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6144502 上传时间:2020-09-2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与原则,教师专业发展专题十,一、教师实施德育的方法,比较重要的方法,榜样法,惩罚法,历史伟人、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优秀家长与教师,学生中涌现出的优秀个人,典范,榜样法,示范,典型,选择榜样的原则 1、可接受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时代性原则 4、德智并重原则,(一)可接受原则 1、那些超过儿童体力所及的事迹不宜过多渲染 韩余娟,女。1971年9月生。 江苏宿迁县塘湖乡中心小学 学生。年起坚持照 顾一位七十余岁的孤寡老人。 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她 “舍己为人小英雄”称号。,韩余娟,牺牲时才十二岁。几年来,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做事,特别是像对待亲人一样照顾本村七十多岁的孤寡老人傅王氏。“傅奶奶既然是五保老人,她跌断腿,本来应该由集体派人护理,然而却是韩余娟请假日夜守护老人、煎药喂饭、端屎端尿、用小车推老人去医院打针”“特别是把傅奶奶的两百多斤小麦,一笆斗笆斗运到场上拣净晒干。”“偌大一个村庄的众多村民,竟无一人出来照顾老人,而让一个十二岁的女孩日夜辛劳”,2、那些奋不顾身牺牲生命的榜样不宜过多提倡 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这是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政府通过媒体大肆宣传并要求所有儿童学习那些不顾生命的行为,有悖于这一价值!,据中国少年报编的一份资料介绍,建国 以来涌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中,经中央和 省一级表彰的有36人。 与坏人英勇斗争的9人 舍己救人的14人(其中11人是救落水者的) 保护牲畜的5人 救火及救火车的5人 助人为乐的3人,赖宁(1973-1988),生前系初二学生。1988年3月,为扑灭突发山火,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赖宁雕像遭多家学校公园 拒收引争议 (2011年8月),(二)真实性原则 榜样要实事求是,让儿童感到真实可信,不能一味地夸耀、渲染其优点,而对其缺点只字不提,甚至遮掩、粉饰其存在的缺点,这样的榜样缺乏生命感、缺乏真实性,离儿童的生活太远,不能引起儿童共鸣。 最糟糕的榜样:高大全! “雷锋”这一榜样有很多地方缺乏真实性!,摄影师张峻2001年3月撰文一个真实的雷锋: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他)的年代。 1、雷锋勤俭节约,生活简朴? 雷锋很爱漂亮,甚至很洋气。他买了皮夹克、皮鞋、毛衣、毛料裤子和英纳格手表等。1962年,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曾把这些东西放在展览会上,立即又奉命收起来。“文革”时,一直藏在箱子里,认为这些东西和宣传的他的“补的袜子”所体现的精神不一致。有损他“高、大、全”的形象。,2、雷锋很有纪律观念? 作者说:“雷锋像一尊完美无缺的神了”。其实他也有缺点过失例如没有请假,随意外出。例如在炊事班,随手拿锅巴吃。60年代初,国家困难,每顿饭定量分配,军队也不例外,谁也不能多吃。 3、雷锋哪有这么多钱帮助别人? 当时,一个普通士兵的月津贴只有6元人民币,除去购买牙膏肥皂等日用零花钱,能剩下多少?,4、雷锋做好事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照片? 有四个外国记者,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采访,说:“雷锋做好事,给伤员送苹果、雨夜送大娘等等,都有照片。是不是导演的”? 实际上这些照片是由沈阳军区政治部的专业摄影记者季增补拍的。不过,也正是这些摆拍补拍的照片,使雷锋这个“典型”的很多“模范事迹”穿了帮。,5、雷锋日记中所记载事情完全可靠吗? 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记录了他一天捡了300斤大粪,有网民质疑,当时大饥荒年代,粪便少的可怜,换做现在一个农民要捡到300斤粪便可能要花费一周时间! (三)时代性原则 选择“体现时代的精神,闪烁时代的光芒”的榜样,舍弃不合时宜的、与时代主旋律相违背的榜样!,中国老生常谈的榜样,为人民服务,雷 锋,人民公仆,焦裕禄,英雄少年,赖 宁,自强志坚,张海迪,英雄战士,董存瑞,雷锋这位榜样并不符合今天的时代精神 1、做有主体性的公民,还是做驯服的臣民? 雷锋形象的特质:是一位无限忠于党、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政治标兵”:“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比不上毛主席。” 2、学习雷锋精神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雷锋日记:“对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敌人要残酷无情,对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上海报刊文摘报发表一篇文章,不要把雷锋当成橡皮泥。许多年间,他不断根据需要在变化着。雷锋是什么?也说不清楚了。有一点是肯定的,伟大领袖的教导仍是一个“驯服工具”,忽然是学毛选的标兵,忽然是做好事的模范,忽然是阶级斗争的先锋今天,是否又可以说,他是“三个代表”的代表?起码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限于他的条件,前边两个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代表,不够格,他赶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四)德智兼顾原则 在以往的榜样选择中,存在 着只选择德行较好,忽视了 德行与智慧兼顾的榜样,社 会过多的宣扬榜样的舍己救 人的优秀品质,而忽视了榜 样的智慧运用。,中国少年报曾在一个多月内, 收到来自14个省的34篇来稿,报道 17个少年儿童因救人身亡的事迹。 