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6247051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提出本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价,最后提出主要的研究方法、思路和论文框架。1.1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这一选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从理论背景来看,房地产市场价格对消费的影响研究涉及资产价格理论和消费理论两大学术领域。资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统称为财富效应。应该说资产价格波动与消费的关系长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尤其是股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理论界与政府部门都较为关注,但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或者说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却相对被忽视。2001年7月以来,我国股市持续萧条了5年多,而房地产市场却持续繁荣,这也使得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从房价波动与消费的内在联系角度来探讨房地产市场和内需调控,也是一条新的思路。从现实背景来看,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趋繁荣和复杂,其对消费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政府部门的重视。近年来,政府有意识地发展房地产市场以促进消费并带动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之中,不少地方却把“经营城市”演变为“土地财政”、“房产财政”,各地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甚至呈现出非理性的繁荣迹象,这与我国股市同期持续低迷现象恰恰相反。这种发展态势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措施。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调控房地产市场和扩大即期消费依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更好地调控房地产市场使之稳定发展又不影响消费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调控问题,必须要先理顺房价波动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渠道,找出房价合理波动区间,而这正是本文所研究的核心内容。1.1.2研究意义我国房地产市场已持续繁荣多年,房价年年调控却年年走高。而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商品房空置面积已高达1.24亿平方米。面对这一持续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老百姓买房难已成为社会问题的多重困境之下,深入研究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机理,不但有助于全面认识房地产市场与消费的内在联系,认识房地产价格过度波动通过消费渠道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可为政府管理部门监控房地产市场、利用房市调控居民消费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证支持。因此,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住房消费成为难题,国内消费不足,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管理和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前瞻性及现实指导意义。1.2相关概念的界定 为了更明确地开展我们后面的研究,这里首先对有关的概念进行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概念。1.2.1总消费与居民消费 从被消费对象来分,总消费(Aggregate consumption)一般可分为耐用消费品消费和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为了方便获得数据选择使用非耐用消费品消费这一变量来代替总消费。从消费主体来分,总消费可分为居民消费(Residential consumption)和政府消费(Governmentconsumption)两大类,我们从微观角度分析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时,家庭是主要的微观主体。为了保持宏微观分析的一致性,我们所用的总消费是指居民消费,不包括政府消费在内。因此,本文中的总消费变量是指居民非耐用消费品消费。本论文将居民对房地产自身的消费从总消费中剔除,一方面因为房地产本身消费属于耐用消费品消费,另一方面,有学者(张冬佑、郑学工,2006)认为居民的购房行为应该被看作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的一部分!。1.2.2收入 从消费理论的演进过程来看,收入(Income)历来都是一个影响消费的重要变量。从凯恩斯理论中的总量收入到莫迪格莱尼生命周期假说和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中的持久性收入,再发展到霍尔等人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下的跨时最优配置理论中的人力财富年金价值,虽然学者们对收入及其在消费决策中的地位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模型设计和实证检验中都纳入了不同形式的收入变量,这些都说明在研究和强调房价对消费的影响时不能忽略至少同样重要的收入变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收入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从微观的角度看,收入可以用家庭年平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选取这两个变量主要考虑了理论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1.2.3家庭财富、房地产财富与房价 财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单一的私人部门(企业和家庭)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金融财富。其中,实物财富主要是指非人力资产如土地、机器和存货等可以用货币单位计量的资产,而金融财富主要是指以金融资产方式存在的资产,如现金、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货币是唯一的财富,3而亚当斯密则指出实物财富是财富的本质。