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形势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7693933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经济形势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半年经济形势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半年经济形势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 王小鲁:整年经济形势或高开低走(演讲全文)2021-08-27 财经会议资讯编者按:2021年7月2日下午,洪范法律和经济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专题为经济增加和结构再平衡”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主讲,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谭小芬进行了评议,洪范法律和经济研究所所长梁治平主持了此次研讨会。“比较”首推王小鲁先生在此次会议上的专题演讲,以飨读者。全文合计11400字。原文王小鲁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经济增加和结构再平衡”。这个题现在些时候我在其余场所也讲过,但有些数据作了更新,而且是对不一样的听众。这里讲的全部是我个人的看法,我想先简单说说最近的经济增加形势。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GDP增加%,和去年的%相比稍微有一点加速。出口由负转正,1月至4月增加了8%,去年出口是负增加,今年出口形势似乎有显著好转,同时顺差也在收窄。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过去我们出口下降关键是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在逐步的丧失,大家能够看到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这部分的加工贸易在下降,这一现象在最近两三年尤其显著,不过今年头多个月加工贸易有所回升。我以为它是一个短期的现象,因为加工贸易的下降表示我们从过去的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劳动力工资水平提升了、工资成本上升了,过去靠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的比较优势在逐步丧失,需要建立新的比较优势。这是一个长的转型过程,而且是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必定要出现的现象。今年即使出口形势改进了,不过很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加工贸易回升,那么从这个情况看,恐怕出口好转关键还是短期原因所为。而且这个短期原因,我想是否和前一个时期的人民币贬值相关系?人民币贬值,出口产品的价格变得相对廉价,所以出口有一个短期的回升。当然,也有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相对好转这个原因在起一定的作用。从工业来看,工业增加值1-4月份增加%,和去年整年相比提升了个百分点,我记得去年整年应该是%,所以工业增加有所加紧。不过我们看看关键工业产品分类的增加情况,投资品的回升占关键部分。所以,能够判定工业的增加关键还是投资带动,当然也和国际、我国市场原材料价格回升这个原因相关系。1-5月的投资增加是保持在%,但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加了%,民间投资仅仅增加了%,二者之间有很显著的差异。而民间投资是基础表示市场导向的投资趋向,民间投资依然相对比较低迷,就说明整个形势没有大的好转。国有控股投资更大程度上是政策带动的,依然是主动的财政政策在促进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假如把民间投资划分一下的话,制造业的民间投资只增加了%,这个%的投资增加有很大程度是房地产投资起的作用。房地产投资增加了%,比去年整年加紧了个百分点。这个加紧有前一个时期的部分关键城市房价上涨这个原因的刺激,它带动了房地产投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短期原因。再看消费,刚才讲出口、讲投资,那么三大需求中间剩下的一个原因就是消费,消费品零售增加略低了个百分点。不过,说老实话,我对消费品零售这个指标的可信度不是尤其有信心,我更看重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统计。今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加 7%,有所加紧,不过消费仅仅增加了%,减慢了个百分点,消费有所减速。最近几年官方政策依然是期望靠较大力度的投资来拉动经济增加,但实际上投资对经济增加起的带动作用在不停地衰减,而且过去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过分投资,所以投资未来起什么样的作用是不容乐观的。消费相反起了相当的支撑作用,最近两三年即使其它方面形势不太好,不过消费总体来看比较稳定,消费的增加对经济起了支撑的作用。假如看支出法GDP核实数据,最近两三年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所回升,回升了两、三个百分点,那么这还是一个主动的原因。