其中,浙江永康县委报道组篇来稿 一介绍,3个少先队员去救1名落水 者,因为不会游泳和抢救方法不当, 4人全部身亡。值得引起注意的是, 对这些牺牲的少年儿童,当地都已 授予“优秀少先队员”或“少年英 雄”等称号,并发出通知,号召当 地孩子向他们学习,在榜样选择中,我们要坚持选择那些德智兼顾的榜样,从而达到既要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又要培养儿童临危不乱,机智灵活的科学态度。,见义勇为,见义智为,二、教师实施德育中应坚持的原则,疏导性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堵 (以力服人),疏 (以理服人),疏导性原则 像大禹治水一样重 在疏导,使得问题 学生明白事理。,疏导性原则,如何进行疏导?,晓之以理,因势利导,正面教育,说服,诱导,赏识,(一)说服:晓之以理 针对学生出现缺点、毛病、行为上的过失,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缺点等作出正确的认识。 案例:老师发现一学生正在干“私事”,走上前问:“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好好听课?”学生答道:“没干什么,我在听课。”女老师说:“我明明看见你在做其它事,没有听课。”该生还未作出反应,旁边一学生突然插嘴:“你有什 么了不起!”此话声音响亮,对老师大为不敬,全班同学目,光齐刷刷地朝向了这边,女老师从容答道:“我没什么了不起。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非圣人,非贤人,非名人那么,请你说说你了不起的地方,好吗?”此时这位学生愣在那儿了。当他答不出时,老师继续掷地有声说道:“既然你和我一样,没什么了不起,我们就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也有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你们说是不是?”此时,这位学生脸红了,低声说道:老师,我错了!,(二)诱导:因势利导 何为“势”?某一方面的特点,学生的特点 活泼好动 精力旺盛,导致其做出有违道德的事,让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案例:我曾接任一个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一学生特别调皮、贪玩、任性,不求上进。老师、家长对他都没有办法,也只好放任自流。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这学生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劳动很积极,也乐于帮助人,对某些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而且脑子特别灵活。于是我决定任命他为劳动委员,他工作特别认真,而且能够身身先士卒。对于他的表现我及时给予肯定,逐步教育他。慢慢地这学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学习也有了进步。由于享受到了学习中的趣味,学习兴趣骤然增加,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不到一个学期,他不那么贪玩儿了,并特别喜欢课外读物,学习成绩一跃而居全班前列。,(三)赏识:正面教育 学生具有荣誉感与自尊心。通过激励等正面教育的方式激发其荣誉感和自尊心,从而衍生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案例:刚教初二(3)班语文的时候,班上有位女同学,一上课就趴在桌子上,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每节语文课我首先提问她,她十次有九次不会,考试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我很恼火,所以她每节课都被我罚站。持续了三个星期,她,的学习一点也没有进步。至此,我觉得自己有点冒失,开始去了解她。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她曾偷过同学的钢笔,正好被我们抓住了。”我顿时明白,但没有立即找她谈心,而是装得若无其事,目光却时刻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寻找她的优点。机会来了,一天放学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其他同学都忙着回家,而只有她一个人在忙着关教室的窗子。第二天,我在班上大张旗鼓地充满感情地表扬了那位女同学。此后,对我的课堂提问,她变得对答如流,我的表扬更是及时到位。后来,她竟成了我的得意弟子。,判断案例是否运用了疏导性原则的三个标准,1、案例中含有对学生“晓之以理”的因素,即可判定教师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案例:我班还有一个姓邓的孩子,脾气很怪,平时沉默不语,经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于是,我找他谈心,我问:“你在家经常发脾气吗?”他点点头。我再问:“妈妈疼你吗?”听到这儿,他流下了眼泪。我觉得事情并非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便把他领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这时他流着眼泪说,妈妈早就去世了,后妈待他不好,经常骂她,在外面还,经常受欺负。经过家访,我发现他的后妈并不像他说得那么不讲理,而是小邓有一些坏习惯,比如放学后什么也不做,先看电视,说他几句,他就认为后妈不喜欢他。我调查清楚情况后,开导他:“后妈非常了不起,做了那么多的家务。作为一个妈妈,不管是亲的还是后的,都有责任教育孩子。以后妈妈老了,你还有赡养她的义务呢。”小邓听到这儿,低头无语,默默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在班里讲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要歧视同学。