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6256550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5摘要第三人成代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它比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发展更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流变性。上古时期主要有“之、其、彼、厥”用作第三身代词,中古继承了“其”的用法,并创造了新的第三身代词“渠、伊、他”,近代汉语“他”的用法则成为主流,现代汉语第三身代词的用法得以成熟,并且产生了具有区别意义的代词“他、她、它”。第三人称代词的这一流变过程突显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汉语强大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关键字:汉语;第三人称;发展人称代词具有替代、指示的作用,它可以避免语言的过于重复、累赘,使语言表达趋于简洁流畅。可以说,人称代词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人称代词是人称代词发展的一个分支,它的发展更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流变性。对于语言的“扬弃”,第三人称代词一路继承、发展,其用法也在争议中逐渐完善、成熟。高名凯先生的汉语语法论认为,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成立的不自然就在于其用法最初多半都是从别的语法成分变来的。于是对第三人称代词的研究就变得复杂,但却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第三人称代词的分期研究,探讨其发展过程,从而深刻认识汉语的能动性与创新性。一、上古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时期所谓的第三人称代词,就是用指示代词代指。吕叔湘先生说过:“严格说,文言没有第三身指称词,之、其、彼三字都是从指示词转变过来的”。也就是说,上古的“之”、“其”、“厥”、“彼”原是远指代词。在语言发展的长河中,它们的指示性逐渐有了称代作用,渐渐被人们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厥”主要做定语,少数做主语,“之”做宾语,“其”做定语或主谓词组成的主语,而“彼”做主语、宾语、定语或谓语。如:厥初生民,时维姜嫄。(诗大雅生民)厥作裸将,常服黼冔。(诗大雅文王)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吕氏春秋举难)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修之平之,其灌其栵。(诗大雅皇矣)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上述例句中,中“厥初”是指示代词“当初”的意思,而中的“厥”已有了称代的作用,作主语,称代“他们”。“之”在上古早期是远指代词,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如例中的“之”表示远指“那个”。而随着语言的流变,“之”在某种程度上已有了称代的功能。如例的“之”代“齐军”,它的指示性明显削弱。“其”在最初也是远指代词,如“其”做定语,指代“那、那个”。而例的“其”为动词的宾语,具有称代作用,代指“孟子”。“彼”在上古有指示性和称代性的作用,两者的用法不分上下,指示性主要体现在诗经中,而称代性主要见于庄子、孟子、公羊传等古籍中。如: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诗小雅采芑)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庄子逍遥游)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上)鲁子曰:“我贰者,非彼然,我然也。”(公羊传)例“彼”表指示“那个”;例的“彼”具有称代作用,代指“大鹏鸟”。例、中的“彼”与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相对,明显是作为第三人称代词来用,代指“他们”,指示作用大大削弱。指示代词具有了称代作用后,指示性逐渐减弱,当指示性消失后便可独立地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之”的称代作用没有指示作用强,不能做句子的主语,致使它的第三人称的代词作用逐渐消失。“厥”第三人称的称代作用与“其”几乎无差别,但没有“其”有发展潜力,因而逐渐被淘汰,而以“其”取代。然而,指示性的消失要经过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忍会与称代作用共存。具有第三人称代词作用的“其”、“彼”的指示性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在称代性的基础上仍隐含指示作用,如例、中的“其”、“彼”均有指示作用。所以上古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才处于基础阶段,远不成熟,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二、中古时期的第三人称代词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仅有的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已不能适应语言的交流。于是,上古汉语“其”的用法扩大了,并被广泛使用。此外还出现了一批新的第三人称代词,丰富了第三人称代词的形式与用法。(一)其“其”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在这一时期广泛用作“主语”、“宾语”。南北朝以后的作品中几乎都有“其”的第三人称的用法,使得“其”正式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如:其若见问,当作依违答之。(宋书刘劭传)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三国志魏书)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二)渠、伊“渠”最初也有指示作用。它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中的“渠”作“他”来理解,代指文中的“女婿”。到了唐朝,“渠”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已很常见。如:渠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 唐 张鷟游仙窟)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唐 杜甫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渠笑我在前,我笑渠在前。(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三六)上述例句中的“渠”均是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此后“渠”就专门用作人称代词了,并且在现代汉语的广州话、客家话中仍作第三人称代词用。“伊”作为代词,在先秦时是作为指示代词来用的。如诗经中的“伊人”,指“那个人”。后来到了中古,指示性逐渐削弱,而称代性渐渐转强。魏晋以后,“伊”的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已相当普遍。