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10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5570155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10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10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10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教学计划授课教师: 王俊滨 年级: 初二年 班级:十班 人数: 47人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了解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要领和变向过人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观察、判断、评价、指导体前变向运球技术,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体能目标:通过学与练,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素质。情感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勇敢果断、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课时数5次课教 学内 容体前变向运球重点难点重点:转体探肩,跨步换手 难点:控球的稳定性,上下肢协调配合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1无人防守下的体前变向运球1、 学生了解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在实战中的作用,明确变向运球时手拍球的正确部位和方向2、 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练习重点:手触球部位难点:控球的稳定性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小组群学习法手段:多媒体演示2体前变向运球1、 学习“换手、跨步、转体”动作,运用体前变向运球过障碍2、 两人为单位小组,协助配合练习,培养团结互助的意识重点:转体探肩及换手运球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练习法、问题探究法、手段:哨、多媒体演示、录像3运用体前变向过人技术1、 学生熟练掌握体前变向过人动作技术,能在比赛中找准时机合理运用2、 探究合作学习,以组别为单位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拼搏精神重点:协调完成“转体探肩、跨步换手”动作技术难点:掌握变向的最佳时机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完整练习法、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手段:多媒体演示、标志墩障碍物4体前变向过人技术的延伸1、 学习连续变向过人、假动作接变向过人,在练习或比赛中可以随时运用变向过人技术2、 设置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重点:控球能力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小组群学习法、情景法、循环练习法手段:多媒体演示、录像5体前变向运球测试1、 学生能够清楚讲解体前变向运球动作技术,以及在比赛中运用的时机与价值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体前变向运球3、 对学习认真、掌握技术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重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和掌握能力难点:无方法:讲解法、完整练习法、比赛法手段:标志墩障碍物、录像、多媒体演示篮球技术:体前变向运球水平四(八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的设计泉州五中 王俊滨一、 指导思想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去探索、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并得到身心及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 二、 教材分析体前变向运球是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从实用性来讲,由于其方法简单实用,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好球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从发展身体素质方面,变向运球技术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角度,学生可以通过利用这一技术摆脱防守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培养超越对手的勇气与自信心。因此,体前变向运球技术具有较强的可学性与可教性。该技术的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控制球能力及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三、学情分析篮球运动是广大学生,尤其是男同学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初二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实用比赛技术,这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但女生与男生的基础与学习兴趣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与加强女生的学法指导,还要调动女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目标的预设方面,女生的要求可以相对男生低一点,以此来促进女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是主要的突破方向。本次课是单元计划的第二次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复习运球和学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根据男女生所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分层练习,在保证学生能掌握好运球技能的同时,学习原地体前变向运球,进而突破自我,挑战行进间急停急起变向运球技术。