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145601167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国学大师任继愈任继愈最大的学术贡献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并开辟了用马克思主义视野观察宗教问题的先河。他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来独立发展,独具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有以下几种特点:不失自我的兼容性、与时俱进的应变性、取之有节的开发性、刚柔相济的进取性、和而不同的自主性。但最突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中华文化从来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来迎接外来文化。在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任继愈试图用唯物史观重新建立中国哲学史的论述体系。他连续发表几篇研究佛教哲学的文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文集有一段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如凤毛麟角。”1978年,任继愈提出:儒学是宗教,教主是孔子。任继愈解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当时,不仅外国思想界公认中国无宗教,中国的思想界“中国无宗教”的观点也占据主流,任继愈的观点受到很大的非议,但他一直坚持这种看法。1980年任继愈重新提出“儒教说”,并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室。其学说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这一流行观点,触及到中国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从儒家到儒教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佛教向儒教靠拢重视儒教的研究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等学术文章,任继愈从儒教的发展与演变、历史与现实透辟地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宗教性特质。任继愈认为,儒教有自己的典籍,就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四书五经”;儒教重视“忠”和“孝”,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甚至影响了佛教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在吸收每一位新教徒的时候,都要重申“忠”和“孝”,否则,教徒成不了佛,也成不了仙。从这一点说:儒教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历史上天主教到中国好几回都没站住脚,被儒教排斥了,基督教在中国站住脚,是鸦片战争“打”进来的。“儒教是教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总体认识和定位,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这些年来,这一观点还未能普及开来,但已经慢慢得到了学术界的理解和赞同。1987年,任继愈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先后主持编纂中华大藏经中华大典等大型古籍丛书,主持整理和编纂古代文献超过10亿字,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次与记者谈话时,任继愈透露:想完成一部中国哲学发展史,这部哲学发展史与他在上世纪60年代主编的4卷本中国哲学史大不相同不是教科书,全部是他个人的研究心得,约30万字。任继愈计划着,但他最终没能完成这部30万字带有自身学术总结性质的大书,因为他总有看不完的书稿。而与自己的著述相比,他永远把这些书稿排在更加优先处理的位置。对于学术界,这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但对于任继愈,却是无悔的选择。任继愈在给女儿的信中这样写道:“要相信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中华文明有所贡献。只要看到日后对社会有用,就值得去干。”有人认为,任继愈的哲学研究是“精英哲学”,而中国更需要“平民哲学”;任继愈说: “我研究的不是所谓的精英哲学,也不是什么平民哲学,而是群体哲学。我不想离开群体标新立异,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做好一件事。”他研究个体和群体,提出群体认识论这个问题,就是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认识,必须要群体认识才起作用。个人认识某个东西,不解决根本问题,把个人认识强加给群体,就更不行。他说:“离开群体,个人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认为:中国正处于转型时刻,现代社会的进步,要靠群体认识的觉悟。一个哲学家启发一个时代的历史已经过去,以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一个觉悟了的群体来推动社会。任继愈一生的学术研究,尽管跨越多个领域,但传承中华文化是他学术研究的主线,如此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任继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兼容性的特点,和西方文化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且不失自我。B任继愈用唯物史观重新建立中国哲学史的论述体系,他在佛教方面的研究成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被毛泽东誉为“凤毛麟角”。C任继愈的儒教说曾受到非议,但他一直坚持,并用一批学术文章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理解和赞同。D任继愈计划将毕生研究心得写成30万字的中国哲学发展史,作为自己的学术总结,最终未能完成,他在给女儿的信中表达了这种遗憾。E本文通过记述任继愈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理论创见和突出贡献,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有着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的国学大师的感人形象。2国学大师任继愈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答:_3任继愈提出“儒教说”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4任继愈认为现代社会的进步,要靠群体认识的觉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由一个觉悟了的群体来推动社会的,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中国绘画大师吴冠中 2010年6月25日仙逝的吴冠中先生,是继林风眠先生之后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林风眠先生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吴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美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吴冠中的艺术融通中西,是当代中国艺坛的奇观。在中国水墨绘画方面,吴先生力求推陈出新;在油画等艺术形式上他戮力创造民族特色。这两方面他都走得很远,但在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他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和优秀品质,是他留给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曾这样评价吴冠中:“吴先生的思想会通艺理,展现了一代大师的广阔视野。他是一个杰出的艺术的思者。他将这些艺术思想一方面化作出色的文字,广为推广;另一方面不断以诗性的意象为中介,在艺术上表达和验证这些思想。这使得他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罕见的思想隼锐、艺术迭新的一代旗手。”吴先生的精神朴实高尚,是我们崇敬的一代师者。他一生捐出来的作品数以千百计,几乎包括了他各个时期的精品力作。2009年底,他将56件近年力作和16件珍贵名师收藏捐给浙江和他的母校。这些作品连续数月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感动万千观众他总以炽烈的激情、赤子的热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吴冠中绘画的一生上演了无数的烧画事件。上世纪五十年代吴冠中创作了一组井冈山风景画,后来他翻看手头原作,感到不满意,便连续烧毁。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己回国后的几百张作品,全部毁坏后烧掉。