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527015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报告5篇 (篇一) 农村经济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控制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该组织是工商、农经部门为支持农民发展合作经济组织,保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行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鼓励发展的。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旗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和具体帮助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十一五期末的390个增加到2416个,五年间增加202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20个、自治旗级示范社5个。合作社中包含种植业1481个、畜牧业663个、渔业22个、林业20个、服务业及其他252个。合作社共带动农户14523户,发展较好的有120个。 经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合作社+专业大户+农户”。主要通过作为骨干成员的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示范和流通经营,为农户提供间接服务。以种养大户和合作社为载体,不断加强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中储粮北方公司等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机械代耕合作,土地流转面积达480万亩。二是“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通过基地组织协调和规范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年全旗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21365万元,增加值达176218万元;带动农户39293户,同比分别增长5.9%、6.2%和2.7%,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由*年的11家增至13家。全旗获得“三品一标”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8个。通过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聚合分散的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和优化;同时,合作社通过为农民进行购销服务、传递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种养品种的调整,有力促进了专业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加快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以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其中,大豆种植合作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小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或协会后,通过示范引导,统一加工程序,极大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特色优质产业。 (三)推动农民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是否顺利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作为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农产品很难打通市场销路,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农户,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能在带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是认真学习,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培训。旗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宣传发动、培训人员、学习法律法规为突破口,解除农民的种种顾虑,使之充分认识入社的好处,办社的意义。分类指导,制定规划,建立各类合作社培训班,指导农民办社、入社。 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为解决合作社合作水平低,内部运作管理不规范问题,坚持“自愿、民主、互助、平等”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到四个方面:即有一个可行的示范章程,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并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民主办社;坚持入社自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三是完善规范。“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管理。按照标准完善合作社的章程,财务制度,议事规则,发展规划,落实合作社的基地,明确合作社的责权利,建好一批规范的合作社。 四、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一是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多种植、养殖户还采取传统粗放的种植、饲养方式,效益不明显。当前现代农牧业建设不断加快,基层农牧机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绝大部分种植、养殖户都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正确合理的经营理念,不适应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二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经营意识落后。企业与基地之间、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关系松散,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科技示范点、示范户示范作用发挥不畅。部分农户整体认识不高,学习、应用新技术能力不强,满足现状,对现代化种植等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种植不规范,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是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合作社没有制定章程和具体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均沾,不愿风险共担,社员之间诚信度不高,还有一部分合作社只是挂名成立,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五是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入股农民自筹,但农民受保守思想的限制,只有见到利益后才愿意出资金,同时仅依靠农民自身有限的资金来发展壮大合作社难度很大。 五、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几点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培育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是通过典型培育,选择一些发展较规范、机构健全、服务能力强的合作社,进行专门指导、规范,使其成为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其他合作社规范发展。二是经常性检查指导,相关部门深入到合作社中进行具体指导、帮助,促进规范发展。三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不断壮大农业合作社,加大合作社对农民的吸引力,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合作社当中,增强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二)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一是财政扶持要加大力度。各级财政要专门列支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经费和扶持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二是税收优惠政策要适时出台。税务部门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进一步给予政策优惠。例如:上报经营方面情况要因合作社发展情况而定,不宜一刀切。三是信贷支持要加大力度。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贷款额度、评级授信、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实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农经部门主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设立时指导其制定章程、发展规划、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内部机构设置,并对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制度执行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规范性检查指导,监督其规范运行。