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百艳《一千张糖纸》课例评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6853051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百艳《一千张糖纸》课例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李百艳《一千张糖纸》课例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李百艳《一千张糖纸》课例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百艳一千张糖纸课例评析教师进修学院 董学平参照中学语文教学2010(02)、2010(04)两期关于一千张糖纸的评析(说明:最近有机会读到建平实验中学李百艳老师的一份教学实录,很受启发,特撰写一份课例评析,与我区教师研讨.后附教学实录.)作为基层教研员,听一千张糖纸一课已不下十次.这篇课文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六(下)课文,多数教师根据课文后的学习建议组织教学内容.为了课例分析的方便,先把学习建议抄录如下1,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在四合院里玩种种游戏和寻找糖纸两段文字,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件事,其中的排比句起到什么作用.2,从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到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意味着什么 3,文章最后三段,能不能删去 能不能换一种写法 这次阅读建平实验学校李百艳在杭州借班上课的实录,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展开,与我所听的多数雷同的课不一样,教师的教学个性充分体现在这份实录中.研读这份实录,形成了几点比较集中的感受,也是作为我对这堂课的基本看法.一,在师生对话中随机渗透多方面的指导学生发言后,教师怎么办按理,这不成为一个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出应有的合理的应对.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应有的合理的应对,怎样才能作出应有的合理的应对,却不是每一个教师所能胜任的.目前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种是学生的发言很热闹,教师的回应跟不上,要么一味说很好,要么不置可否,一直等到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一致才结束问答.另一种是学生管学生说,教师其实没有认真倾听,等几个学生说完,教师再讲自己的答案,不从学生的具体发言作有针对性的回应.这两种情况其实质是一样的,缺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对话,教师只是演教案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双方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教师的指导除了精心预设外,更重要的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这需要教师的正确理念,更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李老师的教学魅力,从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的随机指点可以看出.一是注重鼓励,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不吝啬表扬,以此强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聪明,回答精彩,非常好等评价在课中并不少见,这些正面的评价实事求是,不是廉价的溢美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对学生4的精彩发言,我们看李老师是怎样回应的:同学们,看看他拟的题目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我在备课的时候,有一个很得意的想法,等我讲到第十三小节的时候,我要提出一个小问题,问你们随风飘去的还有什么可是已经被刚才那位同学给说到了.大家说他棒不棒实在是太棒了.后面再一次回应该生:好,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么样,你来说吧,你前面的几个随风飘去说得太精彩了,再表现一次好不好 可以想见,该生上完这一课,他的语文学习的热情是如何高涨.注重表扬鼓励,体现了教师的一种引导;但鼓励不是无原则的,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李老师没有轻易放过,而是作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通过纠错进行指导.如生2的发言用词不准确,教师敏感的捕捉到了:更威猛,这个词听起来好像不是十分恰当,能不能换个词,表达的更清晰一些 不放松学生的语言表达,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指导.敢于纠错,善于纠错,在当前似乎变得稀缺了,许多教师很少纠正学生的错误(尤其在公开教学中),认为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实在是对新课程的一种误解,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李老师在回应中通过简明扼要的点评,以及进一层的追问,渗透学法的指导,知识的传授,不着痕迹,随机生成,很有实效.比如针对生3的回答,李老师的点评是同学们非常善于捕捉,而且善于前后观照的来读课文,针对生8的点评是你概括得简洁明了,这就对如何整体把握文章,如何进行概括,进行了有机的指导.