最后,学生可根据自我水平进行分组练习,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了解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明白该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和效果,学会相互观察、判断、评价、指导体前变向换手运球,60%以上的学生能基本掌握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二)体能目标:通过学练结合,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素质。(三)情感目标:通过两人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勇敢果断、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五、教学程序(一)开始热身部分1、视频导入观看优秀片段视频,让学生了解体前变向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2、慢跑热身采取列、并队跑进方法进行绕球场慢跑热身,在慢跑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球场区域线的范围,加深学生对篮球场区域线的认识。3、游戏通过 “抢占堡垒”游戏进行注意力跑动练习,不仅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加学生练习的趣味性,调动参与热情,又能使学生真正明白球场区域线的标准位置。4、球操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球操热身活动。通过大小同心圆站立,保证学生拥有更好的观察角度,对各个主要活动关节进行充分热身练习。5、运球热身学生通过观看大屏幕的教师练习,间接提醒学生两眼要目视前方。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高、低位运球练习、急停急起练习,有效地巩固上一堂课的运球练习,并为本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学习提高部分(学习体前变向运球)1、体验性练习学生观看由教师完成的连续性体前变向绕障碍练习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建立动作基础,进行体验式练习。同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体前变向运球技术,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动作要点!方法是学生在球场上自己进行体验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2、验证性练习学生通过体验性练习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做动作。通过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区别,进而引出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要点和口诀。教师向同学们示范正确动作,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体前变向运球技术的注意事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换手、跨步、转体”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动作的进一步理解。方法是学生按照同心圆站立,两两距离拉开,沿着球场无人区域方向进行,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原地运球练习,听到哨声后统一做“换、跨、转”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改正。在的练习后,尝试短距离急停急起接体前变向运球。方法是两人合作进行练习,一人原地站立,一人进行行进间绕过同伴练习。每人练习两次后互换位置,要求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动作,出现错误动作同伴要进行及时提醒。该练习主要是了解学生行进间变向运球技术的掌握情况,同时让学生也感受下在跑动中的变向过人是否确实好用、实效,提高学生对练习的兴趣。3、巩固性练习发现问题:教师通过手机录像,对学生在行进间变向过人的错误进行收集,并总结常犯、易犯错误。方法是通过无线互动技术,把手机与屏幕相互连接,把学生刚刚练习的错误动作循环播放,并提出问题的所在。对行进间变向运球普遍存在的常犯、易犯错误进行总结归纳,提醒学生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减少错误动作。根据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练习。教师做示范动作,学生认真听讲并进行有效练习。方法是在原有的两人配合练习中,加入一个动作,即同伴一手抱球一手平举抱拳。在练习中提醒同伴过人要快、重心要低,练习者提醒自己要跨步大、急转体、快换手。每人练习两次后互换位置,依此循环。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进行分解动作练习,急停急起再接原地变向练习,动作慢下来学生就更能掌握好技巧。4、提高性练习通过巩固练习后, 大部分学生的能力都提升了。可以尝试挑战难度较大的练习,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为本课的难度提升到一定的层次,也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前做好准备。方法是以球场的半场为活动区域,两同伴同时行进间运球,在距离两米处急停做变向换手运球动作后继续前进,交换位置后调头继续练习。5、分层性练习展示成果:通过提高练习,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展示。方法是教师通过无线互动技术,在练习现场运用手机对学生的动作练习进行录像,并与大屏幕无线连接来展示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的练习成果。分层练习: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有效的提高每位学生的练习水平,因材施教。方法是分成三组练习:A组同学在球场右侧区域进行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练习,B组同学在球场中线区域进行一动一静配合练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C组同学在球场左侧区域进行两人同时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其中A组和C组的方向由原来的纵向练习变为横向练习,保证B组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三)整理恢复部分1、放松练习:教师组织学生以同心圆的站立方式,球放于脚下的地板,跟随教师一起做放松练习。方法是抖动身体上下肢,放松肌肉,深呼吸配合调整,使学生身体机能得到最快的恢复和放松,并更好地投入下节课的学习。2、教师小结,布置课后练习。3、安排值日,回收器材。六、教学效果预计1、预计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本课所学的动作技术。2、预计本课学生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5-14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35%-40%左右。七、本课特色1、同心圆的教与学。