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1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5884189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文章摘要】 本文先从中国和日本的统计数据中,概括了中日货物 贸易的现状,从数据比较中得出,中日货物贸易近些年来一直是中国 处于逆差。然后针对中日货物贸易逆差这一现状,从中日两国经济发 展水平的不同、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入世关税降低、日本的贸易保 护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商品需求增加等方面说明了中日货物贸 易逆差的原因。最后针对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日 货物贸易逆差的建议,建议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以经促政”; 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以应对日本贸易保护;建议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结构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以向日本出口高科技 产品替代低附加值产品。建议积极发展对日直接投资,大力实施“走 出去”战略,并对日商在华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有效地解 决中日货物贸易逆差这一现状。【关键词】中日逆差;货物贸易;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开头】中国与日本从1972 年建交,自从 1974 年签订中日政府间第 一个贸易协定以来,中日贸易飞速发展,到如今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 大贸易伙伴。但是在中日货物贸易中,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处于逆差。 下面从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逆差的对策三方面来 分析这一问题。一 中日货物贸易发展现状。一)从中国方面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有重要影响力 并处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国,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加入 WTO 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带来了旺盛的消费需求。从 2002 年 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 中日贸易往来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不断扩大,仅2007 年就 高达 318.8 亿美元,20022007 年 6 年的时间内逆差累计达 1130.4 亿美元(见表-1)。表-1 20012007年中日贸易收支娈化年份対H出门额从日进口極贸沁额21X)1S31j6416.5415.11.4200211019.1P 4M4.4534.7-5031335.7594.2741.5-14732004II67&9735.1945.7-208.62ftO5IH44.4839.910CM.5-164.620062073.691札41157.2-240.82(X)7236G.21020,71339.5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月度數据汇迄计算侍出2008 年9 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影响的情况 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依旧。即使在11 月和12 月双边贸易额出 现下滑,但是 2008 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668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 13%。其中对日出口1161亿美元,从日进口1507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 长 12.5% 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逆差仍然在扩大达 到 346 亿美元。(二)从日本方面统计数据来看,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省公 布的贸易统计快报显示,2007 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达到 27.87 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6 日元),使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 一大贸易伙伴。报告还显示,2007 年日本外贸顺差同比增长 37, 达到 10.8249 万亿日元,为 3 年来的首次增长。另外日本贸易振兴会 的一项研究表明,中日贸易进入稳定增长期。日本贸易振兴会官员箱 崎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该机构根据日方现有2007年1 10 月份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日中贸易总额继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 以来, 2007 年保持在 2000 亿美元以上,并较去年增长约 12.1%。近 3 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率保持在 12%左右。其中,从中国的进口量 增长 7.1%。进口额自1999 年连续9 年增加,但增长率略有下降,增 长速度放缓。不过,中国产品进口量已经连续5年创新高。日本的进 口商品中,中国产品比重增加,美国产品比重下降。关于对华出口量, 该机构去年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约18.4%。其中, 家电、汽车配件增长显著。从上面的现状分析来可以发现,中日贸易逆差已经存在很长的一 段时间,而且还将持续这样的状况,即使中日贸易在日方看来进入稳 定增长期。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呢?下面来作简单的分 析。二 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中日贸易的现状中可以发现,自从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 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逆差越来越大,到2008 年已经达到346 亿美 元,数据之大可以看出中日贸易中国一直处于劣势,双边贸易之所以 出现不平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由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以及进出口商 品结构所决定。