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5177536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3-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3-第十三章羧酸及其衍生物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学习要求:1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系统命名法及某些俗名,注意不饱和酸中双键位次的表示法。2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酸性与原因;酯化及其历程;酰卤的生成;脱羧与结构的关系;-H卤代发生的条件和应用;还原与常用的还原剂;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3. 理解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比较各类化合物酸碱性强弱。4理解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加成消除)反应机理。5理解甲酸和乙二酸的还原性。6. 了解碳酸衍生物。7了解二元酸和羟基酸、羰基酸的主要反应。8了解饱和一元酸的常用制备方法。9了解油脂的组成和性质(氢化、碘值、皂化值、酸败)。10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的光谱性质。计划课时数 6课时重点: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性质:酸性与原因;酯化及其历程;酰卤的生成;脱羧与结构的关系;-H卤代发生的条件和应用;还原与常用的还原剂;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难点:酰基碳上的亲核取代(加成消除)反应机理。教学方法 采用模型、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讲授方法。 13.1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3.1.1羧酸的结构分子中具有羧基 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它的通式为 RCOOH。 -COOH中的C=O 失去了典型的羰基的性质。p共轭使羰基碳正性减弱,如与羰基试剂 HONH2不发生反应。-OH的酸性比醇的O-H酸性强。 原因:p共轭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羟基之间的电子更靠近氧原子, O-H键减弱,H+易离去。-COOH中的 H+ 离去后,(CO2-)P 共轭更完全,键长平均化(甲酸钠的X射线测定表明,碳氧键长均等)使体系更稳定,因此,羧酸的H+更易离去 ,生成更稳定的羧酸负离子。 13.1.2分类:13.1.3命名:由它的来源命名:甲酸最初是由蚂蚁蒸馏得到的,称为蚁酸。乙酸最初是由食用的醋中得到,称为醋酸。还有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 系统命名:含羧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编号从羧基开始3,4 二甲基戊酸 3甲基 2丁烯酸芳香族羧酸可以作为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其余位次为、,距羧基最远的为位。表示烯键的位次,把双键碳原子的位次写在的右上角。二元酸命名:但要注意三点:1 系统命名与俗名的联系,如苯甲酸俗名为安息香酸、丁二酸的俗名为琥珀酸等。2 用希腊字母表示取代基位次的方法。3 含十个碳以上的直链酸命名时要加一个碳字。例见P355。 13.2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来源: 羧酸广泛存在与自然界,常见的羧酸几乎都有俗名。自然界的羧酸大都以酯的形式存在于油、脂、蜡中。油、脂、蜡水解后可以得到多种羧酸的混合物。制法:13.2.1氧化法1 醛、伯醇的氧化2 烯烃的氧化(适用于对称烯烃和末端烯烃)3 芳烃的氧化(有-H芳烃氧化为苯甲酸)4 碘仿反应制酸(用于制备特定结构的羧酸)P36913.2.2羧化法1 格式试剂合成法格式试剂与二氧化碳加合后,酸化水解得羧酸。 1、2、3RX都可使用。此法用于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的羧酸,但乙烯式卤代烃难反应。2烯烃羰基化法烯烃在Ni(CO)4催化剂的存在下吸收CO和H2O而生成羧酸。P36913.2.3水解法1睛的水解 (制备比原料多一个碳的羧酸)此法仅适用于1RX(2、3RX 与NaCN作用易发生消除反应)。2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油脂和羧酸衍生物得羧酸,及副产物甘油和醇。3通过丙二酸二乙酯合成各种羧酸。 13.3 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13.3.1物理性质 1物态 C1C3 有刺激性酸味的液体,溶于水。C4C9 有酸腐臭味的油状液体(丁酸为脚臭味),难溶于水。 C9 腊状固体,无气味。2熔点有一定规律,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呈锯齿状的变化。乙酸熔点16.6,当室温低于此温度时,立即凝成冰状结晶,故纯乙酸又称为冰醋酸。3沸点比相应的醇的沸点高。见P356 表12-1原因: 通过氢键形成二聚体。