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价值观2 (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610662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价值观2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价值观2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价值观2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探讨董君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0 )王东涛(哈尔滨建设委员会,哈尔滨)周国强(哈尔滨博大职业技能院校)摘要:目前我国处在高速的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设计思想和理论也在发展进步。本文通过对各种各样的城市理论的剖析,指出部分城市设计思想的局限,并把当今热门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理念提升到和谐高度,在核心价值观上树立起我们的“和谐城市”思想,指导城市设计。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和谐社会;价值观The Discussion on the core values of harmony in urban design theoryDong Ju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 Harbin 150040;China)Abstract:At present,our country occupies high speed urbanized step in the advancement, and urban design theories are also in development progress. Through various urban design theorys analysis,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some limitation, and promotes the idea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humanistic thoughtto the harmonious altitud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ough of “the harmonious city” should be set up as the core values ,so that instructs the urban design.【Keyword】:Urban Design Theory; Harmonious society ; Values0 前言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聚居形式,综合反映着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回顾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于城市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地演变着,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片面注重经济增长时期;重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时期;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设计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很多城市在建设中是“以经济为本”,甚至“以政绩为本”作为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这样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物质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社会价值观的消失。我们必须承认这段时间我国城市建设的累累硕果,但城市建设实践中求快、求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工程的功利思想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存状态,而且,还销蚀了社会价值观赖以存在的城市文化、城市特色。貌似美好的城市不但不能成为市民生活的优越环境,反而成为一种与人和环境相对立的压迫力量,导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到空虚和人情的淡漠,让人寻找不到一种归属感。所以,在我们如火如荼地完成了巨大财富积累之后,探索一种城市的普适价值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当代多元化的城市设计思想解析作为一个新学科,我国的城市设计理论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引入中国的,城市设计研究不能说成果不大,但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缺憾,就是始终没有形成和抓住城市根本的价值取向。国外学界对城市设计的理解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的理论思想的出发点和角度是有所不同的。其中包括: (l)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陈占祥译)对城市设计定义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安排和艺术处理。” (2)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规划卷中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3)美国城市设计家盖兰特莫兰纳(GMurry)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组织结构中各主要要素相互关系的那一级设计。 (4)美国的哈米德肯瓦尼(HShirvani)在城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指出:“城市设计活动寻找制定一个政策性框架,在其中进行创造性的实质设计,这个设计应涉及都市构架(fabic)中各主要元素之间关系的处理,并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同时展开,也就是说城市的诸组成部分在空间角度的排列配置,并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建。”(5)城市设计(ED培根)中则写道:“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关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好的城市设计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一种对赋予城市及其地区以性格的突出性征的尊重。”(6)英国牛津大学莫伦教授认为“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的各种场所,各种建筑物之间的空间,是有关公共领域的物质形体设计。”以上述列举的六种观点为代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种“以物质空间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从技术层面考虑,几种观点各有道理,但并没有把人文关怀作为中心。从我国的城市建设实践来看,在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很多学者很快意识到,忽视人文关怀,将会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所以,另外一些学者在进行研究时,把人的因素纳入到城市设计理论当中。比如:(1)美国M索斯沃斯当代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将城市设计定义为“侧重环境分析、设计和管理的城市规划学分枝,并且注重建设物的自身特点(experimental qualities of plans),它在使用者如何感知、评价和使用场所等方面,满足各使用者阶层的不同要求。”(2)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RTPI)前主席梯勃特(F.Tibbalds)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为了人民的工作、生活、游憩而随之受到大家关心和爱护的那些场所(Place)的三维空间设计。(3)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先生在日本建筑学会出版的城市设计集中谈到:“城市设计是建筑向城市的扩大,城市设计赋予城市更加丰富的空间概念,创造出新的、更加有人情的空间秩序。”(4)日本的国吉直行在横滨市的城市设计工作一文中提到:“城市设计是包含为了要有一个快乐、舒适、富有魅力的城市所需要做的各种活动,也可以客观地说在这些活动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从城市空间形态方面涉及到城市形成的那部分活动。”(5)我国规划学者陈秉钊教授在北京城市设计学会研讨会上提出:“城市设计是以人为先,以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上述源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不同观点的专家学者在对于城市设计的专门论述中,逐渐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这些林林总总的理论主张,都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和价值取向。采取哪一种方式、采用哪一个理论,是由相应的城市价值观所决定的。总结一下上述说法,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城市设计是运用多种综合手段,为提高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生活质量所作的设计,是以人为本的,目的是改善整体或局部环境的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通常我们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城市的角度就是要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城市、建设城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人类对城市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类对城市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价值期待即人们的城市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透过种种表层的现象,进行较为深人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城市价值观与人类的社会发展观完全是对应演进的。 