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647461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综述韩平 倪方树韩平 男 湖北人(1969-)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党总支书记 副教授、博士 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学科后备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市场理论等;倪方树(1982-) 男 黑龙江绥滨人 哈尔滨商业大学06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商贸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服务业对于提升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紧张状况和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日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商贸服务业内涵界定的不清晰,给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府经济统计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及整理,立足现实,对商贸服务业内涵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商贸服务业研究领域在商贸业中,即从事商贸活动的服务业,并进一步指明狭义的商贸服务业外延等于批发零售业。【关键词】商贸业、商贸流通业、商贸服务业、服务业、研究评述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服务业研究热度的攀升,对商贸服务业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目前,“商贸服务业”提法时常见于各大报端或是地方政府关于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文件中,但是关于商贸服务业涵盖范围(即行业)的说法各异。有学者认为商贸服务业涵盖的行业为: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和旅游业;另有学者认为商贸服务业研究的内容就是商贸流通业;还有学者指出商贸服务业涵盖行业的划分,应根据商贸服务业内涵作出界定。尽管对于商贸服务业内涵或是涵盖范围界定不清晰,但各学者均认为商贸服务业对于提升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缓解资源紧张状况和就业压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日益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重新审视商贸服务业在国民经济部门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展开研究的思想动力,商贸服务业内涵的界定是本文展开研究的重点,即从对商贸服务业理论研究进行综述的过程中,展开对商贸服务业内涵界定的探讨,从而明确商贸服务业的涵盖范围,以期本研究成果能为各区域政府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参考。二、关于服务业研究的综述(一)关于服务范畴的研究关于服务范畴的研究,本文参考夏杰长、尚铁力合写的论文:西方现代服务经济研究综述。由于本文重点论述商贸服务业,所以关于服务范畴的研究主要是引述。关于服务范畴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论著中。亚当斯密受到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将服务业活动定义为非生产活动,后来马克思也将服务部门视为剩余部门,包括所有的非物质的商品和服务。20世纪中后期至21世纪初更是引起了众多学者(包括机构)对服务范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卡托齐安(Katouzian,1970)、辛格尔曼(Singelmann,1978)、格里利切斯(Griliches, 1992)、布赖森和丹尼尔(Bryson and Daniels,1998)、希尔(Hill, 1999)、加德里(Gadrey,2000)、OECD(2001)、帕里内罗(Parrinello,2004)等等。国内对于服务范畴研究的学者同样较多,但研究比较系统的学者有,李江帆、黄少军、王慎之、江小涓、许宪春、裴长洪、郭克莎等等。时至今日,对于服务的范畴的争议依然很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二)关于服务业分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服务业分类的研究比较深入,各学者或机构按照其目的和标准的不同,对服务业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其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按服务活动的功能与性质的分类(1) 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联合国于1958年制定并于1968年进行了一次修正的国际产业标准分类,其中一级分类包括四方面:商业、交通仓储通讯业、服务业、其他;二级分类有14种。第三次修正发表于1990年,修正后的分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服务业大类有11类,小类有19类。反映了服务业发展在经济活动中与日俱增的重要性。(2)布朗宁-辛格曼服务业分类 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经济学家布朗宁(Browning)和辛格曼(Singelmann)于1975年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规则,将商业产业和服务业加以分类,尽管他们的分类不是很完善,但为后来西方学者所普遍接受的服务业四分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3) 辛格曼的服务业四分法。经济学家辛格曼在1975年分类的基础上,于1978年对服务业进行了重新分类,将服务业分为: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四类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其分类方法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辛格曼的服务业四分法为后来的学者进行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研究奠定了基础。2、按服务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分类1970年,MAKatouzian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服务业的三分法:新兴服务业、补充性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这种分类方法与费雪的“第三产业”和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相似。