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6590404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1.五大基本 要素:学习 者、学习内 容、目标、 策略和评价 2.线性过程 与系统方法 的统一(要 从系统的整 体性出发设 计各要素) 为什么学 学什么 怎么学 学的效果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学习 者 分析 学 习 目 标 的 阐 明 学 习 结 果 测 量 与 评 价 标 准 的 制 定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与 运 用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修改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修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一):教材中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 章、专题 节、课 目 教学内容组织(二):安排单元顺序 对选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组织编排,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 性和整体性。三种类型: 并列型 顺序型 综合型 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原则 1.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2.确保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按事物发展的规律排列 4.注意学习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 教学内容分析 你认为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一样吗? 你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理性认识 1.教学内容 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 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 教学内容分析 是指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 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教学内容 各组成部分的联系。 为教学顺序的 安排奠定基础 学习者必须达 到的知识和能 力的广度 知识深浅和技 能复杂程度 教学内容的类型 静态的 可能内容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教学内容 (存在状态) 动态的 现实内容 与学生互动 形成的 经过学生独 特加工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存在范围) 规定的 内容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材 体验的 内容 学生真正学 习到的 学生真正体 验到的 学生加工转化为 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 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全部教育内容 及其进程安排的总体规划。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 指导思想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科目间的比例关系和开设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实施要求 课程评价管理与评价 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规定,以纲要形式对某 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刚要性文件。课 程标准也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发布 的,具有法律效应。 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 容、学生经过学习以后应达到的最基本的水平标 准。虽然课程标准不具体给出教学内容,但规定 教学内容的基本范围以及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 与教学大纲的关系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前言 背景 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 与学段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时安排 教材编写建议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建议 考核与评价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内涵比较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 (大众教育) 是少数学生能达到的“预期目 标”(精英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教师的教学为重点 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提 高 以学科为中心,侧重知识技能 的获得(双基) 是对某方面或领域基本素质要求 的规定 对教学内容及其顺序的具体规 定和教学工作的提示 暗含“用教材教” 暗含“教教材” 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 范” 直接的、统一的、刚性的“控 制” 3.教 材 3.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写 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基本材料。 教材的系列化(文本的、超文本的) 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教学参考 资料、教具(挂图、模型、标本、光盘、 磁带、录象带、录音带、电影胶片等)、 学具。 教材的多元化 一标多本 教科书 教科书(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进行 系统阐述而形成的文本。 教科书的构成 目录 本文:单元(篇、章)、节、目 作业:思考题、习题、练习题、 实验作业等 图表与附录 课改要求:教学内容分析时需树立的两种观念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如有教师进行的课程资源开发: 引进故事、儿歌等,让课程充满趣味; 插入图片、视频等,让课程变得形象; 补充完善相关资料,让课程日趋完美。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案例 1: 终于进入到最后一段的教学。首先我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巡视 过程中,“个性派”胡睿突然拉住我的衣袖说 :“ 刘老师,书上 错了 !”我好奇地追问,只听他振振有词地说:“ 这里用你 太不尊重母亲了,应该用您 。” 我望着书上陈毅说的那句 “从小到大,你不知为我洗了多少次衣服” ,意味深长地点点头, “ 有道理,我还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自读结束后,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 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蒙心田的话最有说服力:“ 您 是对长 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在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 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的欣 喜表情。 接着 ,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 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 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 “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字。提 出来给大家讨论时,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 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 长辈对晚辈说 话时用 你 ,这里改成 您 不是弄反了吗?那 会闹笑话的。 ” 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 觉得轻松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 知识,陶冶了情操。 “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案例 2: 无独有偶,某教师在讲解 詹天佑 一文时,问学生: “ 詹天佑是怎样一个人 ?”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叙述,很 快找到答案。他是“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但一学生却 发表异议,认为他是 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老师敏感 地抓住了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文章,从文章中寻 找根据。学生从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 创举中体悟到,他的确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又疑惑:“ 为 什么没有写上这一点呢?是不是说明教材也有不 足?”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学生们进一步说,“ 可 不可以修改课文?” 老师说 :“为什么不可以?你 们觉得该怎么改呢?” 于是,学生们开始修改课文 “用教材教” 教师:“教书者” “课程实施者” 教材:“圣经” “基本材料” 教学:“教教材” “用教材教”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 学生学。” 陶行知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资源案例 1: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 “ 老师们告诉我,由于条件所限,很多村小都没有配备 风琴,音乐课往往就被当然取消了。我请老师们一起思考: 是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村中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 上音乐课呢?我说,也许在你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 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我们的学生欣赏 二泉映月 、 江河水 ?当地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地方戏曲是不是 也可以在教室内外、村头、打谷场作为教学内容?除了笛、 箫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 ” 这时,老师们就开始一个接 一个地说:唢呐、芦笙、口琴 忽然,我听到树叶、手指, 心中大喜。我说: ” 如果树叶、手指都能作为音乐课的资源, 那将来谁还能说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 ” “ 今天上了一堂难忘的地理课。 记得小时候常常被奶奶手上的宝石戒指所吸引,感叹 它的美丽与神奇,也时常对它的形成和来源作出种种猜 测,然而总是想不清。直到今天 高中一年级这节地 理课,才解开了我心中的种种谜团。这是一节在地质博 物馆上的课。 从小学到初中,也上了几年的地理课,从未感觉地理 课是如此有趣,倒不是各种晶莹剔透的玉石吸引了我, 而是当我对某一件物品发生兴趣时,就会立刻在边上找 到需要的解释和介绍,或是积极从讲解员口中去寻求答 案,丝毫没有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反而兴趣大增。 现在,再翻开教材,发现教材的理论知识似乎都已经 成为我比较熟悉的知识了,只要老师一点拨,就可以为 我所用了。我想,这才是我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吧。 ” 课程资源案例 2:一个高一学生的随笔 课程资源案例 3: 分马 出现了问题,怎么办? 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 分马 一课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 分马 这个标题不恰当。”宁老师问他为什么,学生说:“你想啊! 白大嫂分的不是马,是骡子;老孙头分的也不是马,是牛;李毛驴分的 也不是马,他拉走了两头毛驴。明明牛、马、驴、骡全有,题目却叫 “分马”,不恰当。” 宁老师请他重新给这篇课文拟个题目。这个学生说:“分牲口。”宁老 师鼓励并表扬了这个学生,说:“ 分马 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作品, 你敢于向名家挑战,值得表扬。”话音刚落,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您错了,课文注解写着呢,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他不是向作 者挑战,而是向编者挑战。” 这个学生指出老师的失误,宁老师不仅欣然接受,而且表扬这个学生说: “很好!我一时疏忽,说错了,你马上给我指出来,非常好!从这一段 实践看,你们一不迷信名家;二不迷信编者,三不迷信老师,这是值称 赞的。” 老师把学生的质疑、自己的失误当作课程资源加以利用。 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改的重要概念,开发与利用是重中之重: 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课程资源开发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综合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需要大量课程资源的支持; 它们的有效实施依赖于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和水平。 有利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 课程资源只有被开发和利用才体现其教育教学价值: 纲要 的教材开发与管理:第 12条有关课程资源表: 积极 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 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 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 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 信息化课程资源。 你眼中的课程资源? 1、课程资源不就是教材吗?就是教科书、教辅 读物、教参、练习册等。 2、课程资源就是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 教室等支撑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 3、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包括 学校的软件资源,比如教师,学生,校风校纪等。 4、课程资源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一切能用于 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所谓 “ 满眼 皆资源,处处是资源。 ” 5、我认为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 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才是课程 资源。 新课程对教师的挑战之一 确立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 “活资源”意识 案例 4:一句话包蕴多少含义 小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练习四第七题 读读背背 一文中有一 句伊索名言:“存心要干凶恶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 借口的。”仅仅让学生读读背背,总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于 是我让学生联系本册课文中的 狼和小羊 来理解此话,开始 了如下一段颇为精彩而又始料不及的教学过程: 师:“ 这句话讲的是 狼和小羊 中的谁 ?” 生 :“这句话讲的是 狼和小羊 中的那只凶恶的狼。” “这句话讲的是 狼和小羊 中的那只蛮横无理的狼。” “讲的是 狼和小羊 中的那只讲话没有道理的狼。” 看着那一只只高高举起的小手,我以微笑赞扬着小朋友们。又 问 :“这句话还可能针对谁讲? 生 :“这句话讲的可能是鳄鱼。”“讲的可能是毒蛇。” 同学们沉浸在童话世界中 。“这句话讲的可能是流氓、强盗, 还有杀人犯。” 一名同学的发言将话题引入现实生活世界。 案例 4:一句话包蕴多少含义 听了这名学生的话,教室里传出笑声和轻轻的叫喊声,我也为他 的回答感到突然。但是直觉又似乎使我意识到了什么,便追问 : “你是怎么想到的?” 他说 :“那些人专干坏事,从来不听别人解释,不替别人想 一想,想抢就抢,想杀就杀,没有同情心 ” 说得多好啊!他竟然很自然地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 这不是在自我教育吗?当我还在发愣的时候,一只小手又急着举 起来。他的回答更令我震惊: “老师,我觉得这句话是针对日本人讲的。日本人为了要侵 略我们中国,故意找了个借口,说有两个日本兵失踪了,要 到中国部队来搜查,中国人不肯,他们就向我们开枪射击, 并轰炸卢沟桥。” 我震惊了,兴奋了。第一,这是我在上课时没有料到的回答。第 二,没有想到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会有这么广的知识面,竟能把这 一从生活中获得的历史知识合情合理地和今天的教学内容联系起 来,而且是如此贴切,真实。 