又如针对生17的回答,教师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朗读指导结合起来:注意这种登峰造极是不断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它用的是一个排比句,层层蓄势,感情越来越强烈.这里把排比句的作用很自然地渗透进去了.另外,李老师有许多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文本,关注具体语言,有理有据回答问题.比如针对生1的回答,比结果没有兑现更能体现欺骗的是什么 ,针对生9的回答,这和表姑怎样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针对生21的回答,而这些感觉是孩子们应该有的感觉吗他们以前有过这种体验么 ,等等,这些随机生成的追问,很好体现了教师在动态过程中的指导.在新课程强调课堂的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今天,如何实现教师的有效指导,这份课例带给我们很多借鉴.二,教学板块简洁明了,过程有机推进,体现了导而弗牵教学思想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基于文本和自身的经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意图和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阅读评价.阅读行为是外人无法替代的,是独立的个体行为.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与文本实现真正的对话.这里教师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引导作用,摆正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要有所作为,又不越俎代庖,真正实现导而弗牵的教学思想,就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有的阅读课,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课前缺少精心的预设,课上放羊式,学生热热闹闹,结果却没有获得实质性的提高,停留在进入课堂时的浅层水平;有的课则相反,教师十分强势,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死死拽住学生不放,教学设计所谓环环相扣,滴水不漏,课上教师小步走,学生亦步亦趋跟着走,教学过程繁复细碎,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自己的阅读经验,根本不知道文章应该怎么读.前一种现象,教师基本无所作为,阅读教学只有阅读而无教学;后一种现象可称之为没有阅读的阅读教学,只有教师的教,却没有学生的学,没有学生的阅读.两种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那就是阅读教学没有以学生的学(阅读)为基点.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低效的.李老师的这堂课,眼中有学生,从学生的阅读经验出发,教师从旁指导,引领学生一步步超越自身的阅读初感,获得思想情感和阅读能力,阅读经验的双丰收.从教学实录可以见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体现了导而弗牵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教学板块清晰,从教学的起点,到一个一个教学的节点,再到最后的终点,层层推进,而且这种过程的推进是有机的,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不是教师硬牵着往前走,是简明的而非繁复的.也就是说,这堂课学生是自己走的,自己一步步往前推进的,但在紧要处又没有离开老师的帮助和指点.这样一遍走下来,学生会有扎扎实实的提高.我们来看教学过程的几个重要的点,李老师是怎样处理的.一个是教学的起点.李老师从学生朗读课文,并为课文重新拟标题开始课文的教学.为什么要以此为教学的起点我的理解是从学生的阅读初感出发,才能逐步走进文本,阅读初感是学生进入文本的基础,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基础.虽然学生在课前已经读课文两遍,但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李老师还是舍得花时间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没有阅读,没有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就不可能有感受和理解,这个简单不过的道理,在现实课堂中却常常被教师忽略,以至许多语文课学生压根儿没有好好接触文本,教师就在那里进行所谓的深入分析.为课文拟标题,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用李老师的话说,目的在于通过为文章另拟标题整体感知内容,为后文对原标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表达自己在阅读这篇课文时的最突出的一种感受,为教师把握学生的阅读初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供初始资源(叶澜).一个是分析课文的切入点.李老师是从分析课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切入的,由此引出叙事线索,进入课文内容的梳理;再引出情感线索,从表层的事进入到内在的情,聚焦到文章的重点段落的品读;最后又由一条线索转入一种象征,进入对文章主旨的体会.这样从标题切入,提纲挈领,一气呵成,完成对整篇课文的分析.可见这个切入点正是理解文章的牛鼻子,抓住牛鼻子,切中要害,像庖丁解牛那样,批大郤,导大窾,游刃有余.找准分析课文的切入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对课文整体把握,深入了解.