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5643986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1.家畜环境卫生学概念及研究对象?家畜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保护和改造环境技术措施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家畜(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外界环境。2. 环境对家畜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环境影响家畜的生产力:夏季高温产蛋率,音乐,迁移应激环境影响家畜的繁殖季节:鸡对光周期很敏感。光周期的变化是鸡产蛋出现淡季旺季的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家畜的分布和育种: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及家畜的适应性来决定的。环境影响家畜的生态特性:在生理、解剖和形态特征上的改变。家畜的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应激综合征、无名热、口蹄疫。环境影响畜产品的品质:猪应激综合征(porcine stress syndromes PSS):是猪在自然应激因子(如运输、高温、运动、争斗、交配、分娩等)的作用下,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高烧血管收缩,突然死亡,且死后迅速僵直的一种综合症。这种猪往往以异常高的频率产生颜色灰白、质地松软和向外渗出水分的劣质肉(PSE肉)。环境影响家畜饲养标准的制订第一章 适应与应激1.适应与应激的概念 应激: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适应:适应是指生物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生的生理机能的反应和遗传的反应。有利于缓解生物的生理紧张状态。这种反应可以使生物有机体的一切功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动态的平衡,使生物在变化的环境中正常地生存和繁衍。2.应激原的分类 应激原:把凡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生物学的或是心理学的等等)都称作为应激原。 应激原按照强度和持续时间分:高强度长期应激原;低强度长期应激原 ;高强度短期应激原;低强度短期应激原 应激原按照性质分:物理性应激原;化学性应激原;生物性应激原 ;营养性应激原;管理性应激原;心理性应激原;运输性应激原;其他人为因子 3有关适应的几个法则伯格曼法则(Bergman,s Rule 1847):同一个种的恒温动物,处于寒带的体型较大,处于热带的体型较小。爱伦法则(Allen,s Rule 1877):同一种动物,严寒地区(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较小,炎热地区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较大。威尔逊法则(Wilson,s Rule 1854):寒冷地区的动物具有较密、较厚的被毛和皮下脂肪;而炎热地区的动物则毛短、稀,皮薄而有光泽,皮下脂肪厚。格罗杰法则(Gloger,s Rule 1833):裸露皮肤的色素,具有抵抗太阳紫外线的作用。处于热带的动物皮肤颜色较深,被毛色泽较浅、具光泽,较易反射太阳辐射热。寒冷地区动物体表颜色较浅,炎热潮湿地区动物体表颜色较深。第二章 温热环境1.家畜的体温和皮温体温(体核温度)是指动物身体深部的温度(deep-body temperature)。是衡量恒温动物热平衡唯一可靠的指标。皮温是指动物体表皮肤的温度。 2.家畜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方式 产热方式: 基础代谢产热:动物处于适宜温度下,禁食、休息和消化道中无养分可吸收状态下维持生命活动时的产热量,称为基础代谢产热。 体增热 (HI):是动物采食饲料后伴有产热增加的现象。 肌肉活动产热:包括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运动、觅食、争斗和劳役等机械运动所产的热和动物肌肉收缩,器官(肝脏、心脏、肾脏)活动加强所产生的热。 生产过程产热:动物在生产乳、肉、蛋、毛等产品以及妊娠、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产热。 散热方式: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辐射散热 传导散热:传导散热是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传递过程 对流散热:当气温低于畜体体表温度时,通过对流而带走体表热量的过程,称为对流散热。 蒸发散热:动物体表(皮肤表面和呼吸道表面)水分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周围空气热量的过程称为蒸发散热。蒸发散热又包括了皮肤蒸发、呼吸道蒸发、潜热和显热。3.太阳高度角及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某一具体地点的地平面所构成的夹角。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角: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因素:a.纬度b.季节c.