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上传人:ch****o 文档编号:16346802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级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超级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超级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所获记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幕(东胜区纺织苑小学 孙本旭) 这次巴盟之旅让我又有机会学习一遍课程标准的修订稿,有幸听了崔峦老师的讲解,使得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如下是我的一点收获。课程标准的四个坚持一、 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理解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多方面要素的集合,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体现。这一次崔峦老师是从语文课程的发展历程讲述的语文素养这一概念被提出的过程,我认为从学习苏联语言和语文两门课程开始到上个世纪60年代抓双基,再到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能力,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语文素养,这体现了语文课程不断地进步并且从借鉴学习正逐步走向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的过程。在众多的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是核心,即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师教语文同时也是教做人,学生学语文同时也是学做人。我们的语文教师应丰富语文课程中的实践活动,听、说、写,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读上,语文能力的养成靠的是训练不是满堂的讲和问。我们还应当认识到语言文字的特点,汉字独特的构形特点是和拼音文字有区别的,中国的汉字总数是大的,但是实际常见的是有限的,有限的字组成的词语又是多样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正确的使用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语文课堂应当是宽松的,民主的,愉悦的,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但是合作探究学习是不是每课必有,我觉得是在合适的时候,适当地开展合作探究学习,让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做,而不是流于形式。组织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首先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有价值的带点挑战性的问题,其次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地的交流,在反馈中教师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语文课程中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这一点我们现在是努力实现三个融合:课内外联系,校内外交流,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体系。设置了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二、 坚持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是决定语文课程能够成为一门课程的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而情感态度价值观正是所有学科的共有的目标。我们的教学重点应当是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上,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也应该体现语文的方法和特点,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而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政治化。语文的教学应当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润物细无声,不能说教。三、坚持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我们国内的教学即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也有较强的弱势。我们的基础知识是扎实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牢固的,这是我们和国外相比明显的优势。我们的劣势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低。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程在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技能要扎实牢固,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课只注重阅读理解,忽略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不能说,更不能写,包括很多成年人,不能顺畅流利的讲一段话,而是患了“然后”病。我们看国外的孩子们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开议会,模拟总统选举,而中国的学生呢,往往是扭扭捏捏还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这就说明我们的基本技能是不如人家的。我们的学生也是越教越笨,其实不是学生的错,更多是我们老师引导出了问题。做了许许多多没有价值的东西,来不来弄出个不科学的预习单,还要充当特色,其实并不能取得任何效果,反而还成为了孩子们的负担。四、坚持推进儿童阅读修订稿语文课程标准真正把儿童阅读当做一个事情去做,对每一个学段学生阅读是数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靠着小学的12本语文书是不能全面提升的,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丰富课外阅读,教师要特别重视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 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4个更加一、 更加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上理解和运用更加强调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据统计在课标中运用共出现了33次,语文教师一定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表达能力是现在比较弱的两项,往往是因为我们教师就忽略了这两个方面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我们的阅读课程只注重理解和读,而忽视了说和写,现在也强调读写结合,听说结合。