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理论复习方法和干货

上传人:tia****g98 文档编号:156456345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理论复习方法和干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理论复习方法和干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理论复习方法和干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之人格理论干货在心理学考研中,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中之重,一般会考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要多理解、多记忆。和普通心理学那部分的人格一章结合起来记忆,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人格理论 思维导图一人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特质是一连续的维度;类型是对人格的归类划分;状态则是个体一时的表现。(一)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属于同一文化形态下人们所具有的一般性格特征。人们在共同特质上有多寡或强弱的差异个人特质是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个人特质又有三个不同层次:(记住,首要就是最重要!)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虽影响不遍及到个体的每一行动,但也代表了个性的重要特征。3.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多作为人适应环境时的某些暂时性行为,如独特偏好,及因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特点。 首要的一般只有一个,而中心的会有510个,次要的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彭书上例子是这么举的: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而构成林妹妹中心特质的有清高、率直、聪慧、孤僻、抑郁、敏感等等,反正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多多少少都会表现出来的那些就是首要的,而其他比较能概括不过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见到的就是中心的,而逢场作戏还有偏好什么的那些就是次要的了,千万别把首要和中心混在一起。(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元素周期表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特质进行筛选和分类,提出了一个包含四层特质的理论模型。1.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或称团体特质)(同奥尔波特)2.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那些相互联系的行为特质,又可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种。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特质。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抽取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编制了16PF。3.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的。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4.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这三种特质同时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个体朝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三)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将人格特质理论与类型理论、因素分析方法与实验心理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并提出了人格的基本维度及人格的结构层次理论。艾森克认为,人格的基本维度是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并由此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外向与内向维度:表现为内外向的差异。神经质与稳定性维度: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差异。精神质与超我机能维度:指人格异常还是正常的连续维度。其中外倾性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可以互相垂直,组成完整的人格环,得到四种人格类型(详见气质类型理论)。艾森克把人格结构分为四级,以下是他的人格层次模型:特殊反应水平是个体对一次实验或日常生活经验的反应,可能是个体的特征,也可能不是。习惯反应水平是指在相同情景中产生相同的特定反应。特质水平可以通过观察一些不同的习惯反应所具有的共同联系得出。类型水平则是联系各种不同特质的共同基础,如羞耻性、易感性的共同联系基础是内向型。二人格类型理论(一)单一类型理论弗兰克法利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根据冒险行为的性质,由分为T+型(冒险行为健康、积极、有建设性)和 T-型(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还将T+型分为体格T+型(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思想家)。1.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提出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A型人格:性情急躁,成就欲高,外向,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B型人格:不愠不火,容易满足,内敛,有耐性,对生活的满足感强。而且B型人格往往比A型好,压力低,他们属于较平凡的人。2.内外向人格荣格认为,人的兴趣和关注指向(力比多流向)内还是外,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倾向,由此提出内外向人格类型说,任何人都有内向和外向两种人格,但其中一种可能占优势。内向型的人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经常出现自我剖析,做事谨慎,深思熟虑,疑虑困惑,交往面窄,有时会出现适应困难。外向型的人则把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情感外露,热情,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往,行动敏捷,有时则轻率。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感情、感觉和直觉四种基本功能,依据人的心理倾向可以构成八种人格类型,即外向思维型、外向感情型、外向感觉型、外向直觉型、内向思维型、内向感情型、内向感觉型、内向直觉型。(二)多元类型理论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持这样观点的主要是气质类型学说,如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阴阳五行说等等。斯普兰格依据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六种价值观,把人划分为六种性格类型:经济型(利益)、理论型(真理)、审美型(美)、权力型(权力)、社会型(利他)、宗教型(神)。有人根据这一理论编成了价值观研究量表。(三)现代类型理论1. 大五因素模型塔佩斯等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Ocean一词,因此也被称为“人格海洋”这五个因素代表着最大程度的抽象,据此编制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09单)在人格评价中应用广泛。开放性(Openness):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外倾性(Extraversion):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Agreeableness):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Neuroticism):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2. 