时辰 天气状况:空气中的烟雾、水滴、尘埃、云雾等,大量吸收、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因而,当阴天时,空气中水汽、灰尘、二氧化碳含量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水汽、CO2和灰尘含量少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4.气温日(年)较差、等热区、下线临界温度、热射病,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气温日较差:是指每日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等热区: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和行为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的外界环境温度范围。下限临界温度: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环境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下限临界温度”。 上限临界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代谢率可提高10-20%,这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为 “过高温度”或“上限临界温度”。热射病:指动物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机体散热困难,体内蓄积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的因素:临界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产热的多少和散热的难易:凡产热多,散热难的,临界温度较低;产热少,散热易的,临界温度较高。因此凡足以引起产热和散热变化的一切内在和外界因素,都能影响等热区和临界温度。 动物种类:一般体型较大、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小的动物,较耐低温而不耐热,其等热区较宽,下限临界温度较低。 年龄和体重:下限临界温度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大而下降。幼年家畜由于体热调节机能差,故等热区较窄,临界温度较高。 皮毛状态:被毛密或皮下脂肪较厚的动物,较耐寒,临界温度低,等热区宽。 饲养水平:家畜在采食过程中,由于咀嚼、消化器官的活动,产生体增热,饲养水平愈高,体增热愈多,临界温度愈低。 生产力:泌乳、产蛋、劳役、妊娠、生长、肥育等生产家畜(家禽),不但需给较多的饲料,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代谢率亦提高,因而,临界温度较低。 对气候的适应性:寒冷地区动物的临界温度较低,炎热地区动物的临界温度较高。 管理制度:由于临界温度都是动物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的,如果动物群体饲养,当气温下降时,动物可互相拥挤,减少散热面积,能显著降低临界温度。 环境状况:临界温度是在无风、没有太阳辐射、湿度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所得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自然条件。风、太阳辐射和湿度等不宜时都会影响临界温度和等热区。5.有关空气湿度的概念空气湿度(air humidity):空气湿度是描述空气中水分含量的物理量。描述空气湿度的指标有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水汽压(water-vapour pressure) :空气中水汽本身所产生的压力,称为水汽压。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即空气中水汽的密度,单位为克/米3或克/厘米3。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 饱和差 (saturation deficit):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露点 (dew point):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所含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单位用表示。6.如何做好冬季畜舍的防潮工作?高湿对家畜的热调节、健康和生产力都有不良影响,且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增加维修保养费用。为了避免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好场址:牧场场地应选在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区;为防止土壤中水分沿墙壁上升,在墙身和墙脚交界处敷 设防潮层,地面下也辅防潮层;保温:使舍内气温经常保持在露点温度以上,防止水汽凝结;畜舍内粪尿和污水应及时清除,经常更换污湿垫料;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最好能训练家畜(如猪)在舍外排粪排尿。7.高山病及其病征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因空气压力下降,空气中氧含量减少而诱发动物发生“高山病”。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1)神经系统 :因大脑皮层对氧特别敏感,缺氧时,大脑皮层细胞工作能力降低,引起保护性抑制,家畜出现全身软弱无力,运动机能发生障碍,并失去对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表现为嗜眠、多睡等。