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小学数学学六年级第 三、六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6526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小学数学学六年级第 三、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青岛版数学小学数学学六年级第 三、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青岛版数学小学数学学六年级第 三、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信息窗 一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六年级时间任课教师信息窗一第 1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人体中的学问比的意义教学内容课本3739页,红点1、2,自主练习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1、 理解比的意义,2、 会求比值。教学难点1、 理解比的意义2、 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1、请看屏幕:出示材料:赵凡身高180厘米,腿长96厘米,臂长72厘米。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列式?3、抽生回答,师只板书算式:可能有:赵凡身高是腿长的几倍?18096腿长是身高的几分之几?96180师引导:身高比腿长多多少厘米?180-96)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知识点一:比的意义7296表示什么?9672表示什么呢?这两个算式都表示出了臂长与腿长之间的关系。其实臂长与腿长的关系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示,知道是什么吗?(板书课题:比)那怎样用比来表示臂长与腿长的关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8页自学(1)个人尝试与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指导写法,尤其是分数形式的比读法:这两个比怎么读呀?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抽生读)各部分名称:学生介绍B:第二题一起读一下,96-72能不能改写成比的形式?为什么?(是呀,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那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板书比的意义(4)小练习:读出下列各比,指出比的前项和后项。 52:17 31:10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寿命只有10天。红细胞与血小板的寿命比是( )。2、知识点二:求比值 (1)预习展示:什么叫做比值?怎样求比值?(2)全班交流:(3)想一想:比值可以是些什么样的数?(4)小练习:一架客机3小时飞行2400千米,写出这架客机飞行路与时间的比,求出比值。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思?3、知识点三:理解比、分数、除法的关系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觉得比可能与哪些知识有联系?为什么想到除法?(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为什么想到分数(比也可以写作分数形式)(1)试做:把72:96分别写成除法算式、分数(2)交流: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想法?(3)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那能不能说比就是除法,比就是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集体交流后教师小结(比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种数,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学生回答,用表格进行展示: 联系区别比前项比号后项除法分数(4)引导: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吗?(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在比中,后项不能为零)4、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5、生活中哪里有比?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类化练习:自主练习1、34题2、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应用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体育比赛中经常会出现1:0这样的分数呢?(在体育比赛中的“10”,“20”只表示每队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信息窗 一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信息窗一第 2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人体中的学问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课本3841页红点3、4,自主练习57题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猜想:分数、除法中有什么性质?比有类似的性质吗?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质。3、出示三个分数:3/4 、6/8 、9/12 .变为比,并比较大小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1)14:21 54:18 (2)1/10 :3/8 35:58 (3) 1.25:4 2.7:18a、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后,集体交流,思路展示,而后学生总结整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b、想一想:你已经学会了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含有分数、小数的比怎样化简呢?化简中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想到转化法,即先转化成整数比怎样才能把分数、小数比化成整数比?c、同桌合作,尝试化简d、集体交流与评价e、方法总结:含有分数的比,用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f、含有小数的比,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和同桌说一说化简比的方法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类化练习:自主练习52、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小结: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比?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信息窗 二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人体内的水分按比例分配(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4344页,红点1及绿点1,自主练习13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2、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人体奥秘的知识,除了我们学过的,你还了解到哪些有关人体的知识?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那请你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2、教师板书出问题:明明体内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爸爸体内的水分及其它物质各有多少千克?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你想解决哪个问题?可以根据哪些信息解决?2尝试解决问题1,可以借助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指明不同解答方法的同学到前面板书:3、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交流线段图,结合信息说明图意。(2)让两种不同解法的学生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每一步表示的含义。