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铜仁市第八小学学科教学教案

上传人:hao****021 文档编号:14365600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铜仁市第八小学学科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铜仁市第八小学学科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六年级下册铜仁市第八小学学科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仁市第八小学学科教学教案2016至201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六年级 学科: 科学 任课教师:何顺明开学第一课1. 将班级根据实验、班级人数室具体情况,把班级进行分组。并选择出组长,组长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及职责,对上学期不称职组长,课代表进行撤换!2. 组长职责,对课代表负责。负责你们组的作业,报告单情况收齐,把名单及作业交给课代表;课代表必须在下第二节课之前交到我办公室,不管有没有交完,否则将进行相关处罚,如屡教不改者进行撤换。3. 教学过程要求:必须带书、笔、笔记本、作业本4. 对于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写完,还要写在笔记本上;笔记本主要用来记笔记和写实验报告单。5. 对于作业、报告单没有按时完成的放学自己到我办公室完成之后再回家,逃跑的后果从严处理。6. 制定实验室制度规章制度。(1) 实验室严禁带:任何食品、水、书包。(2) 下课之后立即赶往实验室上课,不准迟到,时间以铃声为准,不听任何解释;(3) 不准说课堂无关的话题的语言,否则按讲话处理。(4) 进入之后,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一律不准乱动。(5) 进出实验。进,先来的坐最里面;走,坐在外面的先走。(6) 纪律:进入实验之后一律不讲话,老师在的情况下,安静的看书。(7) 上课必须带书,笔记本(笔记本)不能比作业本小。不带笔一律按不带书处理。(8) 卫生,做完实验之后必须保持实验器材整齐,保持实验室的卫生,将实验垃圾丢入垃圾桶中。(9) 根据具体情况予以追加。第一单元 第一课教学目标:1.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2.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升高、体重曲线图;3.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作出解释。教学准备:提前收集同学们小时的照片、通知同学上课的时候拿自己小时候的衣服、鞋子。教学重难点:1. 了解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主要变化;2. 正确的测量身高和体重并绘制曲线图教学过程:1. 教师:同学们,不知不觉已经从一年级读到六年级了,现在和你们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2. 身高和体重的变化;身体各个部分从小变大;那么说你变化了,你们能够拿出你们自己的证据吗?学生回答:3. 教师:展示收集同学们小时候的照片,学生自愿出示自己小时候所用过的衣物。下面我们就用测量一下自己的体重和身高。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测量身高要脱鞋、身体站直,平视前方;应该减少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学生活动:分组进行测量并记录,4. 如果可能找出学生这六年的体重和身高数据,教师则估计七组身高、体重数据,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绘制曲线图并分析。5. 教师:想象你们这个以后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6. 你们的身高到了一定年就会停止,高度就曲线就会变成一条直线;然而体重曲线就会时常的出现波动。第二课 悄悄的发生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青春期的特点:2. 知道少年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特点;3. 知道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发育,青春期是生命的重要时期;4. 怎样对待青春期的变化。教学准备:要求教学重难点:1. 知道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2. 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教学过程1.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从出生开始到现在我们身高的增长,发现过了10岁以后长得特别快,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回答2. 教师:因为我们快要进入到或者已经到青春期,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课,悄悄的发生的变化。并找出证据证明我们的成长,今天我们要看一看未来的我们3. 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青春期吗?学生回答谈谈自己的理解。4.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呢?汇报自己在课下的预习,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对待。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5.身体形态变化体现在那些方面?心理变化体现在那些方面?学生回答6.教师总结:(1) 身高快速生长;(2) 体重的增长。(3) 性发育的开始。女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乳房发育、长出阴毛、月经初潮、长出腋毛、体态丰满、男生青春期的变化有:身高突增、睾丸、阴茎增长、出现喉结、长出阴毛、长出腋毛、首次遗精、出现胡须。7.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哪些疑惑?上面是生理特点,你知道青春期心理特点有那些吗?学生回答8.教师:性意识骤然增长、智力水平迅猛提高、独立欲望增强、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兴趣爱好日益广泛、人际交往欲望强烈。9.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怎样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呢?学生回答10.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女生: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不穿高跟鞋男生不拔胡须、不吸烟、不酗酒。男女生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防治青春痘、不束胸勒腰、不要过度使用嗓子。11.教师: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努力学习,增强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师:青春期同学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正确的思想,要培养自己健康的兴趣与爱好,多读书,读好书,与老师或父母多交流自己的秘密,对自己身体的困惑不要羞于说出,特别是女生更要挺胸抬头,既要让内心豁达,充满阳光,又要使自己健康成长。