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教学目的,了解收入、费用、利润的有关内容;掌握收入与费用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利润的核算。,本章知识点,收入、费用及利润概述;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核算;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利润合成与分配的核算。,本章要求,1收入 识记:(1)收入的含义;(2)收入的分类;(3)其他业务收入的含义。 理解:(1)收入与利得的区别;(2)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 应用:(1)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2)其他业务收入的会计处理。,2费用 识记:(1)费用的定义与特征;(2)费用的内容与分类;(3)费用的确认原则。 应用:费用的会计处理。,3所得税费用 识记:所得税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 理解: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用:(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计算;(2)当期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的计算;(3)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4利润 识记:(1)利润的构成;(2)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应用:(1)利润合成的表结法与账结法;(2)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本章重点讲解:所得税,一、所得税核算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按其不同种类,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应该纳税而未纳税,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可抵扣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形成企业的一项资产,成为递延所得税资产。,(4)有了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知道当期的所得税的数额(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相乘计算出的结果),然后用当期的所得税的数额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加减计算就得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二、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准则在引入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前提下,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本部分内容的重点理解,(一)暂时性差异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的差异为暂时性差异。可分为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种。 暂时性差额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发生的当期可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准则规定,企业将根据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增加未来期间应缴的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将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算的减少未来期间应缴的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二)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项目的暂时性差异=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未来收益期间可在税前抵扣的金额; 正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具体的 资产计价看课本276页,负债项目的暂时性差异=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该项负债的计税基础; 正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负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具体的 负债计价看课本278页,特别提示:,这部分是掌握所得税核算的关键,要认真领会,切记:资产项目的差异不等于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项目的差异不等于递延所得税负债,而是每一项目下两种差异都可以产生的。,(三)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四)当期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期初),特别注意:,在实际分录中。首先要根据调整项目确定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是递延所得税负债,然后确定其金额(即余额),最后才能判断应该是借机或贷记相关账户。 具体操作见课本283页的例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