种业部门可以为种植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品种规划、流通销售领域服务。畜牧部门可以为养殖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疫病防治、养殖技术、市场预测。农业部门可以为农产品种植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测土配方、植物保护、信息咨询。工商、银行、电力、科技、水利、农业开发等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政策倾斜或支持,为其提供服务。这样,通过部门协作,积极探索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 (篇二) 一、*乡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省*县*乡是*县的西大门与*省*县接界,全乡辖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40户14768人,其中非农户702户972人,劳动力8956人,全乡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耕地1.4万多亩,其中,二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面积12754.39亩,集体机动地面积1003亩,户均2.98亩,人均0.91亩,劳均1.42亩。签订家庭承包合同4275份,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4275份。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行以来,我乡落实专人负责,按照“发展培育一批合作社、努力规范一批合作社、打造一批品牌合作社”的想法,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县经管局的指导下,我乡农民合作社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乡在县经管局备案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7家,家庭农场8家,已注册商标2个,取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绿色食品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县级规范合作社4家、市级家庭农场1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带动周边农户0.4万户,涉及药材种植、柑橘种植、茶叶种植、林业、畜牧业养殖、粮油加工、等行业。近年来,*县*财政所坚持“探索创新、灵活稳妥”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激活了生产要素,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合作社发展状大。我乡通过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土地承包法、各村张贴宣传标语口号、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工作。我乡已举办政策咨询活动5场次,印发宣传材料0.5万多份,张贴宣传标语500多条,参加现场咨询的群众达0.7万多人次,形成了学法、用法、关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 2.培育合作社典型,带动周边发展。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类指导,选择一些产业特色明显、运营经验丰富的合作社作为先进典型开展试点,突出规范章程、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指导办好合作社急需的服务项目,总结示范社的典型经验,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提供保证。 3.加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我乡在经管局组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30多人次;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参加XX市举办的培训班,进行交流、学习;邀请技术培训人员深入合作社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工作,帮助提高生产效益。同时,积极为合作社介绍市场行情,保证业内信息互联互通。组织合作社参加各种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农超对接”,帮助合作社实现产销对接。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农民合作社理论知识和办社能力。 4.紧抓章程制度,依法依规运营。科学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健全一个会计机构,加大合作社的财务核算,合作社内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组成一个财务审核监督机构,由监事会对合作社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事项进行逐项审查;设置一个社务公布栏和财务公布栏,及时公开合作社重要事项,按季公开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接受社员监督。 5.健立健全专业合作社扶持奖惩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示范社评选量化考核机制,激励合作社依法办社、民主办社。对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和表彰,并纳入优先扶持范围;对流于形式,对套取国家扶持和奖励资金、不按规定操作的合作社,要给予通报批评教育。鼓励合作社探索多元化、多类型、多形式发展,着力将农村土地整理、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争取到由合作社来承担。 6.强化合作社服务。一是强化人才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加快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同时将广大成员培养成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成员。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积极鼓励和吸引农技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尽力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二是强化科技服务。形成以科技部门为桥梁,以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和农业科研单位为引擎的农业“产学研”合作联盟,为成员提供现代信息技术等服务。三是强化品牌服务。加强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对内着重把好质量关、诚信关、配套关,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对外统一推介,进一步打响区域性产业品牌,增强农民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户带动力。 三、现在面临存在的问题 1.合作资金来源短缺。合作社资金来源主要是社员股金,没有多的钱,有的社员只是拿土地入股、入股的资金又十分有限,导致合作社的规模化发展受到瓶颈上阻力。 2.社员认识不高。大部分农民集体发展意识淡博,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经营秩序混乱不统一,合作社整体发展较慢。 3.经营规模不大。高素质人才少,导致经营难以突破。社员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经营结构单一,大多数成员为习惯种田农民、专业技能普遍较低。村内因环境等原因不愿意留在农村的中青年人,大多数整户出门打工挣钱,导致合作社在吸纳人才方面陷入人才难以引进的困境和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给他们一个创业机会,加强创业扶持的政策倾斜,着力改善工作环境,尊重专业人才的劳动成果, 2.加快联合社创建,成立联合经营社。将其他合作社的资金、技术、场地、人才等资源统筹,充分调动联合经营社积极性,联合社根据生产需要和资源需要,进行合理分工和协调组织,形成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性态势,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吸引大批农户入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转变,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3.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严格按照社员入股、建立入股资金台帐、运行机制封闭管理、资金有偿使用、按出资比例分红原则规范运行。 (篇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于*年颁布以来,我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成为沟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成为带动农业发展,帮助农民致富的新生力量。