但在整个经济情况不大景气的情况下,消费不可能长久连续一枝独秀,它会受到影响。我们看到最近消费增加减慢,可能就是这么一个信号。即使过去两三年不错,不过消费的变动和整个经济增加形势的变动是有一个滞后关系的,这个滞后关系现在正在慢慢表现出来,因此未来消费很可能也会缓慢走低。这个现象是过去几年经济形势造成的结果。所以,增加减速还是有趋势性。这里要提到的是,假如讲短期形势的话,一个主动的原因是5月份M2的增加率降到了%,这是多年来第一次M2降到10%以下,我认为是一个主动的信号。原因是过去长久以来保持了连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使我们提法上叫作“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实际上货币增加是远远高于GDP增加的,依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么一个政策造成的结果就是杠杆率不停上升,金融风险越来越大,而且金融效率不停下降。现在5月份的M2增加降到10%以下,我认为是一个主动的改变,但它到底是一个趋势性的改变,还是短期的波动?我们还不知道,因为我们不知道央行到底心里怎么想。因此,综合判定:今年以来的经济增加形势改变是有向好的趋向,但还是投资拉动为主的短期原因造成的结果。整年来看,恐怕还是前高后低,上半年的形势变好我认为不能看作一个拐点,不能说“已经变好了,未来形势会越来越向好”,不能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刚才说的是从需求角度来看经济增加。假如从供给角度来看经济增加,前一个时期官方一直在讲供给侧结构改革,那么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内容是什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关键强调的是这五点。这五点确实是供给侧结构失衡的表现,我说它是“表现”,但不能讲它是内因,内因我们还要分析。那么从表现来看,产能过剩是我们结构失衡中最突出的问题。前一个时期的政策调整是关键靠行政方法压产能,因此有些大宗产品的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像钢铁、煤炭这些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回升。不过总体来看,过剩的问题还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而且更主要的是,用行政手段来压产能恐怕只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什么样的改变才叫釜底抽薪?釜底抽薪应该是从体制上处理造成不停形成产能过剩的问题,可是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看到多少改变。因为产能过剩现象世界各国全部有,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的阶段也全部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不过像我们国家如此长时间、大幅度、连续的产能过剩,而且长时间调不过来,这确实少见。为何调不过来?说明市场没有起到该起的作用。在市场主导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到一定程度,市场就要发生调整,该下降要下降,该发生经济结构的调整要进行结构调整。但我们现在的结构调整依然关键是行政性的,在这种行政性的结构调整的情况下,我们能够看到部分现象,比如说钢铁产能过剩怎么办?分摊任务,各地全部要压产能,分到有些地方,就是人人砍一刀,人人全部要压一块,而且不论你是好的企业还是不好的企业,全部是人人过刀。有些地方更有甚之,专压缩民营企业,不压缩国有企业。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甚至可能是长久亏损,经营情况很不好的僵尸企业,而压掉的民营企业中包含部分经营好的企业。所以靠行政手段压产能只是一个治标的措施,还不是治本的措施。再看房地产库存,过去部分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的空置房,前一段的结构调整使其有局部的消化,但总体上依然大量过剩。我们说要“补短板”,那么“补短板”要补什么呢?关键补高新技术产业、补优秀技术制造业,不过这些产业的发育依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有赖于市场环境的改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单靠政策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恐怕只能起短暂的作用。再看降成本的原因,成本高,其实反过来讲意味着生产率低。在改革早期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总体上看每十二个月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在两到三个百分点,保持了很长的时间。不过过去十几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在连续下降,我们用和过去同口径的方法来计算,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已经由正转负。当然不一样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有些人说还是正的,不过降低了。不论怎样,有一点是共同的,大家全部看到了全要素生产率在连续下降,这是大部分研究共同得到的结论。