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其实用性和科学性颇受争议。3、从生产(供给)角度,按生产技术的分类这种分类方法的代表是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其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与1967年制定一种新的产业分类方法。其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制造部门作为信息产业的硬件部门列入制造业;原来的出版业则列入了信息业;独立建立了“信息业”;原来的服务业细分为11个一级部门。我国服务业分类主要以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为代表。此外,黄少军于2000年将服务业分为经济网络型服务、最终需求服务和交易成本服务等三大类和8个二级分类 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我国于1985年制定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分别于1994和2002年参考国际产业分类标准并根据服务业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满足经济统计和研究的需要,与国际产业分类接轨而进行了相应的修正。2002年10月1日国家统计局正是公布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新的分类表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活动同质性原则划分行业,进一步打破了第三产业部门管理界限。根据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对1994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部分服务门类的名称和内容进行了调整,重点加强了第三产业的分类,新增了大量服务业方面的活动类别,并且新标准下的服务业中每一个行业小类,全部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最细一层分类建立了对应关系,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兼容。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导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且因服务业内容复杂,从而使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给服务业的分类研究带来了极大挑战,加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迄今为止尚没有适用于世界各国的统一的服务业分类体系。三、关于商贸业和商贸流通业的综述(一)关于商贸业的评述 辞海(1989年版)对商业与贸易的解释:商业:亦称“贸易”。从事商品流通的国民经济部门。分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在国内商业中,又可分为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其性质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商业是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是商业资本的投资领域。社会主义商业是联结工业同农业,城市同乡村,生产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能是进行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任务是为生产、为消费服务。贸易:以钱财物质相交易。史记货殖列传:“以物相交易,腐败而食之货勿货,五敢居贵。”后通指商业,也指商品买卖的行为。2006年夏春玉教授在流通、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一文中指出:贸易:是指对商品的“转售”行为,包括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国内贸易是指在一国之内进行的“转售”行为,国际贸易是指在国与国或多国之间进行的“转售”行为。而所谓“转售”是指不经过生产制造环节,将购买的商品再销售给买者的行为。商业:广义的商业,是泛指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即英语中的“Business”;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转售)活动的盈利性事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贸易业,既包括国内商业也包括国际贸易或进出口贸易业;国内商业又可分为批发与零售业。但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业界,人们更习惯将国内商业称为商业,以此与国际贸易业或进出口贸易业相区别。李江帆教授在其著作第三产业经济学中,对贸易一词的解释:贸易分为实物产品贸易和服务业产品贸易,前者通常成为商业,后者如旅游服务产品、交通服务产品、教育服务产品的贸易,不包括在商业中。由此可见,商业和贸易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包容对方,没有清晰的界限。目前,关于商贸业是如何定义的,以及“商贸”二字的由来,已不可查。然而,人们习惯地认为商贸业包括批发、零售、餐饮、旅游住宿、家庭服务、理发及美容化妆服务、沐浴服务、洗染服务、日用品修理服务等行业。其与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中对应为:H批发和零售、J住宿和餐饮及O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商贸业”的上述划分法,常见于一些学者的论著,及某些地方政府关于“商贸服务业”发展规划文件中。(二)关于商贸流通业的评述商贸服务业的内涵虽未确定,但对于商贸流通业是商贸服务业主体的认识,是确信无疑的。因为,这是被众多研究商贸流通的学者所承认的。基于此,本文将对商贸流通业做详细而深入的研究。1、关于商贸流通业涵盖行业的研究黄国雄教授(2005)指出流通业通过自身的商业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商品和各种服务,既保证生产企业对原料设备和出售产品的需要,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生活用品。虽然黄国雄教授没有给出流通业涵盖的行业,但在其研究中将我国的批发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的批发零售业进行比较,以说明流通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苏为华,朱发仓(2006)在其文章中指出商贸流通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贸流通业是指与商品交换和商品流动直接相关的所有产业,如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广告业、包装业、金融业、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狭义的商贸流通业仅指批发业、零售业及其相关的服务业。