第三课 人生之旅教学目标:1. 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2. 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3. 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教学准备:1. 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教学重难点:1. 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2. 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教学过程:1. 教师: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关于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讲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回答2. 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3. 资料:人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十月怀胎(大约280或者是40周)、婴幼儿期呀呀学语(出身到入学前)、学龄期勤奋求学(37岁)、青春期生长迅速(713岁)、青年期努力工作(1020)、成年期抚育后代(2555、60)、老年期颐养天年(女55以后、男60以后)。4. 教师:看书上8页。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5. 教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未来有多高吗?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三种预测方法。选择公式的第三种为学生们演示计算。6. 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7. 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第四课 踏上健康之路教学目标:1. 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2.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做出解释;3.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准备有关健康生活的材料。教学重难点: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过程:1. 教师:我们已经从出生、幼年走到青春期,还将要走过青年、中年、老年,完成人的一生。那怎样才能活的健康呢?上次课,我们已经制作身高统计图,今天就来研究一下身高规律。书上是一组12岁男女生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读出哪些信息?你们发现了什么?2. 学生看图研究身高规律。3. 教师:同一年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比较少。女生身高普遍比男生高一点。在上本单元第一节课的时候大家自己测量了身高,我们就用第9页上的表格,统计我们全班的男女生身高,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出的数据,完成柱状统计图,对比全班的身高水平,你处在什么位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4. 教师:看看你的身高等级评价。说说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5. 教师我们的身体还在不断生长着,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分成生活、学习两个方面来汇报教师:生活方面:个人卫生(勤洗澡、洗手)、营养及饮食安全卫生、充足睡眠、体育锻炼、不迷恋电脑、科学用脑学习方面:正确坐姿和用眼、学习卫生、科学用脑、体育锻炼第二单元第一课 生物的遗传现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教学重难点:1. 什么是遗传现象;2.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1. 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2. 带只有父母的照片。教学过程:1.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2. 我们先来看看书上,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学生讨论后回答:3. 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4. 人类的遗传现象(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5.动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书上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2)小组讨论回答:6.植物间的遗传现象(1)观察课本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小组讨论回答7.遗传现象的推测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讨论后汇报8.总结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9.拓展作业(1)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第二课 遗传的变异现象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教学重难点:1. 什么是变异现象;2. 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教学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叶草和三叶草教学过程:1. 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生物的变异现象。2. 教师:看到书上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3. 班级差异大调查(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4.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5.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1)观察课本18页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小组讨论回答:(2)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3)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4)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5)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第三课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 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2. 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3. 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4. 