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鸣鸠琴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5851049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鸣鸠琴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用鸣鸠琴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用鸣鸠琴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鸣鸠琴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摘要】 被称为“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关中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 化积淀,民歌和戏曲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很多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 我们去传承与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离不开我们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传承和发扬 本文论述了关中民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分析了关中民歌传承的基本情况,阐述 了传承关中民歌的重要意义,并以鸣鸠琴为载体提出了创新型传承和发展关中民 歌的积极探索和有效途径。【关键词】 鸣鸠琴 创新型传承 关中民歌音乐课程标准中曾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 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 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怀。”在这样理论支撑下,我选取具有千年历史的关中民歌作为“乡音进课堂” 的主要内容,尝试从中学音乐教育做起,去弘扬陕西的地方民族音乐文化,培养 陕西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之情。在此次的 “乡音进课堂”活动中,我以鸣鸠琴为载体创新性传承关中民歌,利用鸣鸠琴创 编陕西歌曲,教学生弹唱,以此为途径大力传播我们陕西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 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音乐来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并传 承这份宝贵的非物质遗产,让我们陕西的特色音乐文化发扬光大。一、关中民歌的音乐风格(一)陕西地域文化陕西,简称秦,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部分,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 祥地之一。在这片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陕 西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特别是陕西的方言 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古老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 又可以领略今人溢于言表的真实情感。二)关中民歌概况关中地区位于平原地带,物宝风华,人杰地灵。民歌民谣也异彩纷呈,摇曳 多姿。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这一素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地 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在内容上,主要有稚趣盎 然的儿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反映 婆媳关系的民谣、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等等,在形 式上,有的简明扼要、诙谐幽默,有的针贬时弊,语言辛辣,有的充满感念,热 情讴歌,有的娓娓道来,荡气回肠,有的一问一答,有的低声倾诉。在表现手法 上,多采用身边的人或事、动物或植物来深刻描画时代变迁的内容。关中民歌的 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关中不 但有民歌,而且文化底蕴很深厚,而作为民族文化的关中民歌,还要靠我们去挖 掘、弘扬和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离不开我们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传承和发扬。如何促进关中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就目 前来看,地方民歌的发展与传承情况并不乐观,在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关中民歌 逐渐被人们淡忘,而关中民歌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对此,为了能够 更好地促进关中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将关中民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 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关中民歌、爱上关中民歌,进而更好地推动关中民歌传承发展二、关中民歌与鸣鸠琴结合的策略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教育部提倡音乐教育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多途径提 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 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建议课堂乐器应使用易于学习、易于演奏、便于集体教学的乐器。可采用各 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的乐器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 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上注重培养以“审美感知、艺 术实践、文化理解”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抓住音乐本体、挖掘人文精神。鸣鸠琴是一件集中华民族弹拨乐器之“形”与“魂”于一身,又适当吸取了 西方弹拨乐器吉他之优点的创新型乐器。这件乐器融合了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所长 最后却是以类似于吉他的弹拨方式出现,其弹奏方法简单易学,小巧轻便,利于 携带和学习。不但能够推进器乐进校园的教学实践,同时也可以使之学生感受了 解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进而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最后通过全 员的参与来推进、普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我 们一定要立足于中华传统音乐的传承,使学生先成为一个“中国人”,再着眼于 世界音乐文化,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世界人”的通达艺术观和宽广的思维视野。三、关中民歌与鸣鸠琴结合的实施效果我校于2020年 9 月,引进“鸣鸠琴”,并在七年级、八年级普及教学,共 计学生人数800名。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上的教学体验,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了 该乐器的特点,大家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我校除了通过课堂上的普及教 学,还以社团培养、教师普及的活动形式在我校开展。通过学习,学生已掌握中 华小四弦的基础指法及弹奏方式,并能弹唱简单的歌曲。在期末的社团汇报演出 中,教师与学生同台演出关雎,得到一致好评。目前,我校已有二名音乐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参加了“中华小四弦” 的教师培训活动,掌握了中华小四弦的演奏方式。与此同时,我校李聪老师还参 加了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苟仙冬老师的省级课题以中华小四弦为载体的中学生创 新性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工作,目前正在积极参与秦风琴韵鸣 鸠琴弹唱曲集陕西地方教材,李聪老师担任了“关中印象”单元的编委,分配 在关中印象组,并自己创编了关中民谣福蛋蛋和关中八景受到了学 生们的喜爱。能够以器乐进校园活动为途径,大力传播我们陕西自己的传统音乐 文化,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音乐来了解自己的地域文化, 并传承这份宝贵的非物质遗产,让我们陕西的特色音乐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将这 些具有陕西地域特点的传统音乐嫁接在鸣鸠琴上,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传 承。2020年12月24日一26日,我校老师受邀参加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 校举行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的“首届音乐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一一礼乐弦歌鸣鸠琴教学论坛与成果展示”活动主要谈及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 化进课程、进教材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路径。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音乐传统文化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历史使命,是一项义 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课堂上注重培养以“审美感知、艺术实践、文化理解”的音 乐学科核心素养,充分抓住音乐本体、挖掘人文精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经典源远流长。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音乐育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秉承以深厚的传统 文化素养为教育理念,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演奏乐器的能力,利用 闲暇时间深入挖掘关中民歌的文化价值,积极探索关中民歌与鸣鸠琴相结合的艺 术价值,不断创作出适合学生弹唱的作品,带领学生演奏“弦歌”,让这件乐器 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