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网络参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4048835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网络参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网络参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曲靖教师招聘考试笔记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网络参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 教师专业概述一、 职业的定义与主要特征1、 职业是指一个人赖以谋生的社会岗位和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2、 判断,职业是一种谋生手段,是一种能够为人们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3、 职业的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3)社会性(4)发展性4、 判断,专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5、 专业就是专门的职业,是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结果,是社会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6、 专业的主要特征:(1)从专业人员应该接受长时间的、严格的职前专业课程教育和不间断的职后进修。(2)专业人士垄断业内知识,专业具有“排外行性”和不可替代性。(3)专业有一个健全的组织,业内人士享有专业自治和自主权。(4)专业内有以服务、责任为宗旨的专业伦理。(5)专业人士享有较高的专业权威、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7、 职业与专业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都是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而且职业是专业的基础。区别,职业的本质在于“重复”某一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而专业的本质却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二、 教师是一种专业1、 教师专业是指从事培养人的、需要专业训练并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职业。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一、 专业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定位1、 教师扮演哪些角色?答:(1)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3)课程的开发者 (4)教育的研究者2、当代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有哪些? 答:(1)专业理念(2)专业知识(3)专业能力(4)专业态度2、 教师应具备基础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三种专业理念。3、 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知识? 答:(1)当代科学和人文的基本知识、工具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2)一至两门学科的专业性知识与技能 (3)教育学知识4、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 答:(1)教学能力(2)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3)管理能力(4)教育研究能力5、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是教师专业态度发展的主要内容。6、教师专业素质达到成熟水平的标志教育智慧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 教师的权利主要有哪些?答:(1)教育教学权 (2)科学研究权 (3)管理学生权 (4)获取报酬待遇权 (5)民主管理权 (6)进修培训权二、 维护教师合法权利的主要举措有哪些?答:(1)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师的地位和职业性质,要平等的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2)加强法制建设(3)建立和健全学校管理机构,科学制定学校教育制度,使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经营和管理,成为学校的主力军(4)加强教师的理论研究三、我国教师现阶段的主要义务有哪些?答:(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利益的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四、保证教师切实履行义务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答:(1)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知识,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义务并切实履行。 (2)完善教育法律进一步明确教师不履行义务应受到的惩罚。 (3)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4)提高教师收入,减轻教师压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一、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的辨析1、 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个体在专业领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以教师个体的经验反思为媒介,不断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理想,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主体自主性(2)阶段性(3)终身性3、 教师专业化的定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4、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1)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2)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3)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教学改革,加速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进程(4)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个人成长5、 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自主型和合作型6、 课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基要求?答:(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2)承认学生是富有独特个性的存在体,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发展 (3)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4)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言传身教,完善自我,为人师表 7、新时代的教师形象是? 答:(1)能够触角敏锐,重视与学生沟通 (2)能够积极进取,创新求变 (3)懂得忙里偷闲,清除对自己的压力,掌握放松的技巧 (4)对学生要求合理,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 (5)处事公正,重情重理 (6)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7)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团队精神,互谅互助 (8)幽默乐观,坦诚真挚 (9)容易宽容,接纳学生过错 8、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具体问题的审视 二是观察与分析 三是重新概括 四是积验证 9、教学反思的常见方法有哪些? 答:(1)撰写教学日记或者教学故事 (2)利用教学录像进行反思 (3)教师间的交流讨论习题一、 单项选择题1、专业与职业相比,其本质在于 ( ) A、工作行为“重复” B、工作行为“创新” C、工作是“谋生” D、工作是“事业”2、教师为履行专业工作职责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是( ) A、管理学生权 B、教育教学权 C、民主管理权 D、进修培训权3、教师专业态度发展的主要内容是 ( )专业理想与专业情操 4、对他人和自己的教育理论反思是教师作为 ( ) 教育教学研究者的要求 二、判断题 1、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都要服务于教师教学的成功 ( ) 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成长的过程和结果 ( ) 三、简答题 1、教师职业生涯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答:(1)少有职务的升迁变化 (2)教师职业生涯宁静少淡泊 (3)教师的工作和价值难以评价 2、合作性教师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1)牢固树立合作意识 (2)构建合作的教师文化 (3)探索有效的合作途径 四、案例分析 案例:学校推广分层测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做难度不同的练习。