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教学重难点:1.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2.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教学准备: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教学过程:1. 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2. 教师:谁知道孟德尔,那个同学讲讲这个故事。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学生回答:3. 教师: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学生回答:4. 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5. 教师: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学生回答:6.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7. 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8. 小课堂大辩论: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分组辩论赛9.总结: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第三单元第一课 消失了的恐龙教学目标:1. 知道恐龙化石是各种恐龙制品的依据;2. 能根据不同制品恐龙的形态,找出与它们相对应的化石模型3. 知道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愿意了解与恐龙有关的各种问题。教学准备:恐龙化石图片、视频教学重难点:1. 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研讨活动;2.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与恐龙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1. 教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在假设试验中,假设恐龙灭绝的原因:谁还记得?学生回答2. 教师:小行星撞击地球、有毒的植物、饥饿的哺乳动物吃了恐龙的蛋。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恐龙化石的发现和作用是什么?3. 教师:刚才大家在课本上24页看了这么多恐龙的图片,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问题记录下来。4. 教师:(1)恐龙是从什么演变而来的?(2)恐龙时代地面的霸主都知道是霸王龙,空中的霸主名字是什么龙?(3)目前值得相信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是那些?5. 教师: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的骨架还原出恐龙的原型,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科学家好吗?我们的任务是找出每一只恐龙相对应的化石模型。学生完成6. 教师:出示五幅恐龙图,仔细观察比较,找出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用语言描述五种恐龙。分组为恐龙找到相应的化石模型,各组交流,要求说出各自的理由。第二课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化石以及化石形成的过程;2. 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产生问题的过程3. 意识到对问题的解释可能是多样的。教学准备:橡皮泥、花生教学重难点:1.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2. 理解科学家面对化石所引发的困惑。教学过程:第1课时1.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化石的课程,我们能够了解到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回答2.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3. 教师:我们要从化石中得到信息,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化石,课本上的27页图片是什么化石,学生回答羽毛、鱼骨、蚊子植物、蜻蜓、脚印、4. 教师:化石:就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遗骸或遗迹。5. 教师:我们知道了化石,你知道化石是如何形成的吗?请同学们猜猜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猜测。多媒体演示化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6. 教师: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回答7. 教师:生物坚硬组织被保存、被沉积层包住矿物化、地壳运动上升到地表岩石风化暴露。8. 教师:为了更好的了解化石形成过程,我们来制作印迹化石模型9. 分组实验:名称:制作印迹化石模型目的: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器材:橡皮泥、花生步骤:1.将橡皮泥擀平;2.把花生放在橡皮泥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现象:橡皮泥上有花生的印迹。结论:晾干的橡皮泥模型上有花生的印迹。10.教师: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会形成化石,它需要合适的地质条件和长年代的沉积变化,而且大多数化石都深埋在地下,没有被开采出来,所以每一块化石都是非常珍贵的。第2课时1.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化石的含义及化石的形成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科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所产生困惑的几个问题:观察课本29页一些已灭绝物种的图片。科学家发现,许多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种类在地球上已经不存在了为什么这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呢?学生回答2. 教师:出示大熊猫、银杏等图片。科学家发现,现在有些生物与原来的生物相似,变化不大。然而为什么几千万年后这些生物还是老样子?3. 教师:出示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演变过程。生物学家发现,不同地层中的一些化石有些相似,其实它们是同一种生物,只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什么同一种生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4. 教师:人们对于化石还有很多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科学家,请各组选择教材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作出合理的解释。各组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教师在研究前先了解一下各组选择的问题,进行协调,使每个问题都有小组进行研究。