(3)观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相同点:体重是有水份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求水和其他物质的重量也就是把30按照4:1的比例分配。不同点:一是把比看作平均分得的份数,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作分数,转化成分数乘法问题来解(4)优化算法: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学生独立完成,同位交流自己的想法。4. 解决第二个问题:(1)师:你能用这种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吗?指名一学生板演并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5、谁能说说在计算按比例分配的题目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你们都学会了吗?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些相应的练习。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1.走进生活(看谁能又对又快的解决这些问题)自主练习1、2、3第2、3题要求画出线段图分析解答。2.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信息窗 二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2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人体中的水分按比例分配教学内容课本4445页,自主练习410题教学目标1、掌握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高计算能力。2、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计算方法,合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串联情境 唤醒已知你还记得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吗?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按比例分配?二、实践应用 巩固拓展1.出示:问题口袋(口答) (1)六(1)班男、女生人数比是6 :5,男生占全部人数的( ), 女生占全部人数的( )。 (2)学校把 150棵树的植树任务按1:2分给五六年级,五年级分得( ) 棵,六年级分得( )棵。 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交流,思路展示2.教材45页6.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讲清解题思路3.对比练习:(1)教材44页5.(2)45页9.学生读题,弄清题意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尝试解题集体交流,思路展示4.拓展思路。(1)教材45页7、 (2)教材45页8、10题。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三、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回顾整理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第1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回顾整理(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46页教学目标1、回顾分数乘除法的知识,并通过实际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的方法,再通过对两种运算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2、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运用比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题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形成系统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2、学生交流复习内容二、应用知识,夯实基础1.关于分数乘除法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与同学交流一下吧!2、整理分数乘除法的有关知识时,分两步进行,引导学生先整理乘法,再整理除法。(1)、整理乘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独立的对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呈现;再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查漏补缺,使个体中原本零散的、细碎的知识逐渐系统起来;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描述、列表或其他的方法,整理归纳,使之形成网状结构。如:内容 意义 计算方法分数乘整数 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 分数乘分数 (2)、分数除法内容 意义 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 分数除以分数 数的倒数。 3、 复习分数乘除法的应用时,仍要注意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分数乘法或除法的意义进行解答。回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联系和对比,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它们属于同一种数量关系,只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关键是要正确判断把哪个量看作整体。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联想的推理训练。如根据 “男生占全班的/”,可想到女生占全班的/,女生占男生的/等等,便于触类旁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按比例分配相关知识的复习,要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能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4、 复习比的相关知识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的化简和求比值,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整理成表。比如: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的除号、分数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的分母。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自主练习1、2、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综合练习第3题是根据分数乘除法中因数与积及商与除数、被除数的关系来判断大小的题目。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回顾,再进行练习;切忌简单处理,填完“”、“”或“=”即止。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综合练习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1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综合练习(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4749页,自主练习46,8、9、10、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练习反馈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分清化简比和比值的区别;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比的化简;并能运用该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组织学生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迁移、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3、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该知识的生活价值。教学重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梳理知识1、组织回忆: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1)比的意义是什么?比与除数、分数有什么联系?