我们把家庭所拥有的人力财富、实物财富和金融财富之和统称为家庭财富(Household wealth)。毋庸置疑,房地产财富(Housing wealth)作为一种实物财富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以及固着在土地或建筑物上的不可分离的部分和附带的各种权益。根据用途分类,房地产财富可以分为住宅财富和商用房地产财富。住宅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住宅市场与家庭消费的联系更为密切。为了突出分析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狭义的房地产市场,即居民住宅市场,而较少涉及商铺和写字楼等房地产市场。如无特殊说明,下文中所涉及的房地产均指居民住宅资产,房地产价格(Housing price)均指住宅价格,有时候用房价代替。1.3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文献回顾1.3.1国外研究现状及评析长期以来,宏观经济研究和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明显处于分离的状态。“主流宏观经济学”忽略了房地产市场,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或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消费品或者完全忽略它,而一般房地产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事实上也部分地忽视了其与宏观经济的相互作用。最近有学者试图将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联系起来,探索二者之间的相关性,Charles Leung(2004)对此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很好的综述,但是他没有突出消费这个联系房价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而房价通过消费作用于宏观经济的机理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从已有文献来看,学者们较为重视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对消费影响(即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际上,作为一国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既属于耐用消费品,是各类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对象,也是家庭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各国经验数据显示,个人财富绝大部分集中在股票与房地产领域,与股票财富相比,拥有住房的人数大大超过拥有股票的人数。欧洲有一半以上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且住房占居民家庭全部财产的40%-60%,美国的这一比例也达到了30%,美国人拥有的房屋总市值达15.2万亿美元。2000年以来,在全球股票市场出现调整时,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房地产市场却一派繁荣,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已把关注的目光从股票财富对消费的影响逐步转移到房地产对消费的影响上。整体来看,国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研究。(1)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内涵及其争议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学者们称之为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其中,房地产价格上涨产生正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则导致负财富效应。4传统意义上的财富效应(这里指庇古效应),仅解释了物价水平变动引起货币余额变化所体现的财富效应。随着社会财富构成的多元化以及财富结构的不断变化,财富效应也逐步运用于分析居民资产价格(尤其是股价与房地产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之上。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虽然与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有众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从现有的文献看,学者们更为关注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而比股市财富效应更重要(至少同样重要)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却相对忽视。关于房地产价格波动是否影响消费以及影响程度,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观点。众多研究表明,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的确存在。例如,Skinner(1999)分析收入动态平行调查数据(PSID)时发现房地产财富对消费的影响较小但很显著3。Engelhardt(1996)运用PSID数据对房价增长与当前有房者的消费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直接检验,估计房地产财富效应的MPC大约为0.034。Case(2003)等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财富增加对消费有积极显著的作用,而房地产财富的下降对消费没有任何影响5。Greenspan(2001)则从官方的角度指出房地产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要高于股市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6。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国家房地产财富效应大小不一样(Girouard和Blondal,2001),房地产价格上涨10%,英国能够在1年之内带来0.2-0.8%的消费增长,在挪威能够在两年后带来0.7%的消费增长;而在日本的消费增长范围在0.6-1%之间7。Ho和Wong(2003)对香港房价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房价对总需求有显著性的影响,而总需求对房价的影响则不显著8。然而,部分学者却认为房地产财富效应很少或者不存在。