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诗四首,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4,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走近白居易,与元稹深交,世称“元白”。晚年闲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较多,世称“刘白”。 讽喻诗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 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长篇叙事诗,代表他的最高成就。,6,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乐府: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诗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后指魏晋至唐代按乐府旧谱彼重填新辞以入乐以及后人仿效乐府古题而作的诗歌。 新乐府:由中唐白居易提出并创立,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用新题写时事,不依谱,不入乐,体制与古乐府不同。,解题:秦中吟轻肥,轻肥:“轻肥”一词取自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用以概括豪华的生活。是秦中吟第七首,诗题一作江南旱。 秦中吟:共十首,题下自序:“贞元、元和年间,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白居易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创作背景,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 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 的生活。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 2. 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人的现状,宴会前: 谁“乘肥马,衣轻裘”? “乘肥马,衣轻裘”去哪? 以怎样的神态去? 宴会中: 宴会的情景怎么样? 宴会后: 他们的状态怎么样?,学习提示:,思考: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相关词语简要分析。,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的形象。“满”、“照”、“皆”、“或”、“如云”等字,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骄”、“夸”等就刻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歌舞升平,江南旱灾,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好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2、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诗歌答题模式:分析表现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特点”“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表现手法: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描写手法: 衬托、烘托、对比、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 、视角变化(远近、高低等)、比兴、赋(铺陈)、白描、双关,以小见大; 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借代、反语、对偶、比兴,象征,) 3. 其它:联想、想象、委婉含蓄、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等,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赋体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中把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现象并列在一起,诗人不作任何说明,不发一 句议论,而让读者通过鲜明的对比,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比直接发议论更能使人接受诗人所要阐 明的思想,因而更有说服力。末二句直赋其事, 奇峰突起,使全诗顿起波澜,使读者动魄惊心, (步骤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对宦官的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18,花非花,花非花,1.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未知的喻体,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使诗的意境也蒙上的一层“朦胧”的色彩。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 2.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3.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 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花非花 雾非雾,似花似雾,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 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半来 天明去 如春梦 似朝云,梦境虽美却短暂, 朝霞虽美却易幻灭。,“来”和“去”引出新比喻,比喻,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22,你认为本诗写什么?,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 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 以上两首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25,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26,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 “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题为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博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技法探究:博喻,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体,使形象更加生动。,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用烟草、风、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闲愁”,杜陵叟,诗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到第二年春,江南和长安一带遭受了严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便和李绛上疏皇帝,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得到皇帝的批准。但等到“德音”下达之时,百姓的租税多已交纳完毕,皇帝免税的诏令成了一纸空文。为此,白居易写了这首诗。,解释红色的字词,并概括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薄田:贫瘠的土地。 秀:开花。 青干:未成熟就已枯干。,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为下一层揭露长吏的罪恶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是铺垫反衬的手法。,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不申破:不报告事实真相。 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的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赏罚。 典桑:典当桑园。 何如:怎么办?,记叙长吏隐瞒灾情,不顾人民死活,急敛暴征,可见人祸之烈。,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虐人害物:侵害百姓,残害人。物,人:指公众。 钩爪锯牙:爪子像钩子一样,牙齿像锯子一样。以爪牙的锐利形容胥吏的贪婪、凶狠。,直接控诉贪官污吏“虐人害物”的豺狼般行径。这几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增强了批判的力度。,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恻隐:怜悯。弊:困苦。 书德音:写有恩德的好消息。 尽放:指全部免除。 方:才。 榜:张贴。 蠲(jan):免除。,讽刺皇帝免税诏令竟成一纸空文,揭露了统治者的伪善本质。,诗歌特点:,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不幸命运。 由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我”来直接控诉,情绪如烈焰喷发,大大增强了批判的力度,同时也提出了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中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笔。 白居易怀着极其悲愤的情感,写出了农夫之苦,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玩弄权术,剥削人民,极为精练地概括了封建时代千百万农民的悲惨处境和体现在他们身上不屈的反抗精神。,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思考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事件:雪夜 邀友 小饮 谈天 特点:充满生活情趣 语言平白亲切,2、白居易为什么把蚂蚁说成是“绿”的、把泥土说成是“红”的?,绿,说明酒是新酿的,酒渣浮在酒面上,如绿蚁一般,泥土在火炉的烘烤下变红了,“红”是一种暖色调,从而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只有“红”色似乎显得太单调,于是诗人又用绿来衬托,从而表达出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鉴赏要点,此诗语浅而情深。 诗中先景后情,情与景相得益彰。,学习小结:,白居易的诗歌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性,在批判社会弊端的同时,希望起到劝谕的作用。 反映现实的写作宗旨,注定了他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一种平白易懂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