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44105024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018年7月目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31目的32范围33频次34依据35原则36工作程序47风险管控方法48风险管控准则89风险的控制1110风险分级管控1111风险告知1212文件管理1213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持续改进1314相关文件1315相关记录资料13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151目的152适用范围153依据154定义155职责166基本要求16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178事故隐患排查内容189隐患建档1810隐患治理与上报1811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20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21考核奖惩制度221目的222适用范围223考核奖惩标准224实施细则224。1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224.2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235附则24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和事故处理奖励办法241指导思想252目标任务253组织领导254具体办法255奖励标准266排查处理程序267评审办法278相关要求279奖励办法2710工作要求28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1目的为辨识公司范围内影响安全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确定一般和重 大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范围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3频次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管控的时机: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 刖。4依据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4。3广东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5原则5.1根据本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组, 由风险管控小组组织各单位进行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5.2公司风险管控工作组成立组长:XXX (主要负责人)副组长:XXX组 员: XXXX5.3各级职责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做好组 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批准 重大及重要的风险清单。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 责.副组长职责: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企业安 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组员职责:具体落实安全风险分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 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安空的原则,企业生产、工艺、设 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企业部署,成立本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完成本 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 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对评价结果负责。6工作程序6。1首先对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培训。6。2编制风险源统计表及设备设施清单和作业活动清单。6。3选用JHA法对作业活动、SCL法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 险管控。6.4根据风险管控准则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合理取值,综合评价 风险等级。6。5对重大风险及评价出的隐患制定补充措施并落实整改,将风险降为可接 受.6。6最后对所有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 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7风险管控方法7.1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公司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危险有 害因素辨识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法(SCL)。7.2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 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上报公司评价小 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 小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岗位管理人员 和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上报公司评价小组 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岗位再进行修改,修改后公司风险管控小 组再进行会审和确定。(3)风险信息的更新A、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 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一-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技术改造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一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其他变更。B、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A);-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L)的方法进行评价;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 进行评价.7。3工作危害分析(JHA)7。3。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 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管控,判定风险等 级,制定控制措施。7。3。2作业危害分析(JHA)是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 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 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 制措施。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 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7。3。3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什么,而不必描述 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 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7。3。4对于每一步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 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 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 性也应识别。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 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7。3.5识别各步骤潜在的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到、绊倒或摔落5)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6)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7)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8)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9)是否存在照明问题10)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11)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12)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性物质13)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根据实际工作进行作业分析。7。3.6工作危害分摊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原则是不 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 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我们在作业时常 常强调“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 害。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四种伤害的危害.7。3.7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个单 元。每一个单元可以分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辨识之前列出作业活动清单。7。4安全检查表法(SCL)7。4.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 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 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7。4。2安全检查分析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装置或 操作规程的分析.编制的依据主要有: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结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7.4。3用安全检查表分析危害时,要全面分析以下危险因素:温度等工艺参数的过度波动;反应停留时间的变化;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道 路与装置间距;消防器材数量;安全设施状况;作业环境等等。