Elliott(1980)对消费支出、金融财富和非金融财富的一项早期研究表明,非金融财富对消费没有影响,因为家庭往往把房子、汽车、家具和电器看作家庭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可以实现的购买力9。Sheiner(1995)指出房价上涨意味着年轻的租房者必须为明天购房节省今天的钱,从而减少当前消费,而现有住房者因房价上涨所增加的消费可能被希望买房的租赁者增加的储蓄所抵消,从而社会总需求不变10。Levin(1998)对退休历史调查数据(RHS)进行了详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对消费没有影响11。Tracy、Schneider和Chan(1999)发现房价波动引起的消费变动可能比股市波动引起的消费变动小得多,房价非预期增长提升家庭真实财富的程度依赖于家庭计划在现有房子居住的时间12。对于不想在现有住宅长期居住的家庭来说,房屋居住成本增加的贴现值远小于房价增加带来的正财富效应,消费者因而可能增加现期非住房消费,而对于长期居住者来说,房价上升所带来的正财富效应大部分被购买住房服务成本的增加而抵消了。Phang(2003)运用新加坡的数据检验房价上升对消费的影响,发现不存在财富效应或抵押效应,房产财富变动对总消费有积极影响的结论不适用于新加坡13。5综合来看,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有房价波动的不确定性与随机性、居民资产选择的替代性以及家庭资产的结构问题、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与广度等。正是这种争议的存在吸引更多的学者投入到该问题的研究中。(2)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机理和渠道消费函数理论是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基本原理,包括弗里德曼(M.Friedman,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PIH)、莫迪利亚尼(F.Modigliani,1954,1979)等人的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LCH)以及R霍尔(Robert E.Hall,1978)的随机游走假说、预防性储蓄理论等。尽管这些消费函数理论没有把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不过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此给出了初步的解释。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而房地产较高的遗赠价值和彰显社会地位的突出特点强化了这一缺陷,降低了消费函数理论的解释能力。Ludwig和Slok(2001)从理论上探讨了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五种传导渠道: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预算约束效应、流动约束效应、替代效应14。根据股市财富效应传导渠道研究文献看,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渠道也应包括消费者信心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3)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实证检验方法房地产价格波动影响消费的实证模型通常建立在消费函数理论基础上,从宏观总量和微观家庭两个层次进行分析。总量模型可参见Dvornak和Kohler(2003)、Ludwig和Slok(2001)、Lettau和Ludvigson(2004),微观模型可参见Campbell和Cocco(2005)、Belsky和Prakken(2004)。实证方法主要包括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一阶差分等方法。Ludwing和Slok(2001)提供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以LC-PIH为基础的关于长期消费与收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财富效应之间有代表性的计量模型14:,0 1,2,3,s hdS St i i i t i i t i i t i i tC =+Y +W +W+,i =1,2,.,N ,t =1,2,.T(1.1)其中下标i和t代表国家和时间预期,C代表消费,Yd代表家庭可支配收入,hsW和ssW分别指房产和股票市场财富水平,是误差修正系数。这一函数式反映的是资产财富与消费之间长期相关性。美国学者Mehra(2001)运用美国季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DOLS方法同时考察了1959-2000年、1959-1990年和1959-1995年3个样本期间的消费方程(如1.2所示)。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这些变量均是一阶单整的I(1),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和收入、财富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15。0.45 0.03 0.12(1960-1990)0.43 0.03 0.21(1960-1995)0.49 0.02 0.15(1960-2000)t t t tt t t tt t t tc dly eq nwoc dly eq nwoc dly eq nwo=+?=+?=+?(1.2)其中,c表示消费用非耐用品消费人均值,dly表示收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nw表示总财富用人均家庭财富净值,eq表示家庭股市财富用人均股票持有量来,nwo表示家庭人均其他非股票财富变量为总财富与家庭股市财富的差。这五个变量都是以1996年价格表示的真实值。从方程(1.2)可以看出,股票财富的MPC由0.03下降为0.02,非股市财富效应则所有上升。这与波特巴(Poterba,2000)提出的财富MPC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的观点一致,但是下降幅度显然较小16。值得注意的是,较少有学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同一个国家同一市场进行宏微观双层次的研究,这是一个不足之处。消费函数理论自身的不足也可能会导致实证检验结果的偏颇。(4)房价和股价波动影响消费的比较研究在研究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之时,也有学者将其与股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理论研究上,由于股市与房市的特性不同,二者对消费应有不同的影响。实证分析中,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数据和样本期间的不同,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而基本的结论是,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Case,Quigley和Shiller(2003)认为,与股票市场相比,房地产市场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价格的波动性要小得多,故二者对消费的影响也不同5。