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参考模板】

上传人:芭蕉 文档编号:166191016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67 大小:14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参考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参考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参考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可行性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齿轮行业属于跨学科、多种专业综合应用的行业,涉及机、电、材料、化学、信息和控制等多学科领域,行业向着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并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及柔性化生产的需求。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00.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61.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47%;建设期利息24.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0%;流动资金1114.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8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8112.53万元,净利润1750.0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7.54%,财务净现值4280.71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4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7四、 项目建设选址8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8六、 资金筹措方案8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8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9九、 项目综合评价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第二章 市场营销分析11一、 齿轮行业的发展趋势11二、 齿轮行业的特点14三、 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16四、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7五、 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19六、 国际齿轮行业的竞争格局23七、 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24八、 竞争者识别25九、 行业壁垒29十、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31十一、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34十二、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35第三章 公司治理分析38一、 组织架构38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44三、 内部监督的内容50四、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56五、 董事长及其职责58六、 董事会模式61第四章 选址方案分析66第五章 SWOT分析71一、 优势分析(S)71二、 劣势分析(W)72三、 机会分析(O)73四、 威胁分析(T)73第六章 企业文化分析77一、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77二、 企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80三、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99四、 品牌文化的塑造104五、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15六、 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125七、 企业文化管理规划的制定131第七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3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3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38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3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0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42四、 偿债能力分析14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3五、 经济评价结论144第八章 投资计划145一、 建设投资估算145建设投资估算表146二、 建设期利息14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7三、 流动资金148流动资金估算表148四、 项目总投资14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9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0第九章 财务管理152一、 财务管理原则152二、 流动资金的概念156三、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57四、 短期融资的分类158五、 存货管理决策159六、 短期融资券161第十章 总结说明166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上饶关于成立齿轮技术服务公司(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叶xx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随着专业化分工和精益化生产模式的推广,为了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电动工具、汽车、家电等工艺复杂的制造业逐渐剥离非核心零部件业务,由传统的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向以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成品组装和品牌推广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逐步降低了非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提高了向外部专业化制造企业采购非核心零部件的比率。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00.2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61.4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47%;建设期利息24.4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0%;流动资金1114.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84%。(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361.4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514.4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10.94万元,预备费36.08万元。六、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500.25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996.21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05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8112.53万元。3、净利润(NP):1750.0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4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37.54%。3、财务净现值:4280.71万元。