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52664289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五 古诗鉴赏 精练二十 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心题点精练二十精赏表达技巧的两个关键点第一章专题五 古诗鉴赏古诗阅读是一种赏析性、审美性阅读,赏析的重点是对表达技巧的赏析。在做题实践中,考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赏析不到位。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和“效果”两个关键点上多下功夫。精练先做精练点拨精练再做栏目索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平山堂用东坡韵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注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做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两仙翁:欧阳修与苏东坡。欧阳修在扬州西北修建了平山堂,苏轼曾作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言及平山堂。精练先做1.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答案答案在 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昏暗,沉沉欲睡,就要收敛自己的眉峰。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远山暮色之景,引出对人世沧桑的感叹。12答案2.结合全词,简析词人的复杂心态。答案12答案答案孤独漂泊,思念家乡之情。中原未复,山河破碎之悲。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之感。怀才不遇,功业难成之叹。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宿大慈寺宿大慈寺范光阳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注迎人亦世情。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注注衲:僧衣,此处借指僧人。3.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中的“意”的理解。答案答案“意”指远离尘嚣、享受空寂的心境。从所写之景看,作者选取的荒祠、禅房、晚钟、明月、小雨、溪声等意象映衬了静寂空灵的特点,大自然给了作者停步息心的启迪。从所写之人看,乡里的读书人已经不能引为知己,连山里的和尚也变得圆滑世故,这里也有作者对俗世的不满之意。答案344.简析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答案答案这一联运用对偶、对比映衬的手法。上联从听觉角度写,钟声之所以更加悦耳动听,是因为断断续续的风使得钟声拥有了节奏和韵律。下联从视觉角度写,月亮从云儿的遮掩中出来,反而显得更加明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3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水龙吟落叶落叶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厓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啼螀未歇,飞鸿欲过,此时怀抱。乱影翻窗,碎声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庐甚处?只应今夜,满庭谁扫?注注重厓半没:写山中落叶堆积,万木凋零的情状。题红: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中书舍人卢渥于应试之岁,偶然在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卢渥得一遣放的宫女,正是题诗之人。螀(jin):蝉。5.“萧萧渐积”一句化用了杜甫_中的名句“_”。登高答案56无边落木萧萧下6.赏析下片虚实结合的手法。赏析下片虚实结合的手法。答案答案首句借用红叶题诗的故事,暗示故宫冷落;尾句问而不答,留下“空白”,给读者以想象,皆为虚写。中间部分实写寒蝉凄切哀鸣、飞鸿欲过身影、乱影翻窗等凄凉景色,衬托了词人身处乱世的抑郁和凄凉。虚实结合,以个人离愁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答案5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杂诗杂诗王粲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风飚扬尘起,白日忽已冥。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注注写:通“泻”。特:孤,独。褰:提起,撩起。7.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答案答案采用对仗的工整形式(或“拟人”),以乐景衬哀情,借小池微波荡漾、花木红艳的美景,反衬忧思之情。答案788.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简析作品的主旨。答案答案诗歌表达了对理想(或“爱情”“友人”)思而不得,欲排遣而不能的苦闷、忧思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希望之情。提起衣襟,欲快步追随及徘徊伫立凝望的动作和托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或“爱情”“友人”)的向往、忧思之情。以“特栖鸟”求偶象征理想(或“爱情”“友人”)对自己的呼唤;以“路险”“风飚扬尘起”象征现实的阻碍力量,以“何惧不合并”表达了充满希望的乐观之情。答案78一、精准判断一、精准判断1.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网网”平时所构建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平时所构建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要构建的这个庞大、复杂的艺术手法的知识网络应该在一轮复习时建立起来,到了二轮复习,必须不断强化它,补充它,完善它。它是精准判断的基础。2.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精准判断要立足于“审审”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题审清问的是什么,弄清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才能答得准。如题目问的是修辞手法,就不能答“借景抒情”之类的表现手法;问的是景物描写特点,就不能答景物的特点;问的是颔联,就不能答颈联。精练点拨3.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精准判断要立足于“读读”所谓“读”,就是要读懂诗歌,尤其要读懂所给诗句的意思,并要联系所给诗句的上下文,只要懂了,就离精准判断不远了。艺术手法赏析表面上是“技巧”“手法”问题,实质上是“读”的问题。4.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精准判断要立足于“关系关系”艺术手法的学问某种意义上讲是“关系学”。如借景抒情是景与情的关系,对比是此与彼的关系,虚实结合是虚与实的关系,用典是古与今的关系,等等。就是说,我们在判断时要善于抓住诗中材料的不同关系,明白了上下、左右、表里的不同关系,就抓住了判断的关键。5.精准判断要立足于精准判断要立足于“分分”所谓“分”,就是区分易混的艺术手法。如当诗中的情与景一致时,即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一般答“借景抒情”;当相反时则要答“反衬”或者“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当难以区分某小类时,就用大类回答,如明喻、暗喻、借喻,可统一答成“比喻”,正衬、反衬可统一答成“衬托”,拟人、拟物可统一答成“比拟”。