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写景顺序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49453635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讲:写景顺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1讲:写景顺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1讲:写景顺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讲:写景顺序纵向推移、横向推移和一一写景顺序基础知识“人物”必须在一定的“地点”活动,“事情”必须发生在一定的“地点”,你想要写人叙事,你就 得让他们在一定的“地点”活动。如果你对这一“地点”的自然景物进行有意识的描写,就可以渲染气氛, 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中心意思。相信你渴望着成功。凡是成功的景物描写,颇讲究描写的顺序。一般来说,景物描写的顺序大致有以 下几种。一为时间顺序。这时间,你既可以把它理解为宏观意义上的时间,如一年又一年的递进、春夏秋冬四 季的演绎;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微观意义上的时间,如几个小时的推移,荔枝蜜中,作者就写了初到从 化的当晚与第二天天明窗外景物的不同变化;有时甚至是刹那间的微变。二为空间顺序。如果说时间顺序是一种纵向推移,那么,空间顺序就是一种横向推移。你可以由远写 到近,也可以由近写到远;你可以由上写到下,也可以由下写到上;前后、左右、中间、四方可各得其宜, 各尽其妙。当然,你更可以随着参观的顺序依次介绍景物。总之,你可以根据中心意思的需要选择最恰当 的空间顺序。三为逻辑顺序。除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外,一些作者写景时常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因之安 排写景的顺序,或按照某一事物的发展先后(实际上也可理解为时间顺序),或先果后因、先因后果、先 主后次、先次后主等等,这就是所谓的逻辑顺序。这样的写景顺序,你不想也学一下吗?实际上,你不必过分拘泥于某一种写作顺序,因为不少文章是揉合以上几种写景顺序来描绘景物的。 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景物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如张洁挖荠菜中“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段,既按 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又按从“太阳落山了”到“夜色越来越浓了”的时间顺序,同时又按照逻辑顺序, 写出了自己内心逐步恐惧的过程。总之,写景要为中心意思服务,没有绝对客观的景物描写,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这是其一。必须注意 写景的顺序,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这是其二。例文赏析一年四季,我都要和小朋友到那里去玩。春天,我们喜欢游玩于“梨花伴月沟”,那千树万树雪挂 似的梨花,会使人心花怒放;夏天,我们喜欢去“万树园”,那绿茵茵、平坦坦的千亩草地,更是我们追 逐欢闹的大乐园;秋天,我们喜欢荡舟于澄湖荷丛,采摘那硕大的莲蓬,观赏水底的红鲤;到了冬天,我们喜欢到“南山秋雪”,望着满园古松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呈现出的苍苍郁郁,挺拔峥嵘。(儿时四季游)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是景物描写常用的手段。例文中,作者先写春天“那千树万树雪挂似的梨花”, 再写夏季“绿茵茵、平坦坦的千亩草地”,继写秋季“硕大的莲蓬”,“水底的红鲤”,最后写冬季的“千 里冰封,万里雪飘”,用的就是时间推移的顺序。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 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 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 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 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 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 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 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峻青:海滨仲夏夜)例文中,作者立足点不变,按着时间的推移,依次写出了晚霞、启明星、灯火等景物,活生生地描绘 出了 “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的海滨夜色。