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041461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课件 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读文本 毛遂自荐,第3单元 面对现实的智慧,毛遂,战国晚期人,曾在赵国平原君门下为食客。秦军在长平一战,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急赴楚国求救援兵,在门客中挑选二十名文武兼备的随行人员一同前去。左挑右选得十九人,毛遂闻讯自我举荐,要求同往,十九人谓其傻皆讥笑之。至楚国后,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众人无奈,毛遂按剑而上,震慑楚王,陈述利害,使楚王同意马上发兵救赵,并立即歃血为盟。众皆佩服至极,平原君认为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遂待毛遂为上客。,从,同“纵”,合纵,见,同“现”,显现,蚤,通“早”,县,同“悬”,吊挂,奉,通“捧”,捧着;槃,同“盘”,录,同“碌”,庸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代词,这件事,动词,派,连词,假使,介词,跟,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向,介词,到,介词,比,动词,齐备,动词,充任,副词,只是,副词,就,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修饰,代词,你的,连词,表并列,介词,拿,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数词,几,名词,人数,没有才能。,土地方圆。,把作为。,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名词作动词,称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称霸,名词作状语,像禾穗的芒一样,名词作状语,用眼睛,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称臣,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此霸王之资也 _ 译文:_ 白起,小竖子耳 _ 译文:_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_ 译文:_ _ 客何为者也 _ 译文:_,判断句,这是称霸称王的资业呀!,判断句,白起,不过是一个无知小子罢了。,定语后置句,(平原君)约定与门下二十个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一同前往。,宾语前置句,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名师指津】从自身条件、主观自信、了解他人等方面 作答。 我的理解:首先,他的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其次,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 再次,他对入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2.毛遂和平原君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名师指津】 根据文本分析概括力求准确、全面。 我的理解:(1)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有义勇精神。因门客之间互相倾轧而未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善于雄辩,主动抓住机遇,对天下形势有独特高明的见解。他聪明并有外交才华,大智大勇,有斗争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之以利、明之以信,大义凛然,果敢严谨,是一个对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 (2)平原君:喜士养客,但闭塞视听,对人才不能亲自考察,唯左右毁誉是从。可是他能引咎自责,勇于致歉,重视人才,是一个有权势、有见识的开明家形象。,3.本文是如何刻画毛遂这一人物形象的? 【名师指津】 从人物的出场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角度来分析。 我的理解:(1)不同凡响的人物出场。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2)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一是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挺身而出后,“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签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是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3)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平原君以“锥之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末见”而是“颖脱而出”。再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语。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4.毛遂自荐的事迹在今天有什么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理解的? 【名师指津】 重点谈人们对机遇的认识和把握。 我的理解:观点一:在经济发展、文化高扬的现代化的今天,机会是瞬息而过的,如果不把握好自己,抓住机遇,表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只想坐享其成、等人掘金的话,只会空怀梦想而一事无成。年轻人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和表现自己。 观点二: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遇到来之前,我们应潜心学习,练好本领;否则,机遇即使来到面前,我们也将难以把握。