有的教师因缺少切入点意识,阅读分析常常是在课文外围兜圈子,不能很快进入课文实质的分析;也有许多教师常常因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而不能顺利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本课例从一个标题切入完成对全文的分析,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范例,值得揣摩.再有就是教学的节点,或层层深入的推进点.从起点走到终点,这个过程需要几个节点,就像过河的几个桥墩.一堂课往往是由几个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往往不在一个层面上,而是逐层深入.一堂课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学生的阅读初始状态出发,最终超越初始状态,实现高一层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几个重要节点,可以是预设的,也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预设.当然在必要时可以生成,可以调整预设.从这堂课来看,几个节点基本是预设的,是教师在筹划整个教学过程时精心设计的.上文提及的教学思路,从叙事线索到情感线索,从表层的事到内在的情,从一条线索到一种象征,都是本文教学的一个个重要节点,是层层深入的一个个推进点.这些节点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不是分离的一个个点,节点的连接是一个有机推进的教学过程.最后是教学的落脚点,或终点.所谓终点,是就这一堂课而言,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哪里,是由教师对课文核心教学价值的理解来确定的.李老师在前面分析基础上,紧扣最后三小节,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来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并通过一千张糖纸与一万本书的拓展性作业,来深化阅读感受,以此作为本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和教学目标,是很有道理的.一般教师往往把落脚点放在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本是最深重的伤害这一句上,忽略了最后一句: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这里作者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大人一句并无恶意的谎言,却给孩子带来如此深重的伤害这是因为成人与孩子之间有着一种很深的隔膜,有着童心的孩子是纯真的,信任人的,相信世界的美好;而成人虽然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却已失去了这颗纯真的童心,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欺骗孩子,伤害孩子,而他们自己又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这种麻木,这种随意,是需要大人们随时警醒的.这才是本文的核心.李老师充分理解了这一点,所以最后对孩子们说了一段特别有诗意的话:孩子是天使,纯真和梦想是他的双翼,愿每一个大人都能不忘初心,呵护童心,让天使快乐地飞翔.在一个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板块简洁明了,教学过程有机推进,才能实现导而弗牵的教学思想.李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也在这里.研习这份实录,除了上述亮点外,还可以得到其它有益的启示.譬如作为散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解读作者的情感,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又由文中人物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由情入文,因文激情,教师始终不忘将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关联起来,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又从文本出来引向学生生活,摒弃概念化,说教式的教学,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落到实处.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展开论述.借班上课,有其特定的教学研究功能,但如果用正常的教学形态来要求,自然会有许多遗憾.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不熟悉,要在很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必然会有许多限制.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会更多从文本出发,而非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又比如把这堂课放在一个教学结构中来处理,则教学价值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就会有更多的思考.就这份实录来看,多少也存在这方面的一些遗憾.对于借班上课,这也许是一种苛求,但就研习课例的最终意义而言,却是不得不有所提醒的.附:一千张糖纸课堂实录题目:一千张糖纸 上课老师:建平实验李百艳 上课时间:2007-4-21 上午10:1511:00 上课地点:成教楼103 课堂教学实录:课前准备:师:同学们,我们相互认识一下,好吗我来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李,李百艳,百花争艳,这里我是希望我们课堂能够百花争艳.因为李老师一枝独放是不行的,只有你们百花齐放,才能春满课堂.刚才我问了几位同学,你们是杭州市第几中学 众生:十三中 师:声音响一点,说到这个学校你们应该很自豪.