当然,同样以时间为序,本段文字相对“” 而言,时间跨度显然要短得多。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 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 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济南的冬天)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前后左右远近高低上下,写作时如注意到这些,有意识地将它们按最佳组合 方式搭配,表现出来的景物就是立体的、全方位的。例文中,老舍写雪后的小山,就注意空间转换:先写 了山上的矮松,再写山巅,再写山坡,最后还写了山腰,于是,一座全方位的山出现在读者眼前。当然, 这是写小山,如果写天下第一高峰,这种由上而下的顺序就不一定适合。雨落在操场上,砸起许多尘土,使人看上去似乎是笼着一层烟雾。雨落在近处的荷塘里,荷叶频频点 头。雨打在远处的柳树上,柳条高兴了,潇洒地摇摆着。至于那更远处的山,如果不仔细搜寻,隔着雨帘 是很难分辨的。山顶上笼罩着乌云,山腰,山脚,全在雨的包围之中。整个山变成了灰色的一片,分不清 哪是山坳,哪是平坡。山似乎已融化在一片灰蒙蒙的天色中。(张翔:秋雨)例文是一段写雨景的文字。注意到操场、荷塘、柳树、远山与作者立足点的距离吗?作者从操场写到 荷塘,从荷塘写到柳树,从柳树写到远山,从总体而言,显然是由近写到远,逐步推进。(五)山下遥望天柱,只觉它雄奇而不险;近处看来,陡峭突兀,险峻非常。左边,是笋子峰,那的的确确 像煞竹笋:下面圆上面尖,高达十余丈;没有树,草倒是生得几茎,大概是风送的种子;飞云流过时,不 见云动,却似山移,令人目眩。右边,悬崖峭壁,突兀逼人。崖壁上有瀑布流过的痕迹,还有几个石洞, 洞口长着几簇绿树,可望而不可即。崖顶上,石峰巍列,嶙峋多姿,有的如剑刺天,有的如掌承露,有的 如莲花、似芙蓉(朱万曙:天柱屐迹)例文也是以空间为序,但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大致观察,作者先写远景,后写近景。第 二层次为详细观赏近景,作者先写左边的“笋子峰”,后写右边的“悬崖峭壁”;在写右边的“悬崖峭壁” 时,又是先写下部的“崖壁”,后写上部的“崖顶”。正因为作者注意远近左右上下的搭配,笔下的景物 层次分明,立体动人。经过多人热情指点,终于在一条较偏僻的“新华街”上找到了张溥的故居。我想有故居的必是老街, 老街而命之“新华”,总使人感到困惑且别扭。故居临街是一长溜墙,当中有一不大的门,进门是一小方 天井,正面一间厅。厅中间有一尊张溥的塑像,看那形象尚生动,似乎有点志士仁人的气韵。两边两个屋 角里各有一个小小的玻璃橱,一边陈列着张溥的一叠线装的七录斋集及一份简单的年谱;一边放着些 新的并非张公用过的文房四宝之类。在陈列的年谱上,最后记着张溥临终的一句话倒是有点发人深思的:“月亮上来了,我将行矣! ”当时他正在对人讲易,突然说了这句话即逝去,这令人觉得他似乎有点 仙气。其实他只活了 39岁,按现在说,属“英年早逝”的。出了厅,后面有一木结构的两层小楼,这才是张溥原来的起居之地。房子很平常,是明代城里一般的 民居。问工作人员是否原屋原貌,回答基本是的,房子框架结构、楼板都是原来的,门窗因经了400年的风 雨都腐朽了。现在重新装修的。我还到楼上去转了一圈,每块楼板都很宽,踩上去咚咚有声,颇结实。我 问这楼板经历了那么长时间为何没有蛀蚀?答曰这都是银杏木的,后来作了特殊处理才这么好。(朱海明:访张溥故居)例文是一篇参观太仓张溥故居的游记。按照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的空间顺序,作者依次参观了大门、 天井、正厅以及小楼等景物。随着立足点的转移,作者也依次有详有略地描写了大门、天井、正厅以及小 楼等景物;描写的重点是正厅,而对于正厅的描写,也是运用由当中到两边的空间顺序,依次描写了张溥 的塑像以及两边玻璃橱中的陈列物一一这是第二层次的空间顺序。(七)风暴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它不但可怕,而且可憎可怖。大海的翻腾一直达到了天穹,密云到现在还笼 罩在头顶上,它似乎为所欲为,它施加压力,使波涛暴怒,它自身却保持不祥的镇静。下面是发狂,上面 是发怒。满天都在吹气,整个大海成了泡沫,这就是风的权力。飓风是司命的神,它被自己的凶恶弄沉醉了、糊涂了,它变成了旋风。这是盲目的在制造黑夜。有的 风暴发了狂,疯疯癫癫爬上了天穹的脑顶。天穹也张皇失措,只好暗暗的用雷鸣来回答。