2、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运用。3、场地的布置与队形的变换。4、体验、验证、巩固、提高、分层练习。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预计1: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解决方案1:眼神、语言、哨声提示。预计2:学生运球碰撞。 解决方案2:控制合理间距,分组有序练习。预计3:学生练习时受伤。 解决方案3:充分的热身活动,每个练习组织好队伍并交代清楚。预计4:球的摆放对热身环节的影响。 解决方案4:球的摆放不阻挡学生的慢跑路线。预计5:无线连接出故障。 解决方案5:提前多做实验,并做好双手机,无线覆盖连接。八、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1、组织学生课前布置场地。2、安排值日生,回收器材。篮球技术:体前变向运球教案教师:王俊滨 班级:初二十班 人数:47人 课次:第二次课 时间:2017年6月16日教学内容体前变向运球重点:转体探肩及换手运球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了解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要领,明白该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和效果,学会相互观察、判断、评价、指导体前变向运球技术,6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体前变向运球技术。体能目标:通过学练结合,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协调素质。情感目标:通过两人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培养勇敢果断、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课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次数时间强度开始热身部分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2.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见图1)二、准备活动1、导入课题,观看视频 (见图1)2、慢跑热身 (见图2)3、游戏:抢占“堡垒”教师说出球场区域线位置,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指定位置。(底线、边界线、中线)(见图3)4、 运球热身原地运球练习高、低位运球原地体前换手运球(见图4)急停急起练习学生前后位置错开,左右拉开三米距离,沿相反的方向,根据哨声统一进行急停急起练习。(见图5)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学生: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勤人数;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保持安静; 教师:1、教师组织学生列、并队跑进,同时介绍篮球场的区域线;2、提示学生注意控制间距,语言鼓励并带动学生积极跑动;学生:1、 有序慢跑,注意前后距离;2、 认真听教师介绍篮球场地的区域线位置;教师:1、讲解游戏规则;2、语言调动学生跑动,并发出清晰口令,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学生:1、积极跑动,注意听老师口令;2、听到口令后,快速跑到指定区域位置上;3、注意躲避球场上的篮球;教师:1、播放运球视频;2、巡视指导,及时纠错;学生:1、跟随屏幕的老师运球练习;2、两眼看前方屏幕认真练习; 教师:1、组织学生变换队形;2、吹哨声下令急停和急起;3、巡视场地学生练习并提醒;学生:1、注意听哨声和教师的口令;2、注意安全间距,认真运球;集合队形: (图1) 慢跑队形: (图2)练习队形: (图3)练习队形:(图4)练习队形:(图5)1分1次2分4圈3分小4次2分小2次2分小2分小学习提高部分一、体验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建立体前变向运球的动作基础并模仿练习。练习过程中,思考体前变向运球动作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见图6)二、学习体前变向运球1、动作要领:换手、跨步、转体2、口诀:低位运球快换手跨步变向急转体(见图7)3、 原地练习体前变向教师吹口哨,学生统一做“换、跨、转”动作,沿着球场空旷区域练习。 (见图6)4、急停急起接体前变向 两人配合练习,一人站立,另一人练习变向过人。每人练习两次后互换位置,循环练习。(见图8)三、巩固体前变向运球原有的两人配合练习中,加入一个动作。即同伴一手抱球一手平举抱拳。在练习中提醒同伴过人要快、重心要低,练习者提醒自己要跨步大、急转体、快换手。每人练习两次后互换位置,依此循环。(见图8)四、提高体前变向运球以球场的半场为活动区域,两同伴同时行进间运球,在距离两米处急停做变向换手运球动作后继续前进,交换位置后调头继续练习。(见图9)五、分层练习A组同学在球场右侧区域进行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练习,B组同学在球场中线区域进行一动一静配合练习体前变向运球技术,C组同学在球场左侧区域进行两人同时行进间变向运球练习。其中A组和C组的方向由原来的纵向练习变为横向练习,保证B组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见图10)教师:1、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2、提醒学生注意动作的细节;3、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练习;学生:1、认真观看视频;2、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3、体验练习行进间变向运球;教师:1、教师提问并总结;2、运用屏幕讲解、示范动作;3、介绍口诀,加深牢记;学生:1、 回答问题,提出观点;2、 认真观看并理解练习;教师:1、 讲解练习方法并示范;2、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2、手机录下学生常犯的错误;学生:1、认真听练习的方法;2、按要求分组并完成练习;3、同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教师:1、手机连接大屏幕,播放学生的练习视频,总结错误;2、运用屏幕讲解常犯、易犯错误,并提出改进练习方法;3、讲解、示范巩固练习方法;4、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学生:1、认真观看并理解错误点;2、理解重难点和常犯错误;3、按要求分组并完成练习;4、同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教师:1、 讲解练习方法并示范;2、 组织学生分组,轮流练习;3、 巡视指导,及时纠错;4、 手机录下学生学习成果;学生:1、认真听练习的方法;2、 按要求分组并完成练习;3、同伴互相提醒,注意动作;教师:1、手机连接大屏幕,播放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的练习成果;2、运用屏幕讲解分组练习的方法和各个组别的练习区域;3、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强调每个组别的练习重点;4、巡视指导,及时纠错;学生:1、认真观看视频录像;2、听教师布置练习的方法;3、按要求分组并完成练习;练习队形:(图6)学习队形: (图7)练习队形:(图8)练习队形:同(图8)练习队形: (图9)练习队形: C组 B组 A组 (图10)3分小12次3分小18次6分中20次7分中15次5分中-高25次6分中-高恢复整理部分一、集合放松二、本课小结三、安排值日生(见图11、图1)教师:1、组织学生做放松练习;2、对本课小结,布置课后练习;3、安排值日生,回收器材学生:1、跟教师做好放松活动;2、认真听讲,总结收获;练习队形:(图11)集合队形:同(图1)1次4分小场地器材室内篮球场,大屏幕显示屏,手机,无线网络,耳麦,篮球48个,哨子预计运动负荷练习密度: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25-14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35%-40%左右课后反思篮球体前变向运球教学反思 王俊滨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单元计划五次课,本课是第二次课。