从那以后,小邓变得开朗多了,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请问: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针对这种案例,一般采用以下步骤来作答: 1、明确指出本案例运用了德育中的疏导性原则。简述疏导性原则的概念 2、指出本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疏导方式中的“讲明道理、疏通思想”的疏导方法。 3、联系案例分析是如何讲道理的,案例参考答案: 答:本案例中老师运用了德育中的疏导性原则。所谓疏导性原则是德育应该像大禹治水一样,重在疏导,使他们明白道理、提高认识,自觉自控。在案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疏通学生的错误认识。首先,指出后妈非常了不起,而不是小邓所说的非常坏。因为为了这个家,后妈承担了一切家务,体现了勤劳的美德。其次,指出后妈对小邓是非常爱的,她对小邓的严格要求是因为小邓身上有很多缺点,她希望通过这种严格要求来让小邓得到转变,所以,这,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摆事实与讲道理,启发了小邓的错误认识,使他沉默不语,低下了头。最后得到了很好的改变。案例中教师的教育方式充分说明,只有让学生的心灵得到疏通,他们的心情才舒畅,才能有积极的心态去生活,并且愿意改正自己的过错。,2、案例中含有教师对学生“因势利导”的因素,即可判定教师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出现较多的是学生“爱劳动”,则委以劳动委员的职务;爱唱歌,则委以文娱委员的职务;爱体育,则委以体育委员的职务!,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位女生,上初一时父母离异了。作为监护人的母亲因忙于赚钱养家,对她不闻不问,于是她开始无心学习,把心思放在穿着打扮上,成绩滑坡。母亲的多次打骂,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都被她当作耳旁风,一时间弄得我束手无策。正在这时,学校组织艺术节活动。她的舞蹈在小学时获过奖,于是我找她,让她代表班级参加演出,而且告诉她,老师相信她能为班级拿来一个好的奖项。接受任务以后,她似乎变了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编舞工作中去。果然,艺术节中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得舞蹈一等奖,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她获奖。捧着来之不易的奖状,望着全班同学的笑脸,她流泪了。从此,她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请问: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答题的步骤: 1、明确指出本案例运用了德育中的疏导性原则。简述疏导性原则的概念 2、指出本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疏导方式中的“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疏导方法。 3、联系案例分析是如何因势利导的,3、案例中含有教师对学生“表扬、赏识、激励、期待”的因素,即可判定教师运用了疏导性原则 案例:小强很顽皮,常常爬到树上捉鸟。老师批评了几次都不见效。一天,小强又掏了鸟窝,一看是幼鸟,就放回鸟窝里去了。王老师见了,问:“小强,你干什么哪?”小强惴惴不安地说:“我在掏小鸟,可是掏到的那只小鸟太小、太弱,我又把它放回巢里去了。”王老师称赞说:“小强啊,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小强不好意思地问:“老师,我掏鸟窝,您怎么还说我有爱心呢?”王老师说:“小强,你把小鸟放回巢里,就说明你爱护小动物,当然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啊。我想以后你一定不会再掏鸟窝了。”小强听了十分高兴,以后真的不再掏鸟玩了。王老师顺利地达到了教育目的。问题:这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答题的步骤: 1、明确指出本案例运用了德育中的疏导性原则。简述疏导性原则的概念 2、指出本案例中的老师运用了疏导方式中的“以表扬和激励为主”的疏导方法。 3、联系案例分析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赏识的,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求各小组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失败的原因。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提出了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偷盗水果的反映。 运用了什么德育原则?(2012年招聘试题),这一原则实质回答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两者都兼顾才是真正的“教育爱”。偏废其中一方,将导致这种“教育爱”的变味。,只严格要求,无尊重信任,有尊重信任,无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严而无情,溺(宠)爱,认识到这一原则割裂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案例中出现了老师打学生屁股、手心、训斥学生等现象。则说明其只有严格要求,而缺乏尊重信任;如果案例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犯错误后一味地包庇、开脱、迁就、姑息等现象。这说明其对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而缺乏严格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是违背德育中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的。,案例分析:杨强是班上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深受老师的喜爱。