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九、 项目综合评价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500.251.1建设投资万元2361.451.1.1工程费用万元1514.431.1.2其他费用万元810.941.1.3预备费万元36.081.2建设期利息万元24.411.3流动资金万元1114.392资金筹措万元3500.252.1自筹资金万元2504.042.2银行贷款万元996.213营业收入万元10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8112.535利润总额万元2333.456净利润万元1750.097所得税万元583.368增值税万元450.199税金及附加万元54.0210纳税总额万元1087.5711盈亏平衡点万元3597.78产值12回收期年4.4613内部收益率37.5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280.71所得税后第二章 市场营销分析一、 齿轮行业的发展趋势1、市场向定制化方向发展随着专业化分工和精益化生产模式的推广,为了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电动工具、汽车、家电等工艺复杂的制造业逐渐剥离非核心零部件业务,由传统的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向以产品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成品组装和品牌推广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逐步降低了非核心零部件的自制率,提高了向外部专业化制造企业采购非核心零部件的比率。为保证供应商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品质稳定和交货及时,终端厂商在筛选零部件的生产商合作时,一般会经过严格的审核或第三方认证,以保障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终端厂商与零部件企业之间日益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零部件行业也逐渐形成了根据终端厂商需求向定制化生产的经营模式发展。2、技术层面发展趋势齿轮行业属于跨学科、多种专业综合应用的行业,涉及机、电、材料、化学、信息和控制等多学科领域,行业向着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并同时兼顾节能环保及柔性化生产的需求。(1)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齿轮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升级,要求工业整体技术不断进步与发展。下游整机的集成性、经济性等要求,相应地使得齿轮产品发展更加趋于小型化、轻量化。而整机的性能、寿命、能耗、噪声等更高的要求,则对齿轮精度、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大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刀具/模具的设计以及精密加工能力和足够的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投入,将为应对上述趋势提供有力保障。(2)提升节能环保能力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产业政策的实施,齿轮企业转型升级极为重要。在此过程中,产品品质优良、环保设施配套良好的优质企业将取得优势,落后的齿轮制造企业将面临淘汰。2013年12月,工信部颁布了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国内装备制造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的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数字化装备的普及程度不高,能源消耗、材料利用率及污染排放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同时,规划对机械基础件的锻造、铸造、热处理制造工艺也提出了节能降耗的减排目标。重点发展6类先进、绿色制造工艺,降低能源、材料消耗、改善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包括切削加工、铸造工艺、锻压工艺、热处理工艺等。(3)提升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能力齿轮行业作为制造业中基础性行业,未来竞争日趋激烈。下游领域众多且趋向定制化的特性对产品制造的多样性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弹性生产体系对行业内企业至关重要,企业需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足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达到最小,实现柔性化生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的新型生产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品质,降低维护成本,创造新的价值。2017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表示,“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齿轮是智能制造中不可替代的基础零部件,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提高智能化生产能力对于齿轮制造企业也及为重要。长远看来,齿轮行业发展将会淘汰更多落后产能,优势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推动齿轮制造行业整体向高端智能制造方向转型。二、 齿轮行业的特点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通过与其他齿状,利用齿轮啮合原理,将原动机的转速转换到所需要的转速,并得到相应扭矩。按照生产工艺,齿轮可以分为切削加工齿轮、精密锻造齿轮和粉末冶金齿轮。按照产品用途,齿轮可以细分为车辆齿轮、工业齿轮。按照外形分类,齿轮可分为锥齿轮、圆柱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等。此外,按照模数,齿轮又可分为小模数、中模数和大模数齿轮。齿轮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齿轮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基本保持一致。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对制造业的不断推进,将进一步促进行业向前发展。1、国内宏观经济状况2010年-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稳步上升,但增速逐步放缓,我国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新常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60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99%。2、我国齿轮行业发展情况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与电驱动分会资料,中国齿轮市场规模自2009年超过1,000.00亿人民币,5年后的2013年超过2,000.00亿人民币,2018年达到2,600.00亿人民币。因为齿轮行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衣食住行、制造装备的各个领域,齿轮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就整体而言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基本保持一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国内齿轮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819.00亿人民币。由于行业增长与国民经济周期基本保持一致。同时,考虑到齿轮行业本身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整个齿轮行业,已从高速发展期过渡到平稳发展期,但在科技进步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背景下,部分新兴应用领域或部分区域可能存在替代性机遇,使具有特色产品的企业享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增长机遇。3、国内齿轮行业高端产能匮乏我国是齿轮产销大国,国内齿轮行业集中度较低,单个企业占整体市场份额较小。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和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料,2019年底国内齿轮制造企业约有5,0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00多家,骨干企业300多家。按照齿轮产品的层次结构来分,2019年国内高、中、低端产品的比例约为25.00%、35.00%和40.00%;按照生产高、中、低端产品的企业来分,其比例约为15.00%、30.00%和55.00%。