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设计

上传人:gui****hi 文档编号:14254017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整合性、生活性、趣味性、动态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结构出发:学科领域结构的教育活动、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征出发: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具有三个特征:计划性、目的性;儿童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健康领域教育活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性质出发:儿童自主生成的教育活动、教师预先设置的教育活动。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集体活动、区角(小组)活动、个别活动。4、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作为一门研究儿童学习和促进儿童学习的应用性学科,是以对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关注为出发点,并以研究儿童的发展作为落脚点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教师为促进儿童发展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的一项创造性工作。5、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6、“最近发展区”和“鹰架教学”是维果斯基提出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概念。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较低水平的行为时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够独立完成或字节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下能够达到的行为,而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所构成的区域教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1、幼儿园目标体系包括:幼儿园保教目标、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幼儿园各年龄班及学期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结果,那么生成性目标关注的则是过程。所有,有时候被称为过程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的是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所以,表现性目标并不预先规定儿童的行为变化,它关注的是儿童在复杂的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现,追求儿童表现的多元化,而不是同质性。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4、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中,从学习的结果着眼,把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5、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能反映时代发展特征,有利于幼儿的后续学习和长远发展。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配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能对应和覆盖教育活动的目标要求。能引发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能考虑季节、节日以及周边环境资源等因素。能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1、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行为指向、认知指向、社会化指向、健康指向、视觉指向、文化指向。3、社会化指向:通过幼儿对环境布置的评论,以及创设环境时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发展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帮助他们学习独立得掌握社会规范,学会与成人、同伴交流,在此过程中促进儿童的社会化。4、在创设幼儿园物质环境时,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5、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精神环境,需要教师能够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创设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6、幼儿园教育资源的种类:幼儿园资源、教育对象资源、教师自身资源、儿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1、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活动,包含了观察、提问、操作、讨论、合作等。2、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3、合作式学习模式:是指教师为帮助儿童达成一定的活动目标,以异质小组成员互动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充分调动教育活动各动态因素的合作共享为动力资源,体现合作的精神与运用合作的策略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活动样式。4、体验式学习的特点:情境性、亲历性。5、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的内容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6、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他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区别: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强调探究过程。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探究后发现关系、归纳总结,再纳入到认知结构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联系:两者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接受学习是发现学习的基础,发现学习为接受学习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具体经验基础。1、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的类型:根据互动参与主体的不同:教师与群体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个体幼儿园之间的互动。根据互动行为发生的场景不同: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游戏活动中的互动、生活活动中的互动。根据互动发起者的不同:教师主动发起的互动、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根据互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不同:正式的互动、非正式的互动。2、观察:是指教师借助于感官或一定的手段工具,运用一定的方法捕捉发生在教育活动情境中的各种信息过程。观察的意义:观察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基础。1、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原则:尊重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情境性原则、个别化原则。2、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对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有效性的评价、从幼儿角度出发的对活动参与有效性的评价。3、评价必须从过多地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同时关注幼儿如何“学”,并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过程,体现“以学评教”。4、 对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进行评价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幼儿对教育活动参与度 幼儿的情感态度 幼儿的学习方式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幼儿的学习习惯5、从教室的角度来评价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资源利用、环境创设等。6、正式评价:是指评价富有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实施的评价,一般往往是采用量化的方式来进行的。7、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价,进而影响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模式,它是伴随着活动的进程而自始至终的一种动态性评价。8、内部评价:是指参与者主体进行的自我评价。9、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是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最佳形式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