13.3.2羧酸的光谱性质 IR:反映出-C=O和-OH的两个官能团 1HNMR: -COO-H = 10.5 12 13.4 羧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是由羟基和羰基组成的,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因此要讨论羧酸的性质,必须先剖析羧基的结构。 故羧基的结构为一 P-共轭体系。当羧基电离成负离子后,氧原子上带一个负电荷,更有利于共轭,故羧酸易离解成负离子。例如:由于共轭作用,使得羧基不是羰基和羟基的简单加合,所以羧基中既不存在典型的羰基,也不存在着典型的羟基,而是两者互相影响的统一体。羧酸的性质可从结构上预测,有以下几类:13.4.1酸性羧酸具有弱酸性,在水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乙酸的离解常数Ka为1.7510-5甲酸的Ka=2.110-4 , pKa =3.75其他一元酸的Ka在1.11.810-5之间, pKa在4.75之间。可见羧酸的酸性小于无机酸而大于碳酸(H2CO3 pKa1=6.73)。故羧酸能与碱作用成盐,也可分解碳酸盐。此性质可用于醇、酚、酸的鉴别和分离,不溶于水的羧酸既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酚能溶于NaOH不溶于NaHCO3,不溶于水的醇既不溶于NaOH也溶于NaHCO3。RCOOH + NH4OH RCOONH4 + H2O高级脂肪酸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铵是雪花膏的主要成分。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影响羧酸酸性的因素复杂,这里主要讨论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1 电子效应对酸性的影响1)诱导效应1吸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增强。FCH2COOH ClCH2COOH BrCH2COOH ICH2COOH CH3COOH pKa值 2.66 2.86 2.89 3.16 4.762供电子诱导效应使酸性减弱。 CH3COOH CH3CH2COOH (CH3)3CCOOHpKa值 4.76 4.87 5.053吸电子基增多酸性增强。 ClCH2COOH Cl2CHCOOH Cl3CCOOHpKa值 2.86 1.29 0.654取代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小。 pKa值 2.86 4.41 4.70 4.822) 共轭效应当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例如: CH3COOH Ph-COOHpKa值 4.76 4.20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与取代基的位置、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同时存在和影响有关,还有场效应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可大致归纳如下: a 邻位取代基(氨基除外)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位阻作用破坏了羧基与苯环的共轭)。 b 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见P361表123 c 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酸性增强。见表123。 13.4.2羧基上的羟基(OH)的取代反应 羧基上的OH原子团可被一系列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羧酸的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消去OH基后的剩下的部分( )称为酰基。1酯化反应(1)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4,一般只有2/3的转化率。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醇) b 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2) 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酸相同时 CH3OH RCH2OH R2CHOH R3COH醇相同时 HCOOH CH3COOH RCH2COOH R2CHCOOH R3CCOOH(3) 成酯方式 验证: H2O中无O18,说明反应为酰氧断裂。(4)酯化反应历程 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P363(5) 羧酸与醇的结构对酯化速度的影响: 对酸:HCOOH 1RCOOH 2RCOOH 3RCOOH P363表12-4 对醇:1ROH 2ROH 3ROH 2酰卤的生成羧酸与PX3、PX5、SOCl2作用则生成酰卤。见P364三种方法中,方法3的产物纯、易分离,因而产率高。是一种合成酰卤的好方法。例如:m-NO2C6H4COOH + SOCl2 m-NO2C6H4COCl + SO2 + HCl 90% CH3COOH + SOCl2 CH3COCl + SO2 + HCl 100%3酸酐的生成酸酐在脱水剂作用下加热,脱水生成酸酐。 因乙酐能较迅速的与水反应,且价格便宜,生成的乙酸有易除去,因此,常用乙酐作为制备酸酐的脱水剂。1,4和1,5二元酸不需要任何脱水剂,加热就能脱手生成环状(五元或六元)酸酐。例如:4酰胺的生成在羧酸中通入氨气或加入碳酸铵,可得到羧酸铵盐,铵盐热解失水而生成酰胺。