二、 更加强调识字、写字、识词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整个义务学习阶段重要学习内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教师要按照规律进行识字、写字和识词的教学。课标附有识字表,我们老师必要根据要求去做,要教字有量,教字有种,教字有序。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循序渐进的。课标中还强调要每节课至少安排10分钟的书写指导和训练的时间,特别是低段更强调少写多认的原则,并注重书写的质量。课标中的要求是认识3000字,会写2500字,积累7000个词语。三、更加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很多老师觉得这是空洞的,其实不然,国家专门制定课标中写出就自然有其道理,包括我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树立一种教学观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祖国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四、 更加强调儿童阅读课标要求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好读书,读经典,读整本书,并且读书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读书的引领和指导。根据课标我们提出的四个加强一、 加强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转向识字、写字、识词为重点的教学。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字和写字有法。特别是要分清两类字的要求,要求会认的字决不能随意提高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够在本节课认识,在本书中认识,在其他语境中也能认识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会写,这里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要求会写的字一定要让学生较高质量的书写好。抓住特点认识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认识生字,并要求及时巩固学过的字,反复强调训练和强化。书写生字的规律,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过程去教学。二、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上好三种类型的课: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低段的阅读课应当是得意,得言,中高段阅读课应注重语言形式,文章写法,语文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阅读课要落实好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重视识字、写字、识词的主要内容,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培养,呈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口语交际课:眼下的口语交际课是对学生课下交流的一种复制和再现,我想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有三个目的首先,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复制。其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乐于,善于,喜欢和他人交流,交流中要学会倾听,清楚明白的表达。再次,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了解交流的对象,注意礼貌用语,这一点我们做的不如西方国家。习作课:要体现全过程的指导。习作前要做好事先观察,体验,查找资料的安排,不能突然就写,没有准备的写,习作中,写什么,打开每个学生的思路,让每个学生有话可写,怎么写,习作的要求要详细具体,有所着重点,不能四面出击,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找到写的好的,写的不好的,以此为例子讲解,特别是教师要写下水文,只有知道学生的难处,才能知道好习作,习作后的讲评要有针对性,习作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一句评语,其实主要是让每个学生在习作中都能得到成功的愉悦。三、 加强儿童阅读四、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老师你真的知道你所教的语文课程吗?(东胜区纺织苑小学 孙本旭)首先,我恳请各位读者先阅读一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否则我的一些观点你难以接受和认同。从事教师这个行业可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的一生可能需要不断的转变自己的理念,接受新事物,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学识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作为一个教师专业的需要。我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好的大学,但是在包头师范学院学习汉语言文学这一专业的四年里我不得不庆幸的说:我知晓了一些文学的故事,懂得了一些古今中外文学理论,品味了一些中外经典,体会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和韵味,最重要的是这四年的学习使我深深的热爱我的专业,也使得我如此的喜欢我现在所从事的这个职业语文教师。今年的“十一”长假我没有出行的计划和安排,难得有这样的时间静心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我索性把感受写下来和志同道合的人分享。第一篇:请不要误解“语文”这一课程偶尔会听到这有人这样说“语文课还用教啊”我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没有学过语文课或者真的没有人教他学语文。听到这句话,语文老师内心有很多的不服气,但又一时不能回复他什么,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内心对语文这个概念还很不清楚,更有些人对语文课程有误解。语文是什么?语文是一门课程,他和数学、英语等学科是一样的。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修订稿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下的一个定义,定义中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了“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师的风格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措施必须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还必须能够回答上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因素是什么?语文课程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是什么?