时,阴影边缘总是圆弧形,而当时人们已经知 道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阳光,因而猜测地球是一个球体。7 .教师相机补充古人猜测地球是球体的另外一些证据 资料:古代牧羊人向南方行进,会看到南部天空总是会出现 一些新的星座,而北部天空则有些星座落到地平线以下;向 北方行进则相反,南部天空的星座会落到地平线之下,北方 天空的地平线上会看到一些新的星座。8 .教师小结: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古人的 一些宇宙观,知道古人因为科学条件的限制,对地球以及宇 宙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随着人们观察的深入,古人逐渐 认识到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活动二:模拟帆船进港和出港的现象1 .教师引导:古人在岸边看到帆船离港时,总是船身先 消失,桅杆后消失;帆船返港时,总是先看见桅杆,后看见 船身,这种现象是生活在海边的古希腊人最先观察,并且记 录下来的,据说古希腊人根据这个推测地球是球形的。下面, 我们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探究一下。2 .出示课本第15页上面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初 步了解本次探究活动的材料、方法及要求。3 .全班交流活动材料:海面演示仪、小船、观察记录表等。方法:第1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调整为平直状态,在 桅杆顶部、桅杆中部和船身分别做上记号。负责操作的学生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移动模型小船,负责观察的学生记录三 个记号出现的先后顺序。第2步,将实验演示仪的“海面” 调整为弯曲状态,重复第一步。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用模型小船在平面上模拟帆船进港、出港时,观察者要 平视海面,开船者的速度要控制好,不要太快。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同学们在做这次实验时,一定要注 意比较模型小船在平面上与曲面上航行时,有什么不一样的 地方。4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并且做好 观察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 导。5 .全班交流,各小组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由 此得出的结论。预设:实验现象:模型小船在平面上航行,无论是进港还是离 港,都是同时看见帆船的全身,而模型小船在曲面上航行时, 离港时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返港时,是先看见桅杆, 后看见船身。实验结论:由此可以证明,地球不是平面的,而是球形 的。6 .教师小结:刚刚大家通过模拟帆船进港出港的实验, 进一步验证了古希腊人的推测,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活动三:模拟麦哲伦环球航行的经过1 .出示航海家麦哲伦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 个人吗?学生答:麦哲伦。教师问:大家知道麦哲伦的有关资料吗?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麦哲伦的资料。教师小结:麦哲伦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进行了环球航行, 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有关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学生独自读一读,进一步了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2 .引导: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究竟经过了哪些地方?又是 怎样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模拟实验在 现麦哲伦的环球航行。3 .出示课本15页下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 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要求。4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次模拟实验的要求: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主要停 靠点。在主要停靠点上插一面小旗,并用棉线将小旗按航行 路线连起来。5 .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 并用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麦哲伦航海路线的主要停靠点, 在主要停靠点上插一面小旗,然后用红色的线按航行的路线 将小旗连接起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