13.4.3脱羧反应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可发生脱羧反应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后强热生成甲烷,是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方法。其他直链羧酸盐与碱石灰热熔的产物复杂,无制备意义。一元羧酸的碳原子上连有强吸电子集团时,易发生脱羧。例如: 洪塞迪克尔(Hunsdiecker)反应, 羧酸的银盐在溴或氯存在下脱羧生成卤代烷的反应。此反应可用来合成比羧酸少一个碳的卤代烃。13.4.4-H的卤代反应羧酸的-H可在少量红磷、硫等催化剂存在下被溴或氯取代生成卤代酸。控制条件,反应可停留在一取代阶段。例如:-卤代酸很活泼,常用来制备-羟基酸和-氨基酸。13.4.5羧酸的还原羧酸很难被还原,只能用强还原剂LiAlH4才能将其还原为相应的伯醇。H2/Ni、NaBH4等都不能使羧酸还原。 13.5 重要的一元羧酸 (略)甲酸有酸性和还原性。苯甲酸(食品防腐剂) 13.6 二元羧酸13.6.1物理性质1物态 二元羧酸都是固态晶体,熔点比相近分子量的一元羧酸高得多。2溶解度 比相应的一元酸大,易溶于乙醇,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13.6.2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1具有羧酸的通性对酸性而言 pKa1 pKa2 原因P371372。2二元羧酸受热反应的规律(1) 乙二酸、丙二酸受热脱羧生成一元酸,(2)丁二酸、戊二酸受热脱水(不脱羧)生成环状酸酐,例如:(3)己二酸、庚二酸受热既脱水又脱羧生成环酮,例如:3与二元醇反应二元酸与二元醇反应可生成环酯(但仅限于五元环或六元环),也可以生成聚酯。P37313.6.3重要的二元羧酸 (自学) 13.7 取代羧酸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取代酸。取代酸有卤代酸、羟基酸、氨基酸、羰基酸等,其中卤代酸、氨基酸将在有关章节中讨论,这里只讨论羟基酸和羰基酸。13.7.1羟基酸1制法(1)卤代酸水解 用碱或氢氧化银处理,等卤代酸时可生成对应的羟基酸。例如:(2) 氰醇水解 制-羟基酸(3)列佛尔曼斯基(Reformatsky)反应 制备-羟基酸的方法。-卤代酸酯在锌粉作用下与醛、酮反应,生成-羟基酸酯,-羟基酸酯水解生成-羟基酸。 2羟基酸的性质具有醇和酸的共性,也有因羟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的互相影响的特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受热反应规律上。-羟基酸受热时,两分子间相互酯化,生成交酯。讨论: 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12-羟基酸受热发生分子内脱水,主要生成-不饱和羧酸。讨论:下列反应的产物是?-和-羟基酸受热,生成五元和六元环内酯。羟基与羧基间的距离大于四个碳原子时,受热则生成长链的高分子聚酯。P376-和-羟基酸还有羟基被氧化后在脱羧的性质。P3773重要的羟基酸 (自学)13.7.2 羰基酸分子中含有羰基,有含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羰基酸,如丙酮酸、3-丁酮酸等。1 羰基酸具有羰基和羧酸的典型反应。2 酮酸的特性反应-与稀硫酸共热时,脱羧生成醛。-酮酸受热易脱羧生成酮。 13.8羧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取代后的产物,重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卤,酸酐,酯,酰胺。 13.8.1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1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羧酸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含有酰基( ),酰基与其所连的基团都能形成P-共轭体系。2羧酸衍生物的命名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例见P386387。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例如: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例如:13.9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1 IR:醛、酮、羧酸、酰卤、酸酐、酯和酰胺都含有羰基,因此,在IR都有C=O的强吸收峰。 醛、酮的C=O 17051740cm-1 羧酸衍生物的C=O伸缩振动扩大到了15501928 cm-1. 这是因为: -I效应使波数升高。 +C效应使波数降低。 降低了C=O的极性。 供电子作用而使C=O的双键性降低。 增加了C=O的双键性。 吸收频率的波数降低。 波数增高。 酰卤: C=O1800cm-1 C=O 1920cm-1 酸酐:在1800-1860cm-1(强)和1750-1800cm-1(强)区域有两个C=O伸拉振动吸收峰,这两个峰往往相隔60cm-1左右。对于线形酸酐,高频峰较强于低频峰,而环状酸酐则反之。 另外:CO的伸拉振动吸收在10451310/cm(强)。 酯:酯的C=O伸缩振动稍高于酮,在17351750cm-1处,与芳基相连的则降至17151730 cm-1 ,酯在10151300 cm-1 区域内有两个强的CO伸缩谱带。可以与酮相区别。 酰胺 C=O在16301690cm-1 , NH在30503550 cm-1 。 一级酰胺,NH2的NH吸收为两个峰。二级酰胺NH为一个尖峰。 2 核磁共振(NMR): 酯:RCOOCH =3.74.1ppm。 酰胺:RCONH =58ppm。往往不能给出一个尖锐的峰。