(2)呼吸系统:由于缺氧引起代偿性反应,呼吸次数与呼吸量增多,发生喘息。(3)循环系统:心肌机能亢进,脉搏显著增加。由于缺氧,物质代谢发生障碍,糖、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不充分,一些氧化不全的物质(如组织氨、吲哚等)在体内蓄积,因而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鼻腔或呼吸道粘膜破裂出血。8.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热环境(热环境)是指家畜周围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由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太阳辐射等温热环境因子综合而成的。鉴于温热环境的综合作用,采用一种因素的量的变化判定环境好坏是不准确的。因此,人们通过实验,提出了一些可以同时反映两个以至三个以上因素的综合指标。有效温度(ET,effective tempetature):有效温度亦称“实感温度”或“体感温度”,是综合反映气温、气湿和气流对家畜体热调节影响的指标。等温指数是用气温、气湿和风速相结合来评定不同状态奶牛热应激程度的一个指标。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是用气温和气湿相结合以估计环境炎热程度的一种指标。风冷却指数:是气温和风速相结合以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湿卡他冷却力:湿卡他冷却力是用以评定气温、气湿、风速、辐射四因素综合炎热程度的指标。平均辐射温度(Tmr):在野外或在太阳辐射对家畜有影响的情况下,为了解温度和太阳辐射的综合影响,提出了平均辐射温度这一综合指标。第三章 光环境1.光周期对畜禽有何影响?光周期(photoperiod):是指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交替循环的变动规律。光照时间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规律性变化称为光的周期性。它对畜禽的影响表现在:繁殖性能:动物繁殖的季节性本身就说明光对家畜的繁殖具有深刻的影响。一般而言,延长光照,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繁殖活动。产蛋性能:在禽类产蛋期,应保持光照时间恒定,突然增加光照时间或突然减少光照时间,都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产蛋率下降。产奶量:延长光照,可增加牛、羊和猪的产奶量生长肥育和饲料利用率:一般认为,光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健康:连续光照使肉用仔鸡关节变形(外翻和内翻)、脊椎强直和膝关节增大发病率增加2.红外线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哪些?(1)红外线在畜牧生产中,照射仔猪、雏鸡、羔羊和病畜,提高其成活率。(2)红外线具有消肿作用。(3)红外线具有镇痛作用。(4)色素沉着,红外线还能加强太阳光谱中的紫外线的杀菌作用。(5)不良影响:过度的红外线作用,可使热调节发生障碍。3.紫外线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有哪些?(1)红斑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被照射部位的皮肤会出现潮红,这一现象称为红斑作用,红斑作用最强的波长是254nm和297nm(2)杀菌作用(3)抗佝偻病作用(4)色素沉着作用:色素沉着就是动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皮肤和被毛颜色变深的现象。(5)增强免疫力和对传染病抵抗力(6)增强气体代谢作用(7)光敏性皮炎(8)光照性眼炎与癌(9)提高畜禽生产力4.日射病:波长6001 000nm的红光和红外线能穿透颅骨,使颅内温度升高,引起“日射病”。第四章 空气环境1.概念:温室效应、阳伞效应温室效应: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而使气温升高的现象。阳伞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微粒增多而引起的冷却作用。2.如何减少畜舍中的有害气体?畜舍中的有害气体包括氨、硫化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消除舍内有害气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畜舍卫生管理着手,应及时消除粪尿污水。不使它在舍内分解腐烂。从畜舍建筑设计着手,在畜舍内设计除粪装置和排水系统。注意畜舍的防潮:氨和硫化氢都易溶于水,当舍内湿度过大时,氨和硫化氢被吸附在墙壁和天棚上,并随着水分透人建筑材料中。当舍内温度上升时,又挥发逸散出来,污染空气。舍内地面,主要是在畜床上应铺垫料,垫料可吸收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其吸收能力与垫料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必须合理组织通风换气,以消除舍内的有害气体。使用吸附剂科学使用添加剂,配制全价平衡日粮,提高机体对氮、硫的沉积量,尽量减少粪便中氮磷的含量。3.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空气中微生物随空气流动而引起疾病传播称为疾病的“气源传播”。 气源传播有三条途经:一是病原微生物附着在各种固态微粒上进行灰尘传播;二是病原微生物存在于飞沫小滴内,经飞沫小滴进行传播;三是飞沫小核传播 4.减少畜舍空气中微生物的措施有哪些?在选择牧场场址时,应远离传染源,如医院、兽医院以及各种加工厂,避免引起灰尘传播 牧场建成后,应对全场和畜舍进行彻底消毒,畜舍的出入门口,应设置消毒坑 。