要扭转这个局面,首要的问题是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看到根本性的改变。再看杠杆率,总体上看,杠杆率还在连续上升,贷款和社会融资增速差不多是GDP的两倍,金融风险继续加大。到5月末,人民币贷款达113万亿,GDP去年只有74万亿,贷款总额远远超出GDP,M2是GDP的两倍多,社会融资是两倍多,而且这个倍数还在继续上升,表示我们的杠杆率还在继续增加。我用社会融资来近似的计算杠杆率的改变,实际上是一个不完全的口径,因为社会融资里没有计算政府债券,假如是全口径的计算,杠杆率现在大约是GDP的两倍半左右。刚才讲结构失衡的原因只是从供给侧讲,我认为还是不够全方面的。即使官方不停地在讲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过在我看来供给侧的结构失衡和需求侧的结构失衡是紧密相关的,单提一个方面不够。供给侧存在结构失衡,不过需求侧也存在结构失衡,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需求侧的结构失衡起着更主要的作用。那么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长久以来的过分投资和消费相对不足。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杠杆率过高全部和这个原因相关。过分投资很大程度上能够归咎于各级政府的投资扩张政策,如:产业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地方发展政策。不过投资扩张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它能提升总需求,尤其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假如消费不好,政府又没有措施改变消费,怎么办?政府增加投资,短期是能够扩大需求的。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一个现象:经过投资扩张的措施来扩大总需求,这仅仅是一个短期效应,在中长久它起的更主要的作用是扩大了供给。所以,在短期需求扩大以后,我们必定会看到新一轮供给的扩张。因为我们刺激了社会总投资,大家全部去大规模投资,造成了新的需求,比如要增加钢材、水泥的采购、增加设备订货等等,短期看需求扩大了。中长久呢?我增加的投资会形成新的项目,尤其在生产领域,它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比如我们看到2021年以后大规模的货币刺激和宽松的财政政策,带来的结果就是产能一轮又一轮地扩大,包含钢材、水泥这些靠投资刺激的基础原材料、和设备的产能全部在扩张。那么扩张的结果是什么呢?下一轮你的产品卖给谁?这又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消费不足靠投资来拉动,投资把短期的需求拉上来了,不过投资形成的新产能又靠谁来拉动?这变成了一个新的问题。长久看,假如不停的靠投资拉动,就会造成一个你提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从地面上提起来的现象,变成一个靠不停地揠苗助长来促进经济增加的过程。因此,我们反思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会得到一个结论: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包含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全部不能长久使用,尤其是不停刺激投资的货币政策,长久应用就会造成结构失衡。我们来看消费率和资本形成率的长久改变。在改革时期的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的消费率大致保持在60%以上,直到2021年之前,资本形成率保持在30%-40%之间。不过2021年以后出现了一个很显著的改变,就是消费率连续下降,资本形成率连续上升,储蓄率也在连续上升。资本形成率2021年达成了48%,这是历史最高点,比2021年以前上升了十多个百分点。2021年以后有所回落。因为2021年的支出法GDP数据还没有公布,2021年是回落到45%左右,比最高点回落了3个百分点,不过比2021年以前依然高大约10个百分点,假如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们高26个百分点。再看消费率,消费率在改革期间长久以来是60%多,不过从2021-2021年,消费率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从百分之六十几一直下降到%。即使最近几年回升了3个百分点左右,2021年也还不到52%,依然比2021年以前低大约10个百分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因此,就现在的情况看,除去少数部分国家的特殊情况以外,我们的消费率在世界各大国中间是最低的,我们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是最高的。但因为过高的资本形成,造成了产能不停扩大,造成了过分投资,造成了消费的相对不足。这在我看来是经济疲软的根源。就是说,长久的扩大产能,产能的增加连续超出消费需求的增加,造成供求的深入失衡。同时,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杠杆率上升、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刚才说的供给侧结构失衡的若干现象其实全部和这个紧密相关。那么什么原因造成过分投资?