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城市发展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13799158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致力宜业宜居共建现代城市2009-08-3109:25:00来源:泉州晚报(泉州)跟贴0条手机看新闻本报讯(记者林绿波)经过半年多精心筹备,28日,泉州召开城市与城镇工作会议,市领导徐钢、李建国、傅圆圆、林荣取、黄少萍、朱淑芳、骆国清、杨益民、魏坚、黄源水、许昆贞、吴共湖等出席会议。今年2月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的筹备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城市与城镇工作展开深入细致调研,起草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文件,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解决,这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全市上下正积极抢抓海西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泉州的新征程。城市作为发展大工业的支撑,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火车头”,理应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市委书记徐钢指出,建设现代城市,至少要在提升城市集聚功能、改革城市和城镇管理体制及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四方面下功夫,努力使城市整体的发展和竞争力达到所处时代的先进水平。城市与城镇工作,千头万绪。徐钢强调,我们要按照省委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层次”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扎实做好城市与城镇工作,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在规划上,要着眼于现代化泉州的更高要求,精心描绘城市发展蓝图,按照“统一步调、统一规划、拼图作业”的要求,抓好总体规划报批、环湾城市规划和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在建设上,要突出“一湾一环”重点,大力提升现代城市的层级水平。坚持交通先行,通过构建“环状+辐射”的交通网络来构筑大城市的框架;培育城市新区,通过加快城市片区、园区建设来增强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快新农村和新市镇建设,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构建城市建设的融资大平台。在管理上,要牢固树立现代城市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重心下移”作为城市和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着力点,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扎实开展“数字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着力提升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在内涵上,要进一步增强现代城市意识,大力优化人文环境。注重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培育市民的文明意识;注重探索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营造城市的文化氛围;要善于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整合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资产等,更好地推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改造和复兴。在目标上,要进一步增强城市对产业的促进作用,致力营造宜业宜居的环境。建设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开放的水平,概而言之,就是促进产业、港口、城市更紧密地联动互动。建设现代城市,从来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城市,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的大提升、大跨越,包括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功能的集聚、品位的提升、现代意识的培育等方方面面。徐钢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协同协作的合力,提升运作水平,长时间持续地推进城市与城镇工作,推动城市发展再上新水平。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海西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城市与城镇工作摆上十分重要和龙头的位置,做好打持续战、持久战的准备,切实抓好调研成果的深化和转化工作,致力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徐钢强调,这次会议,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次全市城市与城镇工作会议。“第一次”,不仅仅是一种动员,更体现着我们提升城市与城镇工作水平的决心和态度。希望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为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泉州的新征程,为把泉州建设成一座崭新的、宜居的现代城市,为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李建国总结了近年城市城镇工作情况,并部署了下阶段工作。他指出,目前,泉州城市城镇发展总体呈现出变化大、任务重、机遇好的特征,基本具备建设创业型宜居城市的基础,加快推进泉州城市城镇发展恰逢其时。我们要融入海西,牢牢把握加快创业型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机遇,用好上级政策,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城市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推进城市城镇工作,李建国要求,要提升品位,全力打造创业型宜居城市,按照“四求作为”的要求,对照宜居标准,针对薄弱环节,完善工作思路,力争至2012年形成大城市框架,至2015年基本确立海西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一要强化规划引领,规划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建好城市的前提是做好、管好、用好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做深做细各种规划,健全规划实施机制,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二要坚持精品建设,既要大手笔、大气魄谋事,用国际化的眼光、现代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思路来谋划城市发展,又要精细做事,用科学的态度、严格的要求、高效的操作来做好城市建设,做到交通先行、组团实施、项目带动、精雕细琢,确保多出精品、少留遗憾。