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55619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9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19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铁路 (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到胥各庄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 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 、世界第四位。 (4)新中国在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学习探究区,一、交通工具的进步,答案,历史叙述,唐山,铁路网,亚洲第一位,机车的制造,2.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等大城市。随之,外国近代_ 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2)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 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 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萎缩。,答案,上海,筑路技术,青藏高原,轮船招商局,国家统一管理,4.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答案,冯如,北京,探究点1铁路事业的发展,深化探究,材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答案,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的投资状况怎样?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 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业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千米以上。 人民日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并分析我国铁路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答案,答案特征: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探究点2水运与航空,答案,轮船招商局冯如制造的飞机,思考 (1)轮船招商局是由哪个派别创办的?它的创办有何意义?,答案洋务派创办。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的局面。,(2)冯如制造飞机成功对中国航空事业有何历史意义?,答案,答案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探究点3近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及成因 材料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时期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小港码头去 小火轮船 农民推的 胶济铁路上的 东北的船 独轮车 火车,思考 依据图片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答案,答案(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2)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了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易混易错,中国近代水运交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重点精讲,1.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1)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制。国内政局不稳,军阀混战。 (2)国内顽固势力的反对。 (3)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 (4)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缺少资金、技术,重工业发展缓慢。 (5)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1)动力方面:从自然力发展到机械力。 (2)技术方面:从国外引进发展到仿制和研发。 (3)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城市快、农村慢。 (4)推广方面:普及化、平民化。 (5)种类方面:从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3.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消极影响:近代中国: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现代中国:加剧了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等。,深度点拨,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工具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二、通讯工具的变迁,历史叙述,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答案,上海,台湾,军事,(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 设立电话公司。 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成立后 (1)逐渐形成全国 。 (2)改革开放后,电讯产业迅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 ,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和生活方式。,答案,上海,电讯网络,互联网,思想观念,探究点1近代通讯工具的进步,深化探究,材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思考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答案,答案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材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 (2)材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答案,答案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探究点2现代通讯业的发展 材料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电信服务质量情况显示,随着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3年第三季度,全国电话用户达到14.77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2亿户。 思考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答案现象:进入21世纪,我国通讯事业得到高速发展。 主要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国家的政策等。,易混易错,中国近代社会交通、通讯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给西方列强进一步侵略、控制和掠夺中国带来了更多便利。,重点精讲,近代以来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快捷、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3)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等。,深度点拨,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返回,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材料中“轮”“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说明这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而且速度很快,故选A。,A,1,2,3,4,5,6,2.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 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 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 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 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解析答案,解析由图片中的汽车等信息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与史实不符。,D,1,2,3,4,5,6,3.观察右图,该照片摄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 制的自行车上,照片反映出晚清() A.普通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普通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解析答案,解析A项中的“抵制”、C项中的“普及”及D项中“天翻地覆”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B,1,2,3,4,5,6,4.当筑造铁路的权利收回来以后,国人便跃跃欲试了。在民众的呼吁声中,1898年,清政府主持建成了淞沪铁路(右图为当年淞沪铁路公司上海站)。这些资料说明了(),解析答案,A.民国成立后,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受西方影响,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 C.受西方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1,2,3,4,5,6,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比较关键,淞沪铁路的修建从侧面说明了国人对交通近代化的期盼,从而使中国交通走向近代化,故选B项。 由“1898年”排除A、D两项; 189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 答案B,1,2,3,4,5,6,5.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 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发行 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解析答案,1,2,3,4,5,6,解析从图中中国人使用电话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得以运用,故A项正确; 电话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 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而图中的人物带有长辫子,应该处于晚清时期,故C项错误; 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新式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普遍使用,故D项错误。 答案A,1,2,3,4,5,6,6.阅读下列材料: 毁路口号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道,拔电杆,旋再毁坏大轮船”的揭帖。 “马拉火车” 1878年,美国一公司获得唐山煤矿开采权,报请修筑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强烈反对。两年后,唐山至胥各庄之间9千米长的铁路以不用机车牵引为条件获准兴建。由于不允许用机车牵引,只好用马拉,被讥讽为“马车铁路”。,1,2,3,4,5,6,中国进口第一辆奔驰轿车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便将其“打入冷宫”弃置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的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请回答: 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目的是什么?义和团的口号与清政府拆毁淞沪铁路在性质上有何区别?你怎样理解“昨天”发生的这些故事?,解析答案,返回,1,2,3,4,5,6,解析解题应着重围绕三个中心词:“目的”“区别”“故事的理解”。其中交织着列强侵华、农民阶级和清政府对近代文明在中国发展的不同态度和影响。 答案目的:列强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还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地方,把它们的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区别:义和团是为了反帝斗争,而清政府则仅是受“扰民”“破坏风水”等封建思想限制。理解:这些故事说明传统中国对近代文明的排斥,也反映出到了近代,中国已明显落后了。,返回,教材问题解答,学思之窗 思考: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答案,答案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火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答案,答案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20世纪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答案,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二、学习延伸 上述两种意见,你赞成哪一种?理由是什么?,答案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要想富,先修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高速公路的成本大,在中国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多条公路的修建必然会使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成很大的浪费。,返回,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