语文素养是在课标中教师理念的第一条提出来的,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多方面要素的集合,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体现。一个学生对自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程度,对语言文字积累的多少,语言的思维的灵敏度,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等这些都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也更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了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所谓“养成”是指多方面信息,多种方式和力量,多渠道,自我构建,生成。这里既有教师的引导,也有作为学生主观的因素,相互促进而成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树立的理念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接下来要给大家说的是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因素是什么。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黄金阶段,错过这个阶段很可能学生的语文就发育不良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紧紧的抓住的一些关键的因素和环节,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首先,语文教师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语言文字运用,可是有时我们就偏离的中心。比如说:有的老师脱离语言文字运用,谈论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之非常空洞,无力。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从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品味,咀嚼,探索文本的意蕴;从整体的阅读感悟出发,在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再比如:有时候教师注重对文本意蕴的领会的“深”“透”,教师讲课的重心在于把学生讲懂了,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掌握,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是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学生还应当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我们培养的不是学者,而是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学生。我们立足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还远远不够。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功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对所接触的材料有感觉、能判别。在感性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是否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并且在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的前提下,我们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运用规律。语文课程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不是过高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性质、特点、规律等高深的理论,所以我们对于课堂教学当中的关于语言文字运用和积累的用力还存在不足,也希望老师们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其次,语文老师要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修订稿中反复强调: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的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阅读,鼓励学生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课程标砖强调“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的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再次,注重日常的积累。我们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习惯,并且指导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用自己的积累。我们在语文课本中有专门的日积月累专栏,这就是教材编写的原理在其中。最后,语文老师还应当做到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适时梳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坚持“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语文课程有时候会很枯燥,学生容易对原有的学习内容、方法等产生审美疲劳,我们就设法提出新的目标,引进新的内容,调整学习方法。我们语文教材中的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原理在其中。开展语文活动一定要注重效果,要反对花哨的表面文章,语文运用包含了对积累的温习、复用和创新。引导学生适时梳理学习的重点内容。“温故而知新”边学变温习。每个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盘点,温习归类存档,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息之间的联系,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教材中的词语盘点的原理在其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到的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地人生态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课改十年当中,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我们不可否认的,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所以在修订稿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对识字与写字的回归和重视,语文教师还应当重视汉子教育,这一点将在第二篇中着重介绍。这里需要给大家讲清楚几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因为老师们在这些问题上存在分歧的认识。首先,关于“训练”。有很多老师希望能够强调训练,其实语文课程改革并不排斥训练。训练这一概念在过去的语文课程和现在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位置是不同的。