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55804366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致辞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2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致辞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2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致辞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充分认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十一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核心是制定分阶段的行动纲领。我们要长期保持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要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大有作为,都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通过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把我们的奋斗目标分阶段、具体化,把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明晰化、科学化,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二)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是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研究池州未来的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国内外环境看,池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内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和城市化明显滞后,经济发展缺乏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外部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性结构调整加速,中国入世后市场加快开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与发展压力加大。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前谋划,以规划的形式做出系统部署,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提高当前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四)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渠道。“十一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本质上讲,“十一五”规划是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意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人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通过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可以有效地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规划编制工作科学的发展观是制定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和改革方案的思想基础和价值取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革命,是发展观的一个重大转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能不能把正确的发展观作为统揽规划工作全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到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规划的每个层面,落实到调控政策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之中,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最终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首要的是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一是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相对于较快的经济发展来说,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进一步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加大、农村贫困问题等都比较突出,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基础。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二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当前,我市面临着振兴传统工业和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双重任务。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带来土地的减少和非农人口的增加。如果我们仍沿用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和城乡分割、城乡差别化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就难以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就无法如期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必须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战略,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给城乡居民创造相对相应平等的发展地位和发展社会。在城市化方面,要按照“三位一体、市山合一”的组团式发展思路,结合高速公路、铁路、机厂、电厂及开发区建设等重大项目规划布局,抓紧修编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对 318、206国道和铜九铁路沿线重点城镇规划的指导,尤其是城市组团发展中的沿线重点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规划、管理,以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是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市相对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格局。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3年人均gdp仅为489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9%。同时,各县区的发展也很不平衡,XX县区的人均gdp仅相当于XX县区的44.7%,只占全市平均水平的55.7%。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在综合考虑各地发展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形成符合各地实际,能发挥比较优势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四是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相对较轻。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加快发展的资本,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所在。在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已被省政府批准为“生态安徽”建设首批3个综合示范市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五是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2003年,我市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仅为6.1%,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只有4.7%,经济国际化程度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后,要继续实施大开放战略,统筹考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开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循环、国际竞争与合作,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三、创新思维,明确规划工作的重点“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要改变以往面面俱到的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要突出重点,提高实践性和针对性。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全局和局部相配套的规划,必须是一个前瞻性、自主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规划。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规划重点。要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引导力和控制力,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以重点突破之举,收推动全局之效。编制“十一五”规划,一定要正确处理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到重点问题上来,突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包括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重大政策措施等;要突出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等;更多地阐述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规划真正具有实践性。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人民办实事上发挥更大作用。二要理清思路,突出研究重大问题。规划是用来指导发展、指导实践的,必须要形成清晰的、长远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准确把握所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形成发展思路,然后再具体编制规划,这是规划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要继续坚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各级各部门务必要集中精力,加强调研,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正确判断演变趋势,以开放的视野审视未来,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摸清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市发改委在充分调研分析、多方征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8个重点研究课题。主要有XX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与途径研究、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路与对策、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研究、小城镇建设研究、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和对策、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等课题。这些重点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直接关系到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各课题研究承担部门要集中精干力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拿出具体明确的意见。如果“十一五”规划能在这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绩,就是一个有质量的规划。三要形成合力,做好规划的衔接工作。“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按行政层次分,包括国家规划、省级规划、市县规划;按对象功能分,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各类规划的功能定位不同,编制要求也不同。要保障各级各类规划相互协调,杜绝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问题出现,关键是要切实做好规划衔接工作。