平时要保证舍内的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经常保持清洁状态 。定期对畜舍消毒 减少舍内微粒合理组织通风换气第五章 水、土壤及噪音1.水源选择应遵循的原则(1).水量充足(2).水质良好(3).便于卫生防护(4).技术经济上合理、取用方便,净化消毒设备简易,基建及管理费用最节省等。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应优先选择地下水源,特别是深层地下水。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在地面水丰富的地区,也可选用水质较好的地面水作为饮用水源。2.水源的种类及其特点地面水:指暴露在地表面的天然水源,它主要由降水径流汇集而成。特点:a.受污染机会多,浑浊度大,细菌含量较高;b.水量较大,水质较软;c.自净能力强,取用方便;d.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较大。e.常用的地面水源有:江河水、湖水、塘水、水库水。地下水:主要是指渗入地下的降水,通过河床、湖床渗入地下的地面水,以及土壤岩层中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凝结水。特点:a.比较清洁,透明,细菌含量少;b.由于地下水表面有一层土层覆盖,因此, 污染的机会较少,而且便于进行卫生防护; c.由于通过土层时溶解了大量的矿物盐类,往往使水质变硬或铁等元素含量过高;d.溶解氧较地面水少,自净能力差,一旦受到污染,消除极为困难。降水:降水是由天然的蒸发水凝结所形成的。特点:a.本应是很清洁的,但当其在大气中凝结和降落时,往往吸收了大气中的各种杂质及可溶性气体,因而易污染;b.收集困难,储存不便,水量水质难以保证。3.如何降低畜牧场的噪音?从人的感受性上说,凡是环境中不协调的声音,人们感到吵闹或不需要的声音,均称为噪声。降低噪声可做以下措施:选好场址,避开噪声源,尽量避免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的干扰。合理规划牧场:汽车、拖拉机等噪声大的应远离畜舍。种植树木:树木可吸收和反射噪音,畜舍周围大量植树,可使外来的噪音降低10DB以上。选择噪声小的机械:选择机械设备时应选择性能优良、噪声小的机械设备,装置机械时,应注意消声和隔音。4.用于修建畜牧场的理想土壤应具备哪些特点?适合于建立畜牧场的土壤,应该是透气透水性强、毛细管作用弱、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土壤。第六章 畜牧场设计1.畜牧场分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牧场,通常将畜牧场分为三个功能区:即管理区、生产区和病畜隔离区。在畜牧场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各建筑物之间的功能联系、场区的小气候状况以及畜舍的通风、采光、防疫、防火要求,同时兼顾节约用地、布局美观整齐等要求。根据场地地势和当地全年主风向,按下图所示的模式图顺序安排各区:2.影响畜舍小气候的因素有哪些?畜舍小气候状况,不仅取决于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还取决于畜舍的通风、采光、给排水等设计是否合理,同时应采取小气候调节设备对畜舍环境进行人为控制。第七章 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1.如何做好冬季畜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加强畜(禽)舍的保温隔热设计:选择有利保温的畜舍形式;增加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减少畜舍外围护结构面积;畜舍的朝向:畜舍纵墙与当地冬季主风向平行或形成045角的朝向,减少冷风渗透,有利于畜舍的保温;门窗设计:尽量少设门窗,加薄膜或窗帘等;畜舍地面的保温加强防寒管理: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注意防潮;铺垫草;控制气流,防止贼风;利用温室效应防寒;寒冷时调整日粮、提高日粮中的能量畜舍的采暖:畜舍采暖分集中采暖和局部采暖。 集中采暖由一个集中的热源(锅炉或其他热源),将热水、蒸汽或预热后的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舍内或舍内的散热器。 局部采暖则由火炉(包括火墙、地龙等)、电热器、保温伞、红外线灯等局部产生热能,供给一个或几个畜栏。 2.如何做好夏季畜舍的防暑降温工作?围护结构的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以加强隔热;科学的设计屋顶结构。修建多层结构屋顶 ,屋顶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充分利用空气的隔热特性。双层透风屋顶。空气具有较小的导热系数,不仅可用作保温材料,也可用作防热材料;将屋面涂成白色或其他浅色,增强屋面反射,减少太阳辐射热。屋面要平整。墙壁的隔热:炎热地区多采用开放舍或半开放舍,在这种情况下,墙壁的隔热没有实际意义。夏热冬冷地区,必须兼顾冬季保温,又有利夏天防热。 畜舍通风:驱散舍内产生的热能,不使其在舍内积累而导致舍温升高。自然通风、合理设计窗子、充分利用穿堂风、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等 遮阳与绿化 常用的有加宽畜舍挑檐、挂竹帘、搭凉棚、在畜舍周围植树和种攀援植物等。 畜舍降温:通过隔热、通风与遮阳,只能削弱高温影响,并不能降低大气温度。当气温接近畜体温度时,必须采取冷却措施。 饲养管理:调整日粮:减少粗饲料喂量,选用热增耗低的饲料;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降低饮水温度;降低饲养密度。 使用抗热应激药物:氯丙嗪、地血平、中草药添加剂。3.畜舍类型及小气候特点畜舍按外围护结构封闭程度的大小,分为开放舍,半开放舍和封闭舍三大类型。