在识别危害时都应 考虑到。7.4.4用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先识别 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 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筑物 等.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而言,可以按系统一个一个地检查,或按部位顺序检 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往后都可以。7。4。5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对象是设备设施和作业场所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 物,而非活动。故此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7。4.6项目列出之后,还应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 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或本企业有关操作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有些项目是没有具 体规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由熟悉这个检查项目的有关人员确定。应该清楚, 一个检查项目对应的标准可能不止一个。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应 该知道,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7.4.7检查项目和检查标准列出后还应列出现有控制措施。控制措施要列报警、 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7。5风险评价和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 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 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 划分.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63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 管控,需要控制整改。32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 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入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 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 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8风险管控准则公司风险管控准则采用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风 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来确定危险性(D),即。二1乂 XC。8。1风险管控准则制定依据: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8。2风险管控准则表1: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分数值完全可以预料10相当可能6可能,但不经常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5极不可能0.2实际不可能0。1表2: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连续暴露10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6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3每月一次暴露2每年几次暴露1非常罕见暴露0。5表3:C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分数值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100灾难、39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40严重,12人死亡或多人重伤或造成一定财产损失。15较重,一人重伤致残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7几人轻伤或造成较小财产损失。3轻伤,需要治疗救护,不造成财产损失。1表4:危险源危险程度(D)分数值D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极其危险,要停止作业E16032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D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C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B20稍有危险,容忍A表5:风险分级判定方法 风险等级、重大(很高)较大(高)中度(中)轻度(低)忽略(较低)采用LEC法E级D级C级B级A级采用LS法1级2级3级4级5级危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蓝色有以下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E级/1级/红色)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 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8.3建立安全风险清单1. 危险源辨识结束后,应分别由主要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针对各系统安全风 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推荐采用LEC评价法、风险矩阵法等)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确定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 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建立一整 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 汇总造册.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 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2。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 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 员,制定整改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3. 每次进行危险源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清 单,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 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9风险的控制9.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 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这五类中进行选择。9.2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 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9。3设备设施类危险源通常采用以下控制措施:安全屏护、报警、联锁、限 位、安全泄放等工艺设备本身固有的控制措施和检查、检测、维保等常规的管理措 施。9.4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通常从以下方面考虑:制度、操作规程的完 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技术能力 等方面。9。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评价出 的不可接受风险,应制定补充建议措施并实施,直至风险可以接受。10风险分级管控10.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 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 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公司、 部门(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 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2)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按照“五落实”原则 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采取设计、替代、转移、 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 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3)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召开公司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 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 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 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4)各部门牵头组织召开部门专题会,每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 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 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 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5)由安全负责人牵头,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 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10。2对重大风险要及时汇总,登记造册,并对重大风险存在的作业场所或作 业活动、工艺技术条件、技术保障措施、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措施、责任部门及工 作职责等进行详细说明。10。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 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11风险告知11.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 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 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11.2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 险源监测和预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将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及工艺操作过程中 存在的风险及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培训方式告知各岗位人员及相关方,使其掌握规避 风险的措施并落实到位。