另外一些常考而又难区分的手法要认真辨析,如借代与借喻,对比与反衬,烘托与渲染等。二、分析到位二、分析到位艺术手法赏析题,固然在于判断运用了哪些技巧,更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这是得分的关键。如何分析呢?1.分析技巧运用分析技巧运用这一步分析就是说明是如何运用这种技巧的。是比喻,指出喻体与本体;是对比,指出用什么与什么对比;是反衬,指出是什么反衬什么,等等。这种分析方法叫“二分法”。2.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分析首要考虑的。(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这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3.分析忌笼统、空泛分析忌笼统、空泛“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相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是指“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阳台高阳台和周草窗和周草窗注注寄越中诸友韵寄越中诸友韵王沂孙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谁家。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但凄然,满树幽香,满地横斜。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怎得银笺,殷勤与说年华。如今处处生芳草,纵凭高、不见天涯。更消他,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注注周草窗:南宋著名词人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宋亡后周密湖州故家毁于兵火,终身寄寓杭州。曾作高阳台词寄越中诸友。精练再做1.“满树幽香,满地横斜”化用了隐居西湖的著名诗人林逋的名句“_,_”,体现了该意象的特点。疏影横斜水清浅答案12暗香浮动月黄昏2.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论此词“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结笔低徊掩抑,荡气回肠”,请结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全词,简要赏析。答案答案反复,以乐景衬哀情,抒发春光无主、好景不常的感伤,年华已老、故国不见的忧思。与“不知春在谁家”呼应,抒发家国破亡、怀乡念友之情怀。与“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呼应,暗寓国亡家破、无家可归的隐痛。以景结情,亡国的哀感蕴藏在胸中,却无所依托,只好写出离愁别绪。答案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注注候馆:旅舍。征辔:行人坐骑的缰绳。3.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答案答案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以不断的春水喻无穷的离愁,化抽象之情为具象之物;这离愁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伴着自己的迢迢春水,绵延不断,表现了主人公的愁绪之多。答案34答案答案上片从行者落笔。开头三句写离家远行者的旅途所见,以景衬情,后两句转写远行者的无穷的离愁别绪。下片从闺中妇人落笔,行者从居者的角度进行想象。“寸寸”“盈盈”表现出思妇思念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心里对闺中人深情的体贴和嘱咐,也是思妇希望登高远眺行人而又不得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写思妇凝目远望,只能看到原野尽头的春山,而所思念的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4.近代俞陛云曾言:近代俞陛云曾言:“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词作具体赏析。请从这一角度结合全词作具体赏析。答案34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嘉兴过嘉兴萨都剌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注注本诗是作者由大都(今北京)到福州任职,途经嘉兴时所作。三山:代指福州。5.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试作简要分析。答案答案作者的情感紧扣着“过”字而变化,开头写过嘉兴的背景,作者乘船离京到福州赴职,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中间写过嘉兴的见闻,作者陶醉在南国风光中,兴奋不已;结尾写在嘉兴短暂停留旋即离去的依依别情。答案56答案答案抓住南方水乡的自然特色来写,如“芦芽”“鲤鱼”“细雨”等,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南方水乡的旖旎风情。语言生动形象,用“穿”“吹”“入”“生”等动词,“碧”“绿”等色彩词,写出了南方水乡生机勃勃的景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细雨后的景象像是铺上了一层绿色的轻纱,突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柔和、温馨的情调。用画家的笔触,以画入诗,展示了一幅幅风情旖旎的水乡春行图。6.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赏析诗中画线的句子。答案5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筑城行筑城行刘克庄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责如风雨。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筑城曲筑城曲许棐日将西,杵声急,一声声自死肠出。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儒坑战地骨更多,十二金人随鬼泣。注注杵:筑土的木锤。齾(y)齾:参差不齐的样子。7.唐人把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筑城行”是乐府古题,后人写的古体诗的标题里一般有“行、_、_、_”等标志性字眼。刘克庄这首乐府古题在描绘筑城情景时用了声色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加以说明。答案答案先描绘声音,役夫打夯声的“喧喧”,木杵撞地的“丁丁”,监督官的斥责声,接着又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烧窑、斫木的情景,描绘出修城时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繁忙不停的景象。答案78歌吟引答案答案(1)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2)比喻,高楼有如鱼鳞一般,形象地写出了高楼之多;对比,高楼巍然耸立,城中却空无人,对比强烈;借景抒情(以景作结),具象示人,表现出诗人对役夫(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批判。8.许诗中有许诗中有“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城高不特土累成,半是铺填怨夫骨”,请找出刘诗中具有,请找出刘诗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诗句,并说说它的写法及好处。相同意思的诗句,并说说它的写法及好处。答案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