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2013春.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898078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人的发展2013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2013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教育与人的发展2013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应改变,将幸福砝码握在自己手上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发展的概念; 2、掌握影响人的发展的几个因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理解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能否对社会发生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他能否促进人的发展。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促进发展,有的收效甚微,有的反而阻碍发展。 必须正确认识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教育促进发展,发展制约教育,一、 人的发展概述 (一)什么是人的发展 1、发展,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既有质的,也有量的。 人的发展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时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肌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它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具体指骨骼、肌肉、心脏、呼吸、消化、神经系统等等,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发育成熟。 心理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个性等等方面的发展。它是指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2、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指与大脑生长和知识技能有关的发展方面。具体地说,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认知发展就是形成一个意义上、态度上、动机上和能力上相互关联的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抽象的模式体系或认知结构。 “体用关系”认为“身是心的体,心是体的用”。,认知的发展是按顺序阶段发展的,一般来说,认知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认知发展由近及远 (2)认知发展由偏概全 (3)认知发展由表及里 (4)认知发展由浅入深 (5)认知发展由绝对到相对 (6)认知发展由缺乏可逆性到具有可逆性,(二)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是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不断成长、稳定和变化过程。,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 主要观点如下:,1、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从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晚期,其中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存在发展的起点和终点。,2、个体的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同一方面的不同成分和特性,其发展的进程与速率是不相同的。,3、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毕生发展观认为,年龄只是对人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的一种因素,以年龄为依据的发展框架是不合适的。 主要有三类影响系统决定个体的发展。,年龄阶段的影响,主要指生物性上的成熟和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包括接受教育的年龄(如6岁入学、18岁高考等)、女性更年期、职业事件(如退休)等 ; 历史阶段的影响,指与历史时期有关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如战争、经济状况等; 非规范事件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职业变化等。,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 排序 生活事件 应激值(LCU) 1 配偶死亡 100 2 离异 73 6 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 53 8 被解雇 47 10 退休 45 16 经济状况的改变 38 18 工作改变 36 27 升学或辍学 26 38 睡眠习惯的改变 16 41 休假 13,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国内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应激值(LCU)对抑郁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历史上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A、单一因素决定论 (1)遗传决定论 美国的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中国古代孟子:人性善,人生而有四端。 民间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美国的桑代克认为:“人性有种原本趋向,通过多中择一反应形成一切行为和道德品格,这一切是受精卵的遗传基因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 中国古代的墨子从 染丝 推及的人的发展,认为素丝由染缸颜色决定其颜色,人由环境决定其发展。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三迁的故事。 狼孩、熊孩、猪孩,(3)教育万能论 法国的卢梭:“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 德国的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 英国洛克的白板说。 美国的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随意使他们成为医师、律师、乞丐或小偷。,B、多因素合力论 前苏联学者认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三要素合力的结果。其中遗传是内因,环境与教育是外因。 我国有学者提出,人的发展是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合力作用的结果。,人的发展,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物质基础,影响作用,人的发展内容关系图,4、生物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构构成了毕生发展的总体框架。 强调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生物基因的和社会文化的过程与条件共同建构的结果。,5、发展是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的结果。 带有补偿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简称SOC)可以说是将毕生发展的结构框架应用于建构一个发展的总体模式的结果。,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活动,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素质 1、概念 :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2、作用 遗传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如遗传病:先天白痴、白血病、兔唇等。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崽会打洞。” 儿童和猴崽一起喂养实验。 生物性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也表现在人对某种活动所具有的某些天赋的素质上。