杭州市 众生:十三中(声音响亮)师:很好,十三中同学 .哪个班 众生:十一班(十二班)师:怎么有说十二班 生:两个班拼在一起了.师:哦,是两个班的同学.十一加十二,强强联合,今天的语文课已定可以看到你们精彩的表现.好,那我们准备上课.2上课过程上课,师生问好.(1)导入新课,朗读课文,通过为文章另拟标题整体感知内容.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吗 众生:知道师: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众生:一千张糖纸(声音响亮)(一千张糖纸 教师板书题目)师:好,作者是谁 记住了吗 众生:铁凝.师:铁凝是新当选的全国文联主席,你们读过她的文章么 众生:没有.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文章.课前,我委托会议组织的老师,告诉同学们把课文读两遍,查一查生字,这项工作做了没有 众生:做了(声音较弱)师:做了.嗯,好像有些人没有,不是所有人都在回答做了.真的做了没有 众生:做了(声音响亮)师:好,那李老师要检查检查.现在来把课文读一遍.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找几个同学一起来合作,好不好大家有没有标过自然段的序号 众生:有师:有多少个自然段 众生:16个师:很好,16个自然段.那么,下面我们来找几个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哪些同学愿意读,请举手把手举高高的,让李老师能够看到.有没有毛遂自荐的吗 (一位学生举手)师:好,第一位同学,我们请出来了.有没有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那这样加上李老师五位.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就按照这样的顺序.你先来读1,2小节,开始.生:(读 1,2小节)师:第一位同学读得非常地流畅,接下去换一个同学,能够再投入些感情,好吗你们朗读得好有助于同学对文章的理解.(用手示意另一位同学读)生:(读3,4小节)师:来,和李老师一起读最后几句.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颇有感情)(用手示意另一位同学读)生:(读5,6小节)师:最后一句,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信心百倍.(齐读)生:(读7-14小节.响亮带有感情)师:(教师自己带有感情地读完课文)同学们,刚才我们五个人把课文读了一遍.在我们读课文当中我发现有几处很生僻的词语,读得不是很准确.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由于几位朗读同学的原因,还有作者方言的原因.有没有人知道她是哪里人 生:无语师:作者是北方人,河北人,原籍是河北.大家知道他的外婆家是哪里 生:北京师:嗯,是北京.因此,文章当中就有一些北方的生活是我们不熟悉的,还有一些方言,读起来有点问题.好,我们回头来看一下,第二自然段.我们在枣树下的方桌玩 众生:抓子儿 师:知道什么叫抓子儿吗 你来说一说,你知道吗 (向回答问题的同学走去)生:好像就是把羊拐放在上面,扔上去一个,再抓一下羊拐,接住扔上去的那个羊拐.师:玩过吗 生:看别人玩过.师:看别人玩过,所以你说得很准确.还有一个词,我们高举着竹竿梆枣吃,这个字读什么梆(bng)枣吃.梆在这里做动词,拿着竹竿,这个词换一个词是什么 生:打枣,敲枣.师:请同学再读一下,我们高举着竹竿梆枣吃(合读)还有一处,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读得非常准确.在中国环境单调匮乏(生读)的时代.再来一次,读匮乏.(kuf)众生:(齐读)匮乏(kuf)师:很好.哦,对不起,还有这里,被它夹在一本薄薄(bo)的书里,这是个多音字,有的时候读(bo),有的时候读(b).比如说,空气稀薄(b).还有一处,这里可能就更加难了.第八自然段,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hu)得生疼.再往下看,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遗弃在犄角旮旯(jjiogl)的糖纸(合读)好,再读一次.众生:犄角旮旯(jjiogl)师:好,没问题了.其它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好.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一遍.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做这样一件事情,很有挑战性.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课文重新拟一标题.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目一样,对一个人很重要,能传神.文章也是如此.所以,我认为能够拟出一个好题目,就说明你的理解力,你的语言能力,你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力都是非常强的.同学们来试一试.(面带微笑)生: 思考(老师巡视)师:好,谁先来说 哪位同学一马当先 生1:我拟的是欺骗.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表姑欺骗她说要是每人收集到一千张糖纸,就给她一只电动狗,这很有诱惑力.这就是欺骗.师:为什么说这就是欺骗 生1: 因为结果是没有兑现.师:比结果没有兑现更能体现欺骗的是什么 生1:是表姑从开始就没想兑现.师:聪明.你的题目突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写出了我的感受.还有谁来说 生2: 深重的伤害师:说说理由.生2:我觉得深重的伤害比欺骗更威猛.师:更威猛,这个词听起来好像不是十分恰当,能不能换个词,表达的更清晰一些 生2:应该是程度更深吧,表姑没有遵守她的诺言,深深地伤害了我们.师:我也觉得这个伤害不仅只是欺骗.还有什么 谁来说.生3:累.文章前面写到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啊,我觉得这里埋下伏笔,后面又提到有一种很累的感觉,这与前面的累形成了比较.