三要精心管理城市,按照“责权利、人财物”相统一、“费随事转”、“重心下移”的原则,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强化城市行政执法,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强化物业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四要拓展城市功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强化城市商务功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生态市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五要优化人文环境,要善于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积极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做好古城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泉州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素质,创造和谐氛围,营造一个开放创新、公平诚信、包容和谐的城市文化环境。六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完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争取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激情决定效率,实干决定成效。李建国强调,作为泉州新一轮城市跃升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各级各部门必须勇于承担起责任,雷厉风行,狠抓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强化组织领导、要素保障和作风建设,为广大市民和来泉人员营造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空间。以新思路、新举措、新干劲,奋力开创城市建设和城镇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泉州产业、港口、城市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作出新的贡献。会上,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还分组讨论了相关政策文件,并提出不少好的意见、建议。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作者: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朱铁臻一、经营城市的概念内涵和理论依据现代城市不但要求要建设好、管理好,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不是单纯的投入对象、建设对象和管理对象,而且是可供开发利用的主体。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经营城市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传播并受到关注。什么是经营城市?目前有不同的概括和解释。笔者认为,所谓经营城市,是从政府角度出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运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素质。其中,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土地、山水、空间等;基础设施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电力、道路、桥梁、通信网络以及市政公用设施等;人文资源主要是指城市的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政府资源等。由以上几类资源派生出来的资源还有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形象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等,这些都是可供经营的城市资源。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城市经营资源的内涵和外延还将不断丰富和扩大,新的资源将不断被开拓和产生,经营城市的内容将越来越广泛。例如,有的城市原本一些似乎看来不值钱的城市空间,如果用新的思路去装扮它、运作它,就会改变原有的属性。本溪市东明二路原是一条交通拥塞、嘈杂凌乱的小街,屡清不止,政府用经营城市理念索性把它开发成一条漂亮的商业步行街。结果开发商抢着来投资,并且要建设文化旅游广场,政府不仅不花钱,而且还获得土地出让金500万元。谈到经营城市问题,不少人提出,它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笔者认为,经营城市的理论依据,根本点在于城市是有价值的实体。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一切构成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无一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劳动。因此,城市是有价值的客观存在,是社会漫长发展中积聚的巨大财富,城市也是最大的国有资产。经营城市,就是要把城市有价资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使静止的资产富于活力,通过市场化营运,从而达到资产增值,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较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国有资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载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成为城市之间争夺的对象。城市的土地、公共建设等资源,开始从非经营性资产逐步转化为可经营性资产,市场配置城市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提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政企分开,引进竞争,对大部分的城市资源实行市场化经营,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建设资金普遍紧缺。建设资金的来源既靠城市自身的积累,又靠引资借债。但是借债总是要还的,城市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负债不能超过GDP增长允许的尺度,关键在于实施“以城养城”,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要通过对现有城市国有资产资源的重组、拍卖、租赁、转让、抵押、有偿使用、冠名等多种经营运作方式,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筹措建设资金,加快城市建设,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财富的节约与增长,提高城市竞争力,使城市更“值钱”。、大胆探索与实践经营城市21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如何经营好城市,加快城市的现代化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我国城市普遍关注的、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许多城市在经营城市和城市资源市场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例如,杭州市提出城市资源经营的基本思路是:把城市资源经营作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认识城市的资源现状和特色优势,把握未来城市发展趋势,明确城市资源经营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运用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新经济的思路和手段,通过夯实基础、强化特色、大胆创新、搞好整合,发挥城市资源经营在城市发展中的主导和基础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使杭州在21世纪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体系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市名城。杭州市对城市的土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基础性资源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造了城市发展的良好条件。