编制“十一五”规划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就是各级各类规划之间要进行充分的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衔接。衔接的重点要放在发展目标设定、重大项目实施、重要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政策手段等方面。市发改委要负责我市各类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重大问题应报市政府审定。只有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编制出的规划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四要超前谋划,充分认识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国务院已明确“先编规划、后审项目”的决策原则。重大项目能否列入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划,将对我市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建设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市发改委和各专项规划承担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络,及时了解上级规划编制动态,重点加强与国家、省规划的协调和充分衔接,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将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列入上级规划中。 四、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编制“十一五”规划,实质就是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准确定位、科学论证和科学决策,这是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职责、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证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把规划编制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扎扎实实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保证人员、经费等及时足额到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和编制规划。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二)发扬民主,提高社会参与度。规划既要体现国家利益,又要反映公众利益。编制规划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社会行为。实施规划不仅要靠政府组织协调,更要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各级各类规划都必须坚持规划编制过程的开放性,坚持政府、专家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采取灵活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不同意见,让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规划编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规划水平。要建立健全规划咨询评议制度,形成经常性、制度化的规划咨询评议机制。总体规划形成草案前,要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形成草案后,要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公开征询社会意见,多听专家和群众的声音。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规划方案,要实行社会公示、群众讨论,必要时可采取听证会等形式,保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三)明确职责,确保顺利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市发改委作为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主要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规划编制牵头、组织和协调等职能。各参与部门要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本领域内的规划编制工作,形成职责明确、合作高效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要实行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管理,定期检查总结,严格考核,以推动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同志们,编制“十一五”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以“求真、求新、求实”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创下良好规划指导基础。 第二篇: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 今天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十二五”规划编制电视电话会精神,研究部署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就做好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编制的重大意义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走在川南经济区前列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政治建设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正公平;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在社会建设方面,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在生态建设方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二五”规划是政府是在“十二五”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战略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之一。要切实解决我们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迫切需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度调整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发展环境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实现经济复苏还要经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从国内发展环境看,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积极成效。目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要继续保持我市经济向好发展,迫切需要编制出“十二五”规划来进一步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细化各阶段经济奋斗目标。 (三)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加强重点区域开发的迫切需要。 在第十届西博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务院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成渝经济区作为国家在西部确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成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川南地区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又是川南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开发合作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宜宾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建设,争取积极、有利的地位,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迫切需要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四)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我市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经济社会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在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城、一枢纽、一区、两中心、五基地”的发展格局及“四个千亿”的发展目标, 特别是当前向家坝电站、筠连煤电开发、XX县区电厂、福溪电厂、四川宜宾港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和产业项目正加快推进,临港经济开发区、五粮液产业园区、中国“白酒金三角”等XX县区域增长极相继启动,我市发展环境、基础条件已发生重大改变,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市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深入研究,理清“十二五”发展思路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以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为基础,科学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及新挑战,深入研究宜宾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立足宜宾,放眼全国和XX省,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一是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问题。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发展不平衡是我市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市的发展与省内先进地区、沿海先进地区比有较大差距。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我们要落实好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工作取向,坚持打造宜宾“一城、一枢纽、一区、两中心、五基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宜宾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二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核心和主线。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坚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壮大我市酒类食品、综合能源、化工轻纺、建材、机械制造等优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现代医药、高载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在规划编制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要着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发展水平, 加强城乡就业问题解决,妥善安置向家坝移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建设和谐宜宾。 四是做好规划衔接、继承发展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编制实施了宜宾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川南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宜宾篇、XX市物流发展规划(修编)、XX市天然气发展利用总体规划(20092020)、XX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XX省XX市煤矸石资源调查与综合利用规划等一系列重点规划,这些规划对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十二五”规划编制要做好与上述规划的有机衔接,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科学调整,实现规划继承与沿袭,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体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国家已经正式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省政府已经开展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市各级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立即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做深前期研究。