师:前后比较或者说对比.同学们非常善于捕捉,而且善于前后观照的来读课文.有累的感觉,很好,请坐.你来说.(用手示意)生4:我拟的题目是随风飘去,因为糖纸随风飘去,对表姑的信任随风飘去 ,对整个社会的信任随风飘去(学生热烈鼓掌)师:同学们,看看他拟的题目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教师板书: 累随风飘)我在备课的时候,有一个很得意的想法,等我讲到第十三小节的时候 (让学生齐读)我要提出一个小问题, 问你们随风飘去的还有什么可是已经被刚才那位同学给说到了.大家说他棒不棒 实在是太棒了.(同学鼓掌)生5:老师,我还想到一个题目,叫坠落.因为文中的我前面对攒够一千张糖纸的盼望已经到了高峰了,后来,一下子坠落下来了.师:你的题目同样精彩,写出了我的心理落差.同学们,每个人的标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文章的重点,而且也都表达了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最突出的一种感受.(2)揣摩 以一千张糖纸做题目的理由,梳理文章内容.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原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生6:我觉得作者取这个题目是因为前面作者说一切都是围绕这句话引起的,欺骗,深重的伤害,累,随风飘去都是围绕一千张糖纸而进行的.师:同学们,像这样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我们一般称它为什么 生7:文章的线索.师:非常好.它是文章记叙,行文的线索.(师画了一条线,生轻声说线索,教师肯定)同学们,那我们就来顺着这条线索梳理一下,看看围绕一千张糖纸发生了哪些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谁先说 生8:先是表姑提出让我和世香攒糖纸.然后是表姑说1000张糖纸可以换一只电动狗.师:非常好,你概括得简洁明了.好,同学们,就像这样有条不紊地梳理.来,其他同学继续.生9:接下来是我迫不及待地问表姑一些关于糖纸的要求,以及怎样换电动狗.师:从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态度 生9:看出来我是很认真的,很当真的.师:非常好,这和表姑怎样的态度形成了对比 生9:表姑是随便说说的,是为了骗我们,为了不让我们再吵闹.师:好,请坐.请其他同学继续梳理.生10:然后是我和世香再也不淘气了,开始想方设法攒糖纸.攒够了就向表姑献糖纸,后来知道被欺骗了就扔掉了糖纸.师:非常好.一千张糖纸是文章的线索,看来做题目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再思考一下,这一千张糖纸做题目还有什么理由 (生沉默)或者我换一换,我不叫一千张糖纸,就叫糖纸,有区别吗 生11: 糖纸的话,是比较平常,但一千张是引人注意的数目.师:引人注意的数字,多,是吗 生11:嗯师:哦,好.这个多强调了什么呢 生12:一千张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体现了糖纸的来之不易,我们找得很辛苦,但最后却是被表姑欺骗了.师:很辛苦,我们形容很辛苦一般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12:千辛万苦师:我和世香找糖纸的过程不仅历尽了千辛万苦,也用尽了千方百计.(生附和)非常好(示意同学看黑板).这是一条叙事的线索,其实同时也是一条情感的线索.从暑假开始,到暑假结束,从找糖纸到扔糖纸的过程中,在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的思想情感的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心路历程.现在我们再来读课文,来看一下,我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特别是前后反差有巨大对照的地方,把它划出来.(生看课文划出关键句. 师巡回指导,评价十三中同学很会读书)(3)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关键语句,了解文章运用排比句,前后对照写法的表达作用.师:好,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么样,你来说吧,你前面的几个随风飘去说得太精彩了,再表现一次好不好 生6:我想用太阳东升西落来形容.师:具体说说看,怎样升,怎样落 生6:这样吧,我画个图来表示.(生到黑板上画图)开始,表姑跟她们说起糖纸换玩具时,就像太阳刚升起,心里有了希望.后来她们拼命找糖纸,这里太阳很大,就像正午时分一样.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后表姑欺骗了我们,就像太阳沉下去了,很失望.(师生热烈鼓掌)(师板书太阳表情变化)师:非常形象.同学们,文中的哪一处,我的心情就像太正午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找出来,我们品读一番.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是谁请同学们推荐.(生推荐)生13:(带有感情地读第8段) 师:同学们,她们如此攒糖纸,刚才的同学用一幅太阳升落图来表示,你能不能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他们这种状态,这种心情 生14:可以看出他们对糖纸的无限渴望,他们突击吃糖,把嗓子齁得很疼,从这里以及后面可以看出,他们对糖纸非常的渴望.师:渴望的心情简直到了怎样的地步 生14:不可思议.生15: 我觉得他们的行为很疯狂.师 :哪里看出来的 生15:他们会为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跑半天,也会一天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有些疯狂.生16:我觉得她们想糖纸想的都有些走火入魔了,鬼迷心窍了一样.他们竟然盼望所有的大人都在那些日子里结婚,而所有的婚礼都会邀请他们.师:好,看来我和世香为着一千张糖纸真是变得疯疯傻傻,颠颠狂狂.刚才的同学说她们的心情像太阳一样升到高空,然后再落下去.