我认为有多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各级政府尤其偏爱投资,你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觉这个现象,多年来各地政府全部在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加。我们的宏观政策也在刺激投资。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是在刺激投资。财政政策的关键是靠政府来扩大投资。我们的产业政策是在激励特定行业的投资。我们各地方的发展政策全部是靠多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招商引资;就是以低价或零地价供地、或靠减免税、低息贷款、财政补助来刺激投资。再加上我们现在这套土地制度,是地方政府独家征地、独家卖地的模式,使得土地收入变成地方政府的关键收入。所以促进地方政府热衷于激励房地产开发,热衷于推高地价来取得更多的政府收入。于是,一轮一轮的卖地、一轮一轮的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了很多城市的房地产库存过高、房屋过剩,而且推高了地价、推高了房价。反过来讲,过高的房价,加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又在不停地迫使居民提升储蓄率,挤压当期的消费。原因是什么呢?我举一个例子:两亿多长久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农民工,到现在没有户口,大部分人没有被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这些人的家还在农村,长久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漂泊,她们要靠自己养老,要靠自己处理孩子上学的问题和失业后怎么办的问题,这些原因全部使得她们不得不保持一个很高的储蓄率,挤压当期的消费来为自己的未来保险。这种情况当然会影响到总的储蓄率和消费率。再加上收入分配严重不均,长久以来基尼系数很高,贫富之间分化很严重,也提升了储蓄率,而且影响了居民消费。最终一个原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受到干扰、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反复投资过多,这些也是造成结构失衡的一个原因。从宏观政策来看,长久的货币刺激是一个突出的原因,从2021年到2021年这16年,实际的GDP增加了倍,不过M2增加了倍。再加上过大的政府投资,政府和国企投资在同一个时期内,扣除价格原因增加了倍。就因为这种不停的投资扩张和不停的货币刺激,造成债务越积越多,杠杆率越来越高。假如我们用一个不完整的指标,就是用社会融资和GDP的比来计算杠杆率,那么现在杠杆率已经达成了GDP的倍,而全口径的杠杆率还要更高。这说明金融风险还在不停上升。假如我们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作一个反思,我刚才已经提到:连续的货币刺激和政府投资作为关键手段,来刺激投资拉动需求,它只能是一个短期手段,不能作为中长久手段来使用。因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里面有部分假设的前提:第1,它只考虑短期原因,不考虑中长久增加。第2,它假设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之间是能够完全替换的。实际上,这二者之间不能完全替换。因此,我们在应用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时候,对这方面的原因必需进行反思。尤其是我们这么一个几乎是世界上投资率最高、储蓄率最高、消费率最低的国家,我们再用凯恩斯主义的这套不停刺激投资的政策来指导经济,恐怕带来的问题会更多。我们假如现在再来问一问:在经济长久连续走缓的情况下,刚才我说到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好转关键是短期波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经济增加会怎么样?我们靠传统的投资拉动增加还有没有空间?在我看来,长久的过分投资已经严重压缩了有效的投资空间,因此现在民间投资相对低迷是一个市场的合理反应。各行各业产能过剩、没有好的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宁可选择少投资或是不投资,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假如没有这么的市场选择,结构调整是调不过来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作出这种反应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回过头来讲,民营企业不投资或少投资,我们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加是不是未来还能处理经济增加的问题?在我看来:第一,各级政府过去投资是既投资产业,又投资基础设施,是一个全方位的投资。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和政府投资是有直接关系的。房地产过剩也和政府投资相关。第二,现在确实有改变,就是政府投资更多的向基础设施倾斜。不过基础设施是不是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供政府投资?可供拉动经济增加?在我看来这个空间是越来越小。