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面临着竞争加剧、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生产成本上涨等困难。为进一步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于6月底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博山盆泉蔬菜专业合作社、博山金洼韭菜专业合作社、聚成草莓专业合作社、博山百岁缘有机食品公司等。听取了区工商分局、区农业局等部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汇报,并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XX县区山丘居多,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植被完整,土壤富含有机质,具备发展有机农业的自然条件。全区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100余种农产品得到有机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依托有机农业的发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区有关部门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落实扶持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健康发展。目前,我区共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47户,出资总额4.33亿元。有2家被评为省级专业合作社,14家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2家被评为“区级示范社”。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近年来,XX县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连续5年注册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户数从*年末的61户发展到目前的347户,增长了4.69倍;出资总额由0.35亿元,发展到4.33亿元,增长了11.37倍。 (二)业务范围广。34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233户,占67%,包括瓜果、蔬菜、杂粮等几十种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业82户,占24%,提供有关技术、服务的55户,占16%。(数字有重叠) (三)服务领域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领域由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全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销售的93户,占27%;农产品运输2户,农产品贮藏3户。 (四)发展后劲强。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一批具有较大规模的龙头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合作社品牌意识不断加强,先后牵头注册了“池上桔梗”、“博山金银花”、“博山草莓”、“博山韭菜”、“博山猕猴桃”、“博山蓝莓”、“博山山楂”、“博山板栗”、“博山核桃”、“博山连翘”等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发展能力,壮大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农产品区域品牌知名度,有力的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繁荣农村经济的需求、广大农民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层次低,带动能力弱。全区大多数合作社只停留在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及产品初级包装销售上面,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较少。大多数合作社主要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单一,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建设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发挥。 (二)运营资金少,发展规模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农民成员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出资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106家,其中相当一部分社员是实物作价入股,以现金入股仅占出资方式54%,从而形成合作社账面资产数额庞大,而实际可营运的资金较少。资金制约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带动能力较弱。 (三)制度不规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并设置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会等机构,但能够按照制度正常活动的不多,相关制度、规定并未落实到位,管理粗放,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有待提高。 (四)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合作社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相当普遍,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能够胜任财务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的人更是缺乏,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委员们认为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引导多元发展,扩大合作规模。围绕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涉农企事业科研单位、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致富带头人、经营大户等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经营领域,向农产品深加工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 (二)加强培训指导,促进规范发展。一是广泛宣传,提高认识。选择一批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示范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宣传,展示合作社发展成果,通过典型带动,使全社会认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培训引导、有序发展。重点加强对现有合作社相关人员、农村中的“能人”、“经营大户”、“农民企业家”等主要人员进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逐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三是科学指导,规范运行。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社理事长、财务人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培训,强化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管理合作社,规范运行合作社的能力。四是创新经营机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积极引导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以及具有关联性、互补性的合作社进行多领域、多方式的联合与合作。指导联合社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制度。完善内部服务体系,为成员社提供系统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三)广开融资渠道,提供资金支持。资金匮乏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依托生产经营合作推进信用合作。一是以龙头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积极筹措资金,在专业社和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内部信用合作发展。二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联系相关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融资服务提供平台,形成信用合作的调剂功能,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三是按照市区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有关制度和优惠措施,支持合作社发展。 (四)培育特色品牌,丰富商标内涵。以培育优质高效、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商标作为突破口,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创建的扶持力度。