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361378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八年级物理上册备课成员备课成员:初级中学物理教研组科学之旅科学之旅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物理现象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二、新课教学1.演示几个实验:(1)漏斗,乒乓球。(2)鸡蛋分别放入清水,盐水中有浮有沉(3)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灯变亮。2.物理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提问 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提问 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提问 3: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提问 4: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3.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小结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三、作业: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批注:第一章第一章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第 页 共 27 页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2、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m;1nm10-9m。例如:手掌的宽度大概是 1dm,手指的宽度大概是 1cm。2、长度的估测问题 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问题 2:估测教室的长度。3、长度的测量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长度和宽度(填入 P22 的表格中)。2:测量乒乓球的直径。4、特殊长度的测量问题 1.如何测量一个碗口的周长?问题 2.如何测出一盘蚊香燃完所需的时间?二、时间的单位及测量时间:1h60min;1min60s;三、测量误差、布置作业自制一个 1 米的厘米刻度尺,并用它测量课桌的高度和长度。批注: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第 页 共 27 页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机械运动1现象(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2概念机械运动:凡是运动的物体,它们的位置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 1概念1.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另选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播放视频 2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2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3练习: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河岸C水D岸上的树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四、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批注: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速度公式 2匀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 页 共 27 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二)速度:V=s/t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 m/s 常用单位是 km/h单位换算:1m/s=1=36km/h(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播放视频 6频闪灯三、作业布置P30 动手动脑学物理 2、3、5。批注: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实验目的: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第 页 共 27 页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分组:每组 3 人或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 30m 的路程,每隔 10m 做一记号。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第 页 共 27 页批注:批注: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3.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布置作业4.人们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5.骨能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6.双耳效应:人的两只耳朵能感受到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从而能判断出声音的位置。批注:P16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 写在作业本上.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1.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符号为 Hz.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第 页 共 27 页4.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 到 20000 Hz.其中 20 Hz 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 是人类听觉的上限.5.频率高于 20000 Hz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二.超声波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2)超声波清洗污垢.(3)声纳利用超声波探测水中的暗礁、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4)超声波探伤仪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5)医院利用 B 超分析体内的病变.(6)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三.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3.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批注:第三节声的利用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2.利用 B 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3.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第 页 共 27 页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2.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2.声纳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1.超声波加湿器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噪声的来源和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第 页 共 27 页批注: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4:声音的强弱通常以分贝(decibel,符号是 dB)为单位来表示.5.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6.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2)空气等介质的传播.(3)鼓膜的振动.7.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批注:第三章第三章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温度计测量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3.温度计的使用: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4.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摄氏度,在0 和 100 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份代表 1 摄氏度(1).5.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左右,读做“37 摄氏度”.a沸水的温度是 100 第 页 共 27 页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 0 c人的正常体温是 37 d我国最低气温为-52.3(漠河镇)e南极洲(1983 年)最低气温为-89.2 6.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7.温度计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批注: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熔化、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方案一看海波的熔化录像.方案二看石蜡熔化录像.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3.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第 页 共 27 页5.熔点和凝固点(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6.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7.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汽化、液化.沸腾现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沸腾看水沸腾录像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3.蒸发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第 页 共 27 页批注:(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4.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液化过程要放热.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升华和凝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批注:1.升华和凝华升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例如:a.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b.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凝华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a.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b.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第 页 共 27 页c.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第四章第四章光现象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光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 c=3108 m/s.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4.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A.影子的形成B.日食、月食的成因C.小孔成像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6.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 1 年内传播的距离.