(2)讨论: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和比值的意义,怎样求比值?(3)讨论: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2、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二、合作交流,整理回顾1、复习比的意义(1)回忆:比的意义是什么?请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各写一个比,再相互说说比的各部分名称?能给全班同学介绍你写的比?(4)总结: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回忆: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三、解决问题1、第8题是一道判断题,涉及比、分数的概念知识。练习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在小组内展开辨析,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明晰正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敏捷性与严谨性的培养,切忌只关注判断结果。2、10题:学生读题后,在交流中理解消毒液是水和原液的和,而后学生独立解题并交流、订正3、第14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练习时,可先引导学生明确解决该题的思路:先判断哪两条边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再求出两条直角边的长度,最后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可分成以下两步:第一步,让学生用学具小棒(长分别为3、4、5个长度单位的三根小棒)摆一摆,通过探索,找到:三边的比为3:4:5的三角形,3份和4份的两条边夹着直角的,是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教师可用简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步,根据三边的比计算出这两条边的长度,然后再计算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第一步,要师生一起探索,第二步,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四、类化练习,限时作业.限时作业:自主练习4、5、6、9题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综合应用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2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自主练习7、11、12、13、15、16、17题教学目标1、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灵活应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2、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用于生活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自主回顾复习前两个单元的知识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交流: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解答?2、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解决问题1、7、13题:读题,找出进行比较的两个量及单位“1”,分析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找出数量关系式,再解题集体交流与评价2、11题:学生读题,了解相关知识 尝试解题。 集体交流,多种方法展示,说明思路。3、第16题:(1)(2)小题是一步计算的分数乘、除问题,(3)、(4)小题是用连乘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交流解题思路与方法。4、第17题:这是一道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练习时,可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小桶用去1升后,两桶油共14升,此时比为2:5,分别为4升和10升;所以,原来小桶有5升油。三、限时作业12及15题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我学会了吗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1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比(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50页,复习比的有关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巩固分数乘除法和比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品质。教学重点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分析与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xx年,最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一件大事,你们说,是什么?对,这就是在我国成功举行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这次体育盛会中,各国健儿奋力拼搏,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其中一些体育项目的情况吧。出示情景图和相关问题。2、学生自由读题,分析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每个问题的关键条件,理清解题思路,然后分组汇报。3、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找出每个问题的解题关键所在,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比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二 补充练习,巩固深化1、基本练习。(1)把35千克苹果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2份是( )千克,5份是( )千(2)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3)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就是说,在100公顷的地里,大豆地占( )份,玉米地占( )份,一共是( )份。也就是说,大豆地占总面积的( ),玉米地占总面积的( ),大豆播种了( )公顷,玉米播种了( )公顷。学生自主思考,大胆交流2、题组练习。(1) 学校饲养场养的白兔和黑兔的比是5:4。白兔有15只,求黑兔只数。(2) 学校饲养场养的白兔和黑兔的比是5:4。黑兔有12只,求白兔只数。、限时作业补题练习。出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 ),女生有多少人?(1) 说出题中比的具体意义。(2)补充成已知一个数量,求另一个数量的应用题。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三、回顾整理,评价反思评价反思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觉得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还有差距,打算怎能样改进?四、全课总结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还想跟老师和同学说什么?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综合应用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1课时,共1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美的奥秘(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51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黄金比,体验黄金比产生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2.在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体验黄金比产生的过程,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卷尺一个、自制卡片两个;学生每人一个计算器、信封(名片和资料卡)、直尺、练习本。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相互认识一下,谁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学生自我介绍)2、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想认识我吗?