例如,从美国各州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价格上升10%,一般导致消费上升0.6%左右,而股票价格上升10%,消费一般仅增加0.3%。而从14个工业国家的情况来看,房地产价格上升10%,消费相应上升1.3%,而股市的财富效应却不太明显,仅为0.19%。整体来看,由于房地产在居民总资产中的比重相对较大,且缺乏供给弹性和替代弹性,因此,通常认为房地产价格变化产生的财富效应要高于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Ludwig和Slok(2001)用经合组织16个国家的数据分析了股价和房价对消费的不同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金融体系下,股价和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不同14。Dvornak和Kohler(2003)对澳大利亚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股票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房地产的边际消费倾向,不过由于家庭所有的房产比股票资产的三倍还多,因此,房产财富效应至少与股市财富效应一样大17。为了区分不同类型资产在不同国家对消费的不同效应,IMF选择16个发达国家1970-200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传统的消费函数,分股票资产和房地产资产两种资产类型来研究消费行为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金融系统之间的差异。为了考察财富效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特征,他们将数据分为2个不同时段进行估计;为了考察不同金融系统对财富效应的影响,他们将样本国家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和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两组18,实证结果如下表所示:第二章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微观视角自从卢卡斯批判提出以来,经济学界致力于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搭建桥梁,为宏观理论寻找微观基础或为微观理论寻找宏观环境。总消费是个体消费的加总。以家庭为单位来研究房价波动对个体消费支出的影响是进一步研究房价波动影响总消费和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因此,本章从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微观理论基础入手,重点探讨了房价波动影响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者信心,进而影响家庭消费决策的机理和渠道。另外,我们对房地产和股票资产财富效应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借鉴国外学者的做法,尝试构建微观动态家庭消费函数模型,为后续研究中运用我国微观数据来验证房价波动对微观个体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影响打基础。2.1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微观理论基础消费决策一般是指现时花费的决策,与之对应的投资(这里我们把储蓄看作一种无风险投资,且这种投资更关注其安全性而不是收益性)则是为了平滑消费者一生的消费,即消费者可以在一生合理安排消费支出,从而使其效用最大化。人们创造资产就是为了保证这种效用的最大化,而投资则是对各种资产的一种选择过程。居民进行投资,关心的不是财富本身的规模,而是他们的财富所能支持的生活标准,即他们消耗掉财富并从消费中获得的效用而不是获得的财富本身。2.1.1微观消费函数模型:跨时配置理论研究资产价格与消费的传统思路是消费函数。由于传统的消费函数相对忽视了资产价格波动和消费之间联系的微观基础,因此我们尝试建立具有微观基础的新的消费函数模型。消费函数理论的基础是现时消费和未来消费的跨时选择理论,而对未来消费的选择实际上体现为投资决策。消费者要做的就是现时消费和各种资产的选择。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特性,因此明智的资产组合有助于消费者保证自己未来的消费水平,有利于消费者实现一生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可以说,自从出现了资产,消费和资产选择之间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先给出一个一般意义上的跨时配置模型。(1)跨时配置模型假设一个代表性消费者面临劳动收入的不确定性,即tY是一个随机变量,t=1,2,.T。消费者对未来消费的折现率(时间偏好率)为。再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收入只有两个用途,或用于消费,或用于投资(储蓄作为无风险投资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下,多期的投资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财产积累过程。用tA表示消费者在13第t时期拥有的资产实际总价值,tC表示第t时期的消费,iN(i=1,.,n)表示消费者在n种资产上的实际支出,itr表示每种资产第t时期的实际收益率。消费者在t时期和t+1时期的预算约束方程如下:1nt it t tiC N Y A=+=+(2.1)11(1)nit t itiA r N+=+(2.2)设nt iti=1N=N为第t时期总资产实际支出,假设每种资产的实际支出占总资产实际支出的比重为iw,则预算约束方程变为t t t tC +N =Y +A(2.3)11(1)nit t t iiA N r w+=+(2.4)将(2.3)式代入(2.4)式得11(-)(1)nit t t t t iiA Y A C r w+=+(2.5)设1nit t iir r w=代表资产综合收益率,则有11(1)nit t iir r w=+=+(2.6)将(2.6)式代入(2.5)式,原预算方程变为1(-)(1)t t t t tA Y A C r+=+(2.7)而代表性消费者一生效用最大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max(1)()ttTt tCtE q U C I=+,0,1,2,.t+1 t t t tt t tA=(Y+A-C)(1+r)s.t.Y I A t T?=?(2.8)这里t(?)表示基于第t时期信息的条件期望值。换句话说,消费者是要在未来收入过程的限制下,求得未来预期并经过贴现后的消费效用总和的最大值。消费者将通过求出一个最优化的消费序列1 2,TC C C来达到这一点。