我们还能够继续修高铁、公路、港口和机场,不过有效的投资空间在不停降低,因为过去你把需要多少年干的事情在短短的10年、8年之中全部做完了,高铁、机场、港口、公路已经修了很多了,再要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话,可能很多这方面的投资就会变成低效的或无效的投资,最少是在长久内不能收回成本的投资。那么不能收回成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杠杆率还要连续不停地上升,金融风险还要不停地增加。所以,靠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拉动经济增加这条路也就越走越窄。出口拉动呢?即使出口今年由负转正,不过这可能是以短期原因为主。未来要确保出口的连续增加,还是要改变出口结构,实现出口结构的转型。结构转型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逐步下降和退出,而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力资本密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的增加就需要加紧。不过,这个加紧需要很长的过程,要培育我们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它不是短期内就能实现的。那么靠消费能否支撑经济增加?过去几年确实消费有所回升,消费率上升了了两三个百分点,不过因为整个经济增加在走缓,消费的放缓也是能够预期的,因此未来减速的压力还会继续发酵。另外,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防范金融风险。我们现在的杠杆率在不停上升,造成的金融风险泡沫会不会破?什么时候会破灭?我们不知道。在我看来,是泡沫总要破。房地产泡沫或金融泡沫全部会破,只不过是怎么破的问题。它是忽然间的爆裂,还是经过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让这个泡沫逐步的去掉?后者即使风险更小、损失更小,但它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你要主动去泡沫,是要做手术的,是要疼的。你想不疼不痒就过去,恐怕做不到。我以为日本90年代的情况能够作为参考,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造成到90年代初的时候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泡沫破灭,首先表现在房地产业,地价房价大幅度下跌,造成很多坏账,整个经济不景气。那么这个经济不景气连续了多长时间?从90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为止,26、27年过去了,日本的平均经济增加率没有超出1%。对日原来讲,长久低增加甚至不增加,还不是一个尤其难受的事情,因为日本在泡沫破灭以前就已经是高收入国家了,它的部分基础问题全部处理了,有吃有喝,老百姓全部能过比很好的日子,因此长久的增加低迷对日原来说是能够承受的。不过,对我们这么一个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处理,尤其是还有大量的贫困问题、城市新移民在城市安家落户等问题全部没有处理,社会保障没有实现全覆盖。在这些问题全部没处理的情况下,我们假如长久的低增加或是不增加,这就叫作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接收的情况。所以,避免金融泡沫的破灭恐怕是首要的任务。对政府政策来讲,首要的不是保短期增加,而是要避免更大的金融风险,避免长久的经济不增加或低增加,避免掉到“中等收入陷阱”里面。因此,未来增加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我看来政策调整和改革这些原因就变得尤其主要。假如我们连续过去的不停靠扩大投资、靠货币来刺激经济增加这么的政策的话,那么未来的金融风险是很大的。我们作过部分计量模型分析,关键发觉有多个原因对经济增加的负影响尤其显著:第一,过低的消费率和过高的投资率对经济增加的影响是负的。第二,过高的杠杆率带来金融效率的下降,对经济的增加的影响是负的。第三,政府规模的不停扩大也是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以这三个原因为关键来设想三种不一样的未来场景,经过模型来作一个预计,看看未来增加趋势是什么样的。未来有几个可能性,我先说最差的可能性:最差的一个可能性是各方面的政策基础上维持现实状况,不过不去杠杆,还根据过去十明年杠杆率快速上升这么一个趋势来考虑,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未来经济不能保持中速增加,增加率会不停降低,到2030年这期间,经济平均增速可能会降到3%。也就是说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用的是增加模型,是没措施模拟周期性问题的,不过发生金融危机,造成经济低迷的可能性很大。第二个场景就是,基础上各方面原因维持原来的趋势,不过在有限的程度内作货币政策调整,使得杠杆率的上升减缓。这里没有作到去杠杆,因为现在的趋势看不到去杠杆。我们只假设杠杆率的上升减慢,那么杠杆率的上升减慢是不是就能够避免金融危机?我不敢下这个结论,我们只假设在我们考虑的时间段内不发生金融危机,到2030年,这期间假设不发生金融危机,那么增加率大致能保持在多少呢?大约5%左右。这说的是假定这期间不发生金融危机,不过未来会不会发生,我们不确定。再一个场景是一个主动的场景,经过有力的政策调整和推进改革来促进结构再平衡。关键是三个原因:(1),经过货币政策的调整,在几年内逐步从加杠杆转变成去杠杆。