13.10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 分为加成消除两步: 加成一步取决于电子因素和空间因素。 消除一步取决于L的碱性和稳定性。L碱性越弱,越容易离去;L越稳定,越容易离去。 就酰氯、酸酐、酯、酰酐、酰胺而言, L的碱性为: Cl R-COO RO R-COO RO NH2 所以羧酸衍生物的活性为: 羧酸的衍生物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比在中性溶液中更容易水解,这是可以理解的:碱性溶液提供给氢氧根离子,它充当一种强的亲核试剂; 酸性溶液提供给氢离子,它接到羰基氧上从而使分子易受弱亲核试剂,即水的进攻。 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 酯的水解历程 酯的水解有酸催化和碱催化反应,不管是酸催化水解还是碱催化水解,都有四种可能的历程。(可能是酰氧断裂,也可能是烷氧断裂;每种方式都可按单分子或双分子历程进行)。 1酯的碱性水解 研究证明,酯的碱性水解为酰氧断裂的双分子历程(BAc2)。 将含同位素O18的酯水解证明是按酰氧断裂方式进行的。 碱性水解反应历程表示如下: 酯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羧酸盐,使反应不可逆,可以进行到底,因此酯的水解通常用碱催化。2酸性水解历程研究证明,酯经酸催化水解时: 一级,二级醇酯绝大多数为酰氧断裂的双分子历程(AAc2历程)。 少数特殊结构的酯为酰氧断裂的单分子历程(AAc1历程)。见P413 。 三级醇酯为烷氧断裂的单分子历程(AA11历程)。(1)(AAc2历程)(2)(AA11历程)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酰基衍生物的水解、氨解、醇解历程与酯的水解历程相同,都是通过加成-消除历程来完成的,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的反应活性与L基团的性质有关。(L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如下表) L 诱导效应(-I) P-共轭效应(+C) L-的稳定性 反应活性- Cl 最大 最小 最大 最大-OCOR 大 小 大 大-OR 中 中 中 中-NH2 小 大 小 小 13.11 酰卤和酸酐 13.11.1酰卤 1酰卤的制备 酰卤的制取一般是由羧酸与卤化磷或氯化亚砜作用而得。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低级酰卤遇水激烈水解。乙酰氯暴露在空气中即水解放出氯化氢。 3化学性质 (1)水解、醇解、氨解(常温下立即反应) 反应结果是在分子中引入酰基,故酰卤是常用的酰基化剂。 (2)与格氏试剂反应 酰氯与格氏试剂作用可以得到酮或叔醇。反应可停留在酮的一步,但产率不高。 (3)还原反应 罗森蒙德(Rosenmund)还原法可将酰卤还原为醛。13.11.2酸酐1制备(1) 由羧酸脱水而得,可制得单纯酐。(2) 混酐通过酰氯与羧酸盐作用制得。2物理性质 (略)3化学性质(1)水解、醇解、氨解(反应需稍加热)见P390。酸酐也是常用的酰基化剂。(2)柏琴(Perkin)反应酸酐在羧酸钠催化下与醛作用,再脱水生成烯酸的反应称为柏琴(Perkin)反应。 13.11.33 羧 酸 酯1来源与制法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酯可通过酯化反应、酰卤或酸酐的醇解、羧酸钠盐与卤代烃作用等方法制得。2物理性质 酯常为液体,低级酯具有芳香气味,存在于花、果中。例如,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苹果中含戊酸乙酯,菠萝中含丁酸丁酯等等。酯的比重比水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于有机溶剂,也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其常见酯的物理常数见P391表13-2。3酯的化学性质1水解、醇解和氨解(1)水解 酯的水解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很慢,一般是在酸或碱催化下进行。(2)醇解(酯交换反应) 酯的醇解比较困难,要在酸或碱催化下加热进行。因为酯的醇解生成另一种酯和醇,这种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此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与从低级醇酯制取高级醇酯(反应后蒸出低级醇)。(3)氨解 酯能与羟氨反应生成羟肟酸。羟肟酸与三氯化铁作用生成红色含铁的络合物。这是鉴定酯的一种很好方法。酰卤、酸酐也呈正性反应。2与格氏试剂反应 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酮,由于格氏试剂对酮的反应比酯还快,反应很难停留在酮的阶段,故产物是第三醇。具有位阻的酯可以停留在酮的阶段。例如:3还原反应酯比羧酸易还原,可用多种方法(催化氢化、LiAlH4、Na + C2H5OH等还原剂)还原。还原产物为两分子醇。见P393。酯在金属(一般为钠)和非质子溶剂中发生醇酮缩合,生成酮醇。这是用二元酸酯合成大环化合物很好的方法。4酯缩合反应有-H的酯在强碱(一般是用乙醇钠)的作用下与另一分子酯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醇,生成-羰基酯的反应叫做酯缩合反应,又称为克莱森(Claisen)缩合。例如:(1)反应历程 见P394,(2)交叉酯缩合两种不同的有-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复杂,无实用价值。无-H的酯与有-H的酯的酯缩合反应产物纯,有合成价值。例如;酮可与酯进行缩合得到-羰基酮。见P395。(3)分子内酯缩合狄克曼(Dieckmann)反应。