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据库》ppt课件高中信息技术.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6574481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数据库》ppt课件高中信息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认识数据库》ppt课件高中信息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认识数据库》ppt课件高中信息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章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本章要点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数据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1.1 基本概念 数据库技术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 , 主要包括:数据 、 数据 处理 、 数据库 、 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数据库系统等 。 1.1.1数据 数据是指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数 字、字母或符号,可以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被识别。所以数据的概 念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内容,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信息,二是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的数据形式,即符号。 例如某人的出生日期是 1977年 4月 21日 ,当然也可以将该形 式改写为 04/21/77,但其含义并没有改变。 现在数据已经有了更广泛的含义,除了数字、字母、文字和其 他特殊字符组成的文本形式的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 音(包括语音、音乐)等多媒体数据也已成为了计算机的处理对象。 1.1.2 信息 信息是具有特定含义对社会生产有用的数据,信息能影响到人 们的行为与决策。例如: 1500是一个数据,但不是信息,将 1500加 上特定含义“工资”后,则某职工工资为 1500元则成为信息,且信 息“ 1500元”会影响该职工是否留在公司的决策。 1.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储存、 抽取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1.1.4 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和维护,是数据处理 的中心环节,主要围绕提高数据独立性、降低数据的冗余度、提高 数据共享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方面来进行改进,使用 户能有效地管理和使用数据资源。 数据库管理技术大致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 、 文件系统阶段 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 一、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 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这一时期的 数据,数据量小,无结构,由用户直接管理,且数据间缺乏逻辑 组织,由于是面向应用程序的,数据缺乏独立性,应用程序与其 处理的数据结合成一个整体。程序与数据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程序 1 数据 1 程序 2 数据 2 图 1-1 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1.1.5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 1)硬件: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并没有磁盘等直接存 取的存储设备。 ( 2)软件:实际上,当时还未形成软件的整体概念,这一时期, 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 ( 3)特点: 数据不保存。 应用程序管理数据。应用程序承担设计数据的逻辑结构和 物理结构任务。 数据不能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或物理结构改变,应用程 序随之改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2020年 10月 14日星期三 金手指考试网 2016年金手指驾驶员考试科目一 科目四 元贝驾考网 科目一科目四仿真考试题 C1 Grammar 二、文件系统阶段 在 20世纪 50年代后期到 60年代中期,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 据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 1-2 文件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 1)硬件: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 ( 2)软件:操作系统中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 -文件系统。 程序 1 程序 3 程序 2 文件 3 文件 2 文件 1 文件 管理 系统 ( 3)特点: 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由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数据按文件名访问,按记录 进 行存取,可以对文件进行修改、插入和删除操作。 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a) 一个文件对应一个应用程序。 b)不同的应用程序具有部分相同的数据时,也必须建立各 自的文件而不能共享相同的数据。 数据独立性差。 ( 4)在数据文件中常涉及下列术语: 数据项:描述事物性质的最小单位。 记录:若干数据项的集合,一个记录表达一个具体事物。 文件:若干记录的集合。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 60年代后期至今,数据库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的关 系如下图所示: 图 1-3 数据库系统阶段程序与数据的关系 ( 1)硬件:大容量磁盘,价格下降。 ( 2)软件:价格上升,编制、维护系统软件及应用程序的成本 相对增加,因此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 统。 应用 1 应用 3 应用 2 数据 库管 理系 统 数据库 ( 3)特点 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是有根本区别的。对 于文件系统来讲,相互独立的文件的记录内部是有结构的,而 数据库系统主要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a)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共享使用。 b)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 c)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同一数据的不同拷贝值不一样。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主要从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 性两个方面体现。从物理独立性角度讲,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 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从逻辑独立性角度讲用户 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即数据的逻辑 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 4)数据由 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DBMS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数 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的安全性( security)保护。