第 页 共 27 页批注:第二节第二节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光反射的规律,作图,镜面反射,漫反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光的反射定律.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OB);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第 页 共 27 页批注:(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使我们能够在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批注: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二)平面镜成像原理1.在黑板上画出平面镜,先给出一个发光点 S.2.让学生选出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再选出另一条入射光线,并画出它的反射光线.3.当眼睛正处于反射光线的路径上时,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眼睛会觉得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 S1发出的.边讲边把这两条反射光线用虚线向镜后延长,得交点 S.(三)平面镜的应用第 页 共 27 页练功房里,牙科医生,潜望镜 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四)凸面镜和凹面镜1.球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镜子叫球面镜.2.球面镜的分类:a.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凹面镜.b.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叫凸面镜.3.凹面镜的性质及作用:a.凹面镜的性质,反射光会聚在一点上.b.凹面镜的应用:太阳灶、太阳炉,反射式望远镜d.凸面镜的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第四节光的折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批注: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作图,光路的可逆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二、光的折射规律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2.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3.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入射角为 0,折射角也为 0.4.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三、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第 页 共 27 页1.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光的色散:(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的现象。二、色光的三原色(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三、看不见的光(一)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外,1.特性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第 页 共 27 页批注:2.应用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遥感红外线遥控.(二)紫外线1.特性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2.应用医用消毒.防伪措施.生理作用.第五章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及其应用批注:第一节透镜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一类是两面往外凸,也就是中间厚边缘薄.另一类是两面往里凹,也就是中间薄,边缘厚.2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a.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b.凸透镜能使平行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c.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虚焦点.第 页 共 27 页d.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3.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批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照相机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照机机原理图缩小的像(二)投影仪(幻灯机)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四)课后试验1.手持一个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2.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时,有两个位置可以第 页 共 27 页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清晰的像.离灯泡较近的位置,像是放大的;离灯泡较远的位置,像是缩小的,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3.在透明的玻璃板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这样就做成了水滴放大镜,用它观察课本,看课本上的字,字就被放大了.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批注:1.让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2.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把透镜放在光具座标尺中央,在标尺上标出焦距和2 倍焦距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成像规律:(1).照相机的原理: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投影仪的原理:fu2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u=2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4).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规律总结:(1).光屏上得到的是实像,光屏上得不到的是虚像.(2).1 倍焦距分虚实;2 倍焦距分大小(3).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第 页 共 27 页5.作业: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图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视力的矫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眼球的结构(投影片)眼球的结构(投影片)1.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2.眼睛主要构造:角膜凸透镜晶状体眼睛视网膜底片瞳孔批注:3.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4.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5.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表示,即=1(.例如:f100 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 1 m-1,它的焦距是 1 m.)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第 页 共 27 页的度数是负数.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质量、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质量:(1)物质:物体的材料。批注:(2)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3)3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质量单位:主单位: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进率: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1 克=1000 毫克。3质量的测量天平。4.天平的使用: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1).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2).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5.天平调平:a.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向右调;右偏向左调。b.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c.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d.往盘里加砝码应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第 页 共 27 页e.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天平使用注意事项:第二节 密度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质量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 密度(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 3)质量/体积(克/厘米 3)木块 15100.5木块 210200.5石块 11042.5石块 22082.5(2)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关系。(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 吨,体积是0.25 米3,铁块密度多大?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解:mV1.97103kg0.25m3 7.9103kg/m3答:铁块的密度是 7.9103kg/m32密度物理意义(1)水=1.0103kg/m3表示意义:1 米3水的质量是 1.0103千克。第 页 共 27 页批注:(2)公式m的物理意义。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V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天平的使用;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量筒或量杯使用(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 V2用 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二、测量物质的密度1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批注:2原理:据密度公式:mV3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 个)石块,细线,水,盐水。4步骤:参书本三、练习实验:1.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2.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第 页 共 27 页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目标和要求:密度知识、密度还与温度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1密度与物质鉴别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用公式mV批注:计算出铅球的密度。2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3密度与温度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4.水在水在 0 04 4之间,之间,是热缩冷胀,是热缩冷胀,在在 4 4以上是热以上是热胀冷缩。胀冷缩。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第 页 共 27 页第 页 共 2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