本着“注册一个商标、创出一个品牌、盘活一方经济”的原则,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的农产品商标中选择重点进行培育,着力挖掘名特优农产品商标资源优势,以“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XX省著名商标”等为建设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强“池上桔梗”、“博山金银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颜山”牌有机农产品集体商标的后期运作,使其真正成为代表本地特色的有机农产品品牌,使农民真正通过品牌效应获得利益。 (五)提质增量,拓展销售渠道。选出一批影响大、效益好、辐射带动强的农产品,积极联系市内外商场超市,通过“农超对接”提升博山农产品销售平台,发挥合作社的组织优势,组织农民抱团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鼓励发展网上交易、网店交易,通过“实体店+网店”的直销模式,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组织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参与全国性的农产品展示活动,通过合作社的产品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农民关心、加入、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篇四)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按照十八大要求,在新的形势推动下,旧城镇闫隆村利用内部的人才、技术、场地设备等各种优势和管理经验,整合农机资源,合理购置农业机械,成立了大亨农机专业合作社。 一、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XX县区大亨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位于旧城镇闫隆村,*年开始与农业局合作进行大型机械播种、收割机深耕等作业,*年3月注册成立。拥有固定资产400万元,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配套机具42台(套),入社会员144户,年均耕作面积1万余亩。合作社的成员绝大多数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或村中的“能人”,对农机化操作技术、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等有极大的热情。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满足了周边群众的耕作需求,而且为农机规模化作业和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走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新型路径。 几点做法。一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加强管理,合作社在广泛征求社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实行理事长负责制,并明确了社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对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细致分工,组建了三个责任小组。业务组负责联系地块,签订作业合同;机务组负责机械的运行和维护保养;后勤组负责收取作业费,备品备件、油料的购进及帐目的核算。二是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合作社制定了农机作业管理制度、驾驶员管理制度、油料配件供应制度等基本制度,采取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结算的运营方式,实行“单车核算,分别记帐,节余归己,超支自负”的核算办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成本。合作社作业、收支与财务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接受会员监督,做到透明、阳光。三是搞好培训,强化管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了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一次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农机部门紧密结合,严把入社关口,强化入社机械、人员的源头管理,入社机械必须牌证、手续齐全,按时年检,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诚信服务,健康发展。合作社始终坚持信誉第一的原则,如果农机作业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无偿返工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同时合作社坚持照顾困难农户,对五保户、低保户实行耕收费减免政策,树立合作社的形象,维护合作社的信誉。*年夏秋两季合同作业面积12000多亩,合作社社员收入比不入社提高了20%以上,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合作社由于起步时间较短,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大、回报率低、经营季节性强,发展壮大靠个人投入远远达不到发展需求。特别是农业机械的购置、维修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机作业的费用需要提前垫付,这些都给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加之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还需进一步了解和加深,必须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实力进一步增强,产生对农民的吸引力,进而保证合作社的健康规范发展。二是农机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合作社大中型机具与日俱增,但现有场库棚不能满足农业机械的存放需求,大量农机具只能露天存放。加之农机具存在使用周期短,存放时间长的特点,长期风吹日晒,冰霜雪冻,使很多机具锈迹斑斑,损坏严重,不但缩短了机具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修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而且影响了机具的作业效率和使用年限,进而影响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延缓了农业机械特别是大中型高性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三是大机械与小地块矛盾突出,影响合作社的发展。由于农村长期实行土地承包经营,一家一户小块经营的现状短时间内很难扭转,大机械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难于开展连片作业,从而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降低了农机使用率,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步伐。四是农业机械维护保养不够。合作社的机具保养维修跟不上,存在维修设备单一,配件不全和维修人员缺乏等问题。 三、对合作社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各级组织,尤其是乡、村两级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统一规划、统一种植,以利于组织大机械统一耕种模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使乡、村两级组织真正在落实十八大要求中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探索建立组建规范、统分结合的发展模式。农机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组织产权关系明晰,责任、权力、义务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内部运行机制科学有效,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造血”机制。二是探索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要在稳定现行土地政策基础上,实行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更好地保障农民承包土地的合法权益,解除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鼓励通过入股、租赁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使那些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而没有得到高效利用的土地资源向“农民专业户”集中,帮助“农民专业户”成长为“农业专业大户”。通过对土地的重组、规划,实行规模化种植,建立高产创建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很好的解决小地块与大农机的矛盾。 (二)政策引导,培育典型。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壮大经营实力。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各级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综合运用税收、资金和项目等有效手段,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扩大合作社的实力和规模。