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也全部毁掉,此举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吴冠中对这一豪举给出的解释是,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几乎同时,吴冠中的作品在拍卖艺术市场上屡创新高。如他1974年所作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就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而在烧画的同时,吴冠中对伪作的出现更是毫不含糊,甚至不惜对簿公堂。1993年11月,74岁的吴冠中状告两家拍卖公司拍卖假冒他名义的伪作毛泽东炮打司令部侵权,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公开赔礼道歉,最终吴冠中胜诉。此后吴冠中不停地与伪作作斗争。吴冠中先生的人生历程几乎就是他的艺术历程。91年前,他生于一个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的变迁时代,这是他艺术道路展开的基本语境;74年前,他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在工科和艺术的分道口上投奔了艺术,并在林风眠的启发下奠定了“融贯中西”的艺术总路线;63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公费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投身西方现代艺术的研修;60年前,他学成归国,决定以艺术创作报效祖国;31年前,他在“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思想,质疑“内容决定形式”在方法论层面的唯一性,在当时画坛引起强烈反响,起到了开阔“新时期”美术思路的作用;27年前,他提出了“风筝不断线”,强调艺术作品不应失去与广大人民的感情交流;18年前,针对画家以技法程式的模仿代替精神追求的弊端,他喊出“笔墨等于零”的口号;此后,他继续以无畏胆略和率真性情自觉担当起超越传统和开拓创新的使命。吴冠中曾说,“模仿不是艺术,儿童和鹦鹉才学舌”。融合与突破的理想使他在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的“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跨语言实践”中走出了一条齐头并进、水陆兼程的不凡之路。也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特展,用其所珍藏的31件油画和29件水墨为两大板块组成“油彩”与“墨彩”携手式的基本结构,点缀2件水彩,使观众领略这位融汇中西的艺术大家的风采。在20世纪向21世纪文化转型的关键点上,在探索造型艺术自身诗学与意境的道路上,吴冠中创造性地贡献出一种以融合中西为鲜明特色的“吴体”。这位成就卓著的艺术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以其在艺术实践和学术主张中胆敢独造的创新精神,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座令人仰止的艺术高峰。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吴冠中先生继承了林风眠勇于创新的精神,开创了美术史上中西融合的道路,成为美术界的一座高峰。B无论是在中国水墨绘画还是油画方面,吴冠中先生都致力于中西艺术的融合,体现了艺术上可贵的探索精神。C许江评价吴冠中先生思想隼锐、艺术迭新,其思想不仅以绘画的形式展现,而且以出色的文字和诗歌的意象加以表达和验证。D吴冠中先生通过其艺术历程勾画出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融贯中西”的艺术总路线贯穿绘画的每一过程,表现了他的无畏胆略和率真性情。E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特展,通过油画、水墨两大板块组成“油彩”与“墨彩”,再点缀少量水彩作品,基本呈现了吴冠中融汇中西的艺术思想。6结合全文,概括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成就。(6分)答:_7除了艺术上的特点,吴冠中先生还具有哪些品格精神?请加以概述。(6分)答:_8请结合文章谈一谈,吴冠中先生在艺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能给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带来什么样的启迪。(8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新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十二)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解析 A项“和西方文化相比”属于无中生有;B项,文中是说“任继愈试图用唯物史观重新建立中国哲学史的论述体系”;C项“也得到了学术界的理解和赞同”不确切,文中说“这些年来,这一观点还未能普及开来,但已经慢慢得到了学术界的理解和赞同”;D项“在给女儿的信中表达了这种遗憾”错误,“对于学术界,这是一个永久的遗憾”是作者的观点。2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来研究中国哲学史,并开辟了先河。提出儒学是宗教,具有深远影响。主持编纂古籍丛书,整理古代文献,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开辟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方法,提出儒学是宗教的主张,编辑整理了大量古籍丛书。3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儒家思想在中国具有宗教特质,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外来宗教多次被儒教排斥,在中国很难站住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三段,从任继愈的“解释”、“认为”等内容就可以概括。即“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儒教有自己的典籍,就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四书五经;儒教重视忠和孝,这既是宗教思想,也是政治思想,影响了人们的行为、道德、伦理等方方面面”“历史上天主教到中国好几回都没站住脚,被儒教排斥了,基督教在中国站住脚”。4群体认识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个人认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群体认识才起作用;在中国转型时刻,群体的觉悟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提高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弘扬优秀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解析 群体认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人认识毕竟是有限的,社会的进步依靠的是群体的力量,可从这个角度展开论述。5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解析 A中西融合的道路不是吴冠中开创的。C.许江并没有提及“其思想不仅以绘画的形式展现”,选项中提到的与“诗歌”有关的内容也是错误的理解。D.从吴冠中的艺术生涯看,“融贯中西的艺术总路线贯穿绘画的每一过程”的说法不准确。6艺术上融贯中西,实践“油画民族化”和“水墨现代化”的道路,核心处却又秉持中国人特有的“诗意”和“象心”。在艺术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创新,突破自我。如在不同时期提出“形式美感”的理论思想,提出“风筝不断线”的观点,喊出“笔墨等于零”的口号等。(每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概括吴冠中的艺术成就主要从文章的第二段以及倒数第二、三段中进行筛选整合,艺术上融贯中西,并提出了个人主张;另外他不断创新,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口号。7无偿捐画,体现了对祖国的赤子热忱。烧掉不满意的作品,与伪作作斗争,表现了对艺术的精益求精。烧掉不满意的作品,也说明他看重艺术质量,对金钱财富视若浮云。(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其精神品质主要从文章第四、五、六三段总结。第四段主要说他捐画,体现了爱国情怀;第五段主要说他烧画,第六段主要写他与伪作作斗争,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精心追求,也表现了他对金钱的淡泊态度。8艺术创作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在前人基础上勇于探索、推陈出新。艺术创作要根植于生活,不能脱离与人民的情感交流。艺术创作要敢于打破界限,中西融汇,自成一体。艺术创作要秉持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事艺术创作要有献身精神,一生孜孜以求,永不满足。(每一条2分,答出4条给8分。意思对即可)解析 吴冠中给我们在艺术创作上的启示主要是就他对待绘画的态度而言的,如融通中西、勇于创新、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等等。分析要结合当今艺术的具体情况。作答时既要上升到观点高度,又要结合文本内容做具体分析。-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