再没有什么比这 更可怕的了。这真是最凶恶的时刻。(雨果:海上劳工)当“风暴达到了它的最高点”时,它就显得“可憎可怖”,它就“为所欲为”地施虐于大地;长期的 施虐,使他“被自己的凶恶沉醉了”,于是就变成了旋风;发了狂的旋风,竟然“疯疯颠颠爬上了天穹”。 选段中风暴的步步发展,正符合自然界风暴的发展规律,而作者正是按这一顺序(实际上也是时间顺序) 描写景物。此为按逻辑关系为序。(八)大理风,不,应该说是下关风吧,确实了不起。我一到这儿就领略到了。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风 口,每夜狂风大作,龙吟虎啸,屋瓦齐鸣。真比黄山玉屏楼、狮子林的风还要猛烈。大风一起,我就想这 大概又是望夫云想看石骡了。风声之大,耸人听闻。原来下关地当洱海入漾濞江的出口,江水由苍山十九 峰最南的斜阳峰下的山谷中,夺峡而出,直奔下游的澜沧江去。这又深又窄的峡谷,是个大风口,正对着 大理平川的下关。所以,劲风阵阵,呼啸而来。其来也,如钱塘怒潮,万马奔腾,地动天摇。多少弱不禁 风的人,都会闻风色变呢!(曹靖华:洱海一枝春)大理以风花雪月著称,风为老大。大理的风,以下关为最。例文的前部分,作者以“狂风大作,龙吟 虎啸,屋瓦齐鸣”拟声摹形,将“耸人听闻”的大理(下关)之风“吹”到了读者的耳边。然而此风从何 而来?例文的下半部分,作者对大理的地形特征作了详尽的说明,于是,读者就明白了大理下关之风的来 源。如此先描写现象后分析本质,当然也是以逻辑关系为序。(九)就在雪的群峰的围绕中,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 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齐着两岸的草丛在漫 流。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成千上百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 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 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有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过来银铃似的丁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牧女 们骑着骏马,健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她们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驰骋,而每当停下来, 就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歌唱她们的爱情。(碧野:天山景物记)例文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以一句“一片奇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眼前”领衔总说千 里牧场的概貌;草原的主角应是牧群,于是,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 “成千上百的羊群、马群、和牛 群”;既有牧群,必有牧民,于是,第三自然段就自然而然地写下了牧女。就这样由主到次,作者将美丽 的草原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以逻辑关系为序。(十)中午,我照例要在溪边站上一会儿。微风吹来,水面上漾起了层层涟漪。倒映在溪中的景物,一会儿 散开,一会儿聚拢,又散开,又聚拢婀娜多姿。迎着太阳向远处看,荡漾的涟漪把阳光零零碎碎地折 射过来,溪面上仿佛闪烁着数不清的碎金。夜阑人静,月明星稀,清晰的流水使周围的环境显得更幽 静。如盘的月影静静地躺在水底,洁白如玉,晶莹如镜,周围的云彩也似乎放射着银色的光芒。(苗清梅:门前一湾小溪)这一段例文中,作者交叉运用了多种写景顺序。从“中午”写到“夜阑”,为时间顺序;由“溪边” 写到“远处”,是空间顺序;而“中午”的风光热烈,深夜的风光幽静,则又是下面将要涉及的由动及静。 白日喧嚣,深夜静谧,正符合自然的规律,一一作者的匠心可见一斑。小园学步、写一段文字,以表现某景物春、夏、秋、冬的变化。(200字左右)、用由远到近的顺序(两个层次)写某一地方的风景。(200字左右)、按参观顺序作一段景物描写。(200字左右)、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写某一地方的景物。(300字左右)、综合运用两种以上的顺序作一段景物描写。(300字左右)题目造得一屋清凉,赢得满城绿阴驾着春风,春姑娘启开绿眸,着意地化绿。小草尖尖,刺破了冬;迎春花领衔闹绿了春。秋风起,坚 持绿色的木香、天竹,不动声色地造绿;天棚下,北瓜浑身红透,恰似红灯高高挂,闹熟了秋。