三、 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企业之所以要大力开发新产品,主要是由于:(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当产品走向衰落时,企业也同样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相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二)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威胁,不得不淘汰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老产品,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提供了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机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企业淘汰过时的产品,生产性能更优越的产品,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只有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产品,开发新产品,才不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现代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竞争中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定期推出新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提高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四、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面临的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规划的支持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要支持齿轮及其他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发展。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把重点发展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作为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之一。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要大力发展高精密减速器等机器人五大关键零部件。“一带一路”也为国内齿轮行业等机械制造企业搭建了重要平台,通过海外并购、海外投资建厂等方式,越来越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将走出国门,为推动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国家战略的带动下,“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机械制造流通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舞台。(2)下游需求增长带来发展机会我国电动工具产业在承接国际分工转移中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电动工具主要的生产基地。国际市场中持续高涨的家庭需求驱动,电动工具已从原有生产工厂和建筑业中逐渐向民生领域转移。我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国内市场的潜力也有望被逐步挖掘出来,成为新的增长点。此外,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成熟与融合,助力智能家居、车联网、工业物联等新应用场景不断凸显,将有助于齿轮制造企业快速地转型升级,把握住市场机遇和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的机会。2、面临的挑战(1)劳动力成本上升齿轮制造行业属于技术和劳动力密集行业,虽然行业内的企业正在普及自动化生产制造流程和生产线,但在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背景下,人力成本依然会对行业内的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受生育率降低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是考验成本控制的挑战之一。(2)原材料成本齿轮钢是齿轮生产中耗用比例最高的原材料,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齿轮的生产成本。齿轮钢是对可用于齿轮加工制造的钢材的总称,一般是指钢里除铁、碳外,并加入其它合金元素的合金钢。五、 营销信息系统的构成营销决策所需的信息一般来源于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营销调研系统,再经过营销分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营销信息系统。(一)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市场营销管理者及时提供有关交易的信息,包括订货数量、销售额、价格、成本、库存状况、现金流程等各种反映企业营销状况的信息。内部报告系统的核心是从订单到收款整个周期,同时辅之以销售报告系统。订单一收款周期涉及企业的销售、财务等不同的部门和环节的业务流程。订货部门接到销售代理、经销商和顾客发来的订货单后,根据订单内容开具多联发票并送交有关部门。储运部门首先查询该种货物的库存,存货不足则回复销售部缺货,如果仓库有货,则向仓库和运输单位发出发货和入账指令。财务部门得到付款通知后,做出收款账务,定期向主管部门递交报告。在激烈的竞争中,所有企业都希望能迅速而准确地完成这一周期的各个环节。销售报告系统应向企业决策制定者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生产经营信息,以利于掌握时机,更好地处理进、销、存、运等环节的问题。新型的销售报告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力求及时、准确,做到简单化、格式化,实用性、目的性很强,真正有助于营销决策。(二)营销情报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信息是企业内部已经发生的交易信息,主要用于向管理人员提供企业运营的“结果资料”,市场营销情报系统所要承担的任务则是及时捕捉、反馈、加工、分析市场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信息,用于提供外部环境的“变化资料”,帮助营销主管人员了解市场动态并指明未来的新机会及问题。市场营销情报信息不仅来源于市场与销售人员,也可能来自于企业中所有与外部有接触的其他员工。收集外部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四种。(1)无目的的观察。无既定目标,在和外界接触时留心收集有关信息。(2)有条件的观察。并非主动探寻,但有一定目的性,对既定范围的信息做任意性接触。(3)非正式的探索。为取得特定信息进行有限的和无组织的探索。(4)有计划的收集。按预定的计划、程序或方法,采取审慎严密的行动来获取某一特定信息。营销情报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企业营销决策的灵活性和科学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扩大信息的来源和提高信息的质量,企业通常采取以下措施改进信息收集工作。(1)提高营销人员的信息观念并加强其信息收集、传递职能。(2)鼓励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经销商、零售商和中间商收集和提供营销信息。(3)积极购买特定的市场营销信息。(4)多渠道、多形式地了解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包括参加有关展销会、协会、学会,阅读竞争者的宣传品和广告,购买竞争品,雇用竞争者的前职工。(5)建立内部营销信息中心,改进信息处理、传递工作。(三)营销调研系统市场营销调研系统也可称为专题调查系统,它的任务是系统地、客观地收集和传递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信息,提出与企业所面临的特定的营销问题有关的调研报告,以帮助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决策。市场营销调研系统和市场营销信息系统在目标和定义上大同小异,研究程序和方法具有共性。(四)营销分析系统营销分析系统是企业用一些先进技术分析市场营销数据和问题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通常由资料库、统计库和模型库三部分组成。1、资料库有组织地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料,营销管理人员可随时取得所需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内部资料包括销售、订货、存货、推销访问和财务信用资料等;外部资料包括政府资料、行业资料、市场研究资料等。2、统计库统计库指一组随时可用于汇总分析的特定资料统计程序。其必要性在于:实施一个规模庞大的营销研究方案,不仅需要大量原始资料,而且需要统计库提供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测量,以便进行交叉分析。营销管理人员为测量各变数之间的关系,需要运用各种多变数分析技术,如回归、相关、判别、变异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库分析结果将作为模型的重要投入资料。3、模型库模型库是由高级营销管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针对特定营销决策问题建立的,包括描述性模型和决策模型的一组数学模型。描述性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实体分配、品牌转换、排队等候等营销问题;决策模型主要用于解决产品设计、厂址选择、产品定价、广告预算、营销组合决策等问题。六、 国际齿轮行业的竞争格局齿轮及齿轮产品是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件,全球巨大的装备市场持续推动对齿轮产品的需求,进而造就了巨大的齿轮市场。从齿轮产品制造与研发实力来看,美国、德国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其齿轮产品的可靠性好,工艺先进、使用寿命长,其次是意大利、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基于“世界工厂”时代的积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在齿轮制造方面也逐步呈现出较大竞争优势。