己二酸和庚二酸酯在强碱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酯缩合,生成环酮衍生物的反应称为狄克曼(Dieckmann)反应。例如:缩合产物经酸性水解生成-羰基酸,-羰基酸受热易脱羧,最后产物是环酮。狄克曼(Dieckmann)反应是合成五元和六元碳环的重要方法。13.11.5油脂和合成洗涤剂1.油脂油脂普遍存在于动物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子中,习惯上把室温下成固态的叫酯,成液态的叫油。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通称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其中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液态油比固态脂肪会有较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几个概念:1 干性:某些油涂成薄层,在空气中就逐渐变成有韧性的固态薄膜。油的这种结膜特性叫做干性(或称干化)。油的干性强弱(即干结成膜的快慢)是和油分子中所含双键数目和双键结构有关系的,含双键数目多的,结膜快,数目少,结膜慢。有共轭双键结构体系的比孤立双键体系的结膜快。成膜是由于双键聚合形成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果。桐油结膜快是由于三个双键形成共轭体系。顺,反,反,9,11,13十八三烯酸2 碘值: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的碳碳双键也可以和碘发生加成反应。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称为碘值(又称碘价)。二肥皂和合成洗涤剂1 肥皂:肥皂的制造:2.合成系涤剂a) 阴离子洗涤剂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阴离子。 现在国内最广泛使用的洗涤剂是烷基苯磺酸钠盐,R表示C12-C18的烷基。烷基最好是直链的,称为线形烷基。过去曾用过叉链的,但发现不能为微生物所降解(大分子变为较小分子称降解),容易聚集在下水中或飘在河流中,引起环境的污染,因为微生物对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降解有选择性,它对直链的有机物可以作用,每次氧化降解两个碳,而有叉链存在时破坏其作用,故现在国际上系用线型的C12以上的烷基制洗涤剂。它可以从石油中分出正烷烃进行一元氯化,或石油、蜡裂解分出直链的1烯烃,与苯进行傅氏反应得烷基苯,磺化、碱化处理得到。b) 阳离子洗涤剂。溶于水时其有效部分是阳离子。如:(3)非离子型洗涤剂在水溶液中不离解,是中性化合物。其中羟基和聚醚(OCH2CH2)n部分是亲水基团,家用液态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也是非离子洗涤剂。 3磷脂磷脂多为甘油脂,以脑磷脂及卵磷脂为最重要,其结构为: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卵磷脂(磷脂酰胆碱) 磷脂中的酰基都是相应的十六个碳以上的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顺,顺9,12十八二烯酸)等;磷酸中尚有一个羟基具有强的酸性,可以与具有碱性的胺形成离子偶极键;这样在分子中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长链的非极性的烃基,是疏水部分,另一部分是偶极离子,是亲水部分,因此磷脂的结构与前面所讲的肥皂结构类似,如果将磷脂放在水中,可以排成二列,它的极性基团指向水,而疏水性基团,因对水的排斥而聚集再一起,尾尾相连,与水隔开,形成脂双分子层。 磷脂在植物的种子中,蛋黄及脑子中含量较多可。由家畜屠宰后的新鲜脑或由大豆榨油后的副产物中提取而得。往往卵磷脂和脑磷脂不加分离而作为卵磷脂粗制品。磷脂可以作乳化剂、抗氧剂、食品添加剂。医疗上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脑磷脂用于肝功能检验。食品添加剂:在各种食品里添加磷脂,可以保持水份和盐份,使外形美观。由于磷脂有乳化性,在制面包、蛋糕、炸面饼,油酥糕的面粉中添加磷脂,能添加这些食品的强性。延缓变硬过程。保持盐分,还能使面包、蛋糕体积增加5%以上。生物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脂类(主要是磷脂)构成的。磷脂的疏水部分相接而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两面。这样构成脂双层。所有的膜都有不同成分的脂双层和相连的蛋白质组成。一些蛋白质松散地连接在脂双层的亲水表面,而另一些蛋白质剂埋入脂双层的疏水基质中,或穿过脂双层。细胞膜对各类物质的渗透性不一样,可以选择性地透过各种物质,在细胞内的吸收和分泌代谢过程中其着重要的作用。13.12碳酸衍生物一、 碳酰氯 (光气) 光气是一种有机合成的原料。 二 碳酸的酰胺 1 尿素: 这个反应常利用来破坏亚硝酸及氮的氧物。 双缩脲与碱及少量硫酸铜溶液生成紫红色,这个颜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化合物含有不只一个酰胺段( )的都有这个反应。 2 氨基甲酸酯: 制备方法1: 制备方法2: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发展得很快的高效低毒农药: 西维因: 杀虫剂: 速灭威 杀菌剂: 灭菌灵 作业: P345 1,2,4,5,6,7,8,9,10,11,12,13,15,17,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