信封里就藏着我的秘密。(学生了解名片上的信息)3、师:你现在认识我了吗?。(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师:信封中的材料不仅让大家认识了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数学问题,请大家把它整理好。二、欣赏图片,引发问题(一)出示蝴蝶图片师:你觉得这只蝴蝶怎么样?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欣赏,这只蝴蝶美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体验对称美)你们能感觉到蝴蝶的对称美吗?(二)出示东方明珠图师:在这座建筑设计中,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吗? 数学中除了对称美,还蕴藏着哪些美的奥秘呢?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美的奥秘。(板书:美的奥秘)三、探究奥秘,发现黄金比(一) 演示操作,提出质疑1. 出示长方形卡纸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卡纸,如果用这它制作几张名片,名片的尺寸多大才合适呢?谁愿意亲自来剪一剪?2.学生上台演示。(两名学生上台演示)3.提出质疑师:为什么这两个同学和名片设计师都觉得这个尺寸合适?再长一些不行吗?再短一些呢?(在比较中引导学生体验名片既要方便携带,又要看上去舒服)师:这种尺寸的名片不仅实用,看上去也比较舒服。出示资料卡师:资料卡的尺寸同样给人以美观、舒服的感觉。师:一个长方形看上去是否美观,主要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师:长方形的长与宽存在什么关系时,搭配在一起比较美?请大家利用手中的两张长方形卡片,研究一下它们各自的长宽关系,看看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二)自主探究,发现黄金比1.借助计算器,独立研究长与宽的关系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长与宽的和2)长与宽的差3)长与宽的积4) 长与宽的商2.小组交流,发现规律宽与长的比值都是0.6多一点。(板书:长:宽= 宽:长= )3. 介绍费希纳实验师:早在100年多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他精心制作了各种长方形,召开了一次“长方形展览会”,要求参观者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长方形,结果评选出以下四种长方形最受欢迎。1) 课件展示评选结果2) 计算宽与长的比,发现规律3)小结:这些长方形宽与长的比值也是0.6多一点。4.介绍黄金比的发展史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接近一条重要的审美规律。课件出示黄金比的发展史师:你现在能解释这种长方形看起来比较舒服的原因吗?根据学生解释板书:黄金比 0.618:1四、应用拓展,提升认识(一) 生活中的黄金长方形 师:宽与长的比接近黄金比的长方形,也叫黄金长方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接近黄金长方形呢?1.学生举例。2.测量验证。(结合学生举例,引导学生验证课本、练习本或B5纸的封面是否接近黄金比。3.课件展示,拓展举例。(二) 建筑设计中的黄金比1 估测发现黄金比。师:刚才大家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电视塔时遇到了困难,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它美的奥秘吗?(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教师提示:在这座建筑设计中,你能发现黄金比吗?)师:2. 提供数据验证黄金比(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黄金比)3.课件演示黄金分割点4.拓展黄金比(引导学生发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黄金比)师:在这座建筑中,你还能发现其它黄金比关系吗?(三) 人体上的黄金比师:既然黄金比能给人带来美感,那么我们人体上有黄金比吗? 下面我们推选一个体型匀称的同学到前面来,在她的身上找找黄金比。1.引导学生测量肚脐以上和肚脐以下的长度。2.计算验证。3课件小结:当肚脐的位置接近身长的黄金分割点时,体型最完美。4.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位同学的体型接近完美体型呢?学生交流。5.小结“生活中多数人都达不到完美体型,就连模特和芭蕾舞演员也要通过穿高跟鞋、掂起脚尖等方法增加体型的美感。(四) 音乐中黄金分割师:刚才我们从建筑设计到人体都感受到了黄金比的魅力。其实,在艺术创作中也有黄金比的身影。1.课件出示:据调查研究表明,在乐曲创作中,多数乐曲的高潮部分都开始于整段乐曲的黄金分割处。2.欣赏乐曲3课件演示。(五) 舞台设计中的黄金分割1.提出问题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黄金比,如果要召开一次“黄金比主题演讲会”,你觉得主持人站在那个位置最合适?(课件出示演讲台长度10米)2.讨论交流可能出现的问题:(课件演示)1) 站在中间:对称美2) 站在黄金分割处(距演讲台左侧约4米处)既美观又方便。五、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已经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发现美,关于今天的黄金比,你还想说点什么?(你觉得黄金比怎么样?)师:自古至今,黄金比被人们成为“美的密码”,像这种“美的密码”还有许多许多,需要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探索发现六、课外拓展师: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提示,课外继续研究。课件出示:1.你的体型符合黄金比吗?人体还有哪些有趣的黄金分割现象?2 摄影艺术中是否用到黄金分割?3.走进大自然,你能否发现神奇的黄金分割现象?4.利用黄金比的知识,进行一次有创意的设计,美化自己的生活。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六 单元信息窗 一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青春期身高增长情况众数的认识(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9092页,红点1,自主练习13题教学目标1. 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2. 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3. 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众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教学准备搜集青春期的身体特征情况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1.交流课前布置的搜集青春期的身体特征情况。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进入青春期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2.针对学生搜集的内容教师小结。师:儿童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3.新授:出示信息窗1的内容。师:观察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1、解决问题1:全班集体做出答案。2、解决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了解增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一致同意整理成统计表。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统计表。3、交流展示统计表:年增长高度(厘米)5678910人数114621师: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小结:通过观察,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8”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可能理解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几个相同的数据,且出现的次数最多或频率最高的一个数,就是众数)5、练习:(1)课本P91自主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课本P91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6.