合作社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及省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数量,扩大现有合作社的规模。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政策信息,在切实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发展壮大经营实力。二是要强化扶持培育,突出抓好典型带动。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培育,认真总结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以典型示范带动,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对于典型示范户,政府要特别加强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这一专项资金,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优先补贴,实行多购多补,还可以累加多补,多渠道争取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资金,以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合作社服务功能,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保险政策,帮助他们增强抵御各种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领导,市、县、乡党政分管领导、涉农部门要领导到位、谋划到位、支持到位、督导到位,善于发现和总结培育典型,及时制定、完善各类政策措施,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真正把农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涉农部门强大的工作合力,从体制、机制、科技、政策运行各个方面,实实在在解决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制定规划,有序推进。要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认真分析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状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以及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需求情况,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新的更大解放。三是把握原则,规范发展。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要着重把握好发展原则:即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合作组织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创建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断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方式;坚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以农机化推动产业化,以合作方式带动规模经营;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发展机制,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示范带动、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保证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要扶植抓好合作社的典型,鼓励他们由点到面向外辐射,打破村与村、乡镇与乡镇、县与县的界限,向周边村镇覆盖,不断以市场为导向,扩大耕作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率,促进“家庭农场”发展,进而实现合作社的大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跨越。 (篇五)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领导的讲话精神,进一步掌握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总结成功经验,查找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市农经站抽派有关业务人员组成调研组,采取进村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典型调查与面上统计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走访了全市10个县区86个乡(镇、办事处)1750个合作社,发放了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1165份,对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XX县区抢抓“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展机遇,紧紧围绕马铃薯、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中药材、烤烟等主导产业规划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多元发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极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了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合作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涵盖了农业种植养殖、生产资料购销、农副产品加工、科技推广服务等各行业,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经全面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7012个,注册资金共计90.17亿元,成员数达24.36万人。全市合作社共流转土地面积71.69万亩,年经营收入34.87亿元,成员年均纯收入9543元;带动22.64万户农户, 4.6万贫困人口就业。合作社共注册商标261个,共获53个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qs)认证,9个标准化生产认证。全市合作社按产业分类为:粮食种植类838个,水果类543个,蔬菜类722个,茶叶类201个,中药材类487个,养殖类2654个,水产类76个,林业类418个,农机类110个,加工类69个,休闲观光类91个,服务类241个,其他类580个。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特点 从全市来看,通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组建形式多样 全市组建合作社的形式主要有七种。一是农民自发组建,这类合作社最多,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村干部带头组建,主要是村支两委人员依托本村产业发展创办,如XX县区联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三是专业大户牵头组建,这类合作社基本属于同类产品的生产者。四是专业技术人员创办,如XX县区满山红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五是农村能人牵头组建,如XX县区新房乡长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六是返乡青年创办,如XX县区金碧镇杨勇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七是依托龙头企业组建,这类合作社成员入股额度大,严格按照企业运作,按股分红和返利,如大方惠民辣椒专业合作社等。 (二)辐射带动面宽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按照产业特色来组建的,一个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多个村甚至跨乡跨县农户的发展。如XX县区新房乡长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基地范围从一个行政村地域扩大到新房、阳长、百兴、寨乐、老凹坝等乡镇,甚至在XX县区、七星关区和XX县区南开镇都建立了基地,已成为纳雍蔬菜产业的领头军和蔬菜生产的典范,有力地推动了新房乡及周边乡镇蔬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威XX县区玉龙乡在兴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方式,带动兴发、营寨、团结3个村农户,辐射玉龙、牛棚两个乡镇15个村,建成优质核桃种植基地10000亩、优质板栗基地500亩及占地50亩的规模化种养殖基地。 (三)经营形式灵活 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状况、群众经济基础及素质高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形式较为灵活。如威XX县区玉龙乡祥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就是结合了当地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猪养殖习惯,群众基础好。合作社实行入股分红制,以现金入股的社员年终可以参与分红,未入股的社员也可以享受“五统一”服务,获取相应收入。 (四)农户成为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坚持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使农民成为合作社的主体,实行进退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全市已经发展的70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90%以上的合作社成员全部是农民,另有部分合作社虽有一定数量的非农民社员和社会团体社员,但成员的80%以上是农民。 (五)产业步伐加快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已涵盖蔬菜、粮食、马铃薯、精品果业、茶业、中药材、烟草、生态畜牧业、核桃、渔业、林业及特色种养业等各类产业,规模经营面积达165.6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已从单一的生产领域逐步向加工包装、品牌创建、流通销售、休闲农业、农旅结合等经营领域拓展延伸,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产品包装、市场营销、产地认证等统一服务。 三、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做法及取得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转变,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都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农业板块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市场经营主体,既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又切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在推动农业园区、“4321”工程建设及“六大农业板块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逐渐成为推动农业板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贵州举利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生产种植、产品开发、市场销售、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辣椒产业合作社,基地覆盖超过6个乡镇,形成了规模较大的辣椒产业带,种植规模达到1.5万亩,年产干辣椒2000吨以上,带动农户8000余户,种植农户年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实现了“培育一个经营主体,振兴一项特色产业,激活一方经济发展,富裕一方农民群众”的目标,合作社生产的辣椒除供给全县外,还销往周边市县、XX市、XX省等地,初步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产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合作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实现精准脱贫 中央明确提出,“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我市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在产业带上,建在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上,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带动贫困户获得收益,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XX县区联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支书+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特惠贷”贷款5万元作为入股资金,参与合作社经营,三年分别按6%、7%、8%获得固定收益(每年每户平均3500元)。同时,贫困户可以在合作社领养能繁母牛,产仔半年可以出售,所得收益农户和合作社按五五分成;超过半年的,除了每头牛仔上交3000元外,剩余归农户自己;出售时是肉牛的,所得收入按农户占60,合作社占40进行分成。这种经营模式解决了贫困户及合作社发展融资难问题的同时,降低了贫困户的投入风险,保证贫困户获得“固定收益+二次获利分红”,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既能根据市场需求作出有效响应,发挥传导市场信息、统一组织生产、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又能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优质产品,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XX县区腾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销售,菌棒销售,供应生产原材料,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方面,合作社以工业化、标准化为理念,综合利用农、林业生产的下脚料木屑、边皮、枝丫材、玉米芯、秸杆等做为原料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开展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推进合作社向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建成食用菌菌棒生产车间1200平方米、菌棒培养大棚5630平方米、出菇大棚33682平方米,购置生产设备9台套,*年发展香菇周年栽培85万袋,平菇42万袋,产保鲜香菇1378.5吨,全年完成销售额1350.9万元,创利税311.9万元,每亩每年可带动农户实现利润6.43万元。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日益迫切,“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已成为发展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绕不过的“圈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既能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服务,解决劳动力不足、技术欠缺等难题和矛盾,又能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在农村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宽广的平台,有力推进山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如XX县区平山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中寨村流转荒山草坡4500余亩,建成高效蔬菜大棚1500个2500亩、大樱桃示范种植1000亩、观光示范采摘园500亩,一个具有山地特色高效的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已基本建成。由公司统一进行平整和土壤改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化大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被流转土地农户及农村致富能手到基地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合格后,农户以零租金返包大棚自行种植、自行管理;合作社统一提供苗木、肥料、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等服务,并与种植农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产生效益后,采取“五五分成”,如中寨村农户陈淑琴和朱永琴各租种了两个大棚,到年底每人纯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发展中,通过合作经营、集约经营、规模经营、股份经营等形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把产加销、农工贸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突出了规模经济效益,既有利于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又有利于让农民从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高收益和更好回报,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如XX县区过路沟村蔬菜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方式,每亩土地租金按照400斤玉米折价,租用农户300亩土地种植蔬菜,租金一年一付,同时合作社长期反聘农户在地里务工,农户每天有6080元经济收入,1年人均最少可以获得1.5万元收入。 (六)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大部分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进入市场时“买难”、“卖难”的尴尬,避免了市场波动给农民造成损失。如XX县区阳长镇马店村果伟养殖专业合作社,把生猪养殖大户和营销大户联合起来,实行“五统一”管理后,从养殖所需的仔猪、饲料购进到生猪出栏、销售都有专门的队伍来组织,直接面对市场,生猪在出栏前就已经有了“订单”,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社员不需要奔波于市场寻找销售渠道,专注抓好养殖管理,扩大养殖规模,加上推行统一防疫和“两全三保”技术服务措施,社员不担风险,收入稳定,生产发展快。