小明基础差,做较简单的教学题,破天荒地得了100分。他拿着卷子又亲又吻。旁边一位老师冷冷地说:“这是白给的分,傻子都会做。”小明低下了头。 分析:教师行为的失误以及这一失误所显现教师专业素质缺乏什么? 答: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100分意味着他的成就、意味着他的尊严、意味着他的努力、意味着他的自信,学校推广分层测试,就是想让成绩差的学生不再经受失败的打击,让他们在他们的水平内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在自信中获得成功。而这位教师用一句话轻易地否定了学校良好的初衷,轻易地泼灭了小明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所显示的是这位教师缺乏对学生价格和自尊的尊重。五、论述题1、实现自主性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进行基于实践的自我反思 (2)重视自我规划 (3)学会并善于自我评价 (4)鼓励自我超越 2、试论述教师学习的意义及主要方式? 答:(1)教师学习的意义。教师要传播知识,就要通过学习拥有知识;教师必须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持续专业发展。当今社会要求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 (2)教师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是经验性学习,教师要从经验中学习;二是校本学习,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动学习与研究;三是行为学习,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与他人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第二章 学生个体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1、 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是瑞士的皮亚杰和美国的布鲁纳(判断或选择)2、 人格发展理论的代表是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埃里克森(判断或选择)3、 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生命力的不断涌动、消长,与外界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从而使人生不断建构、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4、 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判断或选择)5、 个体发展的动因在于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判断或选择)6、 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 (2)稳定性与可变性 (3)不均衡性与差异性 (4)现实性与潜在性7、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自身条件 (2)环境因素 (3)发展主题的生命活动第二节 认识学生1、 学生的本质特征有哪些?答:(1)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2)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4)学生具有“学生感”2、1924年,日内瓦儿童宣言是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权利的正式确认。3、学生享有的权利有哪些?答:(1)受教育的权利。 (2)受尊重的权利。 (3)身心健康权。 (4)人身自由权。4、学生的义务有哪些?答:(1)遵守纪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5、当代学生的特点是?答:(1)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2)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3)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4)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5)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外在动机较强,为实现功利性目标而努力学习 (6)心理问题增多 (7)传播媒介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增多6、怎样做好初中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答:(1)针对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2)创设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加强引导 (3)为学生创设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7、学生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答:(1)掌握和运用“学情”的能力 (2)对教材组织和处理能力 (3)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8、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具备民族平等、心理相容、共享共创三大要求。9、怎样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答:(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和研究学生 (2)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习题一、 选择题1、对青少年儿童社会化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学校影响2、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是 ( ) 教师是主体,学生是主体二、 判断题1、人体发展的动因在于发展主体的实践活动 ( )2、自主性是个人成为主体的前提 ( )三、简答题1、学生享有哪些法定权利? 答:(1)受教育的权利。 (2)受尊重的权利。 (3)身心健康权。 (4)人身自由权。 2、与成人相比,儿童创新有哪些特点?答:(1)儿童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 (2)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过程中,注意经历了种种探索,可以获得全方位的收获。3、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做好哪些教育引导工作? 答:(1)针对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 (2)创设独立探索的机会和空间,加强引导 (3)为学生创设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 (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四、案例分析题案例:记得刚毕业那一年,我接手的这一年级重新分班,一个叫小佳的孩子异常调皮,分给谁都不要。安排到我班时,我想:不就一个孩子吗,不信凭我的热情转化不了他。于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二话不说就接下来了。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月,这小家伙的“威力”就显示出来了。迟到、旷课、不完成作业、欺负同学在屡次叫到办公室谈心、说教失去效果后,我再也忍不住了,决定到他家去一趟,准备让他的父母教训他一顿。可到他家时意外地发现他在屋外打扫庭院。见到我,他吃了一惊,但还是喊了一声“教师好”后,跑回屋里。在同他母亲交谈时,我了解到,由于家庭贫困,父母每天早出晚归,疏于教导,因此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但这孩子在家里还挺懂事,也能帮干活。于是,我把来要告状的话收了回来。回到班级后,我告诉学生们:“昨天教师到了小佳家里。今天,要表扬小佳同学两点:一是讲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二是能帮家里干活。希望同学们向小佳同学学习,也希望小佳同学能让大家找到更多的优点。”随后,我又安排他负责班级的卫生工作,并对他的尽职尽责及时给予表扬。再往后,他在课堂上认真多了。有一天居然拿着一道题来请教。一学年后,他已经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升到了中等。分析: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答:转变人的方式很多,仇恨、妒忌、虚荣、冷漠等可以转变人,但它们带给人的是痛苦,是一种发泄。教育是培育人的,是让人追求知识、真理、幸福,只有用爱才能春风化雨般地进入孩子的内心,带给他们知识和快乐。案例中的老师以对学生的爱了解学生,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促进,相信和信任学生,由此以爱支促进小佳的积极转变。老师以自己的行为再一次彰显教师是爱的职业。五、论述题1、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答:(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一是工作关系;二是道德关系;三是建立在认识和情感基础上的心理关系。2、试论述学生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答:(1)掌握和运用“学情”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水平不同,对不同学习问题的理解不平衡,就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了解、分析和掌握“学情”,因“情”施教。 (2)对教材组织和处理能力。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完整通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的教学。 (3)课堂教学的控制能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整堂课的把握能力,包括“课堂启发诱导”、“科学调整方法”以及“课堂的程序设计和安排”等方面的教学把握。第三章 教育实践与认识第一节 教育实践一、 教育实践概述1、 教育实践的定义:教育实践是师生为实现教育任务和目的,围绕教育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形成的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展开的活动。2、 选择或判断(1)教育交往的基本形式:知识授受型交往 (2)教育交往的重要形式:情感沟通型交往 (3)教育交往的特殊形式:信息反馈型交往 (4)教育交往的辅助形式:人际交往3、选择或判断 教育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代表桑代克 (2)心理起源论代表孟禄第二节 教育认识1、 广义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 学校教育(狭义教育)的定义: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3、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4、 教育的功能有?答:(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2)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5、 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质量规格或标准的社会需要的人,是主体对价值的自觉追求。6、 教育目的的作用:(1)规范作用(2)期待作用(3)标准作用(4)依据作用(5)激励作用7、 选择或判断 教育目的的观念(1)个人本位论代表是卢梭 (2)社会本位论代表是凯兴斯泰纳 (3)文化本位论代表是李特、斯普朗洛 (4)生活本位论代表是斯宾塞、杜威8、选择或判断(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 (2)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坚持教育目的的“两个服务”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4)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坚持的原则9、贯彻和实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是? 答:(1)端正教育思想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10、我国初中阶段教育的培养目标哪些?答:(1)热爱集体,热爱家长,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讲文明,遵纪守法,了解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国情、国策。 (2)具有语文、数学、外语和其他文化科学的基本知识,有阅读、表达、计算的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自学能力;努力学习,善于提出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初步具有自制、自理能力,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4)具有端正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社会职业分工和择业知识11、选择或判断 (1)学记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专门的教育文献。 (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段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3)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4)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莱特行列式1632年出版的大教育论首先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6)杨贤江于是1930年以李浩吾为笔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2、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各种因素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13、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1)身体素质教育 (2)心理素质教育 (3)社会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和劳动素质六方面的内容。14、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答:(1)创新精神(2)创新思维(3)创新技能(4)创新人格15、终身教育的内容包括?答:(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3)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习题一、 选择题1、教育实践重心所在的层面是 ( ) 教育交往实践层2、教育没有阶段性是(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3、引导教育沿着正向功能活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规范作用4、从教育形态看,教育起源于( )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二、真空题1、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的普遍化和直接化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梯形化、弹性化和开放化3、人口系统是教育的前提因素,它影响到办学的规模、形式、结构以及生源的质量。三、判断题1、教育实践是师生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 )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 )四、简述题1、教育与人口相互关系怎样? 答:(1)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人口是教育发展的条件之一,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一部分 (2)今日的人口状况是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而今日的教育又是形成明日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因素之一 (3)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历史的发展而日益鲜明起来,两者都受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4)人口不是制约教育的唯一因素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育也不是制约人口诸方面的唯一因素。2、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怎样? 答:(1)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不是决定的关系,而是互相部分包含、互相作用、并互为目的与手段的交融关系。 (2)文化中的部分内容构成教育内容,每一种文化活动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影响;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文化活动的构成。 (3)教育与文化各有着相对的独立性3、为什么说现代教育目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答:作为对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规定,教育目的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教育目的的形成和提出,必然依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教育目的必然具有客观性。对教育目的把握应该以整合的视野将两者统一起来。五、案例分析案例;一位外国教育家来我国考察。他到幼儿园去,用粉笔在教室的小黑板上轻轻一触,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小白点,他问这些还未进小学校门的孩子:“这是什么?”孩子们活跃极了:这是星星,这是小虫,这是路边的石子,这是树上的甜果各种各样和答案,丰富多彩的想象。接着,这位专家又来到一所中学的初一年级教室里,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全班同学茫然了:“这是干什么?”专家语调轻轻地解释:“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问,这是什么?”全班同学这才释然,齐声回答:“这是粉笔点!”没有一点杂音。分析:几年的学校教育带给学生的是什么?答:入学前的孩子充满幻想、活力和童稚之趣。经过学校教育,就像一个模子里走出来的那样,单调机械,思维都被训练成单向和固定的,缺乏个性。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进校的几百、几千人,出校的只是“一个人”,那么这样的教育不是促进人的发展,而是破坏人的全面发展。六、论述题1、试论述教育学的价值。 