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细水****9 文档编号:152442893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北京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北京专用)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必修4 4 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5课时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纲展示第35课时 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4.认识的作用及过程:(1)认识的作用;(2)认识的反复性;(3)认识的无限性;(4)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考情链接2017年北京高考第28题以“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为话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014年北京高考第27题以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为话题考查认识的特点,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本课时考点是历次高考的高频考点,几乎年年考,复习时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的特点,追求真理的过程作为重点,平时要关注时事,训练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考点一)(考点一)1、实践与认识、实践与认识(考点二)(考点二)2、真理与认识过程、真理与认识过程 1.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概念(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客观世界 的物质活动。(2)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判断判断:同学们的阅读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提示:错误。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阅读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考点一实践与认识考点一实践与认识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2)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1)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2)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1)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2)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历史的发展着的思考思考:在古代,人们无法实现飞天梦想,今天人类可以通过飞船遨游太空。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提示: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判断判断:实践是人类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取认识的途径可以有多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目的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1.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下列属于人类实践活动的是()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制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天宫二号的发射A.B.C.D.B答案答案B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活动。属于主观活动。属于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故答案为B。2.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其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材料从哲学上提醒我们()要认识到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要认识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B.C.D.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具有无限性。材料强调,现在我们做好经济工作必须面对经济新常态这一新变化、新条件,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A.认识的重要来源B.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类认识的目的D.检验认识的标准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中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符合题意。1.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正确理解实践的概念(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特别提醒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全面认识实践的特点全面认识实践的特点3.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要求: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必须超出自己认识的范畴;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2)标准: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实践能够满足这一要求。(3)原因: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典例典例1 (2017北京文综,28,4分)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揭示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真理、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A说的是意识的产生问题,与题意无关。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说法错误。促成认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D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切题。典例典例2 (2017北京东城一模,25)自古以来鸡鸣是我国农业社会的公共时钟。诗经中有“女曰鸡鸣,士曰昧旦”的夫妻对话,鸡鸣演绎着早期先民生活的时间观。这表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先民时间观的发展鸡鸣这种朴素的时间观决定了先民的生产生活先民的朴素时间观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先民的实践活动影响着人们朴素的时间观A.B.C.D.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推动着认识的发展,故错误。错误,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正确,时间观属于意识范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正确,时间观作为一种认识受实践活动的影响。典例典例3 (2017北京朝阳二模,26)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该卫星以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以纪念他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制成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说明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没有本质区别表明我国古代哲学是现代量子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A.B.C.D.B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说法正确,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是由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这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说法错误,混淆了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说法正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墨子号”量子卫星的研制成功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发展。1.真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主观同客观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最基本的属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平等。(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主观与客观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 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判断判断:真理与谬误是相互包含的,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谬误中蕴含着真理的因素。提示:错误。真理与谬误具有明确的界限,二者不存在包含关系。2.认识过程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实践到认识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永无止境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波浪式前进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检验和发展真理。判断判断:认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对已有真理进行否定与推翻的过程。提示:错误。认识的发展是对已有真理的发展,而不是推翻和否定。1.一次,钱学森为解决导师交给他的难题,前后写了五份演算文稿。当他把定稿装入文件袋后,特意在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上“Final”(定稿),但他马上又觉得不妥,便在旁边补了一行“Nothing is final!”(没有什么认识是最后的)。这句“Nothing is final!”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绝对的C.真理是发展的D.真理是普遍的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任何真理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条件,就有可能成为谬误,所以必须认识到真理是发展的,C正确。A在材料中未体现。这句话体现了真理是相对的,排除B。D在材料中未体现。2.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说明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体现了真理是不断发展的,故选C项。A项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D项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本身是正确的认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3.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B.C.D.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真理方面的内容。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说法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故说法错误。切题,答案选C。1.全面认识和把握真理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特点客观性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条件性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体性真理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对立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不容混淆统一(1)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续表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2)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真理的唯一性(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告诉我们:判断我们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其参照系只能是客观事物本身,即主观反映是否与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相一致。而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客观事物,其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因此与之相一致的主观反映也只能有一个。也正因如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不以阶级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真理没有阶级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一元性)要求我们坚持真理。2.全面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全面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 理解原因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前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知识拓展知识拓展正确理解“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1)认识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2)就每一个人或每一代人,或就认识的每一次来说,由于种种原因,认识理解能力的确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还有尚未认识之物。(3)就整个人类这一整体来说,或就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来说,其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且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认识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多,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不能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典例典例1 (2016北京西城检测,21)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真理的特点。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剁肉图”的命名是错误的,“烤肉图”的命名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同一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D两项不符合题意。典例典例2 (2014北京文综,27,4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B.C.D.D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考点定位:认识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确,错误;认识发展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错误。应选D。典例典例3 (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26)学术争鸣广泛存在,很多理论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例如:物理学领域:有人认为宇宙膨胀速度在加快,有人认为并没有加快。医学领域:有人认为加工肉和红肉(牛羊肉等)是致癌因素,有人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根据。历史学:有人认为阿房宫毁于一场大火,有人认为阿房宫压根没有修建完成。面对与自己不同的学术观点,是应该据理力争、寸步不让,还是应该尊重差异、包容互鉴?你同意哪种观点?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阐述。(6分)答案答案示例一:据理力争、寸步不让。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3分)如果我们坚信自己的观点是真理,就应该坚持真理,据理力争,寸步不让。(1分)示例二:尊重差异,包容互鉴。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每个人的认识都受到实践水平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真理性。(3分)同时,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也具有相对性,有些争鸣有待未来实践加以检验。(2分)面对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应该包容互鉴、加强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更完整地获得真理。(1分)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真理。如果选择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应该立足真理的特点来分析,强调对真理的坚持。如果选择尊重差异、包容互鉴,应该立足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来分析,强调认识的发展以及取长补短。单元总结提升知识框图知识框图框图解读一个方法论: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个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两个层面:把握唯物论和认识论两大层面的知识体系。三对关系: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五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实践、真理。六大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热点聚焦热点聚焦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再传喜讯,2017年11月25日,随着一声炮响,引汉济渭工程秦岭隧洞出口延伸段顺利贯通,标志着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施工进入新阶段,为引汉济渭工程早日通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打通巍巍秦岭,让汉江水流进关中,无论工程量还是技术难度都是我国水利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其秦岭输水隧洞全长98.3公里,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主要山脉之一的秦岭。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建设了多级风站,在隧洞内3000米处建立了压风站和变电站,满足了施工用电通风需要。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全境水资源,构建大水网,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科学利用,解决关中、陕北缺水问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思维训练思维训练调用知识调用知识新学期起,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将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北京市教委要求,所有中小学要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请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6分)答题规范答题规范(怎么答)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知识限定: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客体限定: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大课堂”角度限定:说明类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有效信息知识提纲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把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是第一性的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的观点。读书学习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但它只是获得间接经验,只有通过实践所获得的认识才是直接经验。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社会实践,自觉投身社会大课堂。1.从“万户飞天”到“天宫二号”升空,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航天探索的步伐。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拥有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真正的太空实验室。这一过程表明()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创造自然规律可以造福人类A.B.C.D.命题预测命题预测C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认识论。物质决定意识,故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排除。通过不同年代的探索,可见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正确。通过太空探索的发展,可见正确。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这表明()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A答案答案 A解析解析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它会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表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发展,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说法错误,选项D与题意不符。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