2 城市设计思想从“以人为本”到“和谐为本”的转化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所在。人类文明与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奠定了以人为本的制度基础。迅速提高的社会生产力在一定阶段会对非物质文明产生一定压力。消极地对待“以物为本”,还是积极地提倡“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一直所面临的难题。但不管怎样,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一直在为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进行不断的努力,从上述城市设计理论的不断演进,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趋势。科学发展观的适时提出,特别是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彰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而确定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心的思想在城市设计理论中的核心价值地位。现代社会从本质上而言就是城市社会,而和谐城市是一直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理想的聚居形态,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理想城市或“乌托邦”的探索。进入21世纪后,我国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特别是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的提出。在这个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关城市设计理论的探索,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同时,城市设计理论的价值取向是继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之后的另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我们所强调的城市设计思想的“和谐观”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本质上是统一的,对于城市价值观而言,都是要确立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市民为本”的观念,把市民的需求和根本利益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宜人的环境条件;采取切实措施让人们享受城市发展已有的成果。进一步讲,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城市的经济、社会、自然环境以及人类和谐关系,共同发展,于城市设计思想而言,就是在执行设计行为时,除了要“以人为本”,还要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城市之间、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问题。所以,这里的城市设计思想存在一个从单纯的“以人为本”向综合的“和谐观”的转变。这种转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3 城市设计思想的和谐价值观涵盖的范畴这里所涉及的城市设计思想和谐价值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和谐。31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里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更主要的是包括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区意识、社会公共关系等。与城市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建立在一般城市公共生活的基础上的。一方面,有必要加强城市的软实力,提倡精神文明、法制文明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加社会信任度,优化社会生态,减少人们的焦虑感和空虚感。另一方面,培养社会的社区意识,减少消极的社区意识对社区发展的负面影响。良好的社区意识,有利于形成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心理、观念以及行为的认同价值取向。这样,城市主体人群自然会对城市产生一种热爱与文化上的依归、依恋,形成物质之外的城市文脉,进而从感情与心理的深处形成与城市一体化的认同。32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人与城市之间的和谐,可以理解为人与城市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关系。一方面,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一刻也离不开城市,必然要通过生产、生活同城市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另一方面,人的心理感受及相应的各种行为,也影响着城市的软实力。市民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城市活动。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城市GDP一年上一个台阶,道路变宽阔了,规模变大了,也有了标志性建筑,各种新设施进入城市,但同时各种城市病、城市趋同现象也出现了。所以如果过于重视硬实力,忽视软实力,会丧失城市对市民亲和力,市民对于城市的关注度也会降低,最终会让城市的发展失去平衡。中、西部有不少城市在经济上落后于南方或者沿海的一些城市,但它们还依然拥十足的城市魅力,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通常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舒适的生活氛围、温馨的生活气息,以及符合生命节拍的生活节奏。这些城市与它的居民间建立了一种不能割裂的血脉相连的关系,对于其居民,有着深深的精神上的吸引。反过来,这些居民也乐于参与城市活动、喜爱自己的城市,形成一种城市主人的自豪感,潜移默化地让自己的行为融于城市,从内心深处接受城市文化的积极方面,并为形成所在的城市精神树立群体的行为规范。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现在的城市已经不在是简单地满足人的物质环境需求,而是越来越多地满足人的自我实现以及营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即人化了的城市。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有物质魅力,更要有精神魅力,要在精神层面与人文方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为市民提供心灵的抚慰,使得城市具有很强的和谐氛围。33城市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城市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能够在城市内部流动并与环境系统发生交换。城市相对于自然环境是非平衡系统,但总是趋向一种平衡状态,只有通过内外调节才能实现和谐状态。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按照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协调好城市与生态、 环境和谐相处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坚决禁止掠夺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做法,坚决改变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城市发展方式。为满足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要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和清洁生产技术,应用节材、节能、节水、节地、环境友好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在城市内部,要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企业要节能降耗,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供高效、安全、清洁的技术支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社会公众要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是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要及时对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4 结束语城市建设,设计先行,树立城市的和谐价值观应该成为当代城市设计思想的核心。只有正确城市设计思想的指导,才能消除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错位。城市是人与自然的城市,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提供的物质空间服务。在人类社会进步、物质日益丰富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被表面丰富的物质生活所蒙蔽了双眼。把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提升到和谐高度,在价值观上彻底澄清我们建设城市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归宿,确立起我们心中真正的“和谐城市”价值观,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标准!参考文献:1朱 玲.城市文化建设核心价值问题研究. 甘肃社会科学,2008,(6)2徐琴.城市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对应演进兼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未来与发展,2000(6)3黄斌,马晓茹.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3)4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吴良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苏南科技开发,2003,(4)7温克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者简介:董君(1972年-),高级工程师,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