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 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integrity)。数据的完整性指数据的 正确性和一致性。完整性检查是指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 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并发( concurrency)控制。当多个用户的并发进程同时 存取、修改数据库时,可能会发生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 果或使得数据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对多用户的并 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 数据库恢复( recovery)。当计算机系统遭遇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操作员误操作或恶意破坏时,可能导致数据错误 或全部、部分丢失,此时要求数据库具有恢复功能。所谓的 数据库恢复是指 DBMS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 正确状态,即完整性状态。 1.2.1 数据库 数据库是指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 享的、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 1)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 ( 2)具有较小的冗余度; ( 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 4)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1.2 数据库系统 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DBMS)是计算机系统软件,正如使用高级语言需要解释 /编 译程序的支持一样,使用数据库语言也需要一个特定的支持 软件,这就是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有效地组织和存储数据、 高效地获取和管理数据,接受和完成用户提出的访问数据的 各种请求。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数据定义功能 ( 2)数据操纵功能 ( 3)数据库运行控制功能 (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1.2.3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DBS)是指拥有数据库技术 支持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 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数据库 系统可以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 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 与文件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1)数据的结构化。 ( 2)最小的冗余度。 ( 3)数据的共享。 ( 4)数据与程序独立。 ( 5)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2.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是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 系统一般由支持数据库运行的软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 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部分组成的,如下图所示。 图 1-4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操作系统 硬件 数据库管理员 用户 ( 1)硬件与软件 ( 2)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 3)数据库系统 (DBS) ( 4)数据库管理员 (DataBase Administrator, DBA) ( 5)用户 1.3 数据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模型( Data Model)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1.3.1数据模型的概念 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 部分组成。 (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组 成 数据库,它们包括两类:一类是与数据类型、内容、性质有关 的对象,另一类是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按照数据结构 类型的不同,又可以将数据模型划分为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 关系模型。 ( 2)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实例的操作。 ( 3)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数据模 型应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 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是指在给定的数 据模型中,数据及其数据关联所遵守的一组规则。用 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 1.3.2 概念模型 一、概念模型的名词术语 ( 1)实体( 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既可以是实际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系。 ( 2)属性( Attribute):属性就是实体所具有的特性,一个实 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描述。 ( 3)域( 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 4)实体型( 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 象和刻画同类实体。如:教师(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性别, 出生年份,工作年限,工资)。 ( 5)实体集( Entity Set):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 体集。 ( 6)键( Key):键是能够惟一地标识出一个实体集中每一个 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键也被称为关键字或码。 ( 7)联系( Relationship):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 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二、实体之间的联系 ( 1)一对一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 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 B 中至多有一个(可以没有)与之相对应,反之亦然,则称实 体集 A与实体集 B具有一对一联系,记作: 1:1。 ( 2)一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 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 B 中有 n个实体( n0)与之相对应,反过来,实体集 B中的每 个实体,实体集 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 则称实体 集 A与实体集 B具有一对多联系。记作: 1:n。 ( 3)多对多联系:如果对于实体集 A中的每个实体,实体集 B 中有 n个实体( n0)与之相对应,反过来,实体集 B中的每 个实体,实体集 A中也有 m个实体( m0)与之联系,则称实 体集 A与实体集 B具有多对多联系,记作: m:n。 (a) 1:1 联系 (b) 1:n 联系 (c)m:n 联系 图 1-5 实体之间的三种联系 联系名 实体型 A 实体型 B 1 1 联系名 实体型 A 实体型 B 1 n n 联系名 实体型 A 实体型 B m 三、 E-R模型 E-R图有三个要素: ( 1)实体:用矩形表示实体,矩形内标注实体名称。 ( 2)属性:用椭圆表示属性,椭圆内标注属性名称。并用 连线与实体连接起来。 ( 3)实体之间的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内注明联系名称, 并用连线将菱形框分别与相关实体相连,并在连线上注明 联系类型。 下面用 E-R图来表示某个工厂物资管理的概念模型。 物资管理涉及的实体有: 仓库 属性有仓库号、面积。 货物 属性有货号、名称。 职工 属性有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 图 1-6 完整的实体联系图 m n n 1 货号 名称 职工号 年龄 姓名 货物 存放 存量 仓库号 面积 职工 仓库 存放 1.4.3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按树型结构组织数据,它是以记录类型为结点, 以结点间联系为边的有序树,数据结构为有序树或森林。 图 1-7 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有以下两个特点 : ( 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该结点称为根; ( 2)根以外的其他节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节点。 上面特点就使得用层次模型表示 1:n联系非常简便,这是它的 突出优点,但是它不能直接表示 m:n的联系。 1.4.4 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网中结 点之间的联系不受层次限制,可以任意发生联系。 图 1-8 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有如下几个特点: ( 1)一个子结点可以有两个或多个父结点。 ( 2)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 3)在两个结点之间可以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 4)可能有回路存在。 网状模型的优缺点: ( 1)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具有良好的性能, 存取效率高。 ( 2)主要缺点:结构复杂,不利于扩充;不容易实现。 1.4.5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是由 IBM公司的 E.F.Codd于 1970年首次 提出,以关系数据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称为关系 数据库系统 (RDBMS),目前广泛使用。 一、关系数据模型的定义 实体和联系均用二维表来表示的数据模型称之为关系数据模型。一张二 维表,由行和列组成。 图 1-9 关系模型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所在院系 080440501 王雨嫣 女 1980 - 9 - 6 中文系 020440506 肖峰 男 1978 - 10 - 9 电子系 090440507 胡冲 男 1980 - 5 - 8 英语系 关系 表 关系模式 记录 行 属性 列 属性名 列名 jbqk 关系名 表名 二、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 ( 1)关系( Relation) 对应于关系模式的一个具体的表称为关系,又称表( Table)。 ( 2)关系模式( Relation Scheme) 二维表的表头那一行称为关系模式,又称表的框架或记录类 型,是对关系的描述。 关系模式可表示为:关系模式名(属性名 1,属性名 1, .,属 性名 n)的形式。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籍贯)。 ( 3)元组( Tuple) 关系中的每一行称为关系的一个元组,又称行( Row)或记录 ( Record)。 ( 4)属性( Attributes) 关系中的每一列称为关系的一个属性,又称列( Column)。 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 5)变域( Domain) 关系中的每一属性所对应的取值范围叫属性的变域,简称域。 ( 6)主键( Primary Key) 如果关系模式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属性组成的属性组能惟 一地标识对应于该关系模式的关系中的任何一个元组,这样 的属性组为该关系模式及其对应关系的主键。 ( 7)外键( Foreign Key) 如果关系 R的某一属性组不是该关系本身的主键,而是 另一关系的主键,则称该属性组是 R的外键。 三、关系数据模型完整性约束 关系数据模型完整性约束主要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关系数据模型中的查询、插 入、删除、修改数据等常用操作都要满足这些条件。 1.4.1 模式的概念 模式( Schema) 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描述,它仅仅涉及到 型 的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的 值 。 其中型是数据模型中对某一类数据结构和属性的说明,而值 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 1)模式的一个具体描述称为模式的一个实例。 ( 2)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 ( 3)模式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而实例反映的是 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1.4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4.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 模式、内模式三级构成。 图 1-10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物理数据 库 外模式 / 模式映射 模式 / 内模式映射 外模式(用户级数据库) 模 式(概念级数据库) 内模式(物理级数据库) 操作系统 DBMS 应用程序 1 应用程序 2 应用程序 2 外模式 1 外模式 2 模式 内模式 ( 1)模式 模式( Schema)也称逻辑模式或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 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系统 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模式是数据项值的框 架。数据库系统模式通常还包含有访问控制、保密定义、完整性检查 等方面的内容。 ( 2)外模式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和用户能够看见和使 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和用户的数据视图, 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外模式一般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一个应 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 措施。 ( 3)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器上具体实现的描述, 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法,也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 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