(2),经过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方面的调整,促进消费率回升上来,促进储蓄率和投资率降下来,最少比现在降10个百分点,使得储蓄和消费、投资和消费之间恢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百分比,消费率回到60%以上,投资率回到40%以下。(3),经过改革来促进政府管理成本的下降,包含政府规模的收缩和政府对市场干预的降低。那么经过这多个方面的调整,我们得到的结果是:经济增加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以后能够回升到7%以上,假如是这种情况的话,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GDP能够达成2万美元左右,到那个时候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应该是不成问题的。那么为了实现我们期望的这个结果,我们需要做什么?首先,从政策上考虑,宏观政策在短期“稳增加”和维护中长久“可连续增加”两个目标之间应首选后者。就是说,你能够牺牲短期的“稳增加”,不过要确保中长久的“可连续增加”。第二,货币政策要切实的回归中性。当然这个事情不能急刹车,因为急刹车的结果很可能诱发泡沫的忽然破灭。不过,我们用几年的时间,首先把M2增加率连续地降到10%以下,再逐步回归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中性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增加和GDP增加基础上保持同时,还要把表外融资管住。在这么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后杠杆率能够逐步下降。第三,财政政策关键从现在的投资扩张转向改进民生,再加上扩大人力资本的投资。那么对应的就需要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包含政府在这方面的改革。政府的支出结构需要转型,关键要改进公共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加大人力资本的培育,这些才是未来经济增加的基础。现在政府支出老在扩大物质资本的投入,四处搞钢筋水泥建筑,四处在修马路、修机场、修广场,搞城市大拆大建。这些东西是物质的东西,物质的东西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它对经济增加是促进,在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它可能就是一堆废物。而人力资本的投资对未来长久经济增加是更可靠的保障,这个应该是重中之重。为此,政府需要推进本身的改革。从大规模干预资源配置,转向以公共服务为基础职能,就是变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把该由市场推行的职能还给市场。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什么全部不论,该管的事情还要管,不过政府要管的基础上是市场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和市场争事情做。对应的,需要加紧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妥善管理公共资源,促进公平分配,保障民生优先。这里面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我认为现行的土地制度对现在的结构问题起了一个很不好的作用,未来需要开放土地市场,实现由市场来配置土地资源,改变政府独家垄断土地供给的情况,这恐怕是结构调整的一个重担。当然,户籍制度、社保制度改革也需要推进。我们说了到2021年要处理1亿人的城镇户口问题,不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在我看来按现在的走法是实现不了的。很多地方政府对这个事不关心,而且有的地方政府说:“我取消了城镇不一样的户口,我把农业户和非农业户合并了,全部变成居民户口了。”在她看来似乎取消了这个名义差异以后,户籍问题就不存在了。但实际上,部分地方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待遇差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这么的户籍并轨只是表面文章,不处理实际问题。这个表面文章是做给中央看的,“你不是让我处理户口问题吗?我一取消就不存在户口问题了,我的任务完成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处理问题。要实实在在的让2亿多新城镇居民逐步的在城镇安家落户,依然是一个巨大的任务。假如到2021年真能处理1亿人就不错了,不过还有1亿多人,还要继续处理。再一个是房产税改革,我认为房产税改革是需要推进的,当然这方面阻力很大,因为我们过去这种土地制度,过去这么一个高房价的情况。房产税改革不能够加重一般老百姓的负担,首先要做的就是让那些拥有多套房的,或说买房、囤房、炒房是为了作投机性的房产买卖的,要增加这些人的持有负担。你有10套房、20套房,那对不起,交税!要像其它国家一样,房产税各国全部有,为何我们国家就不该有?你应该付出成本,这个房子空在那儿,占着国有的土地,土地资源是大家的,尽管你付了钱,不过持有的步骤你依然要付出成本,这是各国通行的措施,不是我们国家的措施。这有利于阻止房价不停上涨。其它方面的改革,包含降低企业成本、改进法治环境,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和发明力,促进效率的提升。这些方面的改革全部是结构调整所必需的,我今天想讲的就是这些,是我个人的看法,期望大家批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