体前变向运球技术作为篮球运球技术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具有动作迅速、隐蔽突然、易与其它动作衔接,保护好球等特点,是比赛中运用最广泛的运球突破技术。初二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篮球运球基础与控制球能力,他们渴望通过学习,掌握学以致用的比赛技术,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兴趣动力。本堂课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练习中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体验、观察去探索、思考;倡导探究、合作、自主体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强调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学生享受、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并得到身心及社会适应的健康发展。从整堂课来看,教材搭配合理,结构清晰,重难点突出、到位。教学目标基本完成,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当然,还是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下面针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小结:优点:一、 教学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1、课前的视频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动力。2、热身慢跑的同时,向学生普及篮球场规则中的球场线知识点。在课堂知识延伸的同时,也为下面游戏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3、游戏不仅起到热身练习、集中注意力的作用,还为球场的布置埋下伏笔。在最短的时间里有效组织学生每人手持一球站好位置,为上课做准备。4、同心圆的学与练,使队伍的组织调动和练习上的指导与纠错更直接高效、迅速便捷。5、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通过分层教学,对掌握水平不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练习,提升教学实效。6、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学习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能够相互观察、判断、评价、指导动作的对与错,并提出改进的练习方法。 7、动感音乐的设置,穿插在课堂练习中,为本课带来一波接一波的高潮,让学生们感受比赛的气氛,越练越起劲。二、 重、难点的解决有效,教学目标基本完成1、通过看视频体验式练习动作的分解示范动作的分解练习动作的提高练习动作的巩固练习分层练习,加深学生对体前变向运球过程中对转体探肩、跨步换手运球动作技术的理解,更好更快掌握。2、根据学生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分组练习,小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加强对运球的练习,大部分学生进行体前变向运球的加强巩固和提高练习,基本达到60%的学生掌握本课技术的预设目标,同伴间的合作练习也有效地提高了互助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缺点:一、教学内容的“量”偏多1、紧凑的一堂体育课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解决好一个或两个问题,学生只有多练、多错、多改进,才能多收获和多提高。而多种练习方式反倒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影响课堂的进度和教学效果。2、一项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只有准确把控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单元计划中,本课次为第二次课。在设计上对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和复习运球的时间上可能控制得不够好,间接影响本课学生的运动负荷量和教学成效。二、课堂严谨度不够1、教师个人的语速偏快,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增添“理解难度”。2、教师在组织练习中有时会习惯性地运用口头禅的方式讲解,这在正规化的体育教学中还是不提倡的。3、在提高练习时,队伍的组织调动不够严谨,不应该直接说按照第一节课的练习队形站位。(个人也深有感觉,平时的体育课堂就是相对轻松的状态,跟孩子们比较亲近,孩子也习惯老师的教法,所以养成一个比较不好的“坏习惯”)。三、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再提升一堂优秀的体育课,课堂的气氛和活跃度是非常关键的。在课堂设计中,加入视频演示、音乐播放等元素,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但是在师生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是学生过于紧张、胆怯,没有完全放开,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师生互动环节的预想设计还不够完善,在遇到学生没有回应时要及时改变提问方式加以引导。如何在课堂上锻炼学生胆量,增强师生良性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上是个人对本堂课的一些课后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很乐意接受大家对我的指导和建议,也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改进和提高,在接下去的教学中能有更好的成长,为学生带来更精彩的体育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