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5606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政治 4.6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论,实践,1含义,3基本形式,2特点,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反复性无限性),辩证 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途径) 动力(原因) 唯一标准(如何) 目的和归宿,反作用,决定,背诵五颗小星星:,真理,1含义 2特点,为什么?,小马送粮食要经过一条河,问牛大伯是否可以过去,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过去;小马正准备过去,松鼠大叫说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结果小马过去了,它认为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Real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 实践出真知。,小马过河,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专题十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2014江苏)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A,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点? 材料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 材料强调历史过程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 材料强调“合作”等的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考点一:实践的概念、特点,典例分析1:,时事背景: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由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两台孪生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的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存在的可靠证据。 考向预测: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热点话题1: 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4全国)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C,典例分析2:,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毛泽东 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才智是实验的女儿。 达芬奇 智慧因为用得过度而毁坏的不多,大多都是因为不用才生锈。 鲍乌维,关于实践重要性的俗语、名言警句:,误区辨析1:,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4.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 5.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可以作为检验人们认识真理性的标准。,难点突破: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 客观事物? 实践?,实践,1含义,3基本形式,2特点,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认识,辩证 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途径) 动力(原因) 唯一标准(如何) 目的和归宿,反作用,决定,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整合:,关于实践的知识还有: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含义,真理的特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考点三、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真理,注意: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的原因:,真理象锥子,真理藏不住它的光芒。 真理不是靠喝彩造出来的,是非不是靠投票决定的。 真理不怕审判。,时事背景: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 。 考向预测: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说明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正确性?,热点话题2: 改革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 从客体来看:,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考点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2015全国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体验高考:,高考样卷展示:,(2)原因: 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记住乡愁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中华美德故事。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以不同学者会产生不同感受。人失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限制。,请评卷:,39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答案】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4分)(课本原文) 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3分) 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3分),39 (2)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10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2分)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 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感受不同;(4分)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4分),高考样卷展示:,(2)原因: 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记住乡愁采用纪实手法讲述中华美德故事。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所以不同学者会产生不同感受。人失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的限制。,3分,1分,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9.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0.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总是在不断推翻自己中前进。,误区辨析2:,认识论,实践,1含义,3基本形式,2特点,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认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反复性无限性),辩证 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途径) 动力(原因) 唯一标准(如何) 目的和归宿,反作用,决定,真理,1含义 2特点,为什么?,时事背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开始实行。这意味着,从1980年开始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被废止,我国人口政策迎来一次重大调整,由过去“控制”生二孩逐渐转向“鼓励”生二孩。 考向预测: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原因。,热点话题3: 全面二孩政策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