必要的时候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5. 教师:各组汇报自己的研究结果,在汇报过程中,由其他小组提出自己的填写活动记录上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6. 教师介绍一些“活化石”化分”学生上网查我其他被称为“活化石”的生物己成记录表,学生交流。7. 教师: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很多解释,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有些被证明是错误的。8. 要求学生阅读对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的两种解释,并讨论:你倾向于选择哪种解释?为什么?第三课 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含义;2. 知道生物的形态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进化的结果;3. 了解达尔文的贡献;4. 了解进化论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教学准备:收集达尔文的故事资料、教学重难点:1. 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区别;2. 如何看待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挑战教学过程:1. 教师:你们知道达尔文吗?请同学们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达尔文的知识。2. 教师总结:学生阅读课本第32页关于达尔文的一段文字资料,完成活动记录的第一部分内容: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3.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达尔文的观点,如何去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进一步举例讲解。4. 教师:我们学习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同学们能不能举出身边的列子呢?可用多媒体演示尺蛾蛾的例子。5. 教师:生物不断地进化,是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6. 学生试着用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两种狐狸不同之处形成的原因.7. 教师:近一百多年来,更多的科学家继达尔文之后仍在进行着生物进化现象的研究。随着新的考古证据的不断发现,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也不断面临着挑战。8. 教师:学生阅读澄江生物群的相关资料,并完成实验记录的第二部分内容达尔文经典进化论的哪一个观点受到挑战,证据是什么?学生回答9. 教师总结,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是否就能证明达尔文的说法是错误的?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10. 教师总结:第四单元第一课 寻找生物的家园教学目标:1. 能列举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的事例;2. 理解生物栖息地的含义;3. 了解生物间存在着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4. 能够举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教学准备:相关动物图片。教学重难点:1. 知道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2. 观察一棵树上栖息的生物。教学过程:第1课时1.播放一段有关地球各种生态环境画面的录像,结合录像讲述: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每一种生物的家园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2.朗诵小诗:树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池塘是鱼虾的家,泥土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3. 谈话: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寻找生物的家园。(板书课题)4. 了解生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出示企鹅、狮子、小鸟和海龟等动物以及它们生存环境的图片。5. 提问:这些动物分别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活。帮动物找家园。6. 活动:学生分组做游戏。汇报交流。7. 小结:通过游戏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要知道,在同一个环境中,除了从图片中看到的动物以外,还有其他的生物。在呢!8. 了解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提问:在这些环境中应该还有哪些生物?思考:它们为什么生活在这里呢?9. 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张图片,让学生认识上面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10. 学生讨论:图片上的生物生存是如何依赖自然环境的?11. 小结: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第2课时1. 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 学生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3. 提问:画面中这些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并在表格上做好记录。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 谈话: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吗?5. 小结: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不管是伙伴还是敌人,它们的存在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6. 课后拓展活动谈话:一棵树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找一棵树观察一下,把其中的动物栖息情况做个记录。要想看一看树上有多少昆虫,可把撑开的伞倒挂在树枝上,然后摇树。把摇下来的生物仔细辨认一遍,然后放回树上,不要伤害它们。要是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介绍给其他小组。第二课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教学目标:1. 知道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其适应环境的结果;2. 能列举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3. 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4. 意识到尊重动植物适应性的意义。教学准备:仙人掌。教学重难点:1.了解生物一些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领;2.