“能力”“训练”是过去一个时期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他们现在同样也存在于语文课程中,但是被包含在新的“语文素养养成”的模型中,所以“训练”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有一些基本的技能、规范、习惯,是需要通过训练来培养的。有一些多元化的目标追求,好奇心、审美情趣、创造精神等,是要靠鼓励激发、点拨诱导、侵润熏陶,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养成的。所以,语文不仅仅需要的是训练,训练也不能代替所有的语文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该训练,什么时候该熏陶。其次,关于“语文知识”。我们的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列出一定的语文知识序列,但是有的老师在这里存在一定的困惑。哪些该讲,哪些先讲,不清楚。实际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语文知识包含在课程目标当中了,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细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部分,而是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结合在一起。但是如果一旦将知识点细化、系列化,是否存在着风险,是否我们的语文课就被束缚住,我们语文课就不会是开放的,并且我们的语文课也会失去它本身的特点,所以我们在课标中没有细化到知识点,但是我们已经明确的告诉大家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语言文字运用。再次,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需要,提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个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的要求)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是形影不离的,其实用性是十分明显的。语文学习不是直线增长的过程,可能有一段时间内是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但是只要看准目标,持之以恒,功夫到时,必定迎来一个飞跃。语文老师应当处理好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偏差。正确处理好“学与教”的关系。不能首先考虑这一课该如何“讲”,那一课该如何“表演”。应当将学生“如何学”放到第一位,让学掌握这一学段应该学到的内容,并且学到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方法。教师的“教”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来定位。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大家都注意到了一些偏差,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例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的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例如如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不少老师对这句话有分歧的误解。语文课程标准既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少教师把“主体”理解为教学中以谁为主,主体本质的内涵是事物的只要部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应该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的认识、实践的人是学生,而不是指,教师和学生谁是主要的,谁是次要的。学生和教师的功能和职责是不同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活动,自己构建有关语文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实践,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给他们安装一套设备在大脑里。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认识,去实践,自主的把握,掌握。一次重大的改革,遭遇种种复杂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和社会改进尚且如此,基础教育改革更是这样。我们只能毫不犹豫的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边实践,边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我们也必须正视面前的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课堂改革更加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第二篇:汉字教育我们必须严肃对待 在上一篇中语文教学中的若干因素中我们提到了汉字教育的问题,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偏低,小学低年级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我单独拿出一章来说明汉字教育这个话题。主要分两个大问题:语文课程为什么要重视汉字教育,原理是什么?如何科学地的进行小学识字教学? 重视汉字教育不单单是因为在之前一段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或者社会当中普遍反映出来的一些汉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汉字教育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一个关键的因素。我们之前说过语文素养包括很多因素的集合,汉字的规范书写和对汉字的思想境界的认识的提高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作为母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语文老师要清醒的认识到汉字教学不是阅读的附庸,更不是为了写作而学汉字,如果是那样我们仅仅把汉字当做一种符号和工具,而汉字从产生到今天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经历多少曲折,遭受多少磨难,又有多少转变,我们必须要清楚,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体现。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的能力。本次课程标准特别关注写字的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之前的课标只是在第一学段里提出了写字姿势的要求,修订稿中则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并且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对书写汉字过程的重视,我们也应当有所启示。