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成套设备和技术引进,包括钢材、 汽车、 运输机械 、家电 、通信设备、 塑料制品 、化工产品、 光 学仪器等资本、 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中国输向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石 油及其制成品和煤炭等能源物资、 粮油食品、 针棉织品、 土畜产 品、 丝绸及其制品、 五金工具、 矿产品和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 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 技术密集型这两类附加价值本身有很大 差别的产品贸易格局决定了日本的出口价值一定会大于中国的出口 价值。虽然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中制成品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 真正具有较高技术性和较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的绝对比例应然比 较小。(二)中国入世使关税降低,日本对中国出口增加,导致中日货 物贸易逆差。中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更多的降低了关税和更大 的开放了市场,使日本的产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另一方面,降低关税 在中国市场的直接表现就是进口需求增加。据统计,仅仅因为中国关 税减让就会导致日本对中国出口年增长 0.3%左右,而日本对中国的 非关税壁垒却阻碍了中国产品进入日本。(三)日本的贸易保护限制了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增加了中 日贸易逆差。进入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的经济持续处于低迷,使得日 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断的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日本的贸易保 护更多的是体现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日本的关税水平较低的,平均 为 3% ,在关税方面日本再没有更大的保护空间。因此,日本更多采 取非关税壁垒手段,比如各种技术壁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 壁垒”。比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有关“农药残留”的苛刻规定, 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除此之外,在纺织 品等方面也有类似的限制。2004年 15 月份,仅纺织原料及纺织制 品的逆差就高达48.3 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与日本在15 月 份总体的贸易逆差相同。(四)中国对投资的需求,使大量的机械设备从日本进入中国, 助长中日货物贸易逆差。除了日本的贸易保护以外,中日贸易逆差与日本对华投资有着密 切的关系。20 世纪 80年代至90 年代初是中国经济的高速递增长期, 日本对华投资曾经连续多年增长速度达50%左右,大量用于投资的机 械设备从日本进入中国,导致中国进口速度迅速增长;另一方面, 加工贸易出口的平均进口依存度大约为 60%。也就是说,在中国制 造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价值中,有六成来自进口,只有四成才是真 正的出口。因此,中日贸易曾经长时间维持逆差态势。在中日经贸 关系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经济增长、市场需求以及贸易逆差 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性,而这种联动性在 2003 年的中日贸易 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日本对华投资增长在2003 年增长仍然继续保 持增长态势。电动电器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 、精密 仪器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优势产品,这些商品进口 在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中比重合计超过 70%,而对日出口比重合计不到 1/4。在 2003 年这些商品的进口快速增长是中国对日贸易逆差的主 要来源。2004 年的15月份也同样是这种现象。化学工业及相关工 业的产品逆 19.9 亿美元、塑料及其制品逆差15.3 亿美元、贱金属 及其制品逆差 23.9 亿美元、机电产品逆差100.5 亿美元、车辆及零 部件逆差 14.3 亿美元。这几类商品合计逆差 173.9 亿美元。(五)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日本的一些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也是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对日本的一些产 品,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量增长很快,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的迅速增加也是造成对日逆差的一个原因。在科技兴贸战略的过程 中,除了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外,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改造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除了本国研发外就 是进口,日本是世界上一流的技术大国,因此在引进技术和进口高 新技术产品方面就成为我国的主要对象。2003 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 高新技术产品达到 237.6 亿美元,位于我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首位, 占进口高新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达到 20。在与日本的进出口当中, 进口这些产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增长的速度也很快,这在一 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的增加。总之,从上述我们对中国与日本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可以看 出,逆差的来源:一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进出口原材料;二是我国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化学产品;三是由于引 进外资,使一些国家贸易顺差的转移;四是由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商品 实行的贸易壁垒等。针对以上导致中国对日本货物贸易逆差原因,我国政府和企业在 有些方面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缩小中日贸易 逆差,减少中日贸易摩擦,保持亚太地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三 缩小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对策建议。(一)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以经促政”;企业应 该严把产品质量关以应对日本贸易保护。日本属高度保护模式的国 家。近年来,日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具体采取的措施为:加快知识 产权和贸易关联立法,加大进出口环节打击侵权盗版力度;利用世贸 组织规则的灰色区域设置贸易壁垒,如在保障措施调查上采取“明查 实限”的拖延战术对进口设置隐性障碍,对农产品进口设置多样化的 技术性贸易壁垒。 