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等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了7个因素,分别是: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和因袭性。这七个因素就构成了七因素模型,相应的人格测量工具为人格特征量表(IPC-7)。三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人格理论,为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所创立。(一)基本原理弗洛伊德创立了动力心理学治疗方法,同时他把一个人的人格看成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他认为,遗传的本能及幼年经历决定了人的行为,且潜意识心理活动是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本能有两种:生之本能与死之本能,前者与保存生命紧密相关,后者驱使人类互相残杀攻击直至灭亡。在生之本能中,弗洛伊德尤其强调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人类行为的源动力,甚至整个人类文化归根到底都是由性本能冲动决定的。(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个人早期生活经验,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某些性欲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长大后形成哪一种人格。五个基本阶段分别为:口欲期(出生1岁,吃奶)、肛欲期(13岁,便便)、性器期(35岁,SY)、潜伏期(512岁,闭关修炼)、青春期/生殖器期(1218岁,出关泡妞)(三)人格的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本我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简单地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心理动机的力比多被围困在本我中,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出来。年龄越小,本我越占优势,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循“现实原则”,是意识的组成部分。作为无意识的结构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调和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前者是超我中的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止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四)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关系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本我中产生自我,自我中又产生超我,它们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始终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融合的状态。本我是求生的必要的源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个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下则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环境,对内调节心理平衡。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中,三部分人格的作用必然是均衡、协调的,否则就会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5)问题与修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有较大的缺陷,有关本我、自我、超我等概念都是一些不可测量的东西,在解释时只能依靠逻辑推断,缺乏有力的科学依据。且由于弗洛伊德仅从生物学角度去考察人格,强调人格形成的主体,这种理论发展到极端必然产生人与环境对立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为了修正这一矛盾,有些学者从主体以外去寻找人格形成的原因,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代表人物有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阿德勒、荣格、弗洛姆等。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他的理论重心与精髓就是需要和动机,认为应该从人的需要动机来研究人格,而其人格理论的基础就是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1.理论假设自我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与核心。其基本观点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是一致的,但罗杰斯则更强调人的自我指导能力。自我是自我经验的产物,经过引导人能认识自我实现的正确方向。人的行为是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自我实现倾向:一方面它是由人与其他生物共有的倾向构成,它引导机体产生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包括非人类的其他生物行为);另一方面它包括指向增加自主、自足,指向个人成长的独特倾向。机体评估过程:个体接近和保留那些符合实现倾向的经验,避免和消除那些抵触实现倾向的经验。因此,机体估计过程是自我实现倾向的反馈系统,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经验中凡是能维持或增强积极评价自我的需要的,就是积极的经验,它能导致满意感;与此相反的经验被理解为消极的,需要避免的东西。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积极看待的需要包含了要求获得他人或自己关注、赞赏、接受、尊敬、同情、温暖与爱。与积极看待相反,那些漠不关心、蔑视、讥讽、冷淡、憎恨、大骂等等称为消极看待。起初这些积极看待来自于其他人,特别是身边重要的人,随着自我的发展,积极看待的提供者更多从他人转向自己,也就是说个体能够自我珍重,接受自己,奖赏自己。 价值条件: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的评价被称为价值条件,指给予积极或消极评价的条件。价值条件发生在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他人有条件地给予自己积极看待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个体往往一方面感到被人称赞,另一方面又觉得与自己的“内心的呼声” 机体评估过程不协调。因此价值条件会替代、干预机体的评价过程,从而阻止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2.理论的核心结构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的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自我并不做任何事,它只是反映经验,并影响经验。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相对于自我概念,罗杰斯又提出“理想自我”,它象征着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概念,包括与自我有潜在关联的、被个体赋予很高的价值的感知和含义。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Q分类法:是罗杰斯用来研究个体自我的一种测量方法。该技术可以将他人与被试者的评定和被试者的自我评定进行比较。五 建议理解透人格理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理论终究要应用于实践,才能不枉学习一番。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这样才能成事。所以同学们在备考人格心理学的时候,不要孤立地看待其中的知识点,而要联系自身理解。更多资料可以咨询博仁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