11.3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 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进行一次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 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12文件管理工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应包 括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点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参见附录B4)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 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 管理.13风险信息的更新和持续改进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 示和公布.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以及其他变更情况等 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14相关文件风险管控记录15相关记录资料表1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岗位: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No:序 号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 在事件(人、 物、作业环 境、管理)易发 生事 故类 型现有控制措施LECD风险 级别建议新增(改进)防范 措施备注分析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安全负责人.表2安全风险清单(示例)-序号场所/环 节/部位较大危险因 素易发生 的事故 类型主要防范措施依据风险等级责任 人(一)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1化学品仓 库(专用 储存室、 专用场 所)(1)易燃、 有毒化学品(如油漆、 天拿水等)(2)腐蚀性 化学品(硫 酸、硝酸、 氢氧化钠等)火灾爆 炸 中毒和 窒息 灼烫(1)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 库内,防止泄漏或受热。应按 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 分库贮存,严禁超存、混存、 露天堆放。易燃、易爆的场 所和仓库,严禁烟火。(2)仓库应消防设施齐全,通 道畅通。库内有隔热、降温、 通风,、防泄漏等措施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 贝【J(GB15603-1995)易燃 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 条件(GB 17914-2013 )腐 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 件(GB 17915-2013)重大制表人:日期:审核人:日期:填表说明:审核人为安全负责人。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部门、人员安全生产 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 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3依据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4定义4。1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 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做明确规定,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 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等。4.2安全检查(即隐患排查)4.2.1公司级安全检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 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 检查。4。2。2日常检查主要是厂区、车间、罐区、仓库安全检查,是指各部门主管 在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安全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厂区、 车间、罐区、仓库的消防设施的检查和巡检。4.2.3节假日检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假节日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管理、 物资准备、备用设备、应急管理、劳动纪律、厂区管理、车间管理等是否存在异常 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力量安排、企 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及紧急抢修 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4.2。4季节性检查是指企业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隐患排查。5职责5。1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 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 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5.2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5。2。1企业主要负责人保证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 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5。2。2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 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 有关部门提出报告。5。3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各部门发出预警 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装置运行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撤 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5.4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综合级、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安全检查组织、实施、验 证,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负责公司各类 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各单位上报事故隐患的统计、汇 总工作;负责定期组织各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评审、修订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 制度和安全检查表,不断提高安全检查深度和广度.5。5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 事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同时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情况,并向从业人员通报。6基本要求6.1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 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 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 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 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 安全检查表.6.1。1安全检查表应包括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或依据、检查结 果等内容。安全检查时应按照安全检查表内容逐项进行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台账、 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并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6。1。2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主要依据: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报告;分析人个人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6。1.3企业应定期组织对安全检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 员和培训工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对安全检查表进行修订:(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 范重新修订的;(2)装置和重要的设备设施发生重大改变的;(3)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4)周边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危害因素辨识结果有较大变动或识别出新的危害因素。6。2隐患排查要按专业和部位,明确排查的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频次和 登记上报的工作流程。6.3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 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及时发现、不留死角.7事故隐患排查方式、频次7。1事故隐患排查方式事故隐患排查与日常巡查和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7.2事故隐患排查频次日常安全检查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并要求立即整改完毕,如有无法整改项, 立即上报安全管理部门处理;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3)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排查出问题后以通知单形式下发 责任部门并责令其定期整改。