有一次,他在上语文课时,因不同意老师的观点,与老师争辩起来,不经意地讽刺了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是“饭桶”,引起语文老师大怒,告状到班主任老师那儿。班主任老师听后十分震惊,立即把杨强叫到办公室,开口就是大骂:你才是一个真正的“饭桶”。班主任的训斥引起了杨强的不满,两人争吵起来,最后,班主任老师当场甩了杨强两个耳光,打的杨强哭着跑出了办公室。请问班主任老师违背了德育中的什么原则?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如何教育杨强?,答题的步骤: 首先,指出是违背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对这一原则简单地加以解释。 其次,分析是如何割裂这一原则的:班主任对杨强只是一味地加以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一种严格要求,但它建立在侵犯其人格尊严的基础上,因此是“严而无情、严而无爱” 最后,提出你的教育策略。要严而有爱,要在尊重信任杨强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性的教育 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施教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因材施教原则,(二)要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施教 个人特点:性格、气质、性别、家庭、前科 性格: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气质,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教育方式的区别对待,一个孩子在赵老师上课没收了他的脸谱纸牌后,写下“赵你不的号死”的纸条。赵老师从举报人手中拿到这张纸条的时候,显得非常平静。她了解到这位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父母早两年离婚了,现在只跟着奶奶生活。于是,把这个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叫到办公室。出人意料的是,赵老师不但没有大发雷霆,而且还为孩子耐心地纠正错别字,因为这个孩子把“得”写成“的”,把“好”写成“号”了。她让孩子把写错的字抄写三遍,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其实每个人都是要死的,或早或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的时候不好好读书,到死的时候就会后悔。!”赵老师接着说,“看你的字还写得好,你就负责设计这个礼拜的黑板报吧,让大家也可以欣赏你的才能!”这个孩子听后满脸泪水,连连说道:“对不起,赵老师!”请问教师坚持了什么德育原则?,(一)原则的含义 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 (二)提出者 马卡连柯: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我们班有一位降级生,刚到班级时,他不爱与同学一起玩,对同学有敌对情绪,有时还对同学发火。于是我找他谈心,还安排优秀学生来接近他,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同时教育全班同学来团结他,关心他。对于他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进行表扬,以红花进行鼓励。使他逐渐适应了这个新的集体,并且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队生活和学习。,一致性与连贯性是指什么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1)校内与校外(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5+2=0 (2)学校内部各位教师的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 (3)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案例:刚毕业的那年,五年段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班时,我话不说就接了下来。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这小家伙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与他父母商量如何教育他。到他家时,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老师好”。在同他母亲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亲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还挺懂事,也能帮忙干活。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老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能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让他担任班级的卫生委员,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予以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了一道题来请教。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也升到了中等。请问,案例中的老师在实施德育时坚持了哪些德育原则请从案例中逐次指出来。,2010年江西省招聘考试案例分析 小黎是初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的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遵循哪四项德育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