马龙龙等人(2006)认为流通产业应包括交易流通与物流业,即包括专门从事媒介商流的批发业、零售业,以及从事物流的运输的、仓储业和综合物流服务业等(陈阿兴、李希刚,2007)。2007年在王波执笔的江苏经贸委课题欧盟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江苏商贸服务经济发展的启示中,直接将商贸服务业涵盖的行业限定为批发业和零售业。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十一五”期间中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分析课题组(2008)指出,商贸流通服务业内涵是指国民经济中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易活动的产业。外延包括专门从事商品(服务)的批发、零售、物流、餐饮产业以及工农业领域自行开展的购销活动。并进一步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等普遍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正在从传统服务业转入现代服务业,故商贸流通服务业也可称为现代商贸服务业或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本文列举了近几年部分学者对商贸流通业涵盖行业的研究,从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众多学者对流通业的定义存在着一些差异,但都是在“商品交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实证研究中,都将流通业涵盖的行业列为批发业和零售业。2、关于商贸流通理论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等理论为基础拓宽流通的研究范围。其逻辑起点是通过交易费用将流通与生产组织放置于统一的研究框架内进行研究。在新制度经济学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对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渐渐转向契约理论方面。例如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 & Hart,1986)、哈特和摩尔(Hart & Moore,1990)在交易成本和产权的基础上研究制度对流通理论及实践发展的影响。总之,新制度经济学学派一方面以交易成本为基础就契约的制订、执行、调整及解决争端的规则和手段等方面展开研究;另一方面把产业组织理论作为研究流通问题微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区位理论与城市经济学等学派的理论观点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西蒙斯(Simmons,1964)等研究了商业中心的区位、商店区位和商店模式、零售业区位的变化模型等;英国RB波特(Potter,1981)的区位类型和商业区关联的性质进行了客观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和图示法,得出不同商业零售类型区位的影响因子主要包含区位、易接近性、功能性质、形态、规模、发展周期和社会经济属性等。高什和麦拉夫惕(Ghosh & Malaffety,1986) 研究了多目的出行购物对零售企业之间的空间竞争影响;泰米(Tammy Drezner, 1998)运用数量方法首次建立了在连续市场链空间内预算限制条件下的多种零售设施区位模型。巴顿(Button,2001)提出了对商贸流通有直接研究价值的范围经济、密度经济等概念;戴维F巴滕(DavidFBatten)和戴维E博伊斯(DavidEBoyce)针对城市内部和城市间的商品流通,建立了涉及运输和区域间商品流通相互作用的模型;詹姆士哈林顿(James Harrington ,2002)从微观区位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出发,提出了顾客数量进行数量预测的方程式。规制经济理论的应用拓展了对流通领域的传统分析范式。庇古(Pigou,1938)、施莱佛和韦斯尼(Shleifer & Vishny,1998)以管制需要为背景,认为非管制会存在经常性的市场失灵,如果缺乏管制,商贸流通领域会出现一定的紊乱局面。斯蒂格勒和德索托(Stigler & De Soto,1971)则以管制限制论为背景,认为管制是流通商贸业运行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进入壁垒是有必要的。我们暂且抛开这些理论观点的正确与否,但可以肯定他们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现代商贸流通理论。虽然泰勒尔、鲍莫尔、斯宾塞(Tirole,Baumol,Spencer,1999)等人运用各种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企业之间不同行为对产业组织的影响,而这种运用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及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流通产业的内部治理和外部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新的分析工具及理论创新为流通研究提供了另一种理论依据。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有关古典经济学的分工和专业化思想纳入决策和均衡模型,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了古典经济学有关流通的思想。杨小凯等人(2003)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流通被重新纳入经济学视野,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及流通成为该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并将交换、贸易、批发和零售置于分工和专业化的范围进行讨论。目前,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流通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视角一:对于流通地位及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以前的仅局限于流通和生产的争论,而是把流通放在全部产业中进行研究(刘国光,2001;黄国雄,2001、2005;陈文玲,2003;苏为华、朱发仓,2006;陈阿兴、李希刚,2007;赵萍2007;宋则等人,2008)。视角二:从内外环境的变迁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出发,运用集中度指数、产业内利润以及企业规模的分布状况等指标来评价产业组织现状的优劣(郭克沙,1993;陈秀山,1997;王芳、施国洪,2004;骆祖春,2006;晏维龙2004、2006)。商贸流通环境的变化引发宏观研究视角的转变。这种转变突出表现为对商贸流通地位的研究已突破了过去仅局限于流通和生产的争论,研究中心是把商贸流通放置于整个产业运行之中,以求解决商贸流通在宏观经济领域中的学理问题(刘国光,2001;黄国雄在2001和2003,宋则在2003年也曾指出该转变)。视角三: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入手,认为我国20多来流通产业的高速成长是一系列流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胡洪力、孙宁,2002)。