案例 4:一句话包蕴多少含义 我不禁为他的发言鼓起掌来,激动地说 :“是的,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军在北京西南宛平县的卢 沟桥附近进行了军事演习,借口两个日本兵失踪 了,要进入宛平县城内搜查。中国军队拒绝了这 一无理要求。日军立即向宛平城内开炮射击,从 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不管日本兵怎样凶 残地杀人放火,搞细菌试验等等,我们中国人民 团结一致,虽然牺牲了许许多多的人,还是打倒 了日本鬼子。你们说这一牺牲值得吗? ” 学生齐声回答:“ 值得!” 教学内容分析案例 1: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本课教材地位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重要 内容,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繁荣,另一方 面也昭示出新的特点,对中国及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 响,一直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点。 2.本课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 明朝的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目的、实践、地点、 最远到达地区、意义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时间、贡献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教学内容分析案例 1: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 理由: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重要内容,显示了中国 古代封建王朝的繁荣与强盛,是中国古代航海业达到顶峰的标志。 在这一过程中,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敢为天下 先的精神,开放进取的精神以及和平友好的精神。是中国一直与世 界各国和平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也因此至今受到许多国家的尊敬 和纪念。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同时也有助于 它们理解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理由: 作为初一学生,要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就是从郑 和下西洋的过程讲述中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这种能力,超出了学生现有的认知、理解水平,故将其确定为本课 的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1.归类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2.图解分析法 中国地理区域研究图解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3.层级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4.信息加工分析法 显示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 自行车长计划每天生产 500辆自行车, 25天完成任务。 技术革新后, 20天就完成任务。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 多生产多少辆?(应用题倒推分析过程) 外显动作技能操作过程 拓纸扩印 一、画稿 用单线画出稿样轮廓 二、复印 将画稿分别印在图画纸上 三、剪形 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 四、刻纹 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 五、衬贴 将剪下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 六、印刷 用滚筒等用具使底板吃足油墨, 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教学内容分析的基本方法 5.卡片分析法 6.ISM分析 学习内容 认知学习 动作技能学习 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情 感 学 习 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 言语信息 归类法、图解法 智力技能 层级、信息加工、图解 认知策略 层级分析法 教学内容分析案例 2: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与这一课有关的 内容标准 的规定,明 确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什么。 包括知识传授内容是什么?能力培 养与训练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是什 么? 就本节课来说,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是:知道炎帝、黄帝和尧 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通过分析,我们首先可 以明确本课关于知识传授的内容是“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 的传说,还需要我们具体知道有关炎帝、黄帝、以及尧舜禹的 传说内容是什么,以及这些传说的意义:即中华文明的萌发。 通过课标规定的“知道” 、 “了解”等行为动词,我们可以明 确本课能力培养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识记层次的能力 培养。从课标提供的炎帝与黄帝的传说以及大禹治水、禅让制 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从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内容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 情感等。 对教学内容分析也为我们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依据。 2.把课堂教学内容纳入学习主题中,分析教学内容的地位 和影响。 例如,我们从本课的内容标准规定中很难看出这些教学内 容的意义,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单元主题 “中华文明兴起” 中取分析的话,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它是中华文明兴 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传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历史由蒙昧到文明的演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变 化就是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改变了原先“繁、难、偏、旧” 现象,以基础性、发展性、普及性为原则精选历史教学内 容并以学习主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很好地兼顾了历史 发展的时序性和阶段性。每个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就是对 一个历史阶段发展基本特征的概括。所以,把课堂教学内 容放在学习主题中分析,有利于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在历史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后面组织处理教学内容,实 施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3.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或者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确定 的学生应掌握的重点教学内容,所以确定重点首先要吃透课 标,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 能力培养方面的,或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例如 “ 以 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创造力”这一 内容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关于都江堰的教学内容的重点 应该落在“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上,属 于情感方面的内容。 教学难点则是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而又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 确立难点,一要研究教学内容,二要研究学生的实际学习水 平。