我觉得太阳的升起有点缓慢,给我的感觉是他们的心情已经达到了一种生17:顶峰师:对,一种巅峰状态.她们对糖纸的渴望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然而当她们献上糖纸的时候,感觉又怎么样 生17:一落千丈 .师:一落千丈.好,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段,体会这种感情的巨大落差.有没有人愿意试一下,把它读得更好一点.注意这种登峰造极是不断地一步一步往上走,它用的是一个排比段,层层蓄势,感情越来越强烈.好,你来,大家用掌声鼓励一下.生18:读第8自然段(带有感情地朗读)师:很好,读出了渴望达到了顶峰的感觉.谁来读一下描写心情一落千丈的段落 生19:(带有感情地读13自然段)师:这一段写世香的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你们能理解悲愤的感觉吗 生19:就是很生气师:悲愤中一定含有生气的成分,但是生气不一定就是悲愤.二者是有区别的.生19:还有憎恨和悲伤.师:好,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悲愤和绝望的情感淋漓尽致地给表达出来再读一次.生19:(非常投入地再读第十三自然段,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师:嗯,很到位.除了悲愤和绝望,还有其它的感情在里面吗 生20:还有内疚和惭愧.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0: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着我们玩得人是我的表姑啊.就是说,我觉得欺骗我和世香的是我的表姑,因为是表姑逗着我们玩的,因为世香信任我,她才会和我一起收集糖纸,我和世香对表姑的信任,还有世香对我的信任都付诸东流了.师:哦,世香藐视我是因为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重读我的)表姑.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预备起:因为众生:(齐读,重读我的)因为这个逗着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师:小孩子的心是多么纯洁!虽然这个表姑她并不觉得多么亲,但是他在小朋友面前仿佛是他欺骗了世香一样.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现在全都体验过了,看看我还体验到了怎样的感受 生21:还有一些无奈,很累,很疲倦.师:好.仔细分析一下.生21:我觉得还有累的感觉.收集一千张糖纸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真的很累很疲倦.师:嗯,好.很累,很疲倦,而这些感觉是孩子们应该有的感觉吗 他们以前有过这种体验么 众生:没有师:何以见得 生21:因为第十三自然段里面说,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师:这里.有哪个词说到 生21:他说初次.师:初次,少年不识累滋味,初次感到心累,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生22:我觉得很伤感,好像一个小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一样,快乐的童年已经不再了.生23:我觉得她给人的感觉不只是长大了,好像一下子就苍老了,很伤感.师:为你们的深刻理解鼓掌.(师生热烈鼓掌)两位同学谈得非常好,就是这一千张糖纸让我的情感世界历经沧桑,让我的童年留下了伤痛的回忆,甚至让我的童年过早地结束.由此可见,一千张糖纸做题目,不仅仅是一条线索,同时,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什么呢其实我们已经分析到了,大家再提炼一下.生24:象征了美好的童年.生25:象征了孩子纯真的心.师:非常好,同学们,那随风飘去的一千张糖纸,带走了一个孩子的纯真.而留下的是一颗破碎的心,是一道深深的伤痕.(3)朗读结尾三个自然段,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并布置课后作业.众生:齐读最后三段师:同学们,结尾三段强调了表姑的欺骗给我带来的伤害,我想问一问,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么,你们的感受与铁凝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18:遇到过很多次,比如说小学时,妈妈说,我如果考试考好了,就带我到香港迪斯尼乐园去玩,后来,我考好了,她也没带我去.师:那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生18:我当时也很失望,也很生气,还跟妈妈怄了几天气,后来,我就忘记了.师:那么现在学完这篇文章,对你自己被妈妈哄骗,对铁凝的被欺骗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8:我想大人最好不要欺骗小孩子.因为只有被欺骗的人才知道那种痛苦.师:你现在还觉得痛苦么 生18:应该说不痛苦了.因为后来妈妈经常会这样说了不算数,我已经不放在心上了.而且很多大人都会哄骗小孩子的.师:从痛苦到麻木,这种成长的经验让人听了很无奈.让我们再把文章的最后一段齐读一遍.众生:(齐读)我们已经长大,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师: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大人不负责任的一句话给天真无邪的孩子造成了很深重的伤害.作为大人,对你们这些也即将告别童年的孩子最想说的是:孩子是天使,纯真和梦想是他的双翼,愿每一个大人都能不忘初心,呵护童心,让天使快乐地飞翔.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阅读李老师发给你们的另外一篇文章向睡房顶的美国校长鞠躬,回去后,结合课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参考题目一千张糖纸与一万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