视角四:从管制需求的角度来研究我国流通产业进入壁垒等方面的问题,指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不力,导致了极其低下的经济效率,因此,今后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陈富良,1999;杨蕙馨,2000;曾建海,2000;陈明森,2001;董进才,2002;文启湘、赵玻,2003;杜丹清,2006)。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对商贸流通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代表的,研究流通企业自身的问题;二是以区位理论、城市经济学为代表的,研究流通企业外部的问题,包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区位的选择及流通业地位和影响力等方面,并且二者研究的行业主要放在批发和零售业上。应当说,流通理论的发展是应时之需,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苏联无流通论的影响,使得我国流通理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我国学者积极探索流通理论的发展空间,但此时与国外流通理论发展相比,已是严重滞后,因此在我国流通理论界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即流通理论大都是转述、抄袭、照搬国外文献,本土流通理论并无原创性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始终都是各项经济政策安排的重点,虽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是,同国人期待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新时期的总体要求相比,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成效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缺失之外,轻视、忽视流通理论的发展及流通产业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也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正如宋则所言:“流通产业天然具有经济调整所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效果的不理想,同流通产业受到轻视、忽视和发展滞后有着极大的关系”。五、小结:关于商贸服务业内涵的探讨(一)关于商贸如何定义商指商业,贸指贸易,可是将“商贸”二字,第一次进行组合,并用来表示某些行业时,是什么时间,出现在什么文献中呢?也许有人会认为寻找商贸的根源没有任何意义,然而,本文却认为,唯有正本清源,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的主旨便是解决商贸服务业内涵界定的问题,因此,寻找商贸二字的根源是解决商贸服务业内涵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商贸的看法是,商业与贸易的简称,亦即并列关系。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商业和贸易可以说是相互包含对方,商业亦称贸易,而从事国内贸易,或者是从事实物产品的贸易都称为商业。因此商业和贸易所涵盖的行业有一部分是相同的,如果是并列关系,显然,这样的叫法有点累赘,不如直接叫商业或者贸易业。因此,本文认为商贸二字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把商业作为贸易的定语,用来说明贸易的论域。贸易,一般有两种划分方式:一是以交易的范围为依据,将贸易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国内贸易通称为商业,国际贸易常表述为进出口贸易;二是以交易物品的属性为依据,将贸易分为实物产品贸易和服务产品贸易,亦如李江帆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实物产品贸易通称为商业,而服务产品贸易中的旅游服务产品、交通服务产品、教育服务产品的贸易,不包括在商业中。把商业作为贸易的定语,那就是说,商贸是指从事商业的贸易,即从事实物产品的贸易,将贸易的研究论域界定在实物产品范围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不涉及生产制造,主要是在不同主体间的“转售”。故而,商贸业的涵盖行业即为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是不是商贸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都是既生产实物产品又生产服务产品的行业,如饮食业,厨师对食物进行烹调制作,其劳动成果是加工好的美味佳肴,这显然是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与食品制造业劳动成果无本质区别;而餐厅服务员的端莱上席(运输服务)、席间分莱,换碟,递清洁巾、清洗餐具,结帐(流通服务)等劳动,其成果是非实物劳动成果。在餐厅里,这两种劳动成果“迭加”一起供顾客消费,顾客既吃饭,也享受服务。可是,厨师是在做贸易吗?或者更直白地说,厨师是在做从事实物产品的贸易吗 ?本文所说的商贸业,是指从事实物产品的贸易活动,在“交换”的过程中,不涉及产品的加工制造。显然,厨师不是在做贸易,他只是在生产产品,勉强可以把前台的收银人员当作从事贸易活动。因此,不能说住宿餐饮业是商贸业,只能说其是服务业。(二)本文对商贸服务业内涵的界定商贸服务业听起来很熟,但具体是指哪些行业,却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出来。目前,已有学者对商贸服务业进行过研究,但其并没有涉及到商贸服务业内涵的问题,同样在某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文件中,将商贸服务业具体为,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本文对商贸服务业内涵的探讨,就是为了弄清商贸服务业涵盖的具体行业,统一统计口径。本文作者曾就商贸服务业内涵问题向李江帆教授请教,李教授认为,商贸服务业有两种解释:一是商贸业+服务业,如果是这样,那么商贸服务业的内涵就不好确定,因为“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是从事商贸活动的服务业,外延等于批发零售业。由此可见,某些地方政府所说的商贸服务业是指商贸业+服务业。本文对商贸服务业的解释接近李江帆教授对商贸服务业的第二种看法,即把商贸业作为服务业的定语,亦指从事商贸活动的服务业。由于商贸业本身就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服务业涉及的行业众多,因此商贸服务业将其研究领域界定在商贸业中,于是就有了关于商贸服务业定义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贸服务业是指,从事实物产品交易的贸易活动,以及由此贸易活动而引申出来的其他活动,其外延,即批发零售业以及由批发零售业引申出来的服务业。狭义的商贸服务业是指,专门从事商贸活动的服务业,即批发零售业。在我国,商贸服务业的提法很是常见,而对商贸服务业研究理论进行综述甚是少见,或为不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充实了服务业研究领域的内容,更是为众多学者对商贸服务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抛砖引玉。