日本为了保持技术优势,不断采用各种贸易壁垒, 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进口。近年来,中日双边的贸 易额在稳步增长,日本的经济发展对我国依赖性增强,而我国对日本 的依赖性减弱。如我国对日本的贸易比重从1985年的23.6%降为2003 年的 15.7%,而日本则从1990年的3.5%增至 2003 年的15.5%。日本 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我 们应发挥优势,适时利用贸易救济或其他手段,争取主动。具体措施 有:1 中日双边贸易合作方面,国家应当做好以下工作:贯彻科学发 展观,推动对日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加强对日发展研究,制定对日长 期战略规划;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以经促政”;积极引导日本对我 国投资热潮,重点提高引资技术水平;适时深化对日“走出去”,开 辟经济合作新途径;加紧制定我国 FTA 能源战略,在区域合作中保持 主动;以合作促发展方式,缓和中日能源摩擦,进一步缩小中日贸易 逆差。2 政府方面应该提高产品质量合格要求,大力支持优秀企业开 发技术,督促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技术含量,不给其他国家对 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机会,另外,政府应该在技术检验 部门投入更多的资金,自主生产或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该部门的检验 水平,以保证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3 企业方面生产的产品应该以质 量取胜,把质量放在首位,不要在低价格上竞争,只有把质量搞好了, 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才会有竞争力,也只有质量好了,外国才没有 理由把我们的产品拒之门外,也不可能对我们的产品采取技术贸易壁 垒,这样我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才有了改善的原动力。总而言之只要 我们的国家、政府和企业各尽其责,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努力改善 与日本的外贸关系,相信日本的贸易保护措施将会对中国产品失效, 从而贸易逆差也会有所改善。(二 )国家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型升级,提高产业国 际竞争力 。以向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替代低附加值产品。首先,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实 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我国对日本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 值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也主要是加工贸易,获取低利润的部分, 由此造成顺差大但获利小的不利局面。我国可以利用目前的外汇储备 采取多种手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 品,用以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先进设备,避免为了经济发展 而从国外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这样就可以减少我国对日本贸易逆差 的很大一部分。其次,大力推动高科技贸易。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继 续完善国内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更 好地为引进先进技术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继续有针对性地做 好日本有关部门的工作,充分利用日本的一些民间力量向日本政府施 加压力。主动向日本大型企业提供我国大型项目建设的信息及其技 术、设备需求情况,欢迎日本企业界前来竞争投标,参与项目合作。 (三)积极发展对日直接投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对日商 在华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生产的国际化与贸易的自由化 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我国企业必须加快生产国际化的步伐,积极实 施走出去的战略,特别是发展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利用日本的先进技 术,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有力地缓解中日贸易逆差问题。同时我们 也要对日商在华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中日逆差很大部分归因于 加工贸易以及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日资企业的进入虽然有利于发挥 国内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但是那些集中在附加值低、劳动力密集型行 业的投资,不利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而且一些高能耗、高污 染和低水平的投资,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和破坏。对日商投资产业 进行及时的限制和调整,既有利于减少中日贸易逆差 ,也有利于产业 结构升级。调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限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 平的投资;鼓励集研发、制造和国内销售于一体的外商投资;对于从事 加工贸易的投资,提高配件的本地化配套程度 ,对于配件本地化程度 达不到标准的,不给予中国原产地资格。以上简单地阐述了解决当前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三个建议,同时 希望中国在改善中日贸易逆差的过程中,努力改善与亚太地区甚至与 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参考文献1 扬贵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5.86-102.2 黄晓玲.中国主要对外经济贸易伙伴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05.274-295.3 王钰.中国对外贸易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19-154. 人民日报4 赵秋艳. 日本贸易振兴会研究表明:中日贸易步入稳定增长期N.人民日报,2007-12-25(5)5 李光辉我国与亚洲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DB/OL http:/news.stock888net/040817/w101,1317,1047484,00 .sht.2004-8-196 钟永红.中日贸易逆差与汇率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工程研究, 2008,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