,精彩的对话描写 作者描述毛遂自荐前往楚国时,抓住毛遂与平原君的冲突,巧妙地安排对话场面,将二人不同的神态状貌、心理气质展示出来: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对话是人物语言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人物性格的直接外露。对话可以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艺术手法上说,明显带有对比的性质。这段对话,显示出两个人的性格特征及其矛盾冲突,一个是不得意的食客,一个是养士的贵族公子,而毛遂的语言,“英姿雄风,千载而下,尚可想见,使人畏而仰之”。,一、课内素材开发 毛遂勇于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却受到了平原君的嘲笑,说他是平庸之辈。而这个一直默默无闻的毛遂这次却针锋相对了。毛遂敢于自荐,自信能够成功,凭借的就是他资之多年的实力,这就是所谓的“厚积而薄发”啊。解国家危难于外,展个人才华于内,毛遂不愧为国之栋梁。 适用话题 “厚积薄发”“实力与机遇”等。,二、课外素材储备 百岁传奇人物邵逸夫 2014年1月7日,香港百岁老人慈善家邵逸夫因病不治而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山河同悲。 现年107岁的邵逸夫注定是一个传奇人物:不愿继承祖业的富二代、南下的影视拓荒者、史上最年长的董事局主席、捐建的教学楼遍布九州的慈善家从1926年中学毕业下南洋从事电影业到2011年正式退休,在85年中,邵逸夫所展现出来的勤勉、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都使其必定成为一个传奇。,邵逸夫的传奇不仅在于他的身家财富,还包括他的慈善之心。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早在1973年,邵逸夫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同年,邵逸夫向敦煌莫高窟捐款1 000万元,用于保护敦煌壁画的玻璃屏风和铝合金窟门的安装。1985年至今,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这是邵逸夫说过的一句话,如今已成名言。,2002年11月15日,一个发生在香港的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年95岁的邵逸夫捐资创立“邵逸夫奖”,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邵逸夫奖设有3个奖项,分别是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以及数学科学。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00万美元。目前基金总额已高达50亿元。“邵逸夫奖”宗旨是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获得突破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原则是不论得奖人的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我相信人类的伟大在于追求、研究、传授学问、造福人类。”邵逸夫说,这是他对“邵逸夫奖”宗旨的诠释。,适用话题 “奉献”“责任”“伟大”“慈善”等。,闲话“毛遂自荐”与“蒋干自荐” 毛遂勇于自荐的精神,千载之下,犹令人叹服不已。 可并不是所有的“毛遂”都能留下美名,三国演义中的蒋干自告奋勇去劝降周瑜,结果是“偷鸡不着蚀把米”,中了周瑜的“离间计”。,为什么同样是自荐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呢?细一思量,终于琢磨出一二。 毛遂敢于自荐,是因为他满腹经纶,胸有成竹。当他自荐时,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放进兜里,它的尖很快就会露出来,而毛遂在他的门下已有三年却还是默默无闻,分明是个无才之人。毛遂却针锋相对,他说他今天自荐就是要请平原君把他这把锥子放进兜里。只要一放进兜里,他就能戳出来。毛遂凭他的胆量与口才,终于赢得了被平原君“放进兜里”一展身手的机会。 精彩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天时、地利、人和,智谋、口才、勇气,毛遂全部拥有。,反观蒋干,他凭什么去劝周瑜呢?只是凭“自幼与周瑜同窗交契”这点关系。“同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 “同学关系”。这蒋干也未免太自信了,靠一丁点“幼时”的“同学关系”就想成就国家大业,换取功名利禄,也不掂掂自己的分量,行吗?他不知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况且那周瑜与吴侯孙权乃是连襟的关系。这“连襟关系”虽然不是血缘关系,但比你这同学关系总要“铁”一点吧?再说周瑜也是少年得志,心高气傲,他岂会做出“六亲不认”的行径?蒋干就这样妄想凭这点关系敲门、登堂、入室。 荒唐的开头潜伏着蒋干失败的危险。,毛遂为了解救国家的危难,他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在不利自己的情况下,能挺身而出,不卑不亢,慷慨陈词,“为大丈夫当为此也”,再加上他确实才华过人。在对方朝廷上精彩的论辩,展示着他的才智和勇气。 而这位蒋干刚进周营就被江左英杰的气势吓懵了,几次想出口劝降,都没能说出;动了点小心眼,却上了大当。在周瑜的巧妙安排下,就像进了迷魂阵,迷迷糊糊地着了魔,上了当。这蒋干也真是,两军对峙,兵刃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在这种时刻也不多长一个心眼,就想着幼时与周瑜“排排坐,吃果果”那个亲热劲,一切戒心全无了。本来劝降不成最多无功而返也就罢了,但他却“既然来一趟,一点不拿怎么成”,于是偷得了一封“绝密信件”。,看看两位自荐者的不同表现:一个正气凛然,另一个底气不足;一个处处占尽上风,另一个时时被人左右;一个胸中有计,另一个心中有鬼。 有怎样的开头,就会有怎样的过程,也就一定有怎样的结果。,【赏评】 文章比较了“毛遂自荐”与“蒋干自荐”成与败的原因。首先,作者分析了两人自荐的理由:毛遂敢于自荐,是因为他满腹经纶,胸有成竹;蒋干只是凭“自幼与周瑜同窗交契”这点关系。其次,作者分析了两人不同的表现:一个正气凛然,另一个底气不足;一个处处占尽上风,另一个时时被人左右;一个胸中有计,另一个心中有鬼。最后,两人自荐的结果不同也就在所难免了。文章虽短小,可是说理透彻、层次清晰,是值得学生效仿的议论文写作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