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利益联接机制 经过合作社在生产发展中的长期探索实践,涌现出XX县区金碧镇杨勇种植专业合作社“五联五有”模式,XX县区联合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支书+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七星关区兴联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问需式”扶贫模式,XX县区腾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1+9”技术落实模式,XX县区恩雄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制”发展模式,XX县区平山乡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反租倒包”经营模式,XX县区河镇乡海雀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三变”促“三同”体验式干部培训模式等大量先进典型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出二次返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利益共同体等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实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 四、存在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合作社还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合作社对农户、特别是贫困人口的覆盖面和带动能力不够等问题。 (一)内部管理不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规范性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增加较快,但质量提升较慢。 (二)带动农户能力有待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高,但是辐射带动能力仍然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012家,入社成员及带动农户数仅占全市农户数的15.4%,经营能力弱、运行不正常的合作社占比达到32%。 (三)优势产业竞争力不强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优势产业发展布局不合理、规模经营不大、品牌意识淡薄、生产管理不够规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经常出现有生产、无规模,品质高、产量低等现象。 (四)品牌建设比较滞后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意识不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宣传、打造力度不够,大多数商品杂牌多、名牌少,缺乏叫得响的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品牌,致使各类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竞争力不强。 (五)融资贷款比较困难 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发展资金短缺现象,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无法及时获得急需发展资金,难以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抵御市场经营及自然灾害风险。 (六)扶持力度较小 专门用于扶持农业经营主体的专项资金较少,已经出台的扶持政策门槛也比较高,申报程序比较繁琐,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扶持较为困难。 (七)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成员之间仍然是一种松散的、简单的买卖或合同方式,没有完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缺乏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及村集体之间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结合全市实际,提出下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产业融合,培育壮大各类合作社 1、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合作社。围绕全市六大农业板块经济建设,积极引导培育一批马铃薯、商品蔬菜、特色经果林、生态畜牧业、林下经济、中药材、高山生态茶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水利、林业、旅游、金融、科研、供销社等部门结合,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 2、扶持兴办合作社加工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服务,不断提高产品加工档次,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适应国内大中城市消费市场需求。支持合作社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建设标准化车间,改造升级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设备,提升合作社加工水平,重点在核桃、刺梨、天麻、荞麦、辣椒、民族工艺品、茶叶、肉牛、肉羊、可乐猪养殖、香肠、腊肉等特色养殖加工方面取得突破。 3、鼓励发展服务型合作社。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大力发展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和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运销仓储、电子商务、技术指导、动物防疫、草产品收储供应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农贸市场、商店超市、旅馆饭店、家庭手工业、公共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交通运输、沼气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培育服务型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发展农家乐、农耕体验、采摘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旅结合的新型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引导合作社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和引导马铃薯、辣椒、生态畜牧业、中药材、茶叶、林下经济等同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等方面联合和合作,引导合作社之间跨区域组建产业联盟和合作社联合社,推进合作社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XX县区“五联五有”(社团联盟、资金联手、产业联动、市场联通、村社联结)农民合作发展模式,为提升联合社综合实力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创造条件。 (二)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 1、开展示范社创建。按照示范社合作社“六有”标准(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章程、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服务功能、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有明显的增收效果),每年开展一次市级、县区级示范社认定,建立示范社名录和示范社动态监测及项目监管制度,增强示范社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以各级示范社创建为抓手,引导合作社在登记注册、规范章程、明晰产权、完善机构、财务管理、利益联结、统一服务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建设。引导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和成员账户设置、股金设置和盈余分配、年度报告和档案管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收益分配公平和社务公开等,真正把合作社建设成为产权清晰、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服务有效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3、加强合作社品牌建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好“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提升合作社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鼓励合作社纳入XX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优先支持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4、建立合作社动态监管机制。工商部门应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进行准入登记,严格审核合作社登记资料信息,防止套用国家政策资金合作社的产生。农业部门牵头、供销等部门参与,每年要开展摸底调查和实地巡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