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62236 上传时间:2020-07-0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0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 品味语言,鉴赏评价。 2.思维与审美: (1)把握内容要点;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技巧。,激趣导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山,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以及那雄伟的古代建筑艺术。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文本精准导读,主题群文通读读梁思成,文本读写联动,文本精准导读,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结构特征,各民族之间的“可译性”,继承创新,微任务活动一把握内容要点,1.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答案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答案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3.“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答案“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了比喻、类比的修辞手法。,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答案这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作者谈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是为了告诫中国的建筑师们不要盲目地崇洋,要利用本国的优良传统发展中国的建筑,要古为今用。,5.结合课文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答案作者认为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他人的建筑式样。 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6.梁思成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跟他有眼光,有理论基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爱国的赤子之心: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民族情感,单凭学术造诣,虽然有可能成为著名的建筑学家,但绝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建筑学家。,微任务活动二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技巧,1.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段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答案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 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2.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文章,建筑或建筑群,大文章,宫殿、庙宇等,小品,山亭、水榭等,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3.第1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 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微任务活动三品味语言,鉴赏评价,1.试分析下列语句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答案“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了这个体系形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三个词语准确、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答案“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的广泛性,语言准确严密。,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有何作用?,答案此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3.“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何作用?,答案“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这个句子出自诗经小雅斯干,意思是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像野鸡一样振翅高飞。斯,句中助词。革,翅膀。翚,hu,野鸡。作者用事实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装饰性,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4.试赏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答案连用多个“怎样”说明什么是中国建筑的法式。排比句式的运用,不仅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而且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中国建筑法式的繁复和奥妙无穷。,有人说本文题目不好,过于笼统;有人说逻辑严密,具有专业性。你怎么看?简要谈谈你的观点。,答案(观点一)本文题目起得好。标题“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定语逻辑严密。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观点二)本文题目过大。“中国建筑的特征”一题,没有时间的限制,就应纵贯古今,而文章内容明显不包括现代建筑的特征,因此,在“建筑”前加“古代”一词更合理。 (观点三)有文不对题之嫌。文中所谈的建筑特征并非所有建筑的特征,比如桥梁、道路、城防也属建筑领域,而文中并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建筑特点,因此应在“建筑”一词前加适当的定语。缩小题目的外延,才能更切合文章的内容。,助读材料,1.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开拓者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2.