夏,最是 蓬蓬勃勃;南窗北窗借景芭蕉;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美人蕉、月季、金银花,争相吐芳,闹凉 了夏。冬韵一院。风吹竹响,清幽绝俗;腊梅花暗香浮动;茶花顶着风雪怒放,闹热了冬。这段习作以时间为序,写出了四季之不同,正可让读者全面了解作者欲着重表现的庭院景物,欣欣向 荣的四季图刹那间展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甚至流连忘返。然而,虽然说作者涉及了春夏秋冬的景物,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春秋对比,冬夏对比,春一秋一夏一冬的顺序不能看作是时间顺序。题目月下的一片寂静当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一片新磨的飞镜已垂悬到了天穹,清辉泻向广袤的土地上。远处,天边有几 颗时隐时现的小星,好像几只萤火虫,影影绰绰,朦朦胧胧,给人无穷的遐思。一会儿,白日里清晰的树 木、房屋、村庄、田野结成朦朦胧胧的一体。慢慢地,村中古老而狭窄的石板路一下子变宽了许多,白日 的尘埃、喧嚣都飞到了九霄云外,只留下一片寂静。“天边”是远处,“石板路”是近处,不错,习作用了由远到近的顺序;但是,这种顺序只有一个层 次,而写作要求是两个层次。如果作者在写“石板路”时再作一个由远到近的安排,即先写路的远端,后 写路的近处,就完全符合要求了。题目走进校门校门坐西向东。走进校门,迎面扑来的是一百米外的那座18层的高楼,高楼如巨人般拔地而起,直插 云霄;楼的南边是一片荷塘,塘中挤满了层层叠叠的叶子,零星地点缀着几朵小红花;楼北是大操场,生 龙活虎的一群正在踢球。紧靠校门南侧,是一座5层的教学楼,那些窗口或飘出轻柔而有极富磁力的授课声, 或飘出慷慨而激昂的授课声。沿大道向前约50米处,路北是结构甚为复杂的图书馆大楼,各层都有露天楼 梯直达下面。“参观顺序”虽然说也是“空间顺序”,但有其“个性”,必须沿着自己的行踪,依次介绍自己“脚 边”的景物。习作虽然说属于空间顺序,但由于先写了远处的一百米外的大楼以及楼两侧的景物,然后再 依次沿着行踪写自己脚边的景物,属于先主后次的顺序,不属参观顺序。题目暴雨来啦连续一个月没下雨,天天保持着37 r以上的高温。又是一个闷热的下午,一丝风也没有,柏油路上软 绵绵的,有些地方甚至渗出了黑色粘稠的物质。下午4点,人们突然感到一丝爽意,凉风,轻微的凉风吹上 了人的脸庞。那一轮烈日突然没了踪影,刹那间整个城市被一幅黑幕罩住了,先是对面不见人影,直至伸 手不见五指。刹那间一声霹雳,一道闪光撕开了黑幕,露出了街头慌乱的景象。微风成了狂风,飞砂走石, 一根手臂粗的树枝“哗啦”一声断了下来。雨来了,先是粗大的几点,接着越来越密,望上去就像是一条 斜织的密不透风的帘子,老式房子的屋檐冲下了一个月来所有的污垢,新式楼房的水落里响起了巨大的声 响,与雷鸣互相应和。没多久,雨点渐渐变小、变稀,直至雨过天晴。从某种意义来说,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景实际上就是按时间顺序写景。按正常的顺序,应该是先刮大 风,再天空变黑,再雷电交加,再大雨倾盆,再雨点变小,最后雨过天晴。可能是习作作者的记忆错误, 竟把时间颠倒,先“让”天空变黑后“让”大风刮起。这当然不符合逻辑了。题目如茵草坪的四周学校的南半部还基本保留着昔日的旧制,当中是一片如茵的草坪,四周为几座教学大楼。草坪的东面 是数学系,整幢大楼就如一个拜占庭式的教堂,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顶,内部金碧辉煌。草坪的西面是外 语系,教学楼有俄罗斯教堂的风味,由一群塔式结构组合而成,中央主塔高大垂直,采用俄罗斯民间建筑 的帐篷顶,周围的小塔就如一个个紧挨着的穹庐。草坪的南面是实验楼,原来的那座俄罗斯式建筑早已倒 塌,替代它的是一座平顶的现代化大楼,五层,顶上装有电视天线,但放在这儿总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草坪的北面,就是这群建筑的主体中文系教学大楼。本段习作交错运用了空间和事物内在联系(由次到主)两种顺序以描写景物。就空间顺序而言,作者 交代得较为清晰。就由次到主的顺序就不这么简单了,“主”与“次”可以是绝对的,某一景点的主要景 物为“主”,其他辅助景物为“次”;“主”与“次”也可以是相对的,对语段的中心意思(作者的观点 态度)关系密切者就是“主”,对语段的中心意思关系不甚密切就是“次”。无论如何,对“主”应详写, 对“次”应略写,最起码应平均用力。就这段文字来看,作者泼墨如水的是前半部分,而惜墨如金的是后 半部分;但是,作者却称前半部分为“次”,后半部分为“主”,显然不合逻辑。体验研究从课文、课外读物中选取精彩的景物描写片段(100300字),复印下来,按不同的写景顺序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并为之写一段总体说明(实际上就是小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