,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格塞尔( Gesell,A. 18801961) 的成熟理论 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 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研究,20 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格塞尔 以双生子为对象,研究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即双生子爬梯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双生子T从出生后第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双生子C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出生后第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双生子C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一个是从48周开始,练了6周,到了54周学会了爬楼梯; 另一个是从52周开始,练了2周,也是在54周时学会了。 后学的尽管用时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强的继续学习意愿。 格赛尔原来认为这只是个偶然现象,于是他就换了另一对双生子,结果类似;又换了一对,仍然如此。如此反复地做了上百个对比试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学习爬楼梯的效果最佳,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佳的训练效果。 此后的几年,格赛尔又对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在其他学习领域进行试验,比如,识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将试验领域扩展到成人的学习过程,都得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即任何一项训练或教育内容针对某个特定的受训对象,都存在一个“最佳教育期”!,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 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格塞尔从实验结果中认为,成熟不同于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它有固定的法则,这个法则是与生俱来的,它依存于神经系统的发育。 他指出无视成熟的练习和训练是徒劳的,不能持续的。 他的实验表明:特别是人的早期的发展,对于心理成熟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遗传素质是有个别差异的,这种差异性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有音乐天赋:5岁开始作曲,岁登台表演。13岁作了第一部歌剧。,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弱智者教育,如“智障指挥家”舟舟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舟舟,大名胡忆舟,1978年4月1日生,那天正是西方的愚人节。智力仅相当于几岁儿童的水平。,两岁以后,舟舟智力上的缺陷显露出来,快3岁的时候,他的病因确诊了他的第21对染色体比普通人多了一条,患有第21对染色体综合症,是先天愚型儿,属于重度弱智,大量脑细胞坏死。正常人的智商在70以上,他只有健全人的30%。 他的弱智是写在脸上的,据说,凡患有第21对染色体综合症的人,都有一张“国际面孔”他的嘴,他的眼神,他太宽的瞳孔距离走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人们都会知道这是一个弱智的孩子他不认识钞票的面额,他的箱子里永远装着3+2=5的作业本。,幸运的是,舟舟有一位好父亲。他的父亲胡厚培从来不愿意让舟舟放弃生活和快乐的权利,他知道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舟舟有权利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他的快乐,作为亲人更应该为他创造和争取他应有的快乐。虽然舟舟自己并不明白这一点。胡厚培是武汉交响乐团的低音提琴手。3岁的舟舟,跟着父亲走进武汉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从此,舟舟的生命之舟,就载着他的梦,在音乐的海洋里起航了。,1999年1月22日,舟舟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登台指挥中国歌剧院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瑶族舞曲和拉德茨基进行曲,一举成功。 2000年9月,舟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巡演,指挥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著名乐团演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等三首乐曲,获得极大的成功。,据有关部门对中日青少年的身高水平大近期调查报告显示 ,日本青少年的身高水平已超过同年龄的中国青少年。一向被我们认为是“小个子”日本人,如今正在变成“大个子”。,3、反对遗传决定论:不能片面夸大遗传作用。 印度电影流浪者: 印度上流社会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种以血缘关系来判断一个人德行的谬论害了不少好人。一天法院正在审理一件谋杀案件,原告是法官拉贡纳特,被告是流浪者拉兹,罪行是拉兹闯进拉贡纳特的住宅,企图刺死拉贡纳特。可是拉贡纳特万万没有想到,要想杀死他的拉兹正是他亲生的儿子.,流浪者反映印度等级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纯洁的爱情和人道主义,这当然是影片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然而,影片引起十年浩劫之后中国人的共鸣,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 血统论 “生而知之”的天才论,正确认识遗传素质的作用 遗传决定论的荒谬 遗传决定论极端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教育只是起一个引发的作用。,(英)高尔顿(Galton.E),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优生学的创 始人。名人家谱调查,“名人后代名人多。” 龙布罗梭,研究犯罪份子的家族,“罪犯后代罪犯多。” (美)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二)环境,1.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地外部世界。 它包括个体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环境和微观的社会环境 。,2、环境的作用: 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如:狼孩、白毛女、 孟母三迁 孟子年幼时,家靠近墓地,他常到墓地去玩,模仿大人做送葬、抬死人之类的游戏。孟母发现后,认为这个住处对孩子影响不好,便把家迁到一个闹市附近。可孟子又和孩子们做起学着商贩叫卖的游戏来。孟母感到,这个住处也不理想,就再一次搬家,迁居到一所学宫附近。学宫的学习气氛使孟子受到感染,他跟着学者们学习诗书、礼议,变得举止端庄。孟母不愧是一位精明而有见地的母亲。她认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为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煞费苦心。,人只有处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如19世纪初,德国巴登大公国王子卡斯豪瑟出生后,被争夺王位的宫廷阴谋家将他同普通的婴儿对换,3一4岁时,被关进黑暗的地牢里,他可以找到面包和水,但从未见过人,直到他17岁时,才被放出来。经检查,他身高只有144厘米,膝盖已变形, 走路如同婴儿学步,目光呆滞、怕光,暗视觉特别敏锐,黑夜能看到180步以外的马匹,听觉、嗅觉比较灵敏,但不会谈话,智力如同幼儿。他22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特别小,没有覆盖住小脑。,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速度和个别差异。 原始人现代人的差异;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差异; 同一社会制度下不同阶层的人的差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服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潜移默化、好坏相杂、自发零碎、作用长久,反对环境决定论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自己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不论他们祖宗的才干、爱好、倾向、能力和种族如何,我保证能把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美术家、大商人、以至于乞丐或强盗。” 