对任一时期t ?T,定义价值函数(这里采用Bellman方程)如下:-11 1()()(1)()|tt t t t t t tCV A MAX U C E V A I+=+(2.9)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一阶条件为-11 1()(1)(1)()|t t t t t tU C E r V A I+=+(2.10)根据包络定理和约束条件,对式中的tA求导,得到-11 1()(1)(1)()|()t t t t t t t tV A r V A I U C+=+=(2.11)因此有1 1 1 1()()t t t tV A U C+=代回到(2.10)式中即得到著名的欧拉方程-11 1()(1)(1)()|t t t t t tU C r E U C I+=+(2.12)14欧拉方程说明消费的变动受消费偏好、资产收益和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的影响。这说明消费轨迹的演进不是收入决定的,而是由偏好和生命周期需求决定并受时间偏好影响的。只要消费者能够借款还款,不受流动性约束,预期的收入变动就不会影响消费。换言之,如果没有不确定性,消费没有理由依收入而定。两个时期的边际效用之比为1 1()1()|(1)t t tt t tU C reE U C I+=+(2.13)当tr=时,上式可以简化为1 1()()|t t t t tU C E U C I+=,即e=1(2.14)这里的e也被称为跨时选择替代率。当资产综合收益率等于消费者的时间偏好率时,消费者的最优消费选择是使下一期预期的消费边际效用与本期消费边际效用相等。但是更常见的情况是二者并不相等。当下一期预期的消费边际效用大于本期消费边际效用时(即e0)(2.15)这里是消费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2是消费者未来的收入风险程度,t是随机波动误差项34。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收入风险越高,未来的不确定性越高,未来的消费越高,预防性储蓄动机越强。2.1.2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分析标准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用效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由于效用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感觉,无法用具体的效用单位来衡量,而只能按先后次序来排列,因而提出了序数效用的概念。在序数效用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家庭消费对房价波动的反应。假设消费者在某一定时期的财富为tW(包括人力财富即收入和其他财富如住宅资产等),且用该财富只能购买住宅和其他商品束两种商品,又知二者的价格分别为htP、PtP,在现有财富的约束下,家庭可以消费两种商品的数量htC和PtC满足下列式子:h h p pt t t t tP C+P C W(2.16)16在图2.1中,我们用横轴表示住宅的消费量htC,用纵轴表示其他商品束的消费量PtC,1W为初始财富状态的预算线,1U为初始效用曲线(无差异曲线),在二者的切点消费者达到均衡。2W和3W分别代表未来时期受房价波动的影响导致财富减少或增加后形成的新预算线,2U和3U为2W和3W对应的新效用曲线。房价变动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房价上涨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预算,使消费者的财富由1W提高到3W时,消费者的住房和非住房消费支出相应地会增加,即财富存量越大,消费越高,效用水平也由1U提高到3U。反之,若房价下跌,消费者的财富由1W下降到2W时,效用水平也由1U下降到2U。另一方面,住宅本身作为一种消费品,其价格的变动在财富水平变动的同时对其他商品束的消费会产生替代效应。根据标准的替代效应分析,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消费者降低住房消费,而增加其他商品束的消费,即住房消费从3htC下降为3htC,而非住房消费从3ptC上升为3ptC。事实上,现实消费的变动可能更为复杂。住宅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其价格需求弹性相对较小,居民很少会因为其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消费量,也较少会因价格的上涨减少消费量。因此,房价的上涨在需求刚性的约束下,更有可能是挤出非住房消费,而不是增加。无差异曲线分析虽然能够很好地说明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但不能解释同时并存的可能同等重要的挤出效应。2.1.3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对房价消费关系影响的定性分析上文中的微观理论基础模型没有考虑家庭的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而房地产较高的遗赠价值和彰显社会地位的特点突显了这一模型的不足和局限性。从法律的角度讲,遗赠是指公民以遗嘱方式将其遗产中财产权利的一部分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组织、社会团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在遗嘱人死后发17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经济学上所讲的遗赠与法律含义相差甚远,它主要是指上代人给下代人(法定继承人是主要对象)的财产遗留。关于遗赠动机(Bequestmotivation)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利他主义,即上代人发自内心地关心下一代的生活状况,会在一定的范围内给予下代人经济上的支持;二是利己主义,即上代人对下代人有财富转移,并不是他们天生关心子女的生活,而是为了促使子女在他们年老时更多地关心和慰问他们;三是预期错误,即上代人并不是有意给下一代留下遗产,而是无法正确预期自己的寿命;四是名利欲望,即遗产代表一种身份和地位,上代人给下代人积累遗产是为了追求名利。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利他主义思想最为流行,得到了较多学者的支持,如Barro(1974)、Becker(1974)、Burbidge(1983)、Buiter-Carmichael(1984)和Abel(1987)等,也最为符合东方文化信念。人们的效用不仅取决于自己的总消费,也部分地取决于自己子孙后代的福利,因此,人们都有把部分财产留给子孙后代的遗赠动机。一般来说,我国居民具有更强的遗赠动机。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居民更多地考虑子女幸福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至今尚未开征遗产税,这使得遗赠没有任何成本。位置消费(Positional consumption)是指人们对包括相对收入、相对效用和相对炫耀性消费等在内的相对经济地位或名次的消费,其实质目的是追求和显示社会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位置消费成为经济学不可回避的研究范畴。