无论是汉字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还是课标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必须明确汉字教育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问题,所以,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把汉字教好,想要做好这件事情我们还必须清楚如何科学的进行汉字教育。 接下来,我就要重点说一说,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很多老师认为,汉字教育就是教学生会写,会认,会组词,会用,学生有了这四会就可以了。这是我们传统汉字教育的理念,有他合理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弊端。科学进行汉字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两个理念:提高汉字教学的思想境界,充分认识零突破的重要意义。汉字是超越时空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在一切信息载体中,它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汉字与汉语的书面语是不可分割的,他是记录现象,撰写知识的工具。汉字是具有民族形式的,适合汉语书写系统,他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全民了解和正确的使用汉字,是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奠基性工程。汉字在新世纪的极端重要,是与小学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初小是儿童接触书面语的开端,从此以后学生要从阅读中积累词汇,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并逐渐跨越到自主写作。语文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口才再好,没有形成书面语,优秀的理论著作,文学创作也是无法产生的。识别和运用汉字的能力决定他今后一生一切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所以全民汉字素养的提高,主要依赖小学这个阶段。小学教师要树立一种意识,我们小学教学是学生认识汉字的起点和开端。开端意味着零突破,现在有很多学前教育就已经开始教学生认识生字,所以有很多孩子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会认识很多的生字,所以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就放弃了生字教学,这是不对的。因为汉字教学不仅仅是以认识生字为目的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产生对表意汉字结构造特点和使用规则的感受,这种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方法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只有当这种科学的教学程序和合理的教学方法用到足够的程度,才能激发孩子们希望了解汉字的好奇心。中国传统的教育讲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孩子们有了好奇心,才能在感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汉字理性的认识。汉字教学是否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因为这种潜在的教学质量不能明确的表现出来,所以还不能引起老师们和教材编写的重视。我认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理的问题。关注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在学理上的精透和丰富应当是更为重要的。所谓教无定法,教有定则,学理就是教学要遵循的定则。所以汉字教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地的选择初期积累字第二,科学地讲解汉字的字理第三,重视汉字符号的系统性初期积累字到底是该怎么选择呢?有些老师是遇到什么字就教什么字,他认为这样是为了更好的阅读,所以把汉字教学当成了阅读的附庸,如果是这样我们就会难以解决两个问题:课文的思想内容是和儿童的理解程度来编排的,字的出现是没有顺序的,由于汉字和汉语词汇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完全不考虑识字就随便给学安排,就会出现词易而字难的现象。一年级的老师都喜欢把这首儿歌交给学生: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着,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这是一首童谣,内容很口语化,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几乎没有什么生词,但是单一看字:虎、着、鼠、数,这几个字在内容的理解上是十分关键的,而且还都是难认识难记住的字,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还比较远,所以这必将影响到这篇童谣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刚刚入学的学生,阅读必须依赖识字。零起点的识字要想巩固所学,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反复出现这些生字。如果这些生字出现的频率不多,甚至只有一次,那么学生遗忘的也比较快,从儿童的心理来说,识字的成就感也是激励他今后学生兴趣的关键,认识一个就能用,认识一个能带动好多个,才能产生成就感,费了好大的劲,过了很久才遇见第二次,这是对记忆的一种浪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认真选择初期积累字。这个不需要语文老师做什么,因为语委已经为我们做好了这个工作,也就是我们现在课标中规定的小学阶段的2500字是他们精心研究之后选择出来的,并且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安排好了,我们只要按照人家的要求去做就可以,但是往往我发现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教师并不按照课标教学,他要求他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候就要把二年级的生字学会,有的老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学更多的生字,把要求会认的生字也列入了要求会写的生字当中,每天学生就在拼音本上不停的写,一写就是10好几遍,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好意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并且会写更多的生字,但是往往有些时候我们不遵循规律做的一些事情就变的坏了,不知道你发现了吗,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大多是应付老师的作业,还有些学生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这无形当中就增加了小学生的写字负担,如果你是这样做的老师,一定要放手吧,拔苗助长最后的结果是颗粒无收,龟兔赛跑最后的结果是输在了终点上。那么小学初段,我们应当是要求认识的生字的数量不多,但是要求的书写的质量要高,因为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会认识的生字是不少于1000字,但是要求精讲的只有300-400之间,这就是在提醒我们,低段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养成,而不要过分的要求学生去写,去认,孩子就不会畸形发展。