(4)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 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8事故隐患排查内容根据本企业生产装置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基础管理;(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3)消防设备;(4)电气系统;9隐患建档9.1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明确隐患的级别,按照“五定” (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定控制措施)的原则, 落实隐患治理的各项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监控,保证隐患治理按期完成。9.2安全管理部门对隐患排查、监控、治理、验收评估、上报情况实行建档登 记,重大隐患要单独建档.10隐患治理与上报10.1隐患级别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 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重 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10.2隐患治理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 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隐患治理要分类实施:10.2.1车间自行组织排查出的隐患,如实记录在安全检查台账(车间保存), 并按照规定的期限按期整改,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落实。10。2.2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排查出的隐患,编制事故隐患整改记录表,安全管 理部门监督落实整改情况并如实在事故隐患整改回执单和安全检查台账中做好登 记。10.2.3 一时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要按照评估-治理方案论证一资金落实一限 期治理一验收评估一销号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实行闭环管理; 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总经理应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 验收,保证按期完成和治理效果。10。2。4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 责任、定标准、定措施),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 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对一般事故隐患, 由责任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 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10。2。5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 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 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一效 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 降低到低风险。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 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米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10。2.6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 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 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 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 隐患档案.10。2。7公司职工在生产安全巡检中发现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安全管理部门, 对隐患报告人应给予相应奖励。10。3隐患上报隐患上报要按照安全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隐患排查 治理信息管理系统联网的“珠海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每个月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当地安全监管部 门,发现无法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上报。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 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情况应当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企业还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 料。重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11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11。1事故隐患报告11.1o 1每天工作人员交接班例行检查中,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上级汇报;11。1。2当班人员在工作当中发现事故隐患的,立即向上级汇报,重大事故 隐患由工序负责人向上级汇报,需要紧急处理的,应根据情况处理;11.1.3相关单位接到汇报后,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处理,需要其它 部门配合的要向厂长汇报处理;11。1。4各工序负责人将每天的事故隐患处理情况向总经理汇报;11。1。5一旦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工序负责人接到员工报告后,立即向 总经理汇报处理,总经理要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 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a、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b、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c、隐患的治理方案.11.2、举报奖励凡工作人员举报,经核实的事故隐患,公司对举报人按公司规定予以奖励。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1目的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体系建设工作,确保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效实施,促进建设 工作推进顺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机构和人员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考核与奖励、惩罚。3考核奖惩标准按照公司实施方案、制度和指导书的要求,所有机构和人员必须履行的职责为 考核奖惩标准,对照要求依次进行落实。4实施细则4.1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4。1.1对危险点排查不细致、不全面,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 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2危险源辨识分析未逐个进行,辨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岗位人员不 熟知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情况,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 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3风险评价未结合部门实际,评价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未掌握重 大风险内容、不熟知风险评价规则,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立清 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4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差、未得到有效落实或遗漏,岗位人 员未参与控制措施制定、未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 极,未按要求建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 为C。4.1.5风险分级管控层级提交时不符,未将本部门需管控的层级依次确定责任 人、未落实管控责任,不熟悉管控内容,存在应付现象或提交不积极,未按要求建 立清单,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6安全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各项清单进行督 查,不符合通则、细则和公司指导书要求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 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7安全管理部门不定期对各部门的风险告知、警示标示进行督查,未按 要求进行风险告知的,未按要求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 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1。8新增风险未及时进行分级管控,未纳入管理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 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2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奖惩:奖励:4.2.1对在隐患排查中积极排除事故隐患,避免了事故发生的部门或个人,对 安全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并采纳,收到显著效果的部门或个人,经公司研究,给予 部门或个人50500元的奖励或考核等级为A。4。2。2对因排查隐患期间为抢救员工、公司财产和处理事故中表现突出的部 门或个人,根据贡献大小,给予100-2000元的奖励或考核等级为A。4.2.3在隐患排查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给予一次性奖励并 考核等级为A.处罚:4。2.4严格执行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指导书及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如违反和未履行有关职责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 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4.2。5严格执行公司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隐患排查期 间对于一般性违章行为,以部门为考核单位,发现违章现象按三违监察制度处罚.4.2.6在隐患排查期间发现有严重违章行为,其后果严重的,按三违监察制度 加重处罚。4.2。