特别是在唐宋以后,弥补了“其”与“之”在句法结构上的不足,通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如: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世说新语汰侈)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陈庆之传)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唐 韦庄谒金门词)这三个例句“伊”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例中作主语,例中作动词宾语,例中作介词宾语。(三)己、子上古汉语“己”本是个反身代词,代表“自己”。如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之”的“己”,即解释为“自己”。到了六朝才用作了第三人称代词。如:颇有妒己者,于坐问张。(世说新语言语)这里的“己”代文中的“张天锡”。汉末魏晋时期,“子”有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所指称的多是卑贱者,这与先秦时表敬称的第二人称代词的用法不同。如:我念子之所作甚何小矣。(大正大藏经)我今得子,便当与破房,令其必死。(东晋 法显摩诃僧祗律)例的“子”代前文的“有一人”作“他”解,中的“子”代前文与房舍发生嫌隙的“客比丘”。(四)他“他”是由先秦时的无定代词发展而来的,表示旁指“别的”。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他”表示“别的”。汉末以后,渐渐由“别的”义项向“别人”义项转变。如左传成公二年“萧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中的“他”,作“别人”解。此后,“他”由代词的无定向有定发展,如:他家物,从他去。(北齐书)妇见打比丘,故语夫言:“何以打他?”(十诵律)例中的“他”指代文中作者自己知道却没有说出来的某个人,但还不是第三人称代词。中的“他”则代指文中的“比丘”,已经用作了第三人称代词。“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在唐代及以后一直被广泛运用,可做主语、宾语、定语、兼语等。如:喫他杯脔者,何太冷心腹。(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之一四一)食了宁可休,只可待他散。(唐 王梵志亲客无疏伴)虽说中古新产生了一批第三人称代词,但随着“他”、“伊”的产生并广泛地运用,其他代词的用法已逐渐淡化。而“渠”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此后也只是出现在某些方言区,不被正式运用。因而“伊”、“他”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已稍稍成形,特别是“他”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已渐趋主流。三、近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他”从成为第三人称代词开始,生命力极其旺盛。一直到五四运动之前,成为近代第三人称代词最主要、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在口语和白话文里,“他”几乎是个全能代词,既可以指男性,也可以指女性,还可以指事物。如: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这一辈子也逃不出他的手心去。(清 曹雪芹红楼梦)例的“他”指的是人类个体,不分男女。例的“他”联系文意应该是男性。近代汉语中除了用“他”兼指女性,也用“伊”称代女性。如:查尤三姐原系贾珍妻妹,本意为伊择配。(清 高鹗红楼梦)托他开释此女,断还伊父,另行择婿。(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上两例“伊”具有表示女性的现代汉语“她”的用法,均指女性。虽然“伊”具有了女性“她”的用法,但仍不如“他”的用法广泛,况且近代汉语中“他”也可指女性,因而“伊”的用法逐渐消失,“他”的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逐渐趋于完善。四、现代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近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的用法已经很成熟,但其没有性的区别。到了五四以后,随着与世界的交流,特别是对外文的翻译,“他”明显露出了局限,使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急需改善。特别是在性的区别上,完善第三人称代词用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鲁迅首先提出使用“伊”称代女性,并且在他的作品中大量应用。如“伊伏在车上,车夫便站住脚”中的“伊”指的就是一个“老女人”。此后受英语、法语中第三人称代词性区别的影响,认为称代女性的代词应与称代男性的“他”既要有共同之处,又要有区别。于是刘半农创造了“她”来称代女性,并在其诗歌中运用。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使万千读者对“她”产生无限美的想象。此后“她”被许多学者沿用。如:她父亲带她入托去了,他们厂子有托儿所,到两岁半才要呢。(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一个姑姑的,她那公公啊,我姑姑的一个公公啊,他是镶红旗的。(同上) 第三人称代词有了性的区别后,人们开始关注表中性的代词,并认为中性代词应从“他”中分离,于是各方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提出用“牠”,有的认为“它”更好。各方争议持续了一段时间,竟出现了三个中性代词的混用现象。直至1955年12月22日,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后,我国废除了“牠” 字,并明确规定“它”为代物的第三人称代词。于是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便完善、成熟了。随着第三人称代词用法的完善,第三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已定型为“他们”、“她们”、“它们”。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至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其间人称代词经历由指示性独用到指示性与称代性混用,再到称代性独用的过程;并且人称代词也经历了由“之、其、厥、彼”到“其、渠、伊、他”,而后“他、伊”再到“他、她、它”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汉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参考文献1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商务印书馆,1986.2向熹.简明汉语史M.商务印书馆,2010.3吴媛媛.第三人称代词流变探微J.北方论丛,2007,(3).4梁光华.论上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彼J.贵州文史丛刊,2004,(2).5张玉金.论西周汉语中有无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J.古汉语研究,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