他认为人的发展是刺激(S)与反应(R)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环境也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我们要 “批判环境决定论。”,(三)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主要的导向)作用。 教育之所以能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定向)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强化作用。(强化) 3.学校教育能够加速人的一般发展进程。(加速),反对教育万能论及教育救国论,同时反对学校消亡论 罗梭:我们之所以成为人,十有八九是因为教育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叶圣陶,(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们的发展的现实。 个体的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是个体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权威观点:活动-经验论、皮亚杰的主体-客体互动的发生认识论,“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有绝对结果,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人,遗 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环境、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思考: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简表,金溪县有个人叫方仲永,他家世世代代是耕田的农民。仲永生下不来五年,没见过文具,(有一天)突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很惊异,就从邻居那儿借来给他。(他)立即写出四句诗,并且还自己替诗取了个题名。那首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被)全乡的秀才传观欣赏。,从这以后,(人们)指定某种事物(叫他)做诗,(他立即)可以写成,诗的文采和内容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县里的人认为这事很奇特,渐渐地就把他的父亲当作客人邀请,有的还用钱币求讨他的诗。父亲认为这件事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县城里(有名望)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有十二三岁了。(我)让(他)作诗,(他作的诗)已不符合以前的传闻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到舅舅家,问起这件事,(舅舅)说:“(仲永的才能已经)消失得与普通人一样了。” 思考:你怎么解释这个现象?,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 (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一)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1.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2. 教育促进个体智力、能力及行为的社会化 3. 教育促进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身份的社会化 4. 教育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一)教育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P35-37,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个体观念)的社会化 P36 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个体观念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事物的看法和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个体的观念也是其思维活动的结果。个体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前景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里意识与我们所讲的观念具有相似的含义。所以观念也是社会的产物,个体的观念理所当然的具有社会化的特征。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2.促进个体智力、能力及行为的社会化。 使个人的追求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须的技能。 教育因其传授的人类科学文化具有简约化、浓缩化的特点,所以它对个体智力、能力及行为的发展起着催化剂与加速剂的作用。人类之所以持续不懈地运用教育并发展教育,其根本动因就在于它能缩短人类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历程。,教育传授书本知识可不受个体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个体认识的起点,促进个体智力、能力的社会化。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个体智力与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过程的速度如何,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教育发挥的作用如何。 教育对于促进个体智力、能力及行为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影响人的智力、能力发展的因素的作用所无法比拟的。,3.促进个体职业意识和角色、身份的社会化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个体的身份是指个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身份社会化与职业社会化有相联系的一面。人所从事的职业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即人的身份)往往相一致。在这种意义上,个体的身份社会化也是以接受相关的教育与训练为前提的。 个体的身份社会化与职业社会化也有相区别的一面,个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或所具有的身份与从事的职业并非是统一的。身份是一种更具广泛性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个体的非职业性的身份与地位也是与其所具备的教育素养分不开的。任何社会身份都程度不同地蕴含着对教育的需求,教育对促进个体身份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教育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续终身的内容。性别角色社会化是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男女的差别不仅表现为不同的生理特征,还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特征,如不同的发式、装束、职业以及其他许多与文化有关的活动和特征等。由于性别不同,社会对其期待也不同,因而出现了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与生理特征没有必然联系,不是天生的,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的。婴儿出生起,双亲已按其不同的性别加以培养教育。例如对玩具、说话方式、行为表现等方面,同时婴儿的性别认同亦是不一样的:女婴模仿母亲,男婴模仿父亲。,进入学校过后,学校和社会从更多方面强化了男女两性的角色差异。例如学校和教师在升学期待、课余生活、体育锻炼项目对不同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教科书也表现不同的性别期待。,(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发展 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与人的个性化 P37-38,(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是“人力”的教育。,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是指为了达到外面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后,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学会生存”指的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所有潜能,以适应世界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里所说的各种潜能,包括了社交能力、创造能力、心理承受力、独立能力等等;“学会生存”的实质是强调教育要植根于社会,为“三百六十行”培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的人才。 