中国齿轮行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在产销规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技术与性能上与欧美、日本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整车/整机生产厂商都在加快实行新型专业化分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新产品研发和终端市场的开拓上,而将大量的零部件业务外包,只保留部分核心的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业务,在此背景下,国际厂商开始将齿轮产品外包给专业的零件生产商,逐步形成一批与之配套的零件生产企业。七、 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齿轮材料是实现齿轮承载能力、传动功能和保证齿轮装置高可靠性、稳定性及长寿命运行的基础。齿轮材料以钢为主,其次是铸铁、有色合金、高强度工程塑料及其他各种特殊材料。产业上游主要为钢材供应商。近几年,钢材的价格波动对齿轮行业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齿轮产品作为传动系统中较为精密的产品,对钢材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齿轮产品工作条件较为复杂,对材料的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电动工具齿轮为例,电动工具齿轮产品多采用30CrNiMo8、35CrMo、20CrMo等齿轮钢制成。目前,我国虽然齿轮钢生产企业众多,但对于某些高性能齿轮钢材料,能够生产的企业数量还较少,部分高端齿轮用的齿轮钢还依赖进口,这也限制了我国高端齿轮制造业的发展。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齿轮主要配用于各类运输工具、发电装备、电动工具、工程机械、舰船、轨道交通装备和机器人等。八、 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多,而不是指产品种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笔、铅笔、墨水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需求导向的竞争战略是新产业开发,进入与现有产品和技术无关但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行业。4、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业务范围扩大指发展与原顾客群体有关但与原有产品、技术和需求可能无关的新业务。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顾客导向指企业要服务的顾客群体是既定的,但这一群体的需求有哪些,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什么,则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加以确定。实行顾客导向的企业把满足同一顾客群体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顾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盛誉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并且能够转移到新增业务上。换句话说,该顾客群体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和好感而乐于购买公司增加经营的与原产品生产技术上有关或无关的其他产品,公司也能够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促销新产品。顾客导向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原顾客群体中的信誉、业务关系或渠道销售其他类型产品,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总量。缺点是要求企业有丰厚的资金和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并且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顾客信任和满意将损害原有产品的声誉和销售。5、多元导向多元导向指企业通过对各类产品市场需求趋势和获利状况的动态分析确定业务范围,新发展业务可能与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都没有关系。如宝洁公司经营幼儿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经营啤酒、饮料和冷冻食品等。实行多元导向的企业把所选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都视为竞争者。适用条件是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多元导向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抓住市场机会,撇开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束缚;缺点是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损害原成名产品的声誉。九、 行业壁垒1、客户壁垒客户会对产品的多种参数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才有资格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在成为合格供应商后,供应商需要经历周期较长的试生产、小批量试产才能逐渐进入大批量供应。除此以外,知名客户每年会对供应商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审。大型客户为了保持其自身产品品质的稳定性,不会轻易更换其供应商,这对新进入企业争夺客户资源也形成了障碍。因此,行业存在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壁垒。2、管理壁垒随着国内齿轮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齿轮生产企业的管理壁垒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供应商的选择、原材料管控(入厂检验、不合格产品管理)、库存管理、订单安排(订单与生产计划的衔接、减少订单履行时间)、生产管理(控制生产力及损耗管控)、操作工艺技巧(操作培训)、工作环境管理(安全生产、减低噪音等)等。同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通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如何使ERP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等各个方面都在考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经验,也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管理壁垒。3、技术及经验壁垒为保证齿轮产品能达到高端客户要求的精度、尺寸和寿命等需求,企业一方面需要投入资金购买先进的生产、试验与检测设备。另一方面,齿轮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较长,需要生产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生产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由于客户对齿轮产品通常有定制化的需求,具有丰富经验、专业学术背景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新进企业如缺少生产制造的管理经验和研究开发的技术条件,在短期内很难生产出能符合高端客户要求的齿轮。4、资金壁垒行业规模化生产需要较大规模的生产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入。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部分生产工序还需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引进昂贵的进口设备。此外,行业内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各种规格的产品时,自身需备足相应品类的原材料,大规模的原材料备货也对企业资金造成较大的压力。因此,新进入企业想要迅速进入市场,则需要较强的资金实力。十、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十一、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十二、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第三章 公司治理分析一、 组织架构在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中,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均属于企业层面的控制(环境控制或基础控制),其风险及应对有别于业务层面的控制(应用控制)。(一)组织架构的内涵及风险应对1、组织架构影响因素分析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简称应用指引)中有5个属于企业层面的内部环境类指引,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应用指引中内部环境类指引与基本规范中内部环境构成因素一一对应,同时,丰富了基本规范的内涵并提升了我国内部环境构成因素体系的层次。组织架构指引认为组织架构是一项制度安排,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主要包括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互为因果,内部审计本身就属于组织的内部机构,因此,组织架构应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和内部审计四个因素。