前期研究的深度、广度决定了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是规划成果科学有效的重要保障,非常重要。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及教训,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带来的新机遇及新挑战,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准确把握区情和发展阶段特征,深入研究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和机遇,从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社会建设的战略性推进,加快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加快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加强一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研究,比如:如何通过临港经济开发区以及各重点工业集中区的打造,拓展新的开发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何通过推进区域对外交通通道建设,打造川滇黔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如何通过福溪电厂、筠连煤田综合开发,煤矸石发电等能源项目的建设,打造宜宾综合能源基地;如何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和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 战略性产业来调整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如何通过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通过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来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加强社会管理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为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奠定扎实基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举措提供基础和依据。 二是做好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编制的龙头和依据。发改委作为全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部门,要以前期重大问题研究为基础,明确全市发展战略、功能定位、总体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提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对策措施,确保总体规划编制的质量水平。 三是做实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具体领域的细化和延伸,是政府指导特定领域发展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由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本部门本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基础调查、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本部门、本行业“十二五”及更长一段时间的思路,目标,对策及重点项目等,认真编制好专项规划。 四是编制区县规划。区县规划是规划体系中最具地方特色,最贴近实际,也是最需要实用性、操作性的规划。各区县要拓宽规划视野,加强上下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把省委、市委的战略决策贯彻到区县规划中,把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具体的地域统筹起来,科学引导地方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是抓好小区域规划。XX县区域的开发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是实现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引擎。“十二五”时期要特别加强对我市临港经济开发区、沿江经济带等新开发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用科学规划指导新开发区域经济、人 口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重大工程建设,实现新开发区域的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把临港经济开发区等XX县区域打造成新增长极,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规划编制组织领导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时间紧、任务重、环节多、难度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省上已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魏宏任组长,副省长王宁任副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以及省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由省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全省“十二五”总体规划的编制及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协调。市里也要比照省上成立总体规划编制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总体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对于各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经费和人员,明确工作时限,落实目标责任。要特别加强规划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选配专业精干业务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提供人力保障。要抓好规划编制学习培训,开拓视野,学习吸收先进地区规划理念和编制经验,努力提升规划队伍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要建立健全规划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规划编制的民主性。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加强沟通衔接,密切配合,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摘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在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2月2日) 第三篇: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抢抓机遇统筹发展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这标志着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刚才,黄市长宣读了工作方案,会上印发了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希望大家回去后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年是我市决胜“十五”,谋划“十一五”的关键之年,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对于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根据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十一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核心是制定分阶段的行动纲领。我们要保持xx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新的提高,需要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心组织。通过研究和编制“十一五”规划,把我们的奋斗目标分阶段、具体化,把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明晰化、科学化,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扎实实地推进xx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其次,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我们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行政手段,是制定其他各项经济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政府战略目标,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站在长远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审视和研究xx未来的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安排,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编制“十一五”规划是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性结构调整加速,中国入世后市场加快开放,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增大。从我们自身看,xx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新一轮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缺少具有牵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开发储备不足,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筹、融资困难,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缺乏多渠道资金支持;社会保障、就业、安全及信访稳定的压力依然很大。同时,周边绥芬河、东宁等市县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前谋划,做出系统部署,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对于提高当前的经济运行质量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编制“十一五”规划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渠道。“十一五”规划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与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本质上讲,“十一五”规划是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对人民的郑重承诺。规划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人民参政议政、行使民主权利的过程。通过编制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可以有效地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落到实处,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二、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能不能把正确的发展观作为统揽规划工作全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并切实贯彻到规划编制的每一个环节,体现到规划的每个层面,落实到调控政策措施和评估指标体系之中,直接决定着我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最终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首要的是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 一要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相对于较快的经济发展来说,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进一步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加大、农村发展较慢等问题都比较突出,公共服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不仅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会动摇经济发展的基础。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就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进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等放到重要位置。 