在人们的基本需求已经满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里,在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相对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前提下,位置消费行为逐渐从有闲阶级、上流社会的专利演变为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而位置商品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奢侈品或者名贵的物品,其内涵极为丰富,只是在不同阶层其相互比较的标准不同35。目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位置消费已经成为许多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动机。在我国国内住宅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是否拥有住房已成为人们衡量生活水平和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基本生活需求的住宅正在逐步演化为位置商品,尤其是高档的别墅住宅。可以说,家庭积累住宅财富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消费,也在于财富所带来的社会地位。杨红云、邹恒甫(2001)利用非期望偏好结构,将居民对社会地位(用个人财富与社会财富的比值表示)的追求因素纳入模型,并对此因素对居民最优消费与投资策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们研究认为,消费者的最优消费倾向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而增加,但却随着消费者关心社会地位程度的增加而减少36。黄少安、孙涛(2005)沿用和扩展了代际交叠模型(OLG),将遗赠和赠与两方向收入转移以及财富偏好引入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用最优化条件来分析我国居民在消费和储蓄行为等方面的问题37。他们的创新在于综合了代际模型和财富存量模型,同时考虑了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因素,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和财富积累进行了重点分析。他们的研究为将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因素引进微观消费18函数模型作出了突出贡献。限于篇幅,本文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将财富形式具体化为房产财富,定性分析考虑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的情况下房价波动对家庭财富积累和消费模式的影响。房价上涨趋势下,居民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较强的遗赠动机将加快房地产财富的积累速度。原因可以总结如下:一是住宅,尤其是高档住宅具有彰显社会地位的特性,居民通过购买高档住宅或更换更高层次的住宅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根据杨红云、邹恒甫(2001)最优投资组合策略依赖于风险资产价格与社会财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二者正相关,在已有的投资组合中加入该风险资产能够确保当社会指标上升时,投资者的社会地位不会下降36。具体到房地产财富,当房价处于上涨态势时,房产与社会财富指标正相关,居民为了确保自己的社会地位上升,倾向于积累房产财富;二是在预期房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居民倾向于积累住宅财富,为自己的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房地产财富积累速度的加快,一方面直接挤出当期消费,另一方面,随着房价的不断高涨,财富积累慢慢转变为泡沫积累,一旦房地产市场行情逆转,则数千万家庭面临着破产,消费信心将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增长可能会因此停滞甚至产生衰退。因此,较强的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不利于消费和经济的稳定增长。遗赠动机和位置消费给我们的主要政策启示在于:一方面要降低居民的遗赠动机,可采取的措施如开征遗产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另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理性消费和投资,消除攀比心理。2.2房价波动、消费者信心与家庭支出从微观的角度讲,消费行为一般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一是购买力,即消费受收入或财富等资源约束,属于客观因素;二是购买意愿,即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是否愿意消费,属于主观因素。消费者信心指标实际上就是反映消费者购买意愿的指标。房价波动同时影响家庭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前面我们所论及的财富效应主要是房价波动对购买力的影响;本部分主要讨论房价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即房价波动与消费者信心的关系,并通过进一步的计量分析来检验房价波动是否通过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进而影响消费。当然,除了房价等经济因素以外,消费者信心或购买意愿也可能与非经济因素如精神因素、政治因素等相关。区分影响消费者信心的因素并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非易事。我们这里忽略其他影响因素,集中精力来探讨房价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程度。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缩写为CCI),又称为消费者情感指数(Consumer Sentiment Index,缩写为CSI),是用主观指标来衡量生活质量和经济领域实际状况的指数,通过消费者调查搜集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19法计算得到。乔治?卡通纳(George Katona)于1952年首先使用,后来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采用后才开始广为人知。对于这个指数的计算过程一般是,先对构成信心综合指数的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算术平均求得综合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既是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感受变化的微观测度,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测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手段。