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第4课,?,一、西周的建立,前1046年 周武王克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二、西周的政体- 封邦建国体制,1、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对象: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实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影响:,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提高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材料一: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shi)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权利与义务:,诸侯要定期朝觐,纳贡,率军从征,形成向最高统治中心周王朝汇聚的政治局面。,三、西周的经济,1、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制玉、纺织业,2、农业:,土地制度-井田制 耕作方式-轮流种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材料: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四、西周的文化- 礼乐制度,1、周公其人及主要政绩,辅政成王 东征平定三监之乱 征服殷商东方的残余势力 制定礼乐制度,“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2、礼乐制度,(1)阅读教材思考:何谓礼?有何作用?,维护社会秩序 维系宗法关系和等级制度 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强化王权,(2)阅读教材思考:何谓乐?有何影响?,激起人们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推动了乐器的发展,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对周公及其礼乐制度的评价,了解周公的思想: 1)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 2)统治者应该“尊礼”,实行“德治”; 3)了解“敬天保民”的思想;,周公的思想,材料: 西周王“礼”为“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嘉礼”(婚宴、加冠)等。 作用: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 的原则:“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西周的服饰分弁(bian)、冕、冠、巾、帻(ze),其中弁为天子服饰,冕为王公诸侯服饰,冠为有身份的人的服饰,巾、帻则是一般人的服饰。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不同等级对死的称呼: 天子驾崩、崩; 诸侯薨(hong); 卿大夫 卒; 士不禄; 平民去世。,课堂巩固练习: 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制礼作乐 2、发起对商的进攻,灭商,建立周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 周公旦 3、关于牧野之战的时间,专家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克商时关于天象的记载,得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三个克商年的方案其中公元前1027年是 A公元前11世纪初 B公元前11世纪末 C公元前10世纪初 D公元前10世纪末,4、西周的都城在 A安阳 B镐京 C洛邑 D开封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制度 B等级制度 C宗法制度 D郡县制度 6、西周时期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A分封制 B私有制 C井田制 D屯田制 7、周公东征胜利后,西周大举分封,根本目的是 A. 削弱异姓贵族与功臣的权力 B建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安抚王子,保护周族血统 D巩固周王朝的国家政权,8、周公,名旦,是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周公政绩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拥立周成王 B平定三监之乱 C征服殷残余势力 D制定礼乐制度 9、以下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以及权利义务的是 A礼 B乐 C法 D令 10、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周公旦,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王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 (3)材料三所述事件说明诸侯与天子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