答:(1)对教师的价值:能转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起全新的现代教育观念;帮助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教师选择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方法;教育学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教育决策的价值: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决策的正确与否,无论是教育决策的教育理念或是具体的决策模式,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3)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与表现为用教育理性的尺度评价现实、认清教育中的种种不合理因素;对现存教育的评价中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调查中,提出和指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创建舆论力量来推动教育政策与发展。 (4)对家长的价值:帮助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作出正确的教育选择;帮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促进学校发展;可以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四章 课程与教学(上)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内涵1、 教学的内涵:(1)教学是教与学的复合活动。 (2)教学即是科学,又是艺术。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1、课程目标是对课程预期的结果,是国家或学校为实践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2、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意义:(1)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组织提供依据 (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3)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 (4)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三节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1、 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是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2、 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示型教学法(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3)自主型教学方法3、 提示型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组织1、 课程组织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2、 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3、 班级授课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学生被分配在各自固定的班级; (2)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3)教学一般分科进行; (4)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4、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价值?答:(1)教师可以同时教授许多学生,全体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前进。在集体中,学生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健全发展。 (2)教学按规定的课时来安排,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预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分科学有利于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系统讲授规定学科,学生也可借此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 (4)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可以保证所有公民的基础学力的发展。5、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与缺陷?答:(1)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 (2)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3)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易充分发挥。第五节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1、 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环节。2、 判断或选择,课程实施是将某项课程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习题二、 选择题1、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的发展。2、展示是借助各种静态的学习手段来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3、不属于具体教学过程组织形式的是 ( )A、“同步学” B、“班级授课制”C、“分组学习” D、“个别学习” 4、共同构成学校实际课程的是 ( )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4、 最先在理论上确立班级授课组织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三、 填空题1、 课程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2、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是变革3、 影响课程实施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校长的角色、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四、 判断题1、 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五、 简答题1、 选择恰当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需要在哪几对关系上作出取舍? 答:(1)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2)科学、艺术和道德的关系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概念原理知识与过程方法知识的关系2、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包括哪些环节? 答:包括课程计划、课程采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六、 论述题1、试简述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 答:把课程定义为课程作为学习者经验与体验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这种课程定义突出的特点是把学生的直接经验置于课程的中心位置,从而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除了内容与过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但有些持这种课程定义的学者有忽略系统知识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倾向。2、 试述“能力分组”是个别化教学的若干误区。 答:“能力分组”是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进行编班,将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编进同一班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为“同质编班”。“能力分组”的前提是好的,是为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它只具备了两个前提才有意义:第一,所观察到的学生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第二,确实能正确诊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但事实上,这两个前提都无法做到。因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但不是因材施教的正确措施,而是一种人为地使儿童的个别差异凝固化的措施,对那些“能力低下”的儿童,对他(她)今后发展的影响将可能是终身的。3、 试述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答:(1)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3)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4)教师要能自觉意识到教学的教育性原理,要高质的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发挥教学的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在正方向上实现“教学的教育性”。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下)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1、1950年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教学计划。 2、1952年颁发了第一份小学教育计划。