从消费的重要性来看,消费者信心对一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同样十分重要。2.2.1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理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在消费者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消费者需求的作用日益明显,已成为决定经济走势的基本力量。由于消费者情绪和预期的改变先于行动的改变,消费者信心指数已成为预示经济走势和消费取向的先行指标。因此,信心指数在经济周期分析中变得更为重要,相关实证检验表现出它在预测消费和标准宏观经济变量中强大的解释力。Mueller(1963)运用十年的密歇根信心指数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第一个提出消费者信心在预测消费中有显著作用38。Mishkin(1978)、Carroll,Fuhrer,Wilcox(1994)、Carroll(1998)和Nahuis(2000)的研究得出类似结论。Romer(1990)提出消费者信心的间接影响在大萧条时期起了重要作用。Souleles(2003)采用密歇根微观调查数据研究消费者信心在预测未来支出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即使考虑滞后消费和股价,消费者信心仍然可以预测未来消费39。Bram和Ludvigson(1998)用两种信心指数(Conference Board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and Michigan Index of ConsumerSentiment)来评价消费者信心对消费的解释预测能力,他们发现信心指数可以帮助预测消费40。尽管学者们对信心指数与消费之间的联系多持肯定态度,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可以解释信心消费联系的理论模型。消费者信心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其家庭收人水平的估价和预期的反映,这种估价和预期建立在消费者对各种制约家庭收人水平因素的主观认识上。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等。一定时期这些因素的变动必然使得消费者信心产生变化,而消费者信心的变化导致其消费决策的改变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进程。从已有文献看,较多学者强调消费者信心与家庭支出的关系,认为信心指标的引入增强了对真实消费的预测力,而较少有研究讨论影响消费者信心的主要因素。消费者信心指数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者从经验出发首先确定了一些影响因素,如失业率,经济总况、家庭财富,但是忽视了实证是否支持这种调查。没有纳入调查的因素如股市和房市波动可能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也比较大。近年来,有学者(Lopez和Durre,2003;Jansen和Nahuis,2002)指出股市波动对消费者信心有很强的影响。Otoo(1999)发现20美国股价波动和消费者信心变化同期相关,不过股价增长刺激消费者信心上升存在短期时滞41。Jansen和Nahuis(2002)研究了11个欧洲国家1986-2001年股市发展与消费者信心之间的短期关系,发现股市收益与消费者信心变化在9个国家是正相关的42。进一步说,股市收益在短期内(2周到1个月)引起消费者信心波动,反之不成立。但是他们同时指出股市信心之间的关系主要受经济状况预期的驱动而不是个人财富。这说明消费者信心渠道不是财富效应的一部分,而是一个独立的传导渠道。Lopez和Durre(2003)以美国和比利时为例,采用标准误差纠正模型和非线性方法分析了消费者信心指标和几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股市波动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价波动的影响随时间不断改变和增加,且股市对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是不连贯的,但股市确实是影响信心的重要因素43。然而,与股市同样重要,且与消费者切身利益联系更为密切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来探讨房价波动是否是影响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标的主要因素。理论上说,房价上升与股价上升刺激消费的信心渠道大致相同:一是较高的房价意味着较高的财富,因此消费者比较乐观。这种直接作用和传统的财富效应有关;二是持续上涨的房价被看作是未来经济运行良好的标志。房价的这一主导指标特性可以影响所有消费者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渠道一还是渠道二,股价上涨对所有参与股票投资的家庭消费信心均为正效应。即使未参与股票投资的家庭也易受到乐观情绪的影响而信心倍增。然而房价上涨对不同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对于自有住宅家庭而言,上涨的房价使其对未来收入和经济发展状况更加乐观;对于租赁家庭而言,上涨的房价可能因为直接加重了其未来购房的负担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和消费信心。2.2.2实证检验(1)样本数据选择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建立时间尚短。经国家统计局批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1997年12月建立了中国消费者信心调查制度,并从1998年8月起每月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建立在对城市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问卷的汇总、测算和分析后得出。消费者信心指数由预期指数和满意指数组成:其中,预期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家庭经济状况和总体经济走向的预期,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和耐用消费品购买时机的评价,而信心指数是综合描述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期。下面我们利用我国2000年1月到2006年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房价指数(用国房销售价格指数表示)数据来验证房价波动与消费者信心之间的关系。CI代表消费者信心指数,HI代表房价指数。数据来源于国研网(见附录B.1)。从趋势图上来分析,房价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时呈现出相反的运动方向,下面我们进行实证检验。