针对商贸服务业统计口径混乱的局面,本文对商贸服务业涵盖行业的探讨更具现实意义,本文明确指出商贸服务业的广义内涵和狭义内涵,明确了商贸服务业所涉及的行业,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明确商贸服务业涵盖行业及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可为政府经济统计工作服务,统一的口径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行国内外相关比较。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08(3)、(4)。2赵萍:中国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7(8)。3江苏省经贸委研究所课题组:欧盟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及对江苏省商贸服务经济发展的启示 ,江苏经贸,2007(11)。4陈阿兴、李希刚:论流通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5骆祖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商贸经济的意义分析,商业经济,2007(2)。6夏春玉:流通、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财贸经济,2006(7)。7苏为华、朱发仓:商贸流通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8何大安:跨国公司投资与流通产业管制,财贸经济,2006(8)。9杜丹青:对外开放与商贸流通产业政府管制方式变革,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0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06(3)。11马龙龙:流通产业组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黄国雄 :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 财贸经济, 2005(4)。13郭冬乐、宋则主编:中国商业理论前沿(1,2,3,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4杨小凯等: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5陈富良: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规制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6杜丹清:城市化推进中的商贸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苏商论,2004(6)。17王芳、施国洪:商贸服务业选址决策研究-一种基于阿德兰启发式算法的选址方法,江苏商论,2004(7)。18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4)。19韩耀:加强商贸理论研究、推进流通方式创新“流通创新和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财贸经济,2003(6)。20辞海89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21王慎之、刘国兴、肖永兴、华光彦:劳务经济学,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年。22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3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24郭克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与高效发展,财贸经济2001年第10期。25李江帆、曾国军: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财贸经济2003年第3期。26 J. S. Bain,Barrries to New Competiti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6.27 Christian Bechtel, Jayanth Jayaram,“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Strategic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1997,Vol.8, No.1.28 De Soto, Hernando,The Other Path, 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90.29 O. D. Hart, J. Moore,“Property Rights and Nature of the Firm”,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30 S. J. Grossman, O.D. Hart,“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31 Martha C. Cooper, edc.,“Supply Chain Management,More than a New Name for Logis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7,Vol.8,No. 1.32 Arthur C. Pigou,“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4thed,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1938.33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Corrup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8,1993. 34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The Grabbing Hand:Government Pathologies and their Cures,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35 George J. Stigl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II,1971.36 Simmons, J The Changing Pattern of Retail Locations R. Research Paper. No. 92,University of Chicago,Department of Geography,1964.37 Potter R. B. The Multivariate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tailing System:A British Case Study 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198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