梁思成的目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公民为什么要去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的回答是:“古建筑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属于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了美国人。,3.了解文体自然科学小论文,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来了解这一文体。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必备知识积累卡片,字词知识,1.榫头(sn):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2.穹窿(qin):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现写作“穹隆”。 3.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主题群文通读读梁思成,一、“读梁思成”传记,梁思成:一念执着 顾学文 1925年,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在宾大完成学业后,梁思成踏上了欧洲的土地,观摩各地建筑。看到欧洲各国对本国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都写出了本国的建筑史,唯独中国这个东方古国没有,梁思成被深深刺痛了。他说:“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匆匆回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一道投入建筑事业中。1932年,梁思成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建筑调查。跳蚤、臭虫、蝙蝠是调查路上的“亲密伙伴”。但对于执着于所爱事业的人而言,苦难有时也会伴随快乐。梁思成甘之如饴:“被(臭虫)咬得很厉害,但我追猎遗构多年,以此时此刻最感快慰。”,“当年先生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共测绘了2 738座古建筑!那是什么年代?战乱!他们真的是拿命在做啊。”他的学生杨鸿勋唏嘘不已。 1942年,梁思成开始编写中国建筑史。在这时,妻子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行动不便,全家贫病交加,他依然伏案写作。 1944年,中国建筑史一书完稿。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引起了国际建筑界的震惊,但没有人能想象得出,这样一本著作,诞生于李庄(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迁徙到这里)那样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杨鸿勋说。 不仅是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成就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完成的。,1944年,时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在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时,另外加上了两个不属于中国的城市日本的京都和奈良。他和林徽因一起,把这两个城市的古迹详尽地标注出来,并以自己的专业精神说服美军司令,对日本的那些古迹也要保留。而此前,梁思成一家已有两名亲属牺牲在抗日前线。 “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是恨不得炸沉日本的,但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目睹古建筑被毁,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都是人间悲剧,梁思成无法不心如刀绞。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与热爱,才有这样震撼心灵的以德报怨。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一生执念,当20世纪50年代,北京城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梁思成一次次仗义执言,秉笔直书。,1950年,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撰写了关于中央人民政府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一文,这就是著名的梁陈方案。在这份长达数十页的方案中,梁思成与陈占祥详尽地阐明了他们对于北京未来规划的方案:北京应该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而不是工业中心;不应该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在北京古城的基础上建设首都行政中心,而应该在北京西郊开辟一个新的行政中心。 然而,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放弃老城重建新城几乎没有可能。 梁思成激烈地与人争论、大声地呼吁。如杨鸿勋所言,他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在当时一边倒的社会热潮中,他没有人云亦云。“我敢于争论,一个人没有主见是不行的。”然而,轰隆隆的铲车声、一下下沉闷的大锤声还是淹没了梁思成的呼喊,古迹一点点消失,迎接他的是默默的悲苦:“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1956年之后,由于政治运动不断,加上繁重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活动任务,梁先生很难再潜心学术研究。”那时伴在梁思成左右的杨鸿勋心里非常清楚:“他其实很想开展民居研究。”但只有一次,梁思成带着杨鸿勋和其他几个学生去了趟东交民巷,后来再也没有了第二次。因为,对梁思成的批判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在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时,为爱妻林徽因设计墓碑是梁思成唯一能做的设计。 的确,虽然在梁思成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脊椎病恶化,直不起腰来;但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人格都没有弯,他在精神上站得笔直。 1972年,梁思成走了。但他所开拓的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还在延续着。 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在呈现现代性的同时也要珍视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往昔,这时,人们也想必会频繁地回想起,许多年前,一位建筑师和他的一生执念。