特别要强调书写这一技能上,新课标中要求1-6年级每一学段都提到了学生要正确的书写姿势,在教学建议中也规定了没课必要有10分钟的书写安排。如何科学地的讲解汉字的字理,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很大的弊病。汉字是表意文字,早起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对应的每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因此,汉字的形体中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根据词义设计的汉字构形意图,我们称作构意,也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简称字理。我想每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这是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特别是说文解字课。讲解字理是小学识字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进行字理教学的时候,有三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我们为什么要讲解字理,很多老师是认为提高学生的兴趣,这种认识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第二,汉字字理讲解有没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是仅仅激发兴趣随意的发挥吗,还是必须要遵循一个科学的规律性呢。第三,如何进行字理讲解,是否要把字理讲解当成一种流派推出。在小学阶段,适当的讲解字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止于此,只有深入体会字理教学的作用,才能更自觉的做好这项工作:讲解字理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对汉字的表意性质有所体会,而认识汉字表意性是对汉字科学的认识的基础。因为汉字与英语等其他语言是不同的,理解表意汉字的特点,才能对汉字有清晰的感觉和正确的理念。可以说,表意汉字的规律都建立在这种书写符号的表意性上。试想,当孩子们发现那些横竖撇捺点折等毫无意义交错搭配构成的汉字原来使我们自己熟悉的物件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成的,当他们知道书写那么女性称谓的时候,姐姐、妹妹、妈妈、奶奶汉字左边都有一个女字的时候,他还会忘记那个很不规则的女字吗。汉字构形是一个系统,每一个字的设计都是孤立的,只有讲解字理才能让学生看到这个系统。比如说从“草字头”的字都是草本植物,而从“木”的字都是木本植物,体会到古代形声字的归部和现代科学研究室如此一致,说明古人已经有了给植物分类的意识。引导他们思考“均”和“匀”,“究”与“九”,“少”与“稍”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可以启发他们对形声字与声符关系的探讨。在一个个关系的探讨中,他们就会体会到建立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养成不孤立的看待汉字的习惯,学会用此解释彼。字理是联系字和词的纽带。小学识字都是和阅读放在一起的,讲字形要单独设立一个版块进行,而词义讲解则是在阅读中进行的。这就决定了讲字能够和课文联系在一起,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就需要介绍两个书语:实义和造意。实义是词进入语境后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词义。造意则是指汉字形体结构体现出来的造字意图,是实义的可视化。造意是字义,实义才是语义。造意和实义再有一些字与词里是统一的:江河湖海从水都是指水的流域梅柳橘棠从木都是指木本植物 这些字的造字理据和他们的词义是完全相同的,可以凭借字形体会理解他的词义,教生字的时候也就教会了词语。但是另一种情况就不同了,有一些造意和实义特别是现代汉语的词义有一种折射作用,如果不分析字理转入词义,是难以通过字来解释清楚的。例如:“理”是从玉,但是这个词才词义是不能够个玉有联系的,通过它的造意我们分析,才明白他取象玉原因是将玉雕琢成玉饰或玉器要顺着玉的纹理从事,于是今天我们讲治理、管理、整理等都是一种条理化的行为。像这样的汉字太多不能竭尽全部,希望老师们能够去看看说文解字,对你们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实义是具有概括性的广义,在造意是具体化,从词的广义中选出一个可视化的典型的形象来表现广泛的词义。分析字理就可以把词的造意和实义联系在一起。讲解汉字的字理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乱讲的现象。汉字是由各个部件组成的,每一个组成汉字的部件都有确立的形、音、义,讲错了就会造成整个字的误解。韭菜的韭,像是一把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长在地面上,下面的“一”象征地面,上面的“非”象征“韭菜”,有人认为上面就是“非”常的非字,那就错了,如果是这样,悲伤是不是就是心里长了一团韭菜一样悲哀呢?汉字的部件进入构字后,就具有了表示音、意,或这是古文字时期象形字的楷化,或是起标示的作用,讲解汉字一定要客观的讲解每一个部件的功能,讲错了就容易造成整个汉字的误解。饿字的右边的我,是标示音的部件,但是有些人就硬要说成是“我要吃食,因为我饿”把我曲解成了标示意的部件。如果是这样俄、鹅、峨又是什么意思呢?汉字的造意是反映实义的,而实义又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可以检验的意义。讲解汉字字形的根本目的是解释词义,有些老师为了推广某些文化理念或者政治思想,就对汉字进行似是而非的解释和说法,篡改本意。“和”字本义是唱和,在古代唱是领唱,和是和声。禾标示声音的部件,就有人把禾解释为粮食,口解释为人口,说明大家有饭吃就是和,这个字代表了民生问题。由部件组成的汉字,大部分是层次逐渐组构的,字理是逐级生成的,小部分是一次性平面组成的,以集合的方式产生字理。在讲解汉字的时候一定要客观的按照他们的组构方式来解释,不能随意的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照”=(刀+口)+日+四点底有的老师是这样讲的,一个日本人,拿了一口刀,杀了一个中国人,流了四滴血。刀标示音符,口日和四点底都是标示意义的,他都给曲解了,整个汉字没有了科学性。汉字的结构单位是部件,笔画只是书写单位,除了少数笔画同时也是部件外,不能用笔画来解释汉字。佛,从人弗声。有人就这样解读佛:佛的右边是由弓、丿、丨组成的,弓字弯弯曲曲表示从凡间到极乐世界的一路是不顺利的,丿为邪恶,丨为正直,穿弗而过表示无论正直的人还是谢尔的人都要改邪归正,便可成佛。如此将来“井”“开”又该如何讲解呢?汉字的构形发展经过了隶变、楷变和现代简化的过程,出现了一些粘合,省简,变形,错讹而部分完全丧失了理据,这些字就必须上溯他的形源,才能讲清楚。我们不主张在基础教育上讲解古文字,所以字理教学只是适应一部分的汉字教学,不是每个字都要讲解汉字的字理,讲解汉字的字理是为了讲字,在系统中讲字,初学阶段的生字积累的少,所以很难讲解字理,要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可以讲解,汉字字理教学还应当适应这两个特殊性。我们没有必要要讲解字理作为一个流派来推广,当然事实字理教学也是要精心设计的,要讲我们就要讲科学了,有程序的讲,要么我们就干脆不要胡讲。汉字教学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教学规律,认识生字和书写生字的区别,我们该如何让利用课标当中的2500字的规律,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进行实践和讲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