在土地资源经营中,他们主要通过建立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对城市土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标拍卖,盘活土地资产,确保国有土地资源的收益,推进城市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杭州市还逐步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始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一是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基础设施经营权拍卖,盘活现有基础设施存量。如对赤山埠水厂的30年特许经营权进行拍卖。赤山埠水厂固定资产为2000万元,以12亿元的底价竞拍,最终以15亿元竟拍价获得成功。三是组建信息网络公司,实施网络设施企业化经营。四是实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五是实行城市公共服务公开招标,提高城市维护保养水平。六是对附属在基础设施上的延伸性资源开展经营,对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的广告设置权进行拍卖,对城市人行天桥、公园绿地、公交站点等基础设施的冠名权实行有偿使用。同时,对环境、人文资源进行经营,综合利用城市的品牌资源,包括名人品牌、企业品牌等,发展城市会展、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业。又如,贵州都匀市,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以“资本置换、整合资源”为突破口,解决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资金问题,促使各类资源、市场要素迅速整合聚集,推动城市各类资本升值,对该市土地资源、闲置厂房及设备的出让,以及实施旧城建设区域的安置补偿等,均实行重大政策倾斜,先后调动了市内外各类形态的社会资本8亿元,对于改变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都匀市领导深刻体会到,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配置和优化,不仅是投资增量的配置,重要的是投资存量即资产存量如何流动和重组的问题。促进资本流动,实现资产实物形态向资本价值形态转换,是调整资本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也是释放经济潜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城市国有资产,只有流动才能具有资本增值的属性,才能获得从资产到资本的转化,产生新的资本价值。这个流动就是他们所说的“资本置换”,这是都匀经营城市的创新之路。近几年来,我国的许多城市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项目,采取不同的经营城市方式,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推进了城市教育、卫生、环境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了城市质量的提高。例如大连市由于巧用经营城市理念,使财政收入大增,1992年全市可支配财力只有21亿元(其中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只有8000万元),到2000年,可支配财力突破100亿元,可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达40多亿元。城市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又使土地增值、城市增值。三、经营城市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大系统,具有多重的矛盾。经营城市与经营一个企业不同,经营企业主要是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创造利润;经营城市的要求则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更多的人、财、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营城市必须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第一,有形资产经营和无形资产经营的关系。经营城市的有形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很快获利,但局限于此是不够的,要注重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对其开发利用。所以,既要重视经营土地、道路、水、矿产等已被开发利用的传统的有形城市资源,又要重视城市形象、信息、网络、品牌、文化、民俗等还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现代城市资源,实现从主要依赖传统的有形城市资源向大力开发现代城市无形资源转变。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着眼,要不断开拓,认真搞好无形资产的经营,谋求城市资产的整体升值。第二,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的关系。经营城市,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经营城市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经营城市是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它的全部目标和内容,不能以经营代替所有的政府行为。要正确区分经营与非经营的界限,要区别对待可经营性资源和公益性非经营性资源。在不断拓展经营城市资源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政府对一些公用事业要作出无偿投入;对一些不宜市场化的城市资产仍应由政府管理。如保证市民学习、日常休闲活动的公共场所,图书馆、群众文化馆、青少年宫、公园等不能搞承包经营,政府应当拨款,应当无条件地为纳税人服务。至于一些自然、历史文化遗产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更不能轻意出让经营权,应当加强控制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是第一位的。第三,城市局部资源与整体资源利用的关系。城市资源要作为整体概念来对待,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经营,不能只顾局部而不顾整体。经营城市,既要重视局部的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重视城市资源的整体、组合式运作,发挥城市资源的集约和综合效应。第四,城市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城市可利用资源大多数是有限的,因此,既要充分地开发利用资源,又要严格做好城市资源的保护,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经营城市,不能只顾眼前,搞短期行为。尤其是对不能再生的资源要有长远的使用规划。任何一个城市要走出一条经营合理、良性发展的道路,必须要有科学定位,有长远发展战略与规划,重视节约、保护资源,不能光注重经营城市资源的短期效益,要着力于提升城市功能的战略性经营意识。第五,市场化、多元化与政府主导作用的关系。经营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能。既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民营企业、私人经济在经营城市中的多元作用,又要突出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主导作用。城市空间、城市功能载体是开放式的、公众式的,要通过市场机制吸引多种投资主体参与。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时,不能完全依赖市场化而忽视政府经营城市整体活动的调控权。在经营城市中,政府不能完全顺着开发商的意愿走,而要体现政府对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意图,体现市民的根本利益,考虑市民的承受力,体现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步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我国城市化水平已从1990年的18.96%提高到目前的37%。