21房价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具有强烈的趋势特征,若他们遵循随机游走,运用最小二乘法将出现伪回归结果,因此有必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从表2.1的检验结果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国房销售价格指数是一阶单整的I(1),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从表2.2(a)和2.2(b)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中的P值都超过了10%,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消费者信心与房价指数的协整关系不显著,二者不存在长期关系。同时,我们将股价指数纳入进来,分析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及房价指数和股价指数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在5%的水平上,三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关系(检验结果略)。因此,我们将采用房价指数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一阶差分数据来集中考察二者的短期联系。(3)线性回归与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用于确定一个变量的变化是否为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我们对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指数的差分序列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确定房价与消费者信心波动之间的因果方向。检验结果见表2.3。22从检验结果来看,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指数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房价波动是引起消费者信心变动的重要因素,而消费者信心变动不是引起房价变动的原因。因为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指数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下一步我们将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如下(括号内为t统计值)dCI =0.03 ?0.06dHI(?1)(2.17)(0.35)(-1.47)通过多次尝试,我们发现总体统计结果不是十分理想。房价指数滞后1期的变量显著性最高,初步显现出房价指数对消费者信心有负面影响,该回归结果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我们最初从趋势图上得出的结论。但是该结论是尝试性的,该线性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较低,F统计值也不够大,且常数变量C的估计系数显著性较低,这些不足降低了我们结论的可靠性。然而,正如我们理论中所分析到的,房价上涨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受住宅所有权结构、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高房价在提高自有住宅家庭消费信心的同时,更严重打击了租赁家庭的消费信心,高房价所造成的精神压力也是降低整体消费者信心的重要因素。另外,房价影响消费的信心渠道离不开消费者信心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如果信心消费渠道的传导受阻,那么房价影响消费的信心渠道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重23要。杨茂(2006)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对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京、津、沪、穗四大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北京、天津的消费需求存在显著的预测和单向信号引导关系,与上海、广州的消费需求不存在因果关系44。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检验了我国消费者信心与消费总量(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指标,并进行了对数差分处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对消费的影响较为微弱(仅为0.008)。这与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影响力和认知度有关。虽然我国定期公布消费者信心指数,但我国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其关注程度较低,因此,它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也较低。尽管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影响消费的信心渠道似乎没有理论所述的重要,但是随着我国房价的继续上涨,高房价对消费者信心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重要。继续追踪房价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动趋势和联系有重要意义。2.3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财富效应比较研究直觉上,作为家庭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与股票资产应该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关于不同财富形式财富效应的调查佐证了这一直觉(Case等,2003)5,我们有理由预期股票财富和房地产财富对消费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因此区分两种不同财富效应是有必要、有意义的。2.3.1房地产与股票资产特性的比较房地产与股票具有不同的特性,这是二者对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来比较一下二者的特性差异。(1)持有的动机不同从持有动机来看,房地产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特性,而股票仅有投资价值,因此购买房地产和购买股票的动机是不完全相同的。家庭购买住宅注重它的投资性,但更注重住宅的消费性。而持有股票仅仅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2)价格的稳定性不同从价格稳定性上来看,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