分析斑马条纹混淆视觉的作用。教学目标:1. 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环境吗,生江这些环境里面的动物和植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形成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本领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2. 认识动植物适应沙漠环境的生存本领:3. 谈话:观察带来的仙人球或仙人掌,说说这种植物在外形和养植上什么特点?提问:仙人掌的叶子为什么长成这样的形状呢?小组讨论、交流。4. 谈话:我们课前做的实验,证明了什么道理呢?思考:生活在沙漠里的动物是否也需要这样的本领呢?5. 讨论“沙漠之舟”骆驼的本领。6. 谈话:你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知识的?7. 学生交流收集信息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研究生活在海洋、草原里的动植物的特殊本领。8. 谈话:下面的学习,我们主要是把我们课前收集到的信息,加上现在提供给大家的网络,进行小组研究。除了书上出现的动植物,我们还可以收集同一环境中其他你们感兴趣的动植物资料,然后进行小组交流,看哪些小组获得探究的收获多。9. 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并就重要信息做好记录。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整理归纳。10. 讨论给动植物搬家需要注意什么?(1)讲述:同学们参观游览过海底世界、植物园等地方,发现有些不在我们里生长的动植物也被请到了我们身边。为了养好这些动植物,工作人员一定了很多脑子。你们想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2)把你见过的或知道的情况和同学们交流、分享。(3)谈话:如果是你没经验的,你能根据它们原来的生活环境来说说新环境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吗?第三课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 知道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3. 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自于绿色植物;4.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5. 能把具体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6.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的后果。教学准备:准备好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1. 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2. 学会找、写食物链。教学过程:第1课时1. 讲述:老师来讲个小改事,请你们来补充完整,好吗?一个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蝉慢慢从大树下从上这头,边吸食着树汁,一边欢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挥动着它的“大镰刀”,悄俏来到蝉的背后。就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了一只小黄雀”2. 谈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画)3. 提问:大家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非常了解,谁能从这句成语中提出一些科学问题呢?4. 谈话:在这个例子中,谁在吃谁?谁又被谁吃呢?(螳螂为什么要捕蝉?黄雀为什么对蟑螂虎视耽耽?)5. 谈话:螳螂吃蝉来填饱肚子,黄雀又会吃螳螂。那么蝉吃什么呢?黄雀会不会被其他动物吃呢?6. 小结:这几种生物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用简单一点儿的方法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呢?7. 认识食物链8. 提问:在大自然中,像树、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9. 谈话:这种关系在大自然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10. 谈话:(出示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这些生物大家认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在这儿用哪些动植物来分析,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11. 讲述:各小组先把各种生物的名称写在纸条上,然后认真思考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纸条用回形针串成环,并连接起来。请注意:代表被吃动物的环始终在上面。请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思考。可以是一个同学写名称,两个同学串纸环,另一个同学用手将纸环举起来。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交流。12. 提问:大家从这些串联起来的纸环中,能看出什么?13. 讲述:就像这些动植物一样,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就是通过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像链子一样环环相扣,科学家们形象地称之为14. 练习:(出示一幅自然界的生物图)画出图中生物间的食物链。15. 讨论:共有几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还发现了什么?16. 讲述: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存在很多条食物链。这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就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第2课时1. 认识食物链中各生物的角色名称:2. 提问:这些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连接顺序有什么规律?(食物链是从哪一类生物开始,又以哪一类生物结束的?)3. 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而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分解者。4. 提问:分解者在生物界起了什么作用?如果生物界中没有了这些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5. 出示课本第45页上面的插图,学生讨论:在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6. 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7. 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链上的其他生物的影响有多大呢?(出示一条有蛇的食物链)8. 讨论:科学研究讲究证据充分。我们还是通过真实的例子来看看:曾经一段时间,人们非常喜欢吃蛇,不法商人大量地捕杀野生蛇类,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9. 