3、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答:(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4、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答:(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5、义务教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应具备哪些?答:(1)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2)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规和社会公德。 (3)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5)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6)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四节 课程标准1、 选择或判断,课程标准范围包括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向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习题一、 选择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填空题1、课程结构调整原则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三、判断题1、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课程形态。 ( )2、“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不仅是简单的词语置换。 ( )3、学会合作就意味着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 )4、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 ( )四、简答题1、教师评价的改革有哪些重点? 答:(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3)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2、筛选课程资源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应遵循遵循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3、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子制度? 答: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体制;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4、探究学习的“综合性与开放性”特征是什么? 答:(1)探究学习的一个初衷就是要消除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的弊端。 (2)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围绕某个问题组织多方面或跨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3)探究学习的许多内容是学校无法提供的,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即使同一主题下,研究的视角或切入点也有相当大的灵活度,因而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创造性发挥。5、简述合作学习的形式。 答:(1)合作学习的形式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小组活动为主体,力求体现集体与个性的统一。 (2)教师的授课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和传统意义上的讲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讲授是经过合作设计的,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能,有较强的启发性研究价值,能为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 (3)与传统意义上的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合作学习中的组织活动不是“同质小组”,而是“异质小组”,具有内存的互补性,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全班合作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为组与组间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6、简述自主学习中的教学与自主的关系。 答:(1)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学条件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的,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而是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的学习形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应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五、案例分析案例一: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们练习一下这些句型。出示句型1。师: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这些关键词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组里进行练习。(学生按座位以四人为一组开始练习句型,学生各自根据要求,将黑板上的句型说一遍。十分钟后)师:好,停。某某同学,你来说第一句。(随机抽取学生逐一汇报练习结果。)出示句型2。分析:从对合作学习组织要求出发,评析该“小组学习”。答:这样的小组共学不仅没有共同的小组学习的目标和任务,甚至在学习之间根本没有产生互动和合作,更不用谈小组学习成果了。这种小组共学仅仅是将学生独自阅读材料或做练习的形式,转换为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进行阅读、练习,至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倾听了同组成员的阅读情况,交流了各自的学习体会,是否一起互教互学,对教师来说都不得而知。教师也往往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而主观地控制这种小组学习时间,对最后的学习成果的考察,依然是简单地随机抽取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方式阅读或练习的结果,而小组学习的作用就无从考证了。这又何异于全班教学呢?这样的小组共学,不是“合作学习”。案例二: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寒窗苦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兴趣爱好。他除了无奈地“喜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歌是怎么唱的了。分析:对这样的教学过程的批判反思。答: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具有青春活力的学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能看自己想看的书,不能想自己想的事,而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需要,达到某种功利的目的,把自己淹没在一堆堆的练习卷、一沓沓的参考书中,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和残酷的活动。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理性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更多的是师生间感情交流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直接影响到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良好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预设上,讲求的是尊重和信任。七、 论述题试论述新的教材本质观。答:(1)新的教材本质观是对传统教材观念“教材即知识”、“课本即根本”观念的批判否定,强调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价格建构的一种范例。(2)新的教材本质观的具体内容有:一是走向主客观统一的知识观,不仅需要关注“共同知识”,而且需要关注“个人知识”,把个人知识引入课程领域,关注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进行学习;二是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教材设计应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过程中获得潜在发展;三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观,要求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教材设计要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四是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的技术观,以文字教材为主体,包括音像与电子教材以及网络上经过加工和组织的信息,为教材开发新的领域;五是走向统整境界的整体观,研究和把握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知识整合的可能性及其整合的方式,切实加强教材的整体性。第六章 课堂教学第一节 课堂教学概述1、 选择题,把“课”与“堂”联系起来构成“课堂”一词是近代,是在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成传入我国以后才出现的。2、 选择、判断,课堂教学的直接任务是使学生社会化。