联系区别,分析对比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统计数据-众数,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所求的平均数和众数,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众数则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次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三、实践应用,深化理解1、课本P92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鞋的尺码(单位:厘米)1819202121.52222.5销售量(单位:双)12516731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说说理由四、.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五、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三 单元信息窗 1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2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众数的认识(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92页,4、5题及练习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能解释众数的实际意义。 2、使同学能在理解众数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有关数据的特征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预习展示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 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二、解决问题1、4题: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而后集体交流,说出理由2、5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而后集体交流3、课堂作业新设计(1) .小明对本班15 名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拥有2 本的有1 人,拥有3 本的有2 人,拥有4 本的有4 人,拥有5 本的有3 人,拥有6 本的有5 人。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小明的同学拥有课外书的情况统计表xx 年9 月人数人数平均每人拥有本数a估算一下,这15 名同学平均拥有课外读物大约有几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b估算出这15 名同学拥有课外读物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小力对本单元10 户居民订报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没订任何报刊的有2 户,订1 份的有3 户,订2 份的有4 户,订3 份的有1 户。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本单元居民订报刊情况统计表xx 年5 月户数每户订报刊份数a想一想,平均每户订报份数是在1 ? 2 之间吗?为什么?b计算出这10 户居民订报刊份数的平均数、和众数。 .三、限时作业请四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下面这道统计与问题。五(3)班全体同学的左眼视力情况如下:(44人)5.04.95.3 5.2 4.7 5.2 4.8 5.0 5.3 5.2 4.8 5.0 4.5 5.0 4.95.1 4.7 5.0 4.8 5.05.0 4.8 4.9 5.1 4.5 5.0 4.6 5.1 4.7 5.05.0 5.1 5.0 4.9 5.05.1 5.2 5.0 4.6 5.0(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左眼视力4.54.64.74.84.95.05.15.25.3人数(2)这组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3)你认为用哪一个数据代表全班同学视力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4)谁知道视力是多少就是近视了?那你觉得我们班同学的左眼视力如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谈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六 单元信息窗 二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青春期体重增长情况中位数的认识(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9394页,红点1、2,自主练习1、2题教学目标1.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会求给定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并能够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2. 能够知道平均数、中位数的区别,并根据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并体会中位数的意义;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体会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师:同学们,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你们去旅游,人多吗?如果你在游玩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群游客,你觉得你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为什么?(因为有的年龄都很小,有的很老了。)师:是个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2、游客年龄统计表年龄(岁)6678111259师:可是导游小姐计算了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后,她这么说: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平均年龄是17岁的游客。 导游小姐这样介绍,合适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平均年龄是17岁,本来需要被照顾的游客,一下子变得不需要被照顾。)3、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用平均数来介绍这群游客的年龄就不合适。为了解决问题,数学家们发现有一个新的数能表示出大部分游客的年龄特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中位数。(板书课题)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一)在现实情境中初步体验学习中位数1.猜一猜,中位数可能是哪个数?(8)师:对!8在这组数据的中间,8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师:8跟那些游客的年龄接近?(引导学生理解8岁和大多数游客的年龄都很接近,反映了大多数游客的一般水平。)3.师:这时导游小姐如果这么介绍:请让让,这里来了一群游客,他们的年龄大部分都在8岁左右。你认为这样的一群游客需要被照顾吗?(二)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学习中位数的意义。1、出示信息窗2的内容。师:读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有信息窗1的经验,因此可能直接提出“青春期女生的体重的年增长情况怎样?)2、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可能:(1)学生可能回答:求平均数。(全班一起解决平均数。)生可能提出疑问: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还有3个同学体重的年增长数比6要大得多,因此不合适。(2)我们也可以用中位数来反映这组同学的年增长情况。师:谁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生可能回答:4或4.5。请不同答案的同学说出各自的理由。3、师:如果把4和5.5或其他的数交换位置,中位数应该是那一个?小结:要准确找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就必须先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因此4.5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三)在对比中加深理解中位数的意义。1、师:刚才这两道题用平均数都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那我们观察一下这两组数据,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一道题有两个游客的年龄特别大,而第二道题大多数同学体重的年增长的千克数比平均数6小。