谈话: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了解其影响程度。试着算一算:如果一条蛇一年可吃掉6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踢5千克粮食。据统计,我们人类每年要吃掉1000吨蛇,如果每条蛇为半千克,那么一年下来,等于放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10. 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呢?11. 谈话: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和更复杂一些的食物网而相互联系,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大量地捕杀野生动物,最终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大量使用农药、排放废气废水,污染物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2. 提问: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13. 拓展应用(1)讨论:现在,种植花木及农作物都要喷洒较多的农药,这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2)思考:松毛虫啃食松树,大量的松毛虫甚至会给松林带来灭顶之灾,你认为最好采用什么措施?第四课 生态平衡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2. 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3. 知道生态平衡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身;4. 知道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行为;5. 理解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教学准备:准备好生态模拟瓶、食物链挂图。教学重难点:1. 懂得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 制作生态瓶,模拟生态系统。教学过程:第1课时1. 出示挂图(食物链),提问:同学们,图上的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联系呢?你能来说一说吗?(学生回答)2. 提问:在大自然中,老鹰能把蛇吃光吗?蛇能把田鼠吃光吗?田鼠能把各种植物吃光吗?师生讨论。3. 小结:我们常常把自然界里生物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比如森林里的生物和空气、阳光、水等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草原上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同样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之间的数量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且变化不大的,我们把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板书课题)4. 认识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5. 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平衡,这些食物在被破坏,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49页,阅读资料第第段、第2段讨论:(1)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鹿群大量繁殖的?这样一来带来了哪些问题。(2)如果你是一位生态学家,你将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6. 课件出示北朝民歌敕勒歌,讲述:这首诗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你最喜次的一定是“风吹草低现牛羊”这一句,对吗?这描绘的是内蒙古草原在古时候的样子,它美吗?7. 出示草原荒漠化后的图片,谈话:它美吗?这里原本是草原,为什么变成这个模样呢?下面请听老师来给你们讲一讲。8. 教师讲述草原荒漠化的原因:9. 提问:是什么原因让阴山下美丽的大草原消失了呢?10. 谈话:因为内蒙古草原的荒漠化。在我国北方每年都要训到沙小暴的是袭,连我们的首都北京也不能幸兔。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师生讨论。11. 小结: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些很不错的建议,比如植树造林等。12. 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1)在我们的家乡,也有破坏生态平衡的事情发生吗(2)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家乡的生态平衡呢?师生讨论。13. 用课件介绍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介绍我国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情况第2课时1. 出示驼鹿种群和狼种群的一份对比图表,小组交流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2. 交流对驼鹿和狼生存关系的看法。3. 预测: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第二年鹿群会怎样?4. 小结。5. 了解桑基鱼塘生态农业:6. 出示图片,介绍桑基鱼塘的情况。7. 提问:为什么说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呢?师生讨论。8. 小结:桑基鱼塘通过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塘泥肥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它是一种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农业模式。9. 制作生态瓶:10. 提问:你愿意来试一试,制作一个不需要外界提供食物就可以正常生存的生物条件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48页的内容。11. 提问:你认为,要让鱼不死或者小草不死,最起码需要什么条件?怎样才可以制造出这样的条件?学生讨论。12. 指导学生动手实验。(选择养小鱼或种小草)13. 讲解注意点,比赛谁的小鱼或小草存活的时间最长。第五单元第一课 各种各样的能量教学目标:1. 知道能量的描述性定义一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2.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3. 能够设计方案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4. 懂得能量对于人类和自然界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教学准备:橡皮筋、纸筒、胶带、吸管、直尺、米尺。教学重难点:1. 知道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 理解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工作”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导入新课1. 出示一幅课本第52页上的图,如放风筝这幅图;2. 