在治理结构上,将股东大会纳入内部环境范畴(如发展战略方案需经股东会批准实施)。内部环境类指引紧扣发展战略做文章,企业要实施发展战略,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架构,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配置合理的人力资源,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从发展战略角度看,企业的根本目的不是利润最大,也不仅仅是企业价值最大,而是更广义的社会责任最大。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战略目标。2、组织架构的主要风险组织架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可能发生经营失败(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运行效率低下。3、组织架构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针对以上风险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有以下几个。(1)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机制。同时企业在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即通常所说的“三重一大”)方面,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2)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则,综合考虑企业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3)企业应当根据组织架构的设计规范,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机构设置进行全面梳理,确保本企业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4)拥有子公司的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投资管控制度,通过合法有效的形式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重点关注子公司特别是异地、境外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对子公司控制一直是企业集团层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组织架构应用指引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此项要求,对实务操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二)治理结构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职能机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股权关系和股权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有机协调;确保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能够按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企业应当在企业章程中规定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授权内容应当明确具体。(三)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任何企业要达成其整体目标,必须构建一定的组织机构。企业的组织机构提供了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活动的框架,确立了适当的沟通和协调渠道,保证了组织中成员具有与其所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对于企业而言,要根据公司的具体发展战略确定组织结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四条要求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组织机构是通过提供完整的架构作用于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是规定组织内部责任与授权的线型结构;是确认责任分配和授权的关键领域;功能是确认报告路径:机构设置必须覆盖计划、执行、控制、监督等组织活动的全部,其中,控制与监督的区别是,控制是保证正确执行计划的组织安排,而监督是控制有效的组织安排;组织结构设计的哲学意义是“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机构设置要保证合理的流水线模式,部门设置少一个不够用、多一个又冗余,部门功能必须是线型的、支持的,而非拦截的。关键回答三个问题:所有的事是否都有人做?行为者是否充分授权行事?所有行为是否有人承担责任?组织结构设计不确定:对权力定义不清或定义错误,导致权力的涣散。权力与责任不对称,权力结构不稳定,权力成为公开招标物导致权力者互相冲突和耍政治手腕。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按照基本规范的要求,机构设置及内控职责分工如下:(1)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2)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3)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4)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四)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对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评价和提出建议,促进改善公司运行的效率效果、实现公司发展目标。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针对公司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1999年就出台了公司治理准则,旨在帮助其成员及非成员评估和改善其经济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中国各级监管部门也相应出台了相关指引和要求,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月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运作,完善公司治理。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关注,各国与各组织纷纷推出了公司治理原则。直以来,OECD公司治理原则(以下简称原则)都被认为是全球范围内政策制定者、投资人、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国际标准。2002年,OECD公司治理指导小组对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议,目前的原则是体现各成员及非成员公司治理挑战及经验的范本。原则是一个灵活的工具,提供了适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特殊情况的非约束性标准、良好实践和实施指南。(一)确保有效公司治理框架的基础为了确保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框架,需要建立一套适当且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管和制度基础,以便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其私有的契约关系。这种公司治理框架,通常是以一国特殊的自身环境、历史状况以及传统习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由法律、监管、自律安排、自愿承诺和商业实践等要素所构成的体系。其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公司治理框架应该考虑到它对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市场的信誉度的提高、由它而产生的对市场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以及对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的促进。(2)在一个法域内,影响公司治理实践的那些法律的和监管的要求应符合法治原则,并且是透明和可执行的。(3)一个法域内各管理部门间责任的划分应该明确衔接,并保证公共利益得到妥善保护。(4)监督、监管和执行部门应当拥有相关的权力、操守和资源,以专业、客观的方式行使职责,对它们的决定应给予及时、透明和全面的解释。(二)股东权利与关键所有权功能公司治理框架应该保护和促进股东权利的行使。在此方面除了确保股东基本权利的行使外,还应当获得有效参加股东大会与涉及公司重大变化的决定,并得到相关方面的通知。此外,公司应当披露特定股东获得与其股票所有权不成比例的控制权的资本结构和安排,允许公司控制权市场以有效和透明的方式运行,为所有股东行使所有权创造有利条件。(三)平等对待股东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确信其所提供的资本会受到保护以及不受公司管理者、董事或控制性股东滥用或不当挪用。公司治理框架应当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少数股东和外国股东)受到平等对待。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所有股东应能够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