畜舍小气候是由于畜舍外围护结构及人畜的活动而形成的畜舍内空气的物理状况,主要指畜舍空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状况。封闭舍小气候特点 封闭舍空气温度高于舍外 ;冬季通风不良时,舍内相对湿度高 ;空气中尘埃和微生物含量舍内大于舍外 封闭畜舍通风换气差时,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等)含量高于舍外。半开放式畜舍的小气候特点:开放舍外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防寒防暑能力。开放舍的小气候特点:开放式畜舍只起到防风雨、防日晒的作用 。4.采光系数、换气次数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即窗玻璃的总面积,不包括窗框)同舍内地面面积之比(以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为1,以 1x 的形式表示)。 换气次数:指在1小时内换入的新鲜空气的体积为畜舍容积的倍数。5.通风换气的动力及通风换气量的确定通风换气量的确定有以下方法:据舍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计算通风换气量:L=mK/(C1-C2)根据水汽计算通风换气量:()根据热量计算通风换气量 :L=(QKF). 根据通风换气参数,确定通风换气量:夏季畜舍可采用最大通风量,而冬季可采用最小通风量。根据换气次数确定通风换气量:畜舍通风换气次数=L/V第八章 畜牧场的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 环境污染:指自然环境诸要素(空气、土壤、水体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产生的或来自自然界的污染物的污染,并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达到一定程度,对人、畜和其他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水体污染: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质改变了水体的组成并使水质恶化,给人畜带来危害。大气污染:畜牧场在生产过程中可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和病毒)、有害气体(NH3和H2S气体)、粉尘(饲料粉尘和土壤微粒)和有机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产生污染。2.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措施畜禽粪便用作肥料:土地还原法:把家畜粪尿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的方法称为“土地还原法”。 腐熟堆肥法 畜禽粪便用作饲料:干燥法、青贮法、发酵法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亦可直接燃烧作为燃料供能利用粪便养殖蚯蚓第九章 畜牧场环境管理1.环境绿化的卫生学意义? 改善场区小气候 绿化可以明显改善畜牧场内温度状况: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辐射能,蒸腾过程还从周围环境吸热绿化可以明显增加畜牧场的湿度:植物根系具有吸收和保持水分,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植物枝叶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空气湿度。 绿化可以明显减少畜牧场场区气流速度 净化空气环境 吸收空气有害气体 吸附空气灰尘 减少空气中微生物含量 防疫防火、降低噪声2.畜牧场常见的消毒方法消毒是指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或防止传染病发生、传播和蔓延的措施。畜牧场的消毒通常被分为:经常性消毒、定期消毒、突击性消毒、临时消毒、终末消毒。消毒类型包括:物理消毒法:机械性清除;日光照射;辐射消毒,包括紫外线照射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高温消毒化学消毒法:即使用化学消毒剂,通过化学消毒剂的作用破坏病原体的结构以直接杀死病原体或使病原体的增殖发生障碍的过程。使用方法有清洗法、浸泡法、喷洒法、熏蒸法、气雾法 生物消毒法:生物消毒法是利用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释放出的生物热,杀灭病原性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过程。常用消毒方法有:畜舍带畜消毒、畜舍空舍消毒、饲养设备及用具的消毒、家畜粪便及垫草的消毒、畜舍地面及墙壁的消毒、畜牧场及生产区等出入口的消毒、工作服消毒、运动场消毒 3.化学消毒剂选择的原则及使用方法选择原则: 适用性: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构造不同,对消毒剂反应不同,有些消毒剂为“广谱”性的,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具有杀灭效果,也有一些消毒剂为“专用”的,只对有限的几种微生物有效。 杀菌力和稳定性:在同类消毒剂中注意选择消毒力强、性能稳定,不易挥发、不易变质或不易失效的消毒剂。 毒性和刺激性:应尽量选择对人、畜无害或危害较小的,不易在畜产品中残留的并且对畜舍、器具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经济性:应优先选择价廉、易得、易配制和易使用的消毒剂。使用方法:清洗法、浸泡法、喷洒发、熏蒸法和气雾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