二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必然带来土地的减少和非农人口的增加。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实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新战略,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给城乡居民创造相对平等的发展地位和发展社会。在城市化方面,要按照生态城和卫星城的定位,合理规划、管理,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 三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市相对均衡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格局。近年来,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比前几年要快一些,但与其他地区比,发展速度还是有些慢,gdp每年基本上是百分之十的速度,包括财政收入的增幅、招商引资的增幅、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幅也都不很乐观,且各乡镇、森工企业、农场的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在综合考虑发展条件和环境承载力差异的基础上,加强与区域内驻市单位及森工企业合作,通过统筹规划、完善机制,形成符合我市实际,能发挥比较优势的相互协作、合理分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四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加快发展的资本,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所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人居署确定的中国两个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城市之一,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五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要充分 第四篇:人事局局长在全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经市人才开发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召开的,是我市第一次以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为主题召开的专题会议,体现了在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认识,明确分工,广泛动员,为切实做好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打下坚实基础。会议印发了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请大家认真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所谓规划,就是对未来的谋划。它是对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一项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发展策略的筹划或谋划,是指导未来工作开展的规范性、权威性文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我国政府经国理政的一个优良传统。国家从“十五”开始就把人才规划纳入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这是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的贯彻落实,是我国发展思想和规划思想的重要进步。我市也制定了“十五”人才开发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人才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长,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市的“十五”人才开发规划也明显地存在着未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求结合不紧、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和监督措施等问题;我市人才开发具体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不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等问题。“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我市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国、我市能不能抓住和利用好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关键在人才。毛泽东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同志强调,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科技体制改革,他最关心的都是人才问题。江泽民同志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胡锦涛同志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这些都告诉我们,实现国家的富强,需要数以亿万计的各方面人才,更需要尊重和重视各方面的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在“十一五”期间,从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看,我市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市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人才争夺将达到白热化,这给我们留住、吸引人才带来了新的、更大的挑战;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看,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结构变化对未来人才数量、人才素质、人才结构的需求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给我们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力、促进人才作用的发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势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最终要落实到各级领导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来,体现到党委、政府凝聚群众、吸纳人才的整体能力上来,同时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转变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落实人才强市战略,这给我们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难的任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现在不对未来几年的人才开发工作进行综合性研究、系统性思考和整体性谋划,我们将难以廓清“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工作思路、难以把握“十一五”人才开发的正确方向、难以应对“十一五”人才开发的困难挑战。因此,将“十一五”人才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编制我市“十一五”人才规划,不仅是国家和省的文件要求,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市人才开发工作的迫切要求。 二、正确理解“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编制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对于更好地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新论断,是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当前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工作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指导“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在指导思想方面应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的核心,也是人才工作的灵魂。编制人才规划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规划内容首先要服务和服从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开发“两个全局”的结合点上进行编制,提出务实、有效的人才开发措施,建立健全人才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引导人才向重点产业、支柱产业集聚,引导人才向缺口领域、急需区域转移,为各类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搭建好各种事业平台,从而推动 第五篇: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标题: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树求真务实之风谋科学发展之策 在全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县政府专门研究部署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刚才,*主任宣读了“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局长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要求,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编制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意义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十一五”规划期内,即2008至2010年,将是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城镇空间快速拓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将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也相互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一阶段各项发展建设规划好、引导好、组织好,从而进一步延续近几年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全面提升我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水平。 (一)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适应宏观形势变化,为我县提供发展思路与工作保障的需要。“十一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形势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从内在因素看,我国的各项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得到加强;从外部环境看,随着加入wto承诺逐步兑现,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加明显;而国内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期的到来,周边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真分析研究“十一五”期间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对我县的影响,结合形势发展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提出对策和措施,事关我县新阶段的发展大局。 (二)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追赶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寻找新的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突破口的需要。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工业结构单一,产业整体素质较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明显,就业难,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这些都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整合资源、人才、环境等优势,以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要求、新的举措统筹各方面的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指导和政策保障。 (三)编制好“十一五”规划,是完善宏观调控,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我县的“十一五”规划将是政府发展思路的直接反映,经过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职责和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同时也是政府发挥经济调控职能,向社会公众传递发展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重要渠道。编制好这一规划,对于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规划编制工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特点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能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直接决定着这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效。因此,编制“十一五”规划,必须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它作为编制工作的根本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强县富民做规划。牢记发展第一要务,围绕提速发展、追赶发展主题,精心规划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环境优化、城镇化、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思路举措,整合优势,扬长避短,谋求县域经济实现重大突破。谋划经济增长科学举措的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结构优化、科技水平提高、人民生活改善、社会进步等内容,要把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注重研究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成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坚持经济与社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抓好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把为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增加人民福利、提高健康水平、创建和谐社会等当作重要任务来抓。要不断研究和完善指标体系,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与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密切相关的指标。根据规划的性质和作用,在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方面,既要研究提出预期性、导向性的指标,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约束力、能检查可评估的指标。 (三)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工作机制上树立城乡统筹的思想。目前我县城镇化水平较低、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亟待解决。编制“十一五”规划,要把农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循环中,把农村的进步放在全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的增收放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具体在收入分配、财政支出、产业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诸方面统筹考虑,消除城乡间生产要素难以有效流动的障碍,逐步缩小城乡差别。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继续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四)制定地区协作、周边带动举措。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主要方式。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资本将加速向我国转移,南方发达地区资金向北流动,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京津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我们青龙临近京津唐,处于环渤海经济圈,有矿产、旅游、农业、生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日益改善的基础条件优势,有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特殊政策优势,有条件、有能力融入周边经济圈。要从规划起步,跳出青龙看青龙,把自己放在全市的总盘子中考虑,放在环渤海湾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去安排,找准定位,取长补短,打造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寻求把握住协作契机,实现借力发展。 (五)强化支撑,抓好重大项目的谋划。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支撑,没有项目,规划再好也不过是空中楼阁。今天的投资决定未来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决定未来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加紧对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的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构建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经济新格局。一是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要根据全县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谋划一些能够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能够立县、立乡的工业项目。二是要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精力谋划一批交通、能源、水资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为城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三是转变项目谋划方式。要建立政府、专家、企业三位一体的谋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注重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市场信息的发布、组织专家论证咨询、服务方式的改善等形式,帮助企业谋划项目。特别强调一点,今后政府项目管理工作向规划管理过渡,国家批准立项或安排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项目是否列入了规划,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不批准立项,不安排投资。对此,各单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 三、以求真务实精神编制规划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一个好的规划,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规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一定要把握“有所侧重”的原则,做好各类规划的定位,明确区分政府能够有效调控的领域和主要应依托市场规律调控的领域,按照不同的领域,确定不同的发展方针。规划方案要着重在强化经济发展主导因素、引导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公共产品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深入研究。对于企业建设、产品生产等主要由市场调节的问题,规划应主要侧重于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市场调节力量更加灵敏、顺畅和有效。要改变过去那种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什么都点到但都难以解决大问题的弊病。要突出研究战略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措施、重大政策,把这些问题研究透彻了,规划也就深入了。 (二)突出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结合。体现战略性,是因为规划的作用在于指导长远,需要前瞻的眼光、战略的谋划;要有操作性,是因为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发展、指导具体的实路。“十一五”规划编制一方面要加强重大问题的研究,提出具有战略眼光的思路;另一方面要增加操作性的内容,探索建立规划内容向实施任务转化的机制。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操作性或可实施性,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时序安排要合理。在目标制定、任务提出上要兼顾近期、中期、远期,排出相对具体的近期建设重点。二是项目谋划要细致。刚才已经讲到,政府决策建设项目原则是能编制规划的领域要先编规划,后审项目。这就要求我们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项目建设要超前研究、超前掌握、超前储备,纳入上级“十一五”规划大的方案。三是配套措施要可行。措施的提出要有针对性、配套性,具体、可行,真正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三)做实做深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专项规划的编制一定要着眼于国内外经济竞争,立足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体系。在发展的重点产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技术体系、销售网络、配套条件、人才资源和政策保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专项规划的编制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体现本领域的特点,任务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布局要合理,保障措施要可行。 (四)处理好政府编制规划与调动社会资源的关系。一个科学的规划,需要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规划编制的积极性。总体规划在规划草案初步形成后,要公开征询意见,专项规划也要采取适当形式提高社会参与的广泛性。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规划,要采取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县里将建立健全规划咨询制度,扩大专家队伍,完善咨询方式,形成规范化的规划决策咨询机制。 四、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要把“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纳入本乡镇、本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抓好推进。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根据县里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要健全组织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明确一名主管领导同志专门负责规划工作,充实规划队伍,抓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规划编制工作班子。二是要加强衔接协调。这里强调两点,首先规划之间的衔接,其次部门之间的配合。各类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进行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的专项规划之间要进行衔接,城镇规划、土地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衔接。规划衔接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和乡镇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县发展计划局是规划编制的主要职能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规划编制的牵头、组织和协调职能,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履行好自身职责,积极配合发展计划局,做好本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形成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 同志们,“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直接关系我县今后的发展大计。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求真务实,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为我县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内容总结(1)在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