7对于在隐患排查中,未认真排查事故隐患而造成事故的直接责任者, 根据经济损失大小按控股事故上报及调查处理规定进行考核处罚,造成严重后果 的,交公司或司法机关处理,事故的其他责任者和责任部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 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罚。4.2.8安全管理部门查出的隐患,对所在部门下发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 隐患所属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后,要立即组织人员整改落实。对当时 无法整改的隐患,所属单位负责人应当采取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相应预案, 并将整改方案以书面形式报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对能整改而不整改、无故拖延整改时间和不按规定期限整改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500元或考核等级为C。因此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将追究隐患所属部门负责人责任。4.2.9各类隐患排查治理资料提交时不符合通则、细则和公司指导书要求的,按三违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相关人员50-200元或考核等级为C.5附则5。1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修订、解释.5.2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和事故处理奖励办法为切实加强隐患排查和事故处理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 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有效遏制各 类事故的发生。根据省、市、区有关要求,结合我司实际,特制定本方案.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关于危险化 学品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有关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 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突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 理力度,着力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隐患治理和事故预防,建 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目标任务通过建立完善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奖励制度,进一步巩固我司安全生产的工作成 果,充分调动一线工人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在生产中存在的各 类安全隐患和问题,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 制,全面提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使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事 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3组织领导成立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奖励工作领导组,对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奖励工作统一组 织协调。组长:梁展雄副组长:郭振伟成员:各工序负责人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由梁展雄负责我司全员隐患排查 奖励工作的安排、协调指导及资料收集、汇总。4具体办法4.1排查主体、内容和范围4.1.1排查主体:全体工作人员。4。1。2排查内容:在生产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 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建设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 生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的不良和生产工艺、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类.主要包括:(1)发现设备、管线等泄漏、开裂以及跑窜物料。(2)发现设备存在严重缺陷,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以及所用设备及附件不符 合国家有关法规或技术规范。(3)违章设计、违章施工、违章操作、违章动火、违章指挥。(4)人为损坏安全装备、未经批准动用消防栓或其他消防、气防设施。(5)可能危害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环境污染或产生火灾爆炸事故。4.1。3排查范围:以本人工作场所为主,兼顾其他区域。4.2特别说明下列情况不在奖励范围:(1)发现正在被检修、维修工作中的问题。(2)本岗位(包括生产和维修人员)设备脏、松、舌L、差等缺陷.(3)重复上报,弄虚作假.5奖励标准第一类:发现一般较小的隐患者,每条奖励10元(见附件2)。第二类:避免事故者(己经出现事故征兆,及时抢险,避免其发生者),按照 事故大小,参照LECA计算办法,奖励100元至2500元。具体标准如下:第一区间:750VLECAW7500,10002500 元第二区间:320VLECAW750,3001000 元第三区间:0VLECAW320,100300元奖励具体数额=所在区间奖励初始值+分配比例金额。如下表所示:表1:奖励标准对照表区间划分 (X1VLECAWX2)LECA 值奖励金(元)实得奖励金(M)X1X2M1M2第一区间750750010002500M=M1+(M2M1)(XX1) /(X2-X1)其中:X为实际所得的LECA值第二区间3207503001000第三区间03201003006排查处理程序1. 员工每日上岗先查找自己工作点的安全隐患,查出的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工 序负责人,工序负责人再向上汇报(紧急情况直接上报安全管理部),在上、下班 途中或作业当中以及在其他区域发现的安全隐患也应及时按程序汇报,必要时可越 级汇报。2。车间管理人员要根据汇报,及时将安全隐患内容、类别记录在案(附件:日常 隐患排查登记表)签字核实。每月25日之前将排查情况汇总表报安全管理部.3. 对于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车间必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处理,按照“五落实 (1、落实整改内容;2、落实整改标准;3、落实整改措施;4、落实整改期限;5、 落实责任人)原则及时整改,安全管理部负责监督、核查验收。对于无法处理的立即 上报厂部,车间落实好防范措施。7评审办法(l)事故隐患项目分级表:序号LEC (分)隐患级别1750分以上总公司级2320750分生产厂级3320分以下车间级(2)事故隐患评估法事故隐患的危险性计算公式(各类分值赋值见附件表):危险性=LXEXCXA,式中: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A 发现事故所处的环境8相关要求(1)事实描写要简明、清晰、准确。(2)由部门(工序)负责人审核确认.(3)填写完成后报表格中相关职能部门和厂领导审批。9奖励办法9.1定期综合评定:每月月底由安全隐患排查奖励评审委员会组织,公司安全负 责人参与,对当月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评定,根据安全隐患的大小、对安全生产 的作用,确定奖励对象,同时对一些合理化建议也要进行评定,对纳入奖励范围内, 给予一定的奖金奖励。9。2评审人员组成:评审委会由我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参加组成.9。3认真考核评比:对全体职工发现的安全隐患根据不同类别分类,以个人、 所在班组、车间登记在案。作为年终先进个人、集体评优的前置条件.9.4第二类奖励的申报:事件发生后3天内,由申报单位填写奖励申报表,经本 单位负责人确认,报安全管理部、等相关部门根据“事故隐患评价方法”进行风险 评价,组织评审。9。5奖励兑现:每月由安全管理部对审核后的奖励走0A申请随工资发放。10工作要求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奖励机制的重要 性、紧迫性、必要性,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杜绝疲劳厌战情绪,加强组织领导。2. 及时反馈,认真总结要扎实开展好全员安全隐患排查奖励工作,不得瞒报谎 报。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制度,强化考核,确保工作实效,进一步健全 我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附件:1、LECA相关赋值表2、日常隐患排查登记表附件1:表1 一1: L值赋值表L分值因事故隐患导致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10绝对可能。实际情况已极其严重地违反了安全规定,不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事 故马上就将发生,是一种极端特殊的情况,事故的发生完全被预料到.9极其可能.实际情况已比较严重地违反了安全规定,并且在同行业及其相似下 发生过多起类似事故,容易预料到近期要发生的事故。8相当可能。实际情况已违反了安全规定,并且历史上本行业曾发生过类似的 事故,其情况基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预计在近期可能会发生类似事故。7非常可能。实际情况不符合安全管理标准或规定,甚至超过管理标准幅度较 大,据统计同行业在12年内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6较大可能。实际情况已超出安全管理规定或规范,据统计同行业在2 3年内 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故。5可能。实际情况稍微超出安全管理规定或规范,据统计同行业在3 5年内曾 发生过类似的事故.4有可能。实际情况不符合新颁布的安全管理规定或规范,但符合前几年的国 家规定或标准,据统计在近10年内曾有类似的事故发生。3可能性较小。国家或企业没有该专业的安全管理规定或规范,据统计,在过 去的10 20年中曾有类似的事故发生。属于不经常但可能发生的情况。2很少可能。实际情况基本符合国家安全管理规定或规范。在发生管理失误或 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时可能诱发事故,未见有类似事故发生报道。1极少可能.完全意外。E分值人员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10大量人员(直接操作人员50人以上,涉及生产福利设施人数500人以上)连 续24小时暴露于危险环境,而且人员完全无任何屏障和保护措施,属于一种极 端情况,此值应较少采用。9较多人员(30-50人),连续24小时幕露于危险环境,而且人员缺乏安全屏障 和防护措施.8有20-30人24小时在现场或控制室工作,人员离危险源不超过50米,安全 屏障和防护措施不够完善.7有10-20人24小时在现场或控制室工作,人员离危险源不超过50米,安全屏 障和防护措施不够完善.6有4-10人24小时在现场或控制室工作,人员离危险源不超过50米,或常 白班在工作时间内(8小时)连续暴露,人员数量不超过20人,如人员较多, 可考虑适当加1分。5有1-3人24小时在现场或控制室工作,或常白班在工作时间内(8小时)攀 落,每隔2小时有间断操作,人员数量较少(小于20人).4仅常白班每隔4小时才有少数人操作,并且人员较少(2-10人)。3每周1次或偶然地暴露,人员较少(2-5人)2每月暴露1次,人员较少(1-3人)1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