(摘编自顾学文梁思成:一念执着),【赏析】这篇传记多方面展现了梁思成为世人所铭记的优秀品质: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没有本国建筑史,使他痛心,经过艰苦的努力,编写了中国建筑史。工作勤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克服疾病痛苦,与“亲密伙伴”为伴,居于偏僻落后之地,执着于所爱的事业。明辨是非,胸襟开阔。“二战”时保护日本京都和奈良的古建筑,体现出一个学者的襟怀与良知。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理念。为保护北京古城,仗义执言,秉笔直书,大声争论、呼吁。珍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撰写北京未来规划方案;面对毁掉的古建筑,他悲苦不堪。,二、“读梁思成”散文,谁人读懂梁思成 实建 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研讨会,并在校园内揭幕一尊梁思成铜像。纪念梁思成,不能不让人想到北京城,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尊铜像既是对梁思成的最好纪念,但实际上又远远不够。 2011年,注定同建筑择不开牵挂的年份。房地产的喧嚣与调控,二、三线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超大城市地带跨区域发展,闪不开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演进,在步入当年林徽因先生所指的无以寄托对中国灿烂建筑文化追思的这个时间点上,建筑界迎来了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祭。梁思成,这个名字,已经被时代镌刻在了中国建筑、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城市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之内。在北京,你抬手打辆行驶而来的出租车,你问司机,知道梁思成吗?十有八九司机会说:啊,是那位特别想保护老北京城可没能成功的建筑大师吗?此情戚戚!,1952年的“梁陈方案”,体现他们所具备的热爱城市、了解城市的感情,以及准确把握北京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专业素质。尽管,在当时的特定社会状态下,他们没有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是到了近年,北京在城市交通、空间形象、文物保护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现实问题,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当年梁思成先生所提建议的历史意义。 北京的古都格局如今已现零落。看看,重建的永定门城楼、前门的大街和牌楼,以及即将易位建设的地安门等等,一处处地道的、被当成了“恢复古都风貌”“保存城市记忆”的表白道具。这样一些只言片语式的仿古建筑,之于“文物环境”的空间形象又有多大、多真实的意义呢?事实上,比那些如同吉光片羽般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或者清华园新林院8号等的存废更为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上我们所应有的理智与清醒,就像梁思成当年之所以尽力研究中国古建筑,就是为了尊重历史,从而找寻出一条史脉相传的中国建筑与城市建设的现代之路。,在梁先生诞辰110周年之时,与梁思成先生靠近的与不靠近的、沾亲带故的或者背道而驰的,都在回顾着梁先生。人们为怀念、为未来、为现在的种种,甚至为自己而纪念着。虔诚的或不太虔诚的,功利的或者不功利的,都似乎成了一种庄重的学术化仪式。 如果把梁思成先生当作一个神祇而放上圣坛,把“梁先生”树立成一个专有的名词,并在其前的道场和香案上不断添续膏火,总有将纪念碑定制成垫脚石之嫌,而那样的虔诚与感念似乎也很有些变味,也有悖于梁先生的谦逊和正直的人品。真的纪念,实在不如做些踏实而默默然的学术修行更能慰藉先生。 梁先生不应是神,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是绝没有这种僵化的定式和偶像。他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强的激情鞭策青年学生不断创新的激情。他在创办清华建筑系的过程中,能够延揽各方贤达,发现和褒掖真有才学的学者,并且完全不存出身和门派的观念。即便在“文革”中,梁思成先生也始终善意配合当时的监督者的检查工作。,历史是有记忆的。只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平心静气地做一点哪怕很是粗略的历史文献浏览。如果,我们依旧将梁先生只当作学术的先辈,捡拾起已被丢弃了的谦虚、博学、严谨和诚信,以科学的原则律己、以人性的精神育人,向后学们传递真诚的信念、端直的价值观,教会前辈们对科学精神和诚实的追求,也许,我们就会对梁思成先生给予我们的思想与精神财富认识得更加准确。也许,那个在旌旗飒飒中渐行渐远的智者,将会以更真实的传承启迪着我们去建设更新更美更未来的城市。(有删改),【赏析】这是一篇纪念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写于梁思成110周年诞辰的2011年。在当时房地产风起云涌、城市拆迁大行其道之时,作者独具慧眼,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笔触分析了梁思成的远见卓识,高度评价了梁思成谦虚、博学、严谨、诚信的品格,表达了最好的纪念是“做些踏实而默默然的学术修行”的观点,体现出一种求实求是的精神。,微思考,这两篇文章在读梁思成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答案梁思成:一念执着重点写了梁思成对古建筑怀有深挚的感情,在古建筑的研究、保护方面不遗余力。谁人读懂梁思成重点分析了梁思成的远见卓识,高度评价了他谦虚、博学、严谨、诚信的品格。,微写作,你对梁思成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请写出你的想法。,答案(示例) 建筑宗师梁思成 你是幸运的,你拥有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师级父亲作为你的老师和领路人,但你并不曾陶然或湮灭在父亲那辉煌的光晕之中,而是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你的一生都在为你毕生热爱的建筑事业奔波。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你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研究,开创了我国建筑学上一个个近乎空白的领域,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地成为近现代建筑学的一代宗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每一项重要设计几乎都倾注着你的心血,共和国的国徽上印满了你深深浅浅的指纹,你的辛劳和才华和着水泥,浇注进人民英雄纪念碑。,名誉的光环并不能抹去你心中隐隐的痛,也挡不住古建筑面临的一场浩劫。为保护民族的瑰宝北京古城墙奔走呼号,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从灵魂深处迸发出一声声渗透着血泪的呐喊。你仿佛神话中那个移山的愚公,又像那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渴望能改变一下那个疯狂移动的历史车轮。 