没有城市化,自然不可能有城市现代化;但另一方面,城市化并不等于城市现代化。因此,在加快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树立相应的科学理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协调发展理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指导,协调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好我国中西部城市与沿海城市的发展,走出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依靠合作与发展来缩小城市间差距。二是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城市群是在具有发达的交通条件的特定区域内,由一个或几个大型或特大型中心城市为主的若干个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体。在有城市群的经济区域中,城市群是区域最发达的地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群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三是城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应根据优化区域发展的要求合理布局。一方面要加快县城镇向中小城市发展,基础好的小城镇向中心镇发展;另一方面对规划起点低、规模偏小、综合功能弱的乡镇要予以撤并,促使小城镇形成规模优势,按科学规划,建立起具有中心城市片区中心镇一般建制镇重点集镇四个层次的城镇发展体系。其次,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搞好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做好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工作。要树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营城市理念。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通过市场经营取得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实现城市的自我积累、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城市发展理念。城市经营与企业经营有其相似之处,如城市经营也必须通过定位和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战略,梳理与整合城市产业要素,制定能产生经济聚合和辐射作用的城市规划,进而对城市形象进行包装和推广。但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之间的差异更大,城市经营首先必须处理好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必须找到三者的利益均衡点。在城市经营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之间是互为关联的,这种关联通常被形象地表述为“政府决策,企业推进,老百姓买单”。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充分发挥规划在经营城市中的调控和导向作用,造就增值预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益;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按照市场优胜劣汰法则对参与市政建设的企业进行监管;进行民营企业不愿意或者承担不了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企业则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形成竞争,公众则得到城市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优质的有偿服务。从而逐步形成以政府财政投入、银行信贷投入、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经营收益二次投入的多渠道融资的城市建设投资格局,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要树立参与竞争的城市品牌理念。城市品牌理念就是让人们了解某种形象和联想与特定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起来,以提高城市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新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被纳入整个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其城市的财政状况、消费水平、居民收入、福利待遇以及就业等社会问题都和这个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竞争力密切相关。不管这座城市愿不愿意,商业化社会的进程必然将城市带入一个开放的市场交易平台之中,如果这座城市不想被淘汰,就必须像经营一个品牌产品一样经营这座城市,继续保持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经营城市品牌就是要塑造和凸显出城市的气质和个性,而信用则是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品牌。譬如,我们搞招商引资,不是“把老乡请回来当外乡,把老外引进来当老乡”,而是“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或者“引进外商,打成内伤”,就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无论如何也不能打造好一个城市的品牌。要树立以山水生态为特色的绿色理念。21世纪是人类由褐色工业走向绿色文明的新世纪。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把城市花园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蓝图,而我们倡导的“山水森林城市”还原和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意义,是人与环境共栖、共生和谐完善的生态系统。东、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不少乡镇有山青水秀的区位优势,为创建山水园林城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景观资源,要通过精心编制山水森林城镇规划,创造鲜明的城镇形象,使城镇具有永恒的魅力和强势的吸引力。要树立特色城市文化理念。现代城市日益从它的历史积淀中抽象出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质,这种特质也越来越成为一座城市成熟的标志。特质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那些文化底蕴深厚而又具有明显普世价值的地域文化,带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汇入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又反过来推动其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文化交流成为未来旅游的一大热点,蕴藏于地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根源性之中的巨大经济价值也将日益显露出来。因而,树立打造城市特质文化理念,把握和张扬一座城市在地方、民族、人文、历史、地理、经济等方面的个性和优势,进而把地域文化特色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当前一些城市为比楼高,比路宽,比广场大,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都拆除掉,外表看起来,旧貌换新颜,实际上则丢掉了宝贵的文化特质,从长远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