提问:风筝是靠什么飞上天的?“风筝、热气球、足球、汽车、龙卷风”都是靠“什么”“工作”或运动的?(教师板书,学生们认同的“什么”)3. 谈话:像“风”这样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二、 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能量1.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让我们来认识认识它们。以太阳光为例讲解:来自太阳的能量我们叫它太阳能。注意,这个“能”和“能够”的“能”是不同的。(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插图或出示各种能量形式的图片、课件,除了教材上提供的以外,还可以补充一些能量形式)2. 谈话:大家认识了这么多种形式的能量,它们分别都有哪些作用?3. 小组讨论(最好是一个组讨论一种形式能量的作用)。将全班的讨论结果汇总。4. 讨论:谈谈对“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这句话的理解。三、 探究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 谈话:能量能让物体“工作”或运动起来,那么能量的大小对物体运动有什么影响?我们利用这个“火箭”来进行研究。2. (出示一个做好的火箭和发射器)演示、讲解怎样发射“火箭”。说明:发射器底部对应的“火箭”上的读数就相当于橡皮筋的弹力。3. 提问:发射器的弹力高度与“火箭”发射高度有什么关系?4. 记录学生的假设,指导各小组明确研究的问题、需要控制的变量及组内的各自分工。第2课时一、 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1. 教师按照教材第53页的方法讲解制作方法,学生进行制作。2. 实验操作,各小组按照第1课时讨论的方案进行。3. 讲解实验中用米尺测量“火箭”升空高度的方法:找一个人握住米尺或把米尺粘在墙上,零刻度与火箭发射器的底端对齐。如果“火箭”弹得很高一根米尺不够用,就再接一根米尺。在三个弹力高度不同的读数上把“火箭”发射出去,并在每一弹力高度上实验三次,记下“火箭”升空的高度。二、解释根据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对“发射器的弹力高度与火箭发射高度有什么关系”进行分析,把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并对“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做出解释。第二课 能量的转换教学目标:1. 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 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转换成了另一种什么形式的能;3. 能自行设计能量转换的装置或小玩具;4. 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学准备:火柴、花生米、针教学重难点:1. 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2. 理解各种形式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能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示电灯图)提问: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让灯亮起来的?(电能)2. 讲述:电能让灯发光、发热,我们就说电能转变成了光能、热能,可以把它这样记录下来。板书:电能灯,光能、热能3. 谈话: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就是能量的重要特征之一能量转换。(板书课题)4. 提问: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电视、搓手,是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什么形式的能量?二、 探究能量如何转换1. 谈话: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看看能量是如何转换的。2. 演示:按照教材上的提示操作,做点燃花生米加热水的小实验,了解能量转换过程。3. 研讨:对比加热前后水温的变化,说说在这一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换的?通过实例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56页上的图)4. 谈话:这张图上显示的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实例,我们来试着描述能量是如何相互转换的。你们看,太阳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辐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来自太阳的光能,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就像这样说,我们一起把这个过程描述出来。师生共同完成能量转换过程的描述。三、 做“飞旋的扣子”游戏,体会能量转换过程1. 谈话:我这有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飞旋的扣子”,边说边玩)。2. 讲解飞旋的扣子的做法及玩法。3. 学生活动。4. 在学生玩过之后研讨:说一说这里面的科学道理。5. 小结:小玩具里也蕴藏着大道理啊!四、 总结全课1. 运用所学的知识,画出能量转换的卡通画。2. 回顾一下本课,谈谈有哪些收获。第三课 能源教学目标:1. 知道能源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作用;2. 知道能源分为可再生性能源与不可再生性能源;3. 知道可再生性能源的重要性;4. 能够制作或设计太阳能灶、小水轮、风能等模型装置;5.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教学准备:对不再生及可再生能源存在分歧的进行分类:教学重难点1. 了解能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基本概况;2. 做太阳能灶时将铝箔平整地贴在碗内壁。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提问:认识教材第57页图中的物品吗?它们都利用了哪些能量?(如果课前已布置学生回家观察,也可以让大家围绕家中使用能量的清单在全班交流)2. 提问:我们家里使用的能量大多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师生探讨。先让学生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讲解:3. 家中的和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都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板书: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是可以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被称为“可再生性能源”(板书:可再生性能源)。二、 了解不可再生性能源的现状1. 阅读教材第58页的资料。2. 谈谈感想。三、 学习利用可再生性能源1. 谈话:像煤、石油、天然气、木材这样的都是不可再生性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它们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可再生性能源。利用它们可以做许多事情,我们来试一试。2. 开始制作,学生自愿选择制作内容,可以全班选做一个内容,也可以全班分成两组,各选做一个内容。3. 活动结束后,谈对可再生性能源的感受。