从来没有一个人为一座城市这样刻骨铭心地坚守,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这样因为一个人的坚守但终究势单力薄而面目全非,如今即使痛心疾首也无处亡羊补牢,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而这座城就是北京城,这个人就是你梁思成。“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的马寅初;“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的你梁思成。,文本读写联动,【素材点击】梁思成曾就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吁,因此遭到不公正对待。梁思成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他满怀忧患意识地提醒后人:“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减的现象。”我们通过品读中国建筑的特征,可以感受到梁思成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尚的审美境界。,【角度运用】,【精彩运用】我感动于这样一些理性声音的存在,也欣然于因为这些知识分子对于任何权威都能以“一切都不能过去”的态度才最终成就了德国学术圈严谨的优良传统。然而,如此理性的声音又何止仅仅嘹亮于德国?它又何曾沉默于经历过五千年时光的华夏大地?尽管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压制,但梁思成先生的“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的呐喊仍然掷地有声;时过甲子言犹在耳。当我们面对现在的北京已与其他城市毫无区别,当我们看到古老的北京城只活在文字上、照片里、记忆中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感叹先生的先见之明,敬佩先生不顾一切地理性呐喊呢?虽然政治的压制一度淹没了先生的呼喊,但是历史的拷问却永远不会让错误遁形。,运用打比方说明事物,【课文借鉴】 中国建筑的特征尽管是一篇科学论文,但是作者没有像有的所谓的专家一样用高深的理论在“饶舌”,而是大量采用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力求将大家陌生的事物说清楚,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使文章读起来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如在谈到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体系和大陆的建筑体系时,作者写到“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十分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体系的分布之广,影响之远。,【运用点拨】 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说明文中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打比方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呢? (1)打比方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要有助于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将“石拱桥”比喻成“虹”,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的结构特点,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它(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将“纪念碑”打比方为“顶天立地的巨人”,贴切而又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总特点。,(2)运用打比方要注意色彩,被说明事物的特殊性与事物的本质特征要保持一致。 如下面介绍东北虎的例子: 东北虎是肉食性动物,它身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锋利的爪和犬齿。它的爪长达十多厘米,伸缩自如,比钢刀还利,就是牛皮也禁不住它一抓;犬齿长6厘米,是撕碎猎物不可缺少的“餐刀”;虎的舌头上有很多尖锐的刺,适于撕咬。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七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 作者在介绍东北虎的特点时,把它特有的“趾垫和掌心的肉垫”比作“海绵似的柔软”,把“尾巴”比作“一条铁棍”,这些比方是从东北虎的身体各个部分在捕捉食物时有不同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的。恰当地运用打比方,使事物形象可感,鲜明生动。,(3)使用比喻要与文章的语境、对象、内容、表现手法等风格协调统一。 如下面这篇说明雨的形成的文章开头: 我正在窗前读书时,突然眼前一道亮光闪过,接着远方又轰隆地响了一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从屋檐落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真美啊。我透过雨珠织成的“窗帘”,看见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就像披上了白纱巾。窗前的树被大雨冲洗得一尘不染,雨点就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树叶上跳舞。 作者把“雨点从屋檐落下来”比作“断了线的珍珠”,既写出了雨点的特点,又写出了状态,给人以优美的感觉。把雨中的“山中雾气”比作“白纱巾”,写出了它的洁净、朦胧之美。整段文字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开篇,意境优美,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纯客观说明的刻板生硬。,【即时训练】 请选择一种动物作为说明对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一段说明文字。不少于200字。,答案(示例)孔雀那小巧的头上像插着几朵翡翠花,展开的彩屏像一把巨大的羽毛扇,一个个黑环,黑、绿、黄相间,像是无数只大眼睛。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孔雀飞起来就如同一朵绮丽的绿色彩云,从山顶上飘过。只见花孔雀拖在尾后的长长的羽毛都挺直起来,围成一个圆圈,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大花伞,又像一块圆形的彩缎。孔雀开屏时,犹如一把碧纱宫扇,尾羽上那些眼斑反射着光彩,好像无数面小镜子。那儿的孔雀多得出奇,路边上,野地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好像美人儿拖着翠色的长裙子,四处闲游,根本不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