所以根据对课标、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分 析,我确定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课的重点是炎帝、黄 帝和尧舜禹的传说,难点是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课堂教学过 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 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 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4.分析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呈现出来的,所以分 析教学内容还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分析,增删 取舍,整合优化。教科书是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 编写的教学用书,代表的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 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也不应该唯教材论。 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尝试编 写教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对现行教材 进行分析,该采用的采用,该增删的增删,需整 合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 教学内容的剪裁组织是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实施 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5.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 它除了包括知识内容外,无疑还包括教与学的方 式方法。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时还应思考 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手段传授基本知识、培养 学生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生通 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受到情感态度的影响,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 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安排的策略 ( 1)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如在讲到 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 一课时,在介绍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背景,有的教师补充介绍了有 关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英国 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压迫等史实,这样组织安排教 学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使学生“认识美国 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这一教学目标。事实证明, 这样安排确实有助于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 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的 理解。 ( 2)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结构和特点组织教学。 比如历史,其教学内容有自身特点,教学必须反映 出这种特点,即我们通俗所说的讲出历史味儿来。 如在讲到 “千古吟咏的唐诗” 这部分内容时,有的 教师采用了诗歌朗诵会的形式,让学生单纯比赛背 诵唐朝诗人的作品,把它上成了一节文学艺术赏析 课,显然这就失去了历史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历 史课讲授唐诗与语文课讲授唐诗显然不同,它除了 要讲述唐诗繁荣的概况,代表作家及作品之外,还 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以及透过唐 诗内容反映出的唐朝社会的时代风貌,形成一种用 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的历史观。 ( 3)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内容。 例如初中, 有教师在讲到孔子的“仁”与“礼” 的思想时,没有直接阐述其含义,而是采用讲故 事的方法,通过讲述能够体现孔子“仁”与“礼” 思想的故事和言论,让学生感悟体会“仁”与 “礼”的含义,并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为例说明什 么是“仁”与“礼”。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学 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抽象的历史概念,进一步的举 例说明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加深学生的理解。 ( 4)围绕重点难点组织教学内容 例如, 9年级的 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 一课教 学难点是文艺复兴的性质和作用。为了使学生理 解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为资产 阶级叩响了近代社会的大门这些难点,有老师在 组织教学时,必须介绍文艺复兴出现的背景,其 中包括教会神学思想及其统治情况、新兴资产阶 级的出现及要求,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等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教学活动更有实效性。 教学内容分析 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 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结构; 了解本知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时中所处的地位和 作用,认识它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融通学校与社会生活。 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知识网上的纲,一般是带共性的知识 和概括性、理论性强的知识,主要有基本概念、原理、 法则等。 教学内容的难点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备课的四种境界 一位中学数学教师的博文: http:/www。 1363。 cn/article/8686/118830 点的境界: 刚毕业那会儿, “ 备课 ” 在自己的眼里,就是直接为完成下一 节课作准备。这种备课观 是一炮一个眼儿,目标明确,很务实的。马 上要上课了,看一看教科书上的内容,翻一翻参考书上的教学设计, 想一想具体的环节与步骤,理一理课上要用的教具,这样一步一步 下来,就算是一次完整的 “ 备课 ” 了。 线的境界: 有了几年的备课经验后,我开始慢慢形成一种 “ 连点成线 ” 的备课意识和习惯。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前一课和后一课总 有许多东西是相通的。数学教学尤其如此。 “ 铺垫一导入 新授 巩固一作业 ” 的教学流程自不必说,教学内容方法也必须跟着前面 的经验来选择制订。 备课的四种境界 面的境界: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 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 成了一个热门 的话题。数学学习突破课堂和学校狭隘的时空,走向更为广阔的背 景。至此,数学备课也不仅仅把眼界局限于现有教材和课堂,到生 活中去挖掘数学教学资源、寻求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内在联系, 使得数学备课增加了另一个维度,备课到 “ 面 ” 的境界。 体的境界: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不再把视野局限在某一具体 课的 “ 点 ” 上,也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课与课的联系的 “ 线 ” 上, 也不仅仅满足于在生活中搜集数学教学素材的 “ 面 ” 上,而是综合 所有的学科教学本质,把握数学教学的真正意义,把教学中的 “ 人 ” 放在凸显的位置,再重新回到数学教学本身,用这样的眼光来备课 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备课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