3、 课堂教学的优点有哪些?答:(1)可以大规模地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2)以“课”为教学组织单元,使学生学习活动能够循序渐进,能保证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 (3)教师设计并组织上“课”,能保证发挥引导、指导作用。 (4)有利于对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目的相同和共同活动,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共同提高。4、课堂教学的缺点有哪些? 答:(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师主要面向全班学生,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5)人为地分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6)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缺乏真正的集体性。5、判断题,班级规模越大,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得分”就越低,即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6、选择、判断,中小学班级以2540人为宜。7、选择、判断,分配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8、课堂的情景结构包括:(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纪律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9、课堂的教学结构包括:(1)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第二节 课堂教学策略1、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策略有哪些?答:(1)让学生进行某项学习活动时有明确具体的目标 (2)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3)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4)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 (5)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或组织竞赛,并给予学生肯定2、有效激励的教学策略 (1)课堂里的“师生互动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教师的行为能否促成有效的学习行为。 (2)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3、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是? 答:(1)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目标意识 (2)实施反馈矫正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评价的定义: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2、 课堂教学评价可分为: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教师)评价、教师(学生)自评五种类型。3、 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有?答:(1)导向功能(2)鉴定功能(3)改进功能(4)调控功能(5)服务功能4、“备课”的三个要素:(1)学习者(2)学科内容及其结构(3)教学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习题一、 单项选择1、把“课”与“堂”联系起来构成“课堂”一词的时期是 近代2、不属于课堂情景结构中的元素的是( C ) A、班级规模的控制 B、课堂纪律的建立 C、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D、学生座位的分配3、就评价的功能而言,教学评价早期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鉴定功能4、不属于按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类的是( C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监视监听评价 D、终结性评价5、教学价值是指教学能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程度二、判断题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人类的两个基本学习方式,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2、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世上没有一堂十全十美的课,任何一节课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主要策略是增加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学生参与活动机会的多少,是决定学生课上学习达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当前的课堂状况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少。)三、填空题1、教学调控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它不仅是对信息的调控,而且首先是对人的调控;它不仅调控几十人的谁知活动,而且调控几十人的情意活动。2、衡量教学价值客观性的标准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3、按评价的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差异评价。4、学生的学习水平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5、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6、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具体为导学、导思和导做。四、简答题1、教学评价鉴定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配置和决策;认可鉴定;资格鉴定。2、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哪几种? 答: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3、让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信赖”的教学策略是什么? 答:让学生感到教师“值得信赖”,就是有效激励的可信任感策略,它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和教师的人格。若能满足学生对教师学识渊博的期望,学生可能因敬佩而“模仿”教师;真正能教导学生的是教师的人格,它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教育的终极关怀,总是指向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养成理想的人格,而“要使学生具有理想的人格,教师先需要有那样的人格”。4、试简述备课的要素学习者。 答:教学首先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而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差异包括能力、先前的成绩、焦虑、自我意识、学习风格以及家庭生活等。这些因素能够反映整个课堂的丰富性,也能反映个体的多样性。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能够了解学习者的需要以及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需要教师不仅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让他对这些有热情”。五、案例分析题1、案例:李老师教高中物理的动量定理时,正好是13届足球民办杯赛的前夕。在课上,李老师结合足球赛,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研究怎样解决“临门一脚”的问题。学生们一听,马上就来精神了,在讨论过程中发言十分踊跃。通过讨论,学生搞清楚了,“临门一脚”时,要使足球直射入球门,必须练就过硬的脚力,使脚力的冲量满足使球飞向球门所需要的动量的变化。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临门一脚”的实例搞懂了冲量和动量的变化莫测的等价性,下课之前,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欢呼起来。分析:结合案例,剖析李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答: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动力是需要。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需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具体策略之一,就是设置教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即要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李老师在这节课上,巧妙地借用了高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热门话题足球赛,提出了一个学习动量定量课题有关的“临门一脚”的实际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想要解决这个实践问题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案例:有研究者对2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