黄全俞,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在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 如: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为我们的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知识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造就完满的自由人格,使人成为自由之人,幸福之人。 所以,教育的享受功能是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必然延伸。,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四、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即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限制) (一)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三翻六坐八爬, 大动作机能小动作技能, 机械记忆意义记忆,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自我中心他律自律, 掌握日常行为规范形成一般道德情感 道德情操,(二)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 婴儿期儿童期 少年期青年初期青年期 “三岁看到老”,“三岁之灵是百岁之魂” 12-14,危险期,逆反期,心理短乳期,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可“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就会欲速不达,甚至产生教育的负效应。,(三)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要抓住“关键期” 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是不均衡的。 其次,不同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年龄阶段就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些方面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怎样对6岁儿童和14岁儿童解释“圆”或“球”这些概念?是使用文字、图片还是实物?年幼儿童和年长儿童在理解这些概念时存在哪些差异?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青少年的思维特征及其转变,而这些转变,在教育心理学上就称为认知发展。,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如:以皮亚杰为首的日内瓦学派经过长期研究,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认知发展(任务)特点: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 认知发展(任务)特点: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语言出现和发展。 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24岁);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 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但具体而非抽象 不能理解守恒原理 思维的集中化 思维的不可逆性 思维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举例,2岁的本杰明和4岁的雅各布与父亲一起驱车经过乳牛场,他们惊奇地看着奶牛。 父亲问道:“农场主为什么养牛?” 本杰明说:“为了让我看他们。” “不是的,”年长而聪明的哥哥说,“农场主喜欢和它们玩耍。”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中心倾向将会逐渐消失。,液体守恒实验:只看到高度,没看到粗细,思维的集中化:思维只集中在事物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认知发展(任务)特点:形成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守恒观念形成. 1.多维思维:能够根据客体的各种较为抽象的特征来分类; 2.思维的可逆性 3.去自我中心 4.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 5.具体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认知发展(任务)特点:形成解决各类问题的逻辑推理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处理抽象的、假设的情境;解决问题的尝试具有系统性。,皮亚杰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不只关注儿童的思维结果,还要关注思维的过程; 认识到儿童的自主性(活动法、自我发现法); 不主张对儿童进行成人化的思维训练(同伴影响法); 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个别化、小组教学,纵向评价),每次过早地教给一些儿童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会使他无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 皮亚杰,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2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开始;学校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 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四)教育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是外部差异。外表、性别、成绩等; 二是内部差异。体力、运动能力、感觉、智力、情感、意志、品德、个性等多方面。,著名人物如丘吉尔、莫扎特、爱因斯坦、毕加索、麦克尔乔丹、柏拉图和马丁路德金谁更“聪明”呢?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拥有这八种智能,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最高水平,因此需要一种多元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重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忽视或轻视其它智能,如动手操作能力。,在国外的一个大规模的研究报告中,曾经做过这样的估计:“当一年级的教师遇到他班上年龄差不多都是六岁的孩子时,他实际上面对着一群能力不同的儿童,从他们准备状况的差异来说,实际上是从三岁到十一岁。”,成语故事:“龟兔赛跑” 思考 试问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时候,能有几个兔子不睡午觉呢?是睡午觉的兔子不好呢?还是让兔子和乌龟赛跑的制度不好呢?,学校要求兔子和乌龟并足前进,所以兔子无聊得难以忍受,就说话、向后看、刮桌子。学生的精力越旺盛就越淘气,因而也常受吒责。等他变得很安详,也不再受叱责的时候,不再挨骂的时候,就已经是由于无所作为的修养,使他的能力萎缩掉了。所以学校这种地方,是把兔子变为乌龟,把所有孩子变为庸人的场所。不如此它就不肯善罢甘休。”,批评迟到: 男女: 成绩不好: 胆小与胆大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福禄倍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遗憾的是,真正理解这一意义的人却很少。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堕落的母亲,正在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牢狱。” 中国人过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因此,大多数中国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五)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六)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的适应关系简表,反思作业: 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四种因素对你发展的作用。,辨析人性、个性、主体性间的关系。 从人与动物的差异来理解什么是人。 列举并分析现实中教育违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现象。 怎样认识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你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到的教育是什么。,研究指南,研究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