(学生能发现这两组数是按顺序排列的更好。)2、师小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位数在出现极端数据(偏大,偏小)的时候能反映出大部分的情况。(四)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怎样求中位数。1.出示第二个红点。2.学生独立解决先排序。板书:21、22、24、25、26、27、29、313.请几个同学说出中位数。可能有说25,也有人说26,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是25和26的平均数25.5,也有部分学生感觉无法确定。4.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该选哪个数?5.集体交流后小结: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因此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6.师:通过以上两道题,你认为怎样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学生讨论后得出两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求法。当数据的个数是单数时,中间数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当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时,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2. 自主练习2、3。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小结:你能说说什么是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3、.限时作业限时8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六 单元信息窗 二 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2 课时,共2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青春期体重增长情况中位数的认识(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更熟练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2、.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更熟练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更熟练地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教学准备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 1、什么是众数?什么是中位数?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交流,全班补充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板书: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其中,平均数的应用最为广泛。 (1)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其众数往往是我们关心的一种统计量。 (3)中位数则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因此某些数据的变动对它的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其集中趋势。 二、解决问题1、3题、4题学生读题,独立完成组内交流,互助矫正集体交流与评价2、第5 题。学生先独立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说一说用哪个数代表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三、限时作业(一)基本练习。 1. 7.7、8.4、6.3、7.0、6.4、7.0、8.6、9.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2.对于数据组2、4、4、5、3、9、4、5、1、8,其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分别是( ), ( ), ( )。 (二)提高练习。 1.某市举行一次少年滑冰比赛,各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如下表所示:年龄组 13岁 14岁 15岁 16岁 参赛人数 5 19 12 14 1)求全体参赛选手年龄的众数、中位数; 2)小明说,他所在年龄组的参赛人数占全体 参赛人数的.你认为小明是哪个年龄组的选手?请说明理由。 (三)综合练习。 某校7名女生跳远成绩如下:2.06、 1.90 、1.74、 2.52、 1.89 、1.78 、1.83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2)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如果1.89m(含1.89m)以上为合格,有多少名学生合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4)如果再增加一名成绩是1.94m的同学,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几? 限时12分钟,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与评价矫正四、总结: 谈谈这节课收获。 独立完成,说明理由。 二次备课效果检测情况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第 六 单元综合应用电子备课单位年级时间任课教师第 1 课时,共1课时,总第 课时课题远离肥胖(包括生活课题、数学课题。)教学内容课本9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运用所学统计知识设计调查表,对肥胖原因进行调查,并能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减肥方案。2、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比较完整的小课题研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课题研究经验。3、使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教学准备让学生调查身边不同年级学生的体重情况和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信息。要求:1、搜集好原始数据,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2、对调查对象的饮食、运动、及其他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行记录。3、要保证调查的对象有一定的数量。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根据国务院2004年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态调查报告,我国成人超重人数约占1/5,多达2亿人;肥胖人数约占7%,肥胖者已达6000多万人。预计将来肥胖患病率还会有大幅度增长。那么我们少年儿童的情况怎么样呢?你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谈一谈吗?2、师:不少同学认为儿童肥胖的情况比较严重,那么到底怎样才是科学意义上的肥胖呢?怎样才算是标准体重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出示少年儿童体重分类标准)师:请同学们准备好课前调查好的数据,根据分类标准计算一下每个人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学生计算数据,并将调查表添完整(调查表参照课本97页表格) 3、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整理,你们发现什么?你采取了哪种统计方法?二、 合作探究,分析数据1、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想说些什么?师呈现信息: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少年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2002年分别达到8.1%、3.4%。而与1992年相比,2002年城市学龄儿童少年超重率增加了30.6%,13岁17岁女生肥胖率则增 加了250%。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肥胖呢?同学们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2、 交流小组讨论情况。师:同学们分析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肥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