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 2.内容 (1)农业:实行收购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提倡种植玉米。 (2)工业: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对其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开荒运动中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方法,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新垦区发生严重的风蚀和沙尘暴。由于许多地区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较低;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破坏了传统的牧草生产,造成粮食减产,饲料不足。据此,应如何认识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措施? 提示: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周密的计划和科学的指导,导致改革措施具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冒险性。,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1)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2)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3)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影响 (1)大大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 (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阅读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情况(年平均%),(为1982年和1983年平均增长率),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该表反映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主要呈现出什么特点? 提示:经济增长速度前期较快,后期呈现下降趋势。,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2.内容 (1)经济领域: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租赁制或承包制。 (2)政治领域: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失败的原因 (1)改革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3)后期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解体。,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便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你认为当时苏联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吗? 提示:不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制约苏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因此苏联改革的首要目标应是从根本上打破该模式的束缚,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加速战略”严重脱离苏联国情,这种急躁冒进的战略不但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使形势进一步恶化。,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对苏联改革的比较、评价与认识,知识架构,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苏联国旗降下已经20多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果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解析:解题时应注意两次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结果等。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为了缓解苏联的经济困难,他首先进行经济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是从农村经济开始的。 答案:A,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B.极力地促进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内容上看”,C项是相同点;A项是结果上的比较;B项不符合史实;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并且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所以D项正确。 答案:D,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从三个角度理解苏联经济改革 1.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进行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其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知识架构,史料一赫鲁晓夫何许人也?赫鲁晓夫19531964年任苏共中央第一总书记,立志做斯大林的掘墓人,对苏联的内政外交进行了调整。俄国民众觉得他是真心搞共产主义,就是笨了点他对玉米的痴狂程度为中国的人们所津津乐道;他曾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人,黑白参半的墓碑暗喻他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 研读“毁誉参半的一生,毁誉参半的改革”表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虽有所突破,但在理论上仍是小修小补,最终还是充当了“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这也证明: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史料二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研读“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由此可知: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