6第四课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教学目标:1.意识到节能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2.能够围绕白炽灯与节能灯哪个效率高展开探究活动。3.了解开发新能源的一些思路。4.反思人类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并提出某些改进措施和建议。教学准备:生活中不良的习惯浪费具体能源的的数据。教学重难点:1.知道如何节约能源。2.理解白炽灯与节能灯哪个效率高。教学过程:一、 引导关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举措1. 引言:你们听说过暖冬、酸雨和臭氧空洞吗?这些环境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由于我们依赖不可再生性能源而引起的。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2.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学生讨论、汇报,除了教材第60页上列举的以外,还可以补充一些)3. 谈话:这些生活方式把原本有限的能源都浪费掉了。其实,我们只要改变一些习惯,节省下的能源将相当惊人。比如说,我们每次冲厕所大约需要10升水,如果你在厕所的水箱内放置一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每次放水就可节约1升左右的水;空调温度设定适当即可,空调在制冷时,温度设定高2,就能节电20%4. 测试:日常生活中选择哪一种灯照明发光率高、能节约能源呢?我们准备了实验装置,来看白炽灯和荧光灯哪个效率高。(测试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适时记录各自的温度)5. 提问:哪种类型灯效率高一些?有什么启示?二、 分析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1. 谈话: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除了要节约能源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能源。(出示教材第61页的图)这座未来的住宅也许看上去和我们现在住的房屋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它在很多地方运用了节能技术。2. 讨论:大家先说说它是怎样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然后教师再讲解图中每个序号都是怎样有效利用自然能源的。3. 提问:为什么说太阳是“能源之母”。阅读教材第61页的资料。三、介绍开发新能源的前景1.阅读教材第62页的资料,组内交流对几种新能源的认识。2.小结:能源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第六单元第一课 拓展教学目标:1.知道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解释更多生活现象2.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释未学过的一些科学现象。教学准备:塑料瓶、金鱼、报纸、直尺教学重难点:1. 开展运用已有知识解释一些具体科学现象的练习活动。2. 在解释现象中分析条件差异。教学过程:一、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道理1.谈话:请同学看教材第64页上的插图,说说为什么盖上一个瓶子后小草的生长情况就不一样了呢?你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思考讨论:换其他的容器去盖会怎么样呢?你如何解释?小结。二、实验:快慢两重天1.谈话、演示:先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张报纸平摊在课桌上,取一把尺一半插在报纸下,另一半暴露在桌沿外,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怎样?重而快地向下击打尺,报纸又会怎样?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现象。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轻而慢地向下压尺,报纸会随着尺子一起向上翘起,而重而快地击打尺,报纸却不会向上翘,甚至有可能被尺打破了呢?4.小组讨论并交流汇报。5.小结: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空气的压力。在地球周围的空气,大约有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所以人们又把空气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层中的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大气的压力。轻而慢向下压尺,报纸能随尺慢慢移动并升起,大气压力没有起太大的作用;重而快击打尺,因为受到了大气压力的作用,报纸无法向上,还有可能被尺打破。这正如两只吸盘吸在一起,如果把它们移动着分开很容易,而要垂直拉开却很困难一样。三、实验:“烧不死的鱼”1.提问:老师这里有一条金鱼,我把它放入试管,并加热试管,请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2.小组实验:分组领取材料,进行实验观察。(注意:试管里的水大概三分之二就可以了;要拿着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一旦水冒气泡就停止实验)3.交流汇报。4.小结: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上部加热,传到下部的速度很慢很慢,所以上部的水开了,下部的水还不烫,鱼儿还游得很欢。液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而且热在同一物体中是向上聚集的,因此加热水必须在下部加热。5.拓展:如果继续加热下去,你预测金鱼会怎么样呢?6.谈话:对了,热的不良导体不是不能传热,只是传热的速度较慢而已,如果继续加热下去,金鱼也会被烫死的。7.出示图片:热空调装在房间的上部,冷空调装在房间的下部。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四、游戏:让瓶子吹泡泡1.讲解实验方法:将吸管放入瓶口,用橡皮泥密封;将其他吸管与第一支吸管相接,形成一个长管;用一点色素染一下玻璃杯中的水;将瓶子置入大盘子,弯曲吸管,使它伸入玻璃杯中。向瓶壁浇热水,会有什么现象?再向瓶壁浇冷水,会有什么现象?2.学生活动并交流汇报实验现象3.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向瓶壁浇热水后吸管会排出气泡?为什么再向瓶壁浇冷水后染色的水又会经吸管进入瓶中呢?4.学生讨论并汇报。5.小结:向瓶壁浇热水,空气受热体积膨胀,从吸管中排出气泡;再向瓶壁内浇冷水,空气受冷体积收缩,压力减小,瓶外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空气的压力,将水经吸管压入瓶中。第二课 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运用科学原理可以设计制作许多物品来提高效率。2.能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